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文心雕龙序 南梁 · 刘协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
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群言雕龙也?
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
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夫有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
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子生七龄,乃梦彩云右锦,则攀而采之。
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旦而寤,乃怡然而喜曰: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垂萝欤!
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
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仲洽《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
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
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
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至于割情析表,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赞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铨叙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矣。
及其品评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
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
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案辔文雅之场,而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
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茫茫往代,既深子闻,眇眇来世,傥尘彼观(《梁书·刘协传》,又略见《南史》七十二,《御览》六百一。)
皇太子 北周 · 王褒
 出处:全后周文卷七
臣闻教化爰始,咏歌不足,政俗既移,风雅斯变。
伏惟皇明御宇,功均造物,改文为质,斫雕成素。
皇太子荐雷居震,明两作离,春夏干戈,秋冬羽龠。
叔誉惭五称之对,师旷隆四马之恩。
窃以太史官箴,《虞书》所诫,永树芳烈。
丞相所以垂文;
深睹安危,太傅以之陈训
敢自斯义,献箴云尔。
天生蒸民,司牧斯树,咸熙庶绩,式昭王度
粤若钦明,丕承宝祚,重纽地维,再匡天步。
惠民垂统,元良继体,丽正离晖,推微(《艺文类聚》作「惟机」)天启,令问令望,闻诗闻礼。
从曰抚军,守曰监国秋坊通梦,春宫养德,桓荣献书,荀攸观则。
元子为士,齿卿命秩,昔在周汉,亲贤保弼,朝服寝门,回车作室。
正阳君位,乔枝父道,臣子所崇,忠孝为宝。
勿谓居尊,祸福无门;
勿恃亲贤,王道无偏。
无为虑始,无为事先,损之又损,而全之亦全。
无往不复,无平不陂。
美疹甘言,鲜不为累。
则哲惟艰,知人未易。
居室为善,分阴无弃。
亡保其存,危安其位。
神听不惑,天妖斯忌。
文昌著为(《艺文类聚》作于「于」)前星,主鬯(《艺文类聚》作「秬鬯」)由于守器。
庶僚司箴,敢告阍寺(《艺文类聚》十六,《初学记》十)
送劼赴太学672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今之游太学者多矣。咸一切欲速。
百端进取。故夫肤受末学者因利乘便。
经明行修者华存实爽。至于振骨鲠之风标。
服贤圣之言。怀远大之举。
盖有之矣。未之见也。
可以深慕哉。且吾家以儒辅仁述作存者八代矣。
未有不久于其道而求苟出者也。故能立经陈训
