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石虎微行 后赵 · 韦謏
 出处:全晋文
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
陛下虽天生神武,雄据四海,乾坤冥赞,万无所虑。
白龙鱼服,有豫且之祸,海若潜游,罹葛陂之酷,愿陛下清宫跸路,思二神为元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
一旦有狂夫之变,龙腾之勇,不暇施也,智士之计,岂及设哉!
又自古圣王之营建吕室,未始不于三农之隙,所以不夺农时也。
今或盛功于耘艺之辰,或烦役于收获之月,顿毙属途,怨声塞路,诚非圣君仁后所忍为也。
昔汉明,贤君也,钟离一言,而德阳役止。
臣诚识惭昔士,言无可采,陛下道越前王,所宜哀览(《晋书·载纪》,石虎传上,畋猎无度,晨出夜归,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之所侍中韦謏谏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六。)
启谏冉闵(题从《晋书·载纪·冉闵传》。) 后赵 · 韦謏
 出处:全晋文
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
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十六国春秋》二十二韦謏传,闵拜其子胤为大单于,以降胡一千处之麾下谏云云。《晋书·载纪·冉闵传》作启谏,而不载其文。)
新城松溪庙碑淳化四年十月二十日 北宋 · 杨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
《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传》曰:「明神不谄,惟德是依」。
仰瞻如在之容,常觉不言而信。
雪霜风雨,既罔愆于岁功;
黍稷稻粱,宁有私于阴骘。
其或物生疵疠,民起灾伤,如能露蠲洁之诚,奉馨香之荐,则必阴兵夜走,雷火昼飞,鼓怒搏击,何所不有。
俄顷崇山破,浚流竭,巨石落,大木折。
于斯时也,妖怪鬼魅,潜形匿影之罔暇焉。
暨雾廓天霁,人和气清,樵唱渔歌,于是乎作。
百里之内,四时之中,皞皞嬉嬉,各遂其所。
岂不赖聪明之德致若是耶?
安境通灵,信不谬矣。
侯,晋惠帝时人也,本望义阳
朱家世徐州讳彻字仲通,实昼锦之灵苗,乌台之华胄。
始宰睦州分水县,名震四方。
郭文为友。
及谢世之后,渡溪遗靴,溯洄而上者数四。
居人异之,乃记靴之所止于岸树,因兹立庙,目曰松溪
自是灵应日彰,祷请云拥。
在昔武肃王钱氏割据浙右,太师京兆公禦捍江南,具表以闻,赠典斯至。
邀侯封而有伟,享庙食以无穷。
厥后忠懿王亲纳土疆,宋有天下,俾仍旧贯。
淳化初祀,三班奉职广川士元将命斯邑,总榷酤也,令尹范阳卢文象。
弘农缄自南宫谪降而来,与少府颍川陈逊能等屡造严祠,每祈玄贶。
复有会府将校平昌管赞贤、前酒务官富春孙堪等,共谋葺修。
既各助缘,仍观成绩。
衣冠礼乐,俨然不怒而威;
簠簋笾豆,更俟无疆之福。
续兴廊庑,亟命斧斤。
邑人谓予归朝有期,愿志厥美,既立言之不朽,诚刻石以多惭。
淳化四年岁次癸巳十月乙卯朔,二十日甲戌记。
按:民国新登县志》卷八,民国十一年铅印本。又见道光《新城县志》卷二一。
兴化军文宣王咸平三年四月 宋 · 段全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
咸平二年冬十月兴化军文宣王
明年夏四月,庙成,转运天水公、知军南阳公通判京兆公将揭碑于庙,命仙游段全为其文。
曰:
孔子者,鲜不谓其德过于尧舜,及以天地日月为之比对也。
老生常谈,曾不足尚,请纪作庙之所以。
先是,进士方仪以旧庙卑毁,不若诸浮屠、伯阳之祠,实将新而大之,率乡之人,始搆正殿,塑绘先圣先师暨费侯至郕侯十人、淇阳伯、樊伯等六十一人。
工止是而赀已竭。
既而贡艺京师,因亟伏阙下,表其事,请出公钱以周是庙,以示文教于远人。
上嘉之,以三十万俞之,命库帑出之,军之官其主之。
于是材必市奇,工必募良,乃峻斯堂,乃延斯廊,乃崇斯门。
由殿之北,辟廊为室,以秘经籍,以休生徒。
复徵彼冠冕、衮佩、几扆、车辂、旂旃、弓矢、戈戟、笙磬、琴瑟、钟鼓、拊敔、鼎釜、七洗、铏甄、彝壶之状,明堂、庙社、坛坎制度,而模于其堂。
凡系礼器,若巨与细,皇皇粲粲,罔有遗孑。
噫!
