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宴交代窦府判全器乐语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七、《潜斋集》卷一一
伏以东屏主、西屏宾,等是龙门之客;
南山楼、北山楼,共寻螺浦之盟。
交籀言新,倾盖如故
以千载难逢之机会,而一朝缔好于云礽。
爰秩初筵,为酹佳节。
恭惟某官道源孔孟,诗派毛韩。
问家世于燕山内翰尚书之的系;
记姓名于虎榜,南宫进士之魁题。
声华方翳丹凤而跨白麟,步武已驱文狸而乘赤豹
载金匮䌷书之笔,望重紫扉;
惹玉皇侍案之香,班通碧落。
方此轧群仙而直上,乃肯分半刺以斜飞。
振起鲁公千载之遗风,唤醒醉翁百年之旧梦。
数厅头之记壁,几何人斯;
听道上之行碑,惟恐公去。
昔日游亭,尽成棠荫;
明朝归棹,但载荷香。
西江总是馀波,东山为之矜色。
第恐当今圣主,图任旧人。
迩方受宣室之釐,见思贾谊
行欲议明堂之事,必召申公
斜行诏不久飞来,《归去辞》又成空赋。
府判大博,云无心而一出,春有脚以方来。
瞻泉于湘岩,久愿识荆州而轻万户;
钓云烟于严濑,恍如隔弱水而望三神。
不图有邂逅之逢,乃获附交承之契。
我龟既涤,式燕宏开。
未论红妆之乐指三千,且说少年之阿婆三五。
包金、蒲切玉,好陪今夜良辰;
罗叠雪、含风,再约明年端午。
辄陈口号,上赞颜行。
五云深处拥星屏,我有诗歌试为听。
白鹭青原一樽酒,银鱼朱黻两魁星。
今宵南北楼头月,明日东西水面萍。
重约春风携手处,金銮坡上有槐厅。
贺改元表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九八、《澹斋集》卷九
讫精禋而肆眚,施及无垠;
更美号以纪年,义符不息。
邮传至止,观听竦然。
窃以元者气之始,哲王所以奉天
名者实之宾,圣人所以彰德
白麟宝鼎,庸昭迭至之祥;
甘露黄龙,载表中兴之盛,事标曩牒,礼协熙朝。
恭惟寅畏昊穹,祇严慈训。
爰因大享,既流春泽之浓;
并易嘉名,实体乾行之健。
凡同文轨,俱极欢谣。
假守偏州,预觇旷举。
绵绵苍箓,独深咏于过期;
渺渺彤庭,第阻陪于率舞。
田廷杰秀才(一)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六、《󲦙云文集》卷三
某启:辱专介惠教,并新茗凉扇,感悚之馀,从审动止万福,以慰以慰。
某蒙不鄙垂问,顾衰颓何以补于末议?
然所惠论唐史所谓三代之治出于一者,非一是一个物。
老氏一生二,天得一以清,则一是一。
如《唐书》所谓,则止言三代之治,上下君臣同用礼乐一般,非上用礼乐,下却别用一般,故曰三代之治出于一。
而礼乐达乎天下,君用礼乐,臣用礼乐,士庶人亦用礼乐,是治出于礼乐一般,别不出他术,非如道生一之一,天得一之一。
左右却用作老氏之一,大不贴题意也。
僣易庄周一与天为徒,不分别是非彼我。
混然纯全之谓一,若有分别心,是人也。
故一与天为徒,不与人为徒。
其一也一,是天然纯全者,原一也。
其不一也一,是非彼我,美恶去来,一切俱泯。
则不一也,亦一矣。
如是则混混沌沌,复乎太初,岂非真人哉?
荀子以艰涩之词,文其浅易之说:精于道,自然兼物物。
物物云者为物,农贾之徒是也,以物物自物,故曰以物物。
精于道者,兼得以物之人,故曰兼物物。
何不似孟子直截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邪?
本是浅事,特作难晓之文,不足道也。
今年白宋瑞予忧受徒,不肖尽却诸生令从宋瑞
老夫一年精力衰如一年,从今只是省事取閒散。
虽自己学问,亦令荒唐,授人乎?
惟左右望深谅之。
李清叔劄子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五、《嵩山集》卷四三
贤从子遣人来示所贶书,感感慰慰。
治所近益昌,秋深亦有秦陇风气否?