删书定礼。扬魁梧之风。
树清白之业。使吾徒子孙有所取也。
大雅不云无念尔祖。易不云干父之蛊。
书不云惟孝友于。诗不云不如友生。
四者备矣。加之执德宏
信道笃。心则口诵。
废食忘寝。涣然有所成。
望然有所伏。然后可以托教义。
编人伦。彰风声。
议出处。若意不感慨。
行不卓绝。轻进苟动。
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
何足恃哉。终见弃于高人。
但自溺于下流矣。吾被服家业。
沾濡庭训。切磋琢磨战兢惕厉者二十馀载矣。
幸以薄伎。获蠲戎役。
尝耻道未成而受禄。恨不得如古君子四十强而仕也。
而房族多孤。饘粥不继。
逼父兄之命。睹饥寒之切。
解巾捧檄。扶老携幼。
今既至于斯矣。不蚕而衣。
不耕而食。吾何德以当哉。
至于竭小人之心。申犹子之道。
饮食衣服。晨昏左右。
庶几乎令汝无反顾忧也。行矣自爱。
游必有方。离别咫尺。
未足耿耿。嗟乎。
不有居者。谁展色养之心。
不有行者。孰就扬名之业。
笾豆有践。菽水尽心。
盍各赋诗。叙离道意云尔。
阴阳不测之谓神论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皇帝建立甲子。
考定星历。
于是有天地神人之官。
少昊既衰。
神人杂扰。
颛命羲和
以司天地。
三苗九黎。
不复乱逆。
周室既坏。
君不告朔。
汉道隆兴
方定馀闰。
世时昭昧。
君平季主。
张衡索紞。
陈训韩友
卜珝京房
管辂郭璞
干宝
班固云。
阴阳多拘忌。
以为无益。
嗟乎。
古论阴阳。
以和神人。
以顺风雨。
以播稼穑。
以除灾害。
后之学者。
但张恢谲。
不自戒慎。
不固亲疏之道。
不精逆顺之理。
不达性命之分。
而裁衣拜官。
沐浴剪爪。
徵于历日。
岂不悖哉。
左道乱政。
先王无赦。
往见术者序卜筮之书。
及诸家秘诀。
七曜九宫六壬三五复返十精飞鸟天目地耳计神。
汉以天赦母仓为吉。
朔历以云汉密莫为吉。
各生异气。
天竺律法。
复与大衍有差。
吾谁归矣。
又以姓配音
以音配墓。
以墓配杀。
此庄惠以荒唐舛駮之论。
黄帝二十五子。
得其姓者十三人。
或以地为姓。
或以官为姓。
或以谥为姓。
或以王父字为姓。
士会在虞为陶唐氏
在夏为御龙氏。
在商为豕韦氏
在周为唐杜。
在晋为范宣子
在随为随武子
在秦为刘氏。
女嫁栾黡为祁氏焉。
此一人之身。
改姓三
改氏五。
范蠡在陶为朱公。
在齐为鸱夷子
范雎称张禄先生
第五伦王伯齐鲍永本姓包
京房本姓李
张良之后为留氏。
田横之后为王氏。
姓有两字三字四字五字。
孰先孰后。
孰是孰非。
长平同坑。
南阳同封。
时日或同。
吉凶或异。
行年本命。
其事安在。
周时玉尺。
汉代黄钟。
河汾鼎气。
沈埋自久。
不可仰则。
其道多门。
行则无尽不如也。
是故文字非上学。
上学神听。
原其性也。
集解非宗师。
宗师授受。
扶于理也。
端心静一。
神明将至。
黄帝遗元珠。
象罔得之。
汉主心动获贯高
襄子心动得豫让
披发祭野。
野人之遗魂。
非有阴阳算术之功。
涉津无涯。
安济所届。
释氏五荫。
轮为四生。
或居人中。
以为鬼神。
唯代有佛法。
独能究竟。
白云依山。
出入自得。
飞鸟以灭。
虚空不碍。
清明在躬。
志气如神。
阴阳不测。
唯佛而已。
题尔雅后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灌园集》卷一七、《小学考》卷三
《尔雅》,非三代之书也,其作于秦汉之经家乎!
郑康成以为出于孔子门人者妄也。
三代之英,其学在于持气正心,充德性于神明,以为行业。
彼尚不贵著书,不尚传经,而曾形名训诂之肯为哉?
世俗之儒善望影以象形,见孔子云「商可言诗」,遂以《诗》序为子夏所作。
孔子亦言「赐可与言诗矣」,今独何爱,而不言商赐共作《诗》序乎?
孔子之教人学《诗》,而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足以辨之,要将由此以究观性命之理焉耳。
今夫谓《尔雅》为出于孔门者,非据此而言之欤?
嗟乎,幸而《论语》所记此段不明所告何人尔,即令明之,说者肯舍之耶?
甚矣,说儒之喜妄也。
余考此书所陈训例,往往与他书不合,唯对毛氏诗说则多同,余故知其作于秦汉之间。
今世所传《五经正义》者,引用辨證每取此书,然反时时破毁焉。
原作《尔雅》人之意,正欲以定形名、通训诂焉,后世之宗例是,故傅合经家而陈之乃合。
不果定,又或不通,则谓之何!
欲助说儒,而儒随复攻之,借盗粮而资贼兵,《尔雅》亦有是哉!
谏猎奏建中靖国元年 宋 · 江公望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四、《右编》卷五
臣闻迩日传闻道路之言,有姓贾中贵人臂鹞鹘,入后苑,捕逐禽鸟,臣未之信。
岂有禁御之中,虽是近习之人,敢肆猖獗,一至于此!