三代之典,百王之教,奚不观之,尽在于此。
比夫畿甸邹鲁作者,则庙之文不一缺。
东南之俗,敏而有智,田亩市井之徒悉能识字画字。
今设庙像,严教道之如是,将见其已学者进而为贤者,未学者化而为学者,不可穷也。
己非风雅,不能申明之,作诗遗乐工,俾落之晨,奏墀下云:
庙制穹窿,俨如帝宫。
爰塑爰绘,先圣之容。
爰迨四科,列乎其中。
若在洙泗,连袂而从。
官崇家侈,斯则忘矣。
也无位,而谋其始。
志弗克终,乃祈天子。
子成之,畅我文治。
乡人翼翼,惟学是职。
胥率用勤,庶臻于极。
身衣不袖,有腼厥后。
变闽为鲁,实仪之力。
按:《清源文献》卷一四,万历刻本。
大唐扬州六合县灵居寺碑 唐 · 叔孙矩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五
观乎范围之大者。莫廓落于乾坤。
著明之高者。无辉映于日月。
回斡不已者。莫变化于阴阳。
然而造诸数极。未尝不几乎息矣。
曷若兆朕于胚浑之前。昭临于曦舒之表。
运化俾阴阳不测。巍巍荡荡。
无得而称者。其惟我西方圣人欤。
洎玉象降于率陀。金仙诞于刹利。
万灵翊卫。百福庄严。
遂奄有大千。纂承正觉。
乃诞膺灌顶。作大法王
茂绩鸿勋。历僧祇不朽。
乃神乃圣。随感应无差。
不然。何以仪形中天。
俾是则是效。列刹东土。
而作福作威者哉。灵居寺者。
肇自齐天统元年创也。盖珠标榜。
为古伽蓝。绵周历隋。
或兴或废。暨有唐高宗御宇之代。
上元元年。特降天书。
赐题寺额。增我圣教。
煜然有光。至若舍宅布金。
倾财施树。前志磨灭。
不可复知。故阙如也。
古老云。其居地灵。
有如地肺。环广泽
惟下潦怀山自浮。不知有力者负之然耶。
将为福地自尔耶。我等策名。
实由斯得。其𱴰也□厚地。
距崇墉。右挟鸡岑。
左带乌阜。荫牛宿。
藩麝山。压华沛之上源。
龙缠绀菀。吞漕口以流恶股。
引清滁。壮矣哉。
难得而具论矣。详其占龟食墨。
揆景端星。徵杼匠子来。
感福财辐辏。而后喻筏隘海。
瑰材积山。乃运神工。
摅妙思。绳以正木。
斤以成风。高殿岩岩。
列三尊而俨若。端门奕奕。
容双驾而豁然。步庑鸾舒。
飞楼蜃涌。窣回合以云矗。
崒凌兢而星倚。朱柱离立。
若内地龙升。修鲵载铿。
疑中天雷落。将欲宏尽饰道。
补梵居阙。不只荫释侣警泥牛而已。
入自门右。开净土坊。
芬华台。敷叶座。
九品圣。礼无量尊。
挂宝铎吟风。引金绳界道。
念佛念法。见水鸟树林。
若天若人。献香花仙乐。
忽如断百亿国土于陶家轮上。又何以十万八千里为远而。
入自门左。辟僧伽院。
从颇黎地。涌窣堵波。
焚牛头旃檀。普薰五浊。
储福祥休佑。大庇四生。
凡所投诚。其应如响。
覃不思议救护力。良可与覆载校优劣乎。
大殿后。厥搆讲堂。
森浮柱以星悬。抗雄梁而虹翥。
层覆云勃。重檐翼张。
绰文轩洞开。疏绮寮虚豁。
至诞一佛日。设八斋辰。
瑞表优昙。馧传薝卜。
于以考大法鼓。吹大法螺。
礼天神师。升师子座。
八部倏睒以云会。四众缤纷而雨集。
大法师方凭曲几。撝谈柄。
辨腾电策。音扑海潮
狻猊吼而香象魄消。霹雳震而樵种甲拆。
地神赑屃以捧足。天仙嫖姚而雨花。
一建胜幢。不惟动于六种。
再见舌相。宁只覆于大千。
故知洒醍醐。澍甘露。
无不长兹善根力者也。次讲堂后。
式建天厨。百味飶芬。
八珍芍药。萐脯不扇而清暑。
蔗浆不肃而凄寒。善吉持盂。
免造乎无垢。菩萨捧钵。
不上于诸天。觊食肥腻牛。
无妨施乳。业工巧子。
有时献供焉。厨西序列宾客省
东序陈香积库。厨乾维启仓廪地。
厨艮背广臧获院。次净土坊后。