伏惟台候胜常。
白宋瑞今日有书至,云闰七月二十日就道,及南浦则遵陆,计其日须岁暮可到郡庭,幸且为父老留也。
贤从子行为剡奏。
未间千万厚自持,前赐刺史真符
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二十一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四部
焦先空爇马昭庵,朱泚全添卢杞蓝。
崔允下风输柳璨刘歆上策笑周堪
宜中宋瑞眉高下,黄皓姜维意北南。
张角巳消曹节恨,夏姬难饱孔宁馋。
四月十五日与董卿同游焦山庚辰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爰居阁诗续
七年重至万缘非,但饮僧茶不举杯。
佳处留庵难再觅,先人还带亦成灰。
秕糠周汉空神物,支拄金元念将才。
历劫两翁惟太息,昔游邻笛更生哀(周无专鼎、汉定陶王鼎、宋岳鹏举文、宋瑞书,及先退庵赎还杨文襄玉带,皆燬于兵,端忠敏所筑佳处庵亦烬。前七年癸酉,与哲维同游唱和,今哲维没三载矣。)
李得(少育)赋绝句疑麇为鹿按广韵注鹿云獐属注獐云鹿属尔雅亦各言之故说文专指麇为獐则与鹿为二物明矣次韵求教乙卯四月1195年4月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獐头安得比麋茸,纹点胎斑更异同。
尔雅昔尝窥郭璞,方言今试问杨雄(自注:伏侯《古今注》:青州人谓麇为獐。某再诵佳篇,钦叹无已,复欲次韵,恐涉好辩。虽然,麋鹿有角为一种,麇獐无角为一种,此尚何疑。《广韵》兼谓之,属最为大体。今来谕指汉驳麃有为纹之獐,以证纹之似鹿,则不容无说。按《史记》《汉书》志皆云郊祀获一角兽,盖麟云,当时以为祥瑞,后作白麟之歌。此岂可以常理论哉。索隐引韦昭曰:麃若麇而一角,《春秋》所谓有麇而角者。又云:楚人谓麋为麃。《周书·王会》云:麃若鹿。郭璞亦以为大鹿而有角。彼盖知其非常,泛为形似之言。果用此为证,则是麇亦一角,与来诗戾矣。至如禽云雌雄,兽云牝牡,固当有别。然《周礼》大兽小禽,混言飞走。故《书》云牝鸡之晨,鸡非禽乎。《诗》云雄狐绥绥,狐非兽乎。况前日鹿之雌雄,乃得善诗序中语,此未尝及也。方自青原归,信笔唐突,皇恐。来日祖忌,初六日早幸约,德源山甫相过共不托,发一笑也。)
王承信墓志铭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九、《方舟集》卷一五
承信郎王椿卒以某年月日,葬以某年月日,祔以妻郭氏,并其兄堂、其长子下班祗应槩之妻田氏,凡四丧,皆其子令望之举也。
令望以左迪功郎合江县状来告,曰:属襁兄弟父死缓葬,且以疾不及来。
继以其兄乡贡进士令德书来,又继以其子婿前嘉州峨眉簿尉田俊心亲来,任令望不来之责,且言其故,甚有礼。
则按状云:承信君以其祖文至道间以南夷扰边,募子弟军守禦,朝廷旌其忠,赐印,名其所守山为青山,许世袭为土主,以主其子弟军。
文之长子堂,政和六年又募子弟军,与石泉夷人战,死事,赐一子官。
以无嗣,承信君以其兄阵亡恩补官校尉
该建炎登极恩,转承信郎,知横江寨。
未赴,丁母辛氏忧。
峨眉山,一跪一拜,事佛以致念母之痛,乃曰:「吾所以执檄致喜者,为亲也。
吾纵未能执一矢效死战阵,忍坐视多事之世及鼠雀簿领间乎?
吾幸不至贫,此生一廛地足矣」。
性倜傥自适,孝于亲,睦于族党,仁于里邻,而厚于宾客
人有缓急,捐金不惜,几至破产。
然好客饮酒,自适林泉不衰,享年若干以卒。
妻郭氏以某年卒。
二子:槩,前长宁军巡乾道五年五月日卒;
次曰令望,业进士
二女,长适田俊心,次适前资州司理参军黄思立。
槩无子,以令望之子荣祖为后。
尝致论今之边豪自募乡丁守其地,岂惟其父母坟墓之爱,出死力不惜,至其知山川险阻利害,非他兵之比。
李卫公雄边子弟法也。
泸之王氏世守忠义不变,青山之褒,恩未艾也。
而承信君其力可以自致,而父子一官止此耶?