徐思之,必有伺得圣意,然后敢尔。
再思之,陛下未应至此,然终疑而不释也。
陛下所以得天下者,以仁而已,岂有仁者之君而务游畋者乎!
又况陛下即政方踰年,未明求衣,日昃不食,刻意励志,好贤乐善,听言从谏,期底于道,尚恐负宗庙社稷之灵,无以慰天下苍生之望,岂复有暇逐禽兽为乐乎?
蒐冬狩,特重于宗庙之礼;
毁卵覆巢,尤戒于生诞滋育之时。
岂有仁者之君,不因奉先祭祀而于生诞滋育可戒之时,为毁卵覆巢之虐乎?
千金之子,尚有垂堂之戒;
万乘之主,岂无犯车之虞!
和銮之节,清道而行,犹虑于衔橛之变,况驰骋驱逐,与禽兽争道于万死一生之地,岂不殆哉!
岂有仁者之君,不自爱重,而为虞人之所为乎?
得一禽则喧呼号欢,分赐金帛,不恤其费。
岂有仁者之君,轻百姓之膏血,以重微禽之躯乎?
臣以此揆之,陛下必不然也。
虽然,与其后事而引悔,孰若先事而知戒?
此臣所以不惜万死,虽得之传闻之不审,亦为陛下道而不敢隐也。
《五子之歌》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老聃曰:「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心狂志荒,何事不忘?
庄周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志分于外,神亦随之,神志不一,何事不失?
王者之治,断可识矣。
夫鸟托深林,兽育丰草,鱼鳖不乱于网罟,草木不夭于斤斧,人不苦于苛政,斯乃仁者之君,所以治天下之道也。
文王有灵德,故麀鹿白鸟在其囿而有濯濯翯翯之态,鱼在其沼而得充牣跳跃之乐。
陛下不大苑囿之奉,数亩之地,蠢动飞走,恃陛下天地之仁德,依陛下日月之末光,生诞滋育,得性之乐,不异于文王之囿。
今反张喙横羽、延喘假息于驰驱啅噪之馀,碎首决心、飞毛洒血于猛鸷爪翮之下。
数亩之地,依陛下尚不得保全其生,况四海九州、山林川泽之广远,何以逃无辜夭折之祸哉?
蠢动虽微,与人同一性也;
生植虽远,与人同一理也。
以强并弱,以贵吞贱,以其不能告诉,杀之若无罪,岂不思《易》所谓信及豚鱼、《诗》之仁及草木,果何理也?
尝闻荆文公得如黄之狗,箘簬之矰,畋于云梦,三月不反,听保申之谏,受束矢之笞,务治乎荆,兼国三十。
非师保之训,则国亡矣。
玄宗尝猎苑中,必视左右曰:「宰相韩休知否」?
已而疏辄至。
宰相之言,则社稷计已矣。
司马相如赋《上林》以讽汉武帝扬雄作《羽猎》以谏成帝,言近而指远,词婉而意迫,孰谓词臣无补于国也?
《诗》有刺、《虞》有箴,皆以游畋之无益于治,祇取乱亡尔。
今陛下师保不陈训宰相不抗疏,词臣不献赋,书无歌,诗无刺,虞人无箴,所赖以知过失者,谏臣尔。
臣或不言,陛下如宗庙社稷何?
如天下苍生何?
臣言纵不实,亦足以为异日之鉴。
唐高祖喜走马射帖,孙伏伽进谏,以谓此直少年诸王务尔,既为天子,尚行之乎。
齐桓公以酒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以此固非善,然无害霸也。
夫从禽止少年诸王务也,陛下一日为之,未足以害政,第以天子为诸王少年之务,何自轻乃尔,非万乘取重于天下之道也。
《传》有之: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
臣愿陛下驱骛于仁义之场,游观于六经之囿,网多士,弋群凶,天宇扫清,王道砥平,天下之望也,社稷宗庙之福也。
上干天威,自速诛戮,陛下矜其以谏为职,少贷狂易,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