式创律堂。下压放生之池。
坐观水族。上临簨业之阁。
时听风镛。懿夫肃草。
系楫护鹅。保浮囊无亏。
持油钵不坠。韫行六万。
习仪三千者。允升于此堂焉。
且源至清。流必长。
地至灵。人必杰。
我寺昔德法师禺公者。童真出家。
洞明三藏。讲涅槃法华净名等经。
各至数百。声振八表。
名盖五都。实梵宇栋梁。
天人领袖贤禅师者。
沧州人也。于至德元载
隶名此寺。德超鸯窟。
学最鹏耆。达一乘心。
宜绍佛种。摄无量众。
有过蜂王。积衣钵馀。
崇常住业。置鸡笼墅肥地庄。
山原连延。亘数十顷。
诚功绩大者。亮福田不赀。
光禅师者。越州人也。
永泰元年。飞锡戾止。
气禀稽山之粹。量涵镜水之清。
死生一盂。寒暑一衲。
口虽纵辩。非道不言。
身虽任缘。非律不动。
以禅念馀力。营建旧帐下西行廊焉。
泗州开元寺大僧正明远者。谯郡酂人也。
元和八年。来憩兹寺。
略见隳废。良用怃然。
思效补天之功。遂假建瓴之力。
乃请前县大夫郑继。戮力合谋。
相与经始。仍于泗上迎僧伽大师真身。
并移厨置库。迁净人院。
刱常住仓。客省营。
律堂设。功用大备。
实有可观。上人戒德侵冰。
神仪耀玉。韵含律吕。
学究天人。加之扇道飙。
均法雨。演毗尼藏。
传木义灯。北暨两河。
南被五岭。莫不高山仰止。
望景趋风。连帅稽首以传香。
诸侯接足而施禄者矣。时同□葺僧常演少良法空志远□遵惠兴如筠道通南约等。
僧正成规。受缁俗礼请。
乃悉心缔构。期著厥功。
至九年。起檀度门。
剖方便法。大致资货。
遂收复常住旧典赁田三千馀顷。铸粥镬。
写大香炉。矻矻然尽力惟持。
迄今未已。我太和皇帝陛下纂元元。
登紫极。炳焕日月。
恢拓寰宇。铜雀鸣而九有清。
玉烛调而八纮泰。将宏十善之化。
是阐大仙之教。扬州大都督府也史京兆公
列宿降灵。为唐国桢。
入践台庭。赞一人之庆。
分符竹。播二南之风。
不然。何能作炎天霖。
为旱岁谷也。朝散郎守令崔儇。
代袭圭组。声高闻望。
清逾照胆。□剧佩韦。
驯雉舞鸾。我无忝于先哲。
兰风长雨。尔何彰乎灌坛。
知袁伯仁钟离意不得专美于兹邑也。矧乃崇信释教。
顿了性宗。□清境于六虚。
凝白云之一点。何独盖缠之内。
涌没自由哉。且权见宰官。
终次补金粟。故我释士。
繄赖良多。主簿钱文尉史公素尉杜珣。
并琼林青翠。鸾鷟羽仪。
佐制锦。材挥茜。
练霜刃。赞鸣琴。
化牵的皪。朱丝必当。
鼓翅九霄。喷沫千里。
岂婴梅福仇香而已乎。镇遏兵马使赵君诚。
庆演凿门。勋崇受钺。
宣虎旅。煞敌旄头。
白虹摽贯日之诚。黑槊得彼军之号。
故能为江山弹压。呈相府爪牙也。
上座沙门道孚。风骨卓然。
神韵遒拔。戒轮高据。
非八法可摇。律镜沈明。
何偫妖敢见。宁惟提振纲领。
抑扬人物者欤。寺主苾刍道通
识度格物。风道期人。
处烦指水月为心。厉行以冰霜表节。
都维那僧令宗。佛乘表准。
道品轨仪。携抚缁徒。
博延寮寀。内库典座僧令翛。
以历落为心。风云满抱。
南库典座僧省幽。以沈默适性。
谦冲在怀。悉能重德好贤。
进退有度。继□修葺。
星劫是期。邑客前徐州蕲县赵曾士林馆□知官同十将王从一邑人处士吕鉴前杭州富阳主簿吕康武前试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胡复言□□嘉王府主簿胡正言齐州录事参军胡审言等。
□瑰意琦。当代乏偶。
德行高敏。与日而升。
或委质□□奉身牵彼。或放心云水。
涤性疏神。匪尘雾可婴。
指松筠见节。方之人物。
禀茂高土风。校以词华。
承叔儒雅。悉舍诸缚著。
回向菩提。树田良缘。