吾友正字刘夷叔汉嘉白麟皆以文诔之,其可不铭?
铭曰:
一俎之容,勇不如阵;
一锥之舌,锐不如刃。
吾宁去彼取此,对青山饮酒,以佩青山之赐印乎!
吾固知君之豪而铭诸,重以客之言为信。
策问(九)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三、《艾轩先生文集》卷三
问:迎日推筴,与书契为并兴;
颁历改元,在甲令为同出。
古今之相仍,因革之相续,而损益行乎其间,所以日日新又日新也。
礼乐庶事,于周为大备,其或继周,何从而损益之?
然迎日推筴,古犹今也,颁历改元,今独异于古乎?
自忠质文之迭起,而三统之说胜。
太初以还,惟用夏时,而三统之说无所用矣。
三统无所用于后世,则建号改元,是宜不闻于三代之前也。
明天子于方域宁谧之始,且将有事于南郊,而正月之吉,适临上辛,于是乎以元加于岁,所以导民而与之更始也。
于乎休哉!
三代而上,惟即位之年谓之元年,魏惠王三十六年秦惠王十四年,皆更之为元年。
文帝始改元,景帝因之,凡再改元,改元昉于此乎?
前乎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
此托始焉尔。
虽然,文、景第有中元、后元之别,至武帝建元,则又以嘉号冠之于其上。
自是长星见则谓之元光,白麟出则谓之元狩,宝鼎至则谓之元鼎,有是泥金检玉之举,则又谓之元封,至如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亦班班可数者。
然谓之天汉,谓之地节,虽从而臆度之,实未易以义起也。
昨者隆兴纪元,盖稽之李泌,其事见于《邺侯家传》,此天下晓然共知之。
今兹制号发自宸衷,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
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然则昭回之文,万物快睹,衡门之下,幸相与端拜而议之也。
贺郊祀礼成表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一、《盘洲文集》卷四○
致悫竹宫,简灵辰而允协;
流光珠幄,庆毖祀之备成。
德动九垠,驩倾六幕(中贺。)
窃谓圣人然后能飨,上帝所以降康。
周室庀官,奏黄钟大吕之乐;
汉京纪瑞,作赤雁白麟之歌。
于铄昌朝高迈前躅。
恭惟皇帝陛下应天尚实,除地揭虔。
格悦近来远之和,崇交神塞明之报。
四圭有邸,穆然祗栗之容;
八陛为坛,絜尔静嘉之荐。
星辉云润,乾清坤夷。
纳鸿祜以无疆,薰嘉生于有截。
臣骏奔迹远,率舞情深。
太常之辰旒,载欣踆事;
奉有司之瑄玉,徒想侍祠。
臣无任。
王之望襄阳县子制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六、《盘洲文集》卷二四
朕遵旧规于二祖,变熙事于一阳。
启蛰而郊,协鲁国骍牺之祀;
获兽以馈,若汉代白麟之章。
既蒇上仪,用推庆泽。
具官某,忠规致主,壮志绝人。
窥紫闼而攀台阶,荣跻四□;
穆天縡而经国体,密赞万几。
缅惟涓选之辰,实参改卜之议。
偶休间馆,莫相明禋。
兹疏谷璧之封,乃荒菜食之邑。
噫!
百神咸秩,已格嘉虞之休;
万福来同,敢怀专乡之意?
更绥吉履,益对恩煇。
御劄再问蜀中旱歉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五、《文定集》卷四
臣准御前金字牌,降到御宝实封劄子,伏蒙宣示蜀中今夏缺雨,未知秋成之后,即今岁事何如,民间不知艰食否,可具奏来者。
契勘臣先准御劄,以蜀中倘为旱甚,当作如何救济,令臣详具奏。
续准尚书省劄子,三省同奉圣旨,给降度牒四百道,付臣专充籴本,措置赈济,不得别将他用。
臣凡三次具奏,所有蜀中丰歉,米价低昂,及所以救济之策,伏计悉已仰彻天听。
今契勘得旱歉州军,成都府路绵州汉州石泉军,利路则剑州潼川府路渠州果州合州广安军,其馀虽分数不等,未为甚害。
所有灾伤去处,已不住移文所属,及时赈济,实惠及民。
虽据申到,窃恐其间曲折或尚有未尽,臣已选差成都府通判何耕绵州汉州石泉军制置司干办公事程价剑州制置司准备差使谢中渠州果州合州广安军,令逐一体访饥民数目,仍与各州军守贰相度措置,内有缺乏钱米去处,即从制置司支拨应付。
今画一条具如后。
一、臣契勘绵州申到本府及外县共管义仓米三万七百馀石,前此以守臣未到,制置司选差隆州签判李蘩权州事。
李蘩自去年十月即行赈济,抄劄到缺食人四万五千九百馀口,既减价粜米,其老疾贫乏不能自存者,支与食米,无衣者给以𥿄袄。
至十二月初十日,知州白麟到任,制置司李蘩通判绵州,劝诱富民,或粜米,或造饭,皆官为主之。
目今请饭者日二千九百八十九人,疾病者给药医治,死亡者差僧持课收瘗。
李蘩又遍往诸县,检察措置,尤更详悉。
外县乏米者,从本州拨运应付,委是得以均济。
所有总领查籥名募土豪,自粜绵州军粮,臣前已具奏外,总领所近有将绵州合支移剑州税米与免支移,仍更不理纳地理脚钱;
又将先所兑籴绵州义仓米一万石,依旧拨与本州通融赈济;
又将乾道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每月合起籴本钱一万一千四百馀道,令每月止先起一半。
凡此数事,于州郡及民间实为利便。
一、汉州及外县共管义仓米五万五千馀石,知州刘仪凤竭力赈济,与臣书,云凡事皆亲自检点,纤毫不容作弊。
除减价粜米外,其造饭所给城中日计六千馀人,德阳县三千五百六十一人,什邡县六千二十四人,绵竹县一万三千三百九十人。
又有乡村镇市去县稍远者,分委土人,就近赈给。
本州既令各县截用合纳税米,又以车乘载米,分往诸县,盖汉州义仓米数目比他郡最多,又有富民相劝,率出米者,委是可以足用。
一、石泉军三县内,神泉龙安两县不熟,共抄劄贫民二千九百二十人,日逐以义仓斛斗赈济。
一、剑州旧以军粮米于民户科籴,总领查籥自行措置,非惟民间免得科籴,又留得米斛在剑州境内。
先据剑州申,赤米每石计钱引十一道半,缘住罢科籴之后,物价渐减,今赤米每石止计七八道左右,此可见其效矣。
宣抚司委官将梓潼阴平两县灾伤去处,每县约三千户,每户三口,每口给米一升,又以米麦豆共五千石应付剑州出粜。
又本路转运司据两县人户陈诉灾伤,凡一千四百五十三状,将上件人户合纳秋税并行除放,所有除放过米斛,却自转运司措置收粜,应付支遣。
又两县有每年依额合解赴转运司省计钱物,亦权住催理。
宣抚司将两县上三等人户馀欠税,候麦熟日带纳,并四等五等人户秋税权住催理。
制置司已将籴到米五千石,从眉州水路搬载前去剑州,令专充赈济支用。
一、果州连岁不熟,知州赵不拙到任之初,止有省库钱引一百六道,仓米三千一石六斗,而赵不拙检察欺弊,撙约冗费,于窘乏中措置赈济,皆有条理。
又积得钱引二万道,收籴米斛,以备缓急,此一州可以无虑。
一、广安军每岁缺军粮米九千三百馀石,自来于管下三县科人户随税中卖。