为檀那上首。矩词浅陋。
学不常师。将整思含毫。
若神解虚质。孚公不以蹇才曲艺。
谬辱见知。尔犹清风寄韵于修篁。
白日呈规于浅濑。既不我弃。
敢无词乎。略举一端。
以为斯说。彼日月既有。
庶徽猷不泯。幸请银钩。
挥洒翠埦。拟诸乱曰。
而作偈言。其词曰。
一气混茫。是称大易。
三才爰兆。两仪将辟。
有物妙万。藏神至赜。
寂然不动。动而常寂。
与化推移。未尝今昔。
无上士。应运来觌。
德證泥洹。道超光宅。
功充幽爽。业摄元白
体一如来。大千藉藉。
金言宝偈。布在方册。
大哉真人。焕矣垂迹。
重辉謺庆。蝉联舄奕。
代御金轮。功悬玉策。
宏阐象教。永昌皇历。
于惟地居。普赖天泽。
惟唐建刹。因齐旧迹。
郁兴台殿。造化开拆。
下控安流。上侵凝碧。
懿诸龙象。继武筹画。
天意昭宣。鸟篆额。
惟扬大都。地望雄极。
辍我宰辅。建旟邦伯。
化被中和。妖氛荡涤。
彼美县尹。才哉政绩。
由今况古。绰有宏益。
冯蜂台之九重。望龙刹之百尺。
想文物以储思。疑世界之来掷。
庶福门之悠久。任扬尘于朝夕。
寄神工而刊刻。永流芳于金石。
望雪楼 唐 · 邓衮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上缵位年。京兆公繇亚荆牧彭。
搜鲠治蠹化者。耘而革之。
不易节而政成。既而府署亭台之敝坏者。
咸理新之。明年秋。
望雪楼讫功。俾进士邓衮铭之。
围蜀之鄙。截如巨砥。
厥郡维彭。北西天屏。
危碧峭青。戛霄磨冥。
鲸跳虬奔。限蛮隔番。
上排雪峰。延叠万里。
鹤甃瑶骈。月积绡鲜。
振古不泐。四节一色。
皎皎披飘。寒锢阴胶。
光涵二水。冷射千里。
往哲所嘉。名之玉垒。
公来未期。毕完瘵凋。
乃于崇墉。作为丽谯。
长材羡工。不伐不徭。
趾故规新。不僭不骄。
经之浃辰。翚飞迢迢。
三伏赫曦。九野如烧。
斯焉一登。神涤烦销。
他日徵黄。羊碑邵棠。
下客贡铭。永播德芳。
先是王仆射潜桂州祐继守斯郡。二公陶奇撰幽。
不乏心匠。于西湖台岛。
花竹列植。布置罔不宛妙。
维雪山彭之殊观。独莫经意。
岂非天待我公作赏迹乎。昔西汉进儒术。
臣多贞方。魏晋扇虚元。
吏采风流。孰若公精六籍。
练众务。蕴张赵之干敏。
兼王谢之清雅。辨辞盈庭。
奋毫电飞。具牍百幅。
历眸冰释。前可以折穆之之角。
近可以挫戴冑之锐。则不止有逸暇览眺。
盖雄节大旆。师长列侯。
方钧平衡。肃和神人迫期矣。
不佞。镵公奇绩。
觊识士和。望雪不取于澄心莹目。
将以思洁白。登楼不取于栉清冰旷。
在据上睨下。察人之利病。
敷政之嘉术也。大和元年九月记。
成都记序 唐 · 卢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蜀国自秦始通。秦遗蜀王五美女。
亦遣五丁迎之。到梓潼
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人览其尾不能得。
五人相助。大呼拽之。
山遂崩。五丁及秦女皆死。
惠王遂遣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因封公子通国为蜀侯。
陈壮为相。置巴蜀郡
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
张若为太守。前时蜀土开明尚纳美女为妃。
武都山之精也。及死。
葬于城西北。遣五丁担其本山之土以为冢。
今有二石尚在。古老言五丁担云。
陈壮既为秦公子相数年。遂谋反。
秦公子。秦伐
封子恽为蜀侯
恽后母诬恽有罪。赐剑自杀。
人以其冤。因为立祠。
封子绾为蜀侯。后复疑绾反诛死。
自此但置守而已。后以李冰守。
始凿三江。引水以行舟楫。
岷山多梓柏大竹。坐致材木。
又溉水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置绵洛二水。
用便溉灌。作石犀五。
以压毒蛟。命曰犀牛里。
后更为耕牛二。又作三石人立水中。
非常人也。与江神约曰。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大凿岩崖。通沬水道。
江之龙大怒。乃持刀入水与龙斗。
龙死。遂无水害。
迄今蒙利。人称郫繁为膏腴
绵洛为浸沃。昭襄王时
又曰白虎为患。意廪君之魂也。
历四郡。伤千二百人。
王乃募能杀之者。邑万家。
金帛称是。巴夷朐忍廖中药何谢作白竹弩于高楼。
瞰而射之死。王嫌其夷人。
乃刻石复田。顷田不租。
十妻不算。伤人不论。
杀人不死。与之盟曰。
秦人犯夷。输黄龙一双。
夷人犯秦。偿清酒一钟。
其人安之。遂号曰武夷
其族又有濮賨賨。尤武勇。
渝水。夹水以居。
汉高祖前锋。陷阵善舞。
巴与蜀代为仇雠。尝封弟葭萌汉中
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
至汉高祖六年。始分置广汉郡
高后城𤏡道。开青衣
文帝末。以庐江文翁郡守
穿湔江口。溉田千七百顷。
文学。选吏子弟皆就学。
俊乂之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
还以教授。于是岷络之地。
学比齐鲁孝景帝嘉叹。
遣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自文翁始也。
文翁明天文灾异。后以博士徵。
侍中扬州刺史孝武帝置四郡都尉
俾立十八郭。于是郡县多城观矣。
又分牂牁益州。是为南益州
宣帝地节三年。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
盐铁官。自汉兴哀平
牧守仁贤。宣德立教。
英伟命代之士。其出如林。
玺书束帛。交驰于梁益之地矣。
虽鲁之洙泗。齐之稷下。
未足多也。且汉徵八士。
预其四。高帝蜀郡北鄙置广汉
武帝分南鄙为犍为。遂有三蜀之号。
王莽郡守为帅正。以蜀郡导江
公孙述为帅正。治临邛
僭号。后汉光武帝
还为蜀郡顺帝即位
复为益州。郡名依旧。
州治大城。郡治小城。
灵帝末。以刘焉为牧。
及卒。子璋为嗣。
建安十九年。璋迎汉左将军刘备至。
遂灭璋。称帝继汉。
号先主。治成都
魏末。司马昭平蜀
复为益州。晋受魏禅。
以州领郡。武帝末。
成都为国。封子颖为王
其后賨人李雄僭称王。晋穆帝永和初
桓温击灭之。复为蜀郡
谯纵反。安帝命朱龄石讨平之。
至梁分益州。更置南北二益州
武陵王纪刺史僭帝号。
领兵东下。为湘王所杀。
后魏废帝前二年。尉迟迥益州
总管。后举义旗不受代。
隋王坚所戮。隋开皇元年
总管。置行台。
蜀王修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三年。
复为总管大业元年
总管为州。又改州为郡。
唐武德元年。复为总管
三年。置行台。
改为益州。以太尉秦王益州道行台总管
又改为宋大都督府天后益州
置彭蜀汉二州。开元二年
始以齐景冑为剑南节度营田兼姚巂等州处置兵马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也。