其在市米价,每石钱引五道左右,官中止支两道,又每一石四斗方量得一石。
制置司已行下本军,日下住罢科籴,出榜晓示人户。
仍牒本路转运司从实计算,应付支遣,庶几宽省民力。
近又得本军签判李若愚书,以为劝诱赈济,不可以威令驱迫,不可以产业之簿书为虚实,不可令饥民专聚于一处,不可使胥徒预其事。
见今专委乡里忠信之士,自知军签判,躬率在城倚郭僚属,各助钱粮。
乡官亦以风谊敦劝,大家巨室,不拘等第,止据见在物力,随其高下,出备济助,若是佃客,则使田主自给之,馀各归其附近屯长。
寻据本军节次申到赈济次第,臣亦令所差委官赍钱就广安军渠州合州籴米应付支用。
缘目今各处米价较之常年不甚增长,渠、合州亦不缺米,但有钱收籴,即可济用。
一、臣窃以《周官》荒政,曰缓刑,曰除盗贼。
盖刑虽当缓,而除盗贼则在所急也。
制置司先访闻广安军渠江县界有强盗结党肆行劫掠,巡捕官司往往与为表里,又有形势家为之囊橐者。
昨来果州捕得两火贼人,已行断配,其馀党尚复出没,遂具人数姓名行下广安军,委知军措置。
续据申已捉到正贼七名,其馀见不住收捕,闻日来盗贼亦颇戢敛。
一、遂宁府民间虽稍缺食,不如他处之甚。
臣得知府张震书,云在城及外县抄劄到贫乏不能自存之人约二千名,或请米,或请饭,各随其所欲。
去冬差官赍钱于恭、泸等州收籴,可接续粜卖以平价。
一、臣得夔路检法官李德修书,云夔路秋收,大约不均,总之可及五分,豆可及七分。
诸州米价,每石止钱引五道上下,缘荆湖岁稔,米船多上至归州夔州,亦是一助。
又云恭州饥民已近四百人,乡村窃盗颇众,制置司已行下委恭州通判汝明措置赈济。
一、绵、剑州诸县多有流民将幼小男女遗弃道路,缘力弱道远,不能到州县请领米饭。
臣已备条行下绵、剑州,措置收养赈济,务在存活。
仍牒四路提举常平司,疾速依条施行去讫。
一、四川田土无不种麦,今岁气候颇早,大麦约三月半间收穫,小麦须至四月初间方熟。
一、先准尚书省劄子,备奉圣旨指挥,降支度牒四百道,专充籴本,不得他用。
缘度牒未到,诸州灾伤遇有缺乏,臣即以制置司钱米逐急应付,他日更不于度牒钱内除破,庶几可以留存,专充籴本,为异时缓急之备。
右谨具如前,取进止。
臣今来所奏,其间有与前奏不同者,缘州县事宜逐时不一,又有续次体访取会方见的实者。
其赈济饥民,止是各州截月终申到人数,此后又须别有增减,伏乞睿照。
宋故冲素处士郑府君墓志铭(有序 淳祐八年 南宋 · 晏穆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八、《经义考》卷一八六
冲素处士郑府君既殁五十有六年,其长孙运始以朝请大夫右文殿修撰、知婺州赵与勤所为状走京师,来乞余铭。
余阅状,为之叹曰:「世尚有纯孝如处士者乎!
使处士生三代时,予不必尔也。
三代远矣,彝伦日以耗斁,民俗日以偷堕,有如处士之孝者岂多见哉?
处士之生既无有表之以厉斯民,殁而弗图,则处士之善将遂淹没」。
予乃序次而铭之,使运归纳诸墓。
处士之先实出周之诸姬,桓公友始受封于郑,后为韩所并,子孙散处陈宋间,以国为氏。
至汉大司农当时,居荥阳
远祖讳凝道,自荥阳来官于歙,因家焉。
凝道之子自牖又徙睦之遂安
自牖生子一十九人,皆以儒自奋,其第十三子安仁尤邃于经,生子三人。
安仁游学时,同浦阳朱君恮师黄山薛公大观。
大观善于说《春秋》,能绍述平阳孙公复遗旨,登其门者亡虑千馀人,唯恮实得其要领。
恮既家居讲授,安仁俾三子从之游。
其幼淮字巨渊,时年甫十二,颖敏绝伦,学三年,洞究章旨。
恮礼宠之,约以外家女宣氏为配。
宣居白麟溪上,淮后为赘婿其家。
当别来时,二兄送之十里所不忍去,又复十里,因执手歔欷出涕,莫能仰视,竟夕不成行。
复相谋共来徙,又为婺之浦阳人