八年。以李浚为使。
兵马使章仇兼琼山南西道采访使
其后或兼或否。亦无定制。
上元二年。始分为东西川。
广德二年。复合为一。
大历二年。又分为两川。
至今不改。天宝三载
复为大都督府。十四载。
元宗皇帝巡幸。车驾留五月
至德二年。改为成都府
置尹。比东西二京。
号南都。后复停。
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人物繁盛。悉皆土著。
江山之。罗锦之丽。
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
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
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况赤府畿县。与秦洛并。
故非上将贤相。殊勋重德。
望实为人所归伏者。则不得居此。
况控带蛮落。阨戎限羌。
非文武宽猛。包罗法度之君子。
则不能得中庸。以是圣庭慎择。
尤难其任。使号有三。
节度观察安抚。先时南蛮六部
不相臣服。天子每有恩赏。
各颁一诏。呼六诏。
开元末节度使王昱受贿。
上奏合六为一。乃封大酋帅越国公蒙归义云南王
始独称南诏。至杨国忠遥领蜀郡太守采访使
遂扰边阃。希立功伐。
乃有泸南不利之变。贞元中
韦令公皋节帅。招复云南
背蕃归汉。十一月八日
置使安抚。兼统押西山八国近界羌蛮等使。
是为三使韦令公本以奇勋秉旄钺
思立边效。又在镇且岁久。
南诏为其用。拓地甚远。
公既卒。刘辟继公后。
以兵守险。为不顺。
诛死。家籍没。
京兆公节帅。酷易军政。
殊不以封域为念。戍卒罔代。
边蛮积忿。至太和三年十二月
蒙𥰭巅遂以兵剽掠至城下。杜公填门不敢与争。
监军使矫诏宣谕。蛮人遂退。
工巧散失。良民歼殄。
其耗半矣。列政补完。
尚不克称。大中六年四月
诏以丞相太原公有驱制羌戎之成绩。由邠宁节度司徒同平章事镇蜀。
蜀为奥壤。领州十四。
县七十一。户百万。
兵士五万。外疆接两蕃。
人性劲勇。易化以道。
难诬以智。公至。
以俭约帅之。以谨廉不伐临之。
以刑赏法制平治之。人欢且舞。
旦夕咏公之德矣。先是西蜀图经甚备。
朝野之士多寄声写录。主兹务者。
不胜其烦。遂尽削而潜焚之。
长吏至。即据显者集为一轴以献。
繇是百不书一。大中八年
户曹参军蔺宏宗甚好学。且目睹司徒相国之异绩。
愿付以传示于后。然不以文自任。
剪截疏长。言不略。
相国乃属于小子。令刊益之。
且曰。不以淹徐疾速。
归于流布。以为不朽之事。
求受命震怖。又不欲以图经为目。
乃搜访编简。目为成都记五卷。
经与图之附益。愿终宏宗之职。
庶以此为助也。大中九年八月五日叙。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1044年9月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一、《苏学士文集》卷一五、民国《禹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杜君叔温,终于庆历辛巳四月九日,葬于庆历甲申九月二日许州阳翟麦秀原,即其地。
君始生十馀岁,能通诵五经。
稍长学文,精笔翰;
杜子美作诗,其劲峭严密,指事泛情,时时夐至绝处。
常恐以诗见名于世,不肯数为。
使之有年而不息,可胜言邪!
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然外甚谦煦,喜评论,终日亹亹不倦。
平阳幕,郡将有率意放于治者,君必以辨之,虽老黠宿吏,皆竦视莫敢移其说。
天章吴安道、秘阁石曼卿,皆当世伟人,奉诏籍民兵于两河,独延君计事。
君为条其未便安者,二公叹息称道之。
奄忽之前数月,慨然弃官归膝下。
呜呼,其知命欤!
享年二十有五。
官至大理评事签署建雄军节度判官事。
讳诜,今枢密使吏部侍郎京兆公之长子。
娶崔氏。
一子曰振,秘书省校书郎
予以叔温亲,而又以文义相周旋。
辛巳春,予病甚,叔温来,升床执予手,语言而去。
予时为病所毒,不甚辨尚,意己必死,不复见叔温
才三四日,予稍间,而闻叔温逝矣,不觉震起一恸,予病复作。
今予乃独存而无恙,每一念之,令人悲酸。
况又见吾叔温大葬,且复志其平生,可胜悲哉!
孟静斋之任钱塘二首 其二 清初 · 查慎行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槐簃集上
不改书生旧羽仪,翛然一见识心期。
曾从谱牒知名久(与德尹庚辰同年),未觉风尘筮宦迟。
剧邑簿书迎刃办,冷官门户少人持。
烦君荫及先贤泽,京兆冈阡忠惠(先京兆公赐域在江干范村外曾王父钟忠惠公祠堂西湖第一桥皆属管内)
义侠篇为研农戊戌 清 · 蒋士铨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二四
延陵同学翁,是古义侠人。
须眉美可画,玉山七尺身。
黑头不及友,修髯已如银。
六十仍朱颜,内养黄庭真。
幽斋具竹石,与我书堂邻。
酒酣乞生传,久要历三春。
翁行东汉士,一一请细陈。
系出世华胄,明德世未湮。
翁龄才十三,妇翁国士珍。
许具寿者相,不在富与贫。
得婿有如此,奚翅梁鸿宾。
事母二十年,至孝通天神。
母殁父命仕,遂曳衙官绅。
是时金川乱,将帅出重臣。
桓桓京兆公,引翁参其军。
主客画地炉,言论谁能闻。
但闻公称善,敬礼逾交亲。
凯歌既已奏,制府嘉其文。
将以列荐牍,长揖辞军门。
旋除廷尉官,御恤为宵奔。
再补永昌职,故人病嚬呻。
愿以孤子托,其奈滇南云。
翁时发慨慷,解组从所云。
誓抚六尺孤,古义于是申。
风雪压冷灶,夫妇相恂恂。
或馈米廿斛,贤哉朱百年
翁念蒙养师,老妻绝炊薪。
遂分冉子,用广太守仁。
其他三䣊中,恃翁为饱温。
或脱陷阱祸,或泯疮痍痕。
或全孤雁节,或苏僵蚁魂。
平生赴义急,大勇同孟贲
皆以不忍念,独保恻隐存。
岂钓悠悠名,非示煦煦恩。
一善足风世,况复兼纷纭。
两郎习庭训,诗礼非循循。
驷马报长者,常理天衡钧。
我友金国子,传翁文最醇。
袁公为书后,属我诗扬芬。
翁名曰光国祭酒鳞潭孙。
今占扬州籍,结交多纪群。
其居乌衣巷,王谢排高轩。
飘飘鹤姿,不染元规
我愧史官笔,虚诬非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