淮好施与,靖康岁俭,粥田一千亩有畸,以起饥乏民,民怀之,号淮所宅为仁义里。
淮生子三人,煦、熙、照。
照,处士父也。
处士讳绮字宗文,传家学以《春秋》为宗,其所笃好,独在谷梁氏,撰《谷梁合经论》三万言。
照得罪,势家赂重辟,文致之,囚系狱廷,照不伏,拷掠无完肤。
处士方自遂安还,号泣奔视,狱门闭不得通,处士以额叩门,血流被面。
狱吏义之,使见照,见已即抱照仆地,几至陨绝。
复草疏历陈父子大义,上愬州刺史钱公端礼,乞代父受刑,照冤竟得白。
处士之母张夫人病风挛,手足不能屈伸,处士日候床下,抱持以就便溲者三十年,初终如一日。
张嗜溪水饮,天旱,水脉皆绝,处士凿溪数仞而不得泉,乃恸哭其下,三日夜不息,水为涌出。
俄顷溢丈馀,味甘如醴。
微作白荷华香,浃旬始变。
张病死,临葬之夕,天大雪,平地深尺,处士泣祷上下神祇,辞极凄苦,傍听者皆下泪。
厥明,势犹未止,迨丧车至冢,冢雪皆融,廉隅整方,类以物割截之者。
冢外则封积如故,踰七日始消,人以为皆孝感所致。
处士妻丁氏,馈食稍缓,张恚丁颇有后言,处士虽甚宜丁,即出之,不俟终日。
重娶阮氏,既有子闲,与其姒不相能,处士复出之。
人或疑其已甚,处士改容曰:「因一妇而搆一家不和,义不为也」。
遂安
族子有操瓢丐于道者处士挽其还,呼妻卖簪珥,制衣衣之。
且中割所耕田,使自给,亦得造家,里中子孙相传至今。
处士自淮毁家振荒之后,贫无以自存,或至过晡不爨。
县大姓黄宗夔,侠士也,袖白金二斤往遗焉。
处士拒曰:「绮宁饿死,肯受子无名之赐乎」?
黄不觉叹伏,至于下拜。
夫人卒,处士畜一女奴方九岁,与之处十一年始嫁,女奴犹处子也。
处士面沉黑如铁,目光焰焰射人,视烈日不眩,朝出耕陇上,挂书于牛角,中稍释耒,辄取诵不辍。
夜则澄坐,或至达旦,素不甘笑语。
夫人谓其孙运曰:「自吾归而翁,见其破颜而喜,祗三度尔」。
处士恒康强无疾,一日晨起沐浴,服深衣大带,往拜先祠下,针大指出血,滴酒中,召子姓列饮之,仰天誓曰:「吾子孙有不孝不弟,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
言毕,叉手正容立,久而不动。
就视之,则已逝矣。
处士生于重和元年戊戌夏五月九日庚寅,殁于绍熙四年癸丑冬十二月二十又二日乙卯,以五年甲寅冬闰十月二日庚申葬于悬原,原在家正西一百步。
享年七十有六。
配傅氏,能执妇道。
子二人:闲、闻。
闲出为兄缊之后。
女一人,适乡士金子镛。
孙男三人:运、逵、逸。
曾孙男一人,政。
曾孙女一人,归诸暨县金彬。
处士不乐仕进,有司荐其行谊于朝,乾道中赐号曰冲素处士
呜呼,处士之纯孝,有如是哉!
徵之于家而信,参之于州里而喻,质之于天下而无愧。
揆之于古特立独行之士,有过无弗及焉。
呜呼,处士之纯孝有如是哉!
人莫不有贵也,虽位极将相,而孝道有未尽焉,君子弗与也。
人莫不有富也,纵可以齐封君而孝道有未至焉,君子弗之愿也。
处士之行若是,可列于信史,可诏于方今,可为法于后世,鄙贵富不道也。
使世无良史官则已,设有之,其能使处士无传乎?
予犹惧知处士者尚寡也,因采掇行事为之铭。
在他人诵予铭者,亦当蹶然而兴起,况于处士之子孙,敢有不勖者乎?
敢有辱其先者乎?
铭曰:
有烈丈夫,其目如星,孝行上可通神明。
原雪化溪泉馨,濯濯厥声如震霆。
如震霆,何昭晰,白石可泐名可灭?
新除朝请郎、守郎中、兼权右司郎官晏穆撰。
资政殿大学士正奉大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游似书并篆碑首。
按:《麟溪集》寅卷上,清初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