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德升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忠穆集》卷六
寄惠佳什,佩桑梓之意,辄依韵和呈。
浙东今岁大熟,兹可为庆。
湖、湘旧号卑湿,兵火后,四向未有人烟。
通风地乾,比之丹丘,极高燥,老者尤便。
但既欲归,兴不可遏,惟幸速与德升寻鸡黍之约为乐尔。
赵道夫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忠穆集》卷六
向台旆在泉南,使人回上状,幸尘视未?
永嘉下车之初,尝蒙枉教。
掖垣之召,因本州急促往婺州持书令前路投纳。
继而收德升书,知此书不获通呈。
谅蒙昭察。
近时士大夫力辞侍从之召者,百无一二。
岂意难进易退之风,前辈高节,今日复见,第增钦仰。
丹丘小邦,不足烦施设。
然民淳事简,军粮可以足用。
地僻少过客,永嘉所不逮也。
如闻戒涂有日,道中尚祈厚自持养,以慰所至。
时政论 其七 覈实 宋 · 胡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六
政事纪纲莫大于赏罚,赏罚福威必当于功罪,功罪善恶必审于毁誉,毁誉是非必要于真伪。
故直言不闻,毁誉乱真,康澄以为可畏甚于三辰失行、水旱虫蝗之变也,可不核实乎?
陛下昨降赦书,推尊仁宗盛德大业,应举行法度,并欲上遵嘉祐,德意甚美。
臣尝考其大要,特在于直言数闻、毁誉核实而已。
丁谓以奸邪为宰相矣,雷允恭传达外议擅权矣,黄德和监军诬奏边将矣,或斥或诛,或投诸四裔,而狱情审克,卒无冤滥,是毁誉不得乱真而邪说息也。
寇准忠正遭远贬矣,范仲淹以危言屡获罪矣,欧阳脩以讥斥佞人招难明之谤矣,或辨明诬枉,或擢升侍从,或遂迁执政,是毁誉不得乱真而直道行也。
邪说息,直道行,则恶人有所惮而不为,善类有所恃而不恐,其致至和嘉祐之治以此。
陛下自初即位,思建中兴,而将相大臣黄潜善汪伯彦等不能奉令承教,乃广引废忠毁信、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之党,变乱名实,颠倒是非,以上惑朝听。
马伸于关市,出许翰杨时于閒散,如孙觌刘观郑瑴辈流并居迩列,维扬奔溃,无所归咎,恐陛下讨其误国之罪也,复指结余堵杀邦昌为致寇之由,特下赦音,元恶大憝皆得原涤,而李纲独不与焉,此虽假借朝廷诏令行之,安能掩天下之公论乎?
颠倒是非,变乱名实,莫斯为甚矣。
范宗尹当轴,又欲汲引失节鄙夫如李擢等,以盖其北面伪楚之恶。
是非邪正,出于人心,如辨白黑,焉可诬也?
其为计不忠亦甚矣。
陛下好恶无私,克遵王道,上追仁宗审覈之政,毁誉必要其真,赏罚必当其实,使邪说不作,直道得行,其继嘉祐至和之治,亦何远之有?
夫邪正是非,莫易辨于今日,惟陛下断在必行,以扶正论,实天下之幸。
凡核实者必自大臣与台谏始。
大臣定功罪、施赏罚于上,台谏论功罪、主毁誉于下,不可不先核也。
仁宗即位,信王曾之正,任吕夷简之才,终以富弼韩琦宰相,而余靖蔡襄贾黯吕诲等迭居台谏,此真伪所由核也。
陛下嗣承宝历,渡江以前所用三相,而言者攻李纲以六不可贷之罪,谓人臣有一于此,必伏斧锧而远窜之于鲸波南海之表,人皆以为郑瑴
建炎二年冬十有一月朔日远贬,而以是日峻迁,故知为此言者必也。
然谓大兴诬谤,干誉庸俗,言己去朝,暴乱斯起,欲平定之,舍我其谁,传呼宰相,响震山谷,讽谕群小,令上封章,翱翔道途,以俟诏命,凡此等语,验于奏议则无据,按于施为则无迹,特以撰造文致之语,倾陷大臣,为不可贷之罪。
而当时遂信行之,又以美官激励之,是赏劝谗谄之人,欲其毁誉乱真而不核也。
若言潜善伯彦措置乖方,人皆以为马伸
自言官黜为监当,而其言则有状矣。
不慎命令则以下还都之诏也,广布私恩,则以复祠宫教官之阙也。
黜陟不公,则以罢卫肤敏,而用孙觌不祥之人也。
杜塞言路,则以贬吴给张訚邵成章也。
妨功害能,则以沮宗泽许景衡也。
私收军情,则以各置亲兵千人,请给独优厚也。
同恶相济,则以力庇罪人王安中也。
凡举一事,必立一證,皆众所共知,亦众所共见,不敢以无为有,亦不敢以是为非,而当时不信其言而罢之,反以为言事不实而重责之,是罚沮忠谠捐躯为国之人,恶其毁誉之核实而不乱也。
邪说何由息,公道何由行乎?
虽已死,恤典哀荣,礼意隆厚,公论不允。
既远贬,虽有诏命,不闻来期,君子闵焉。
比虽贲以龙阁,未尽褒劝之礼。
按《春秋》之法,治奸恶者不以存没,必施其身,所以惩恶;
奖忠善者及其子孙,远而不泯,所以劝善。
伏望圣慈特留聪听,按此二人情状,追正刑赏,奉承天意,使天下知惩劝之方,以息邪说,开公道,则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将复见于今日矣。
论贬逐台谏乞不施行日下出门指挥1126年3月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庄简集》卷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前谏议大夫唐重等五人与郡,日下出门,流传四方,士论惊骇。
陛下新即大位,开怀听纳之初,宜优容直言,礼遇臣下。
等备员台谏,不知所论何事,既令日下出门,议者遂致纷然,造饰语言,称师骥论十事,孙觌李擢等攻击宰执,缘此被逐。
盖朝廷未尝降出得罪之因,宜其纷然有以议陛下也。
等既各与便郡,如同、棣、和,皆天下膏腴处,正使自择,不过此耳,何至迫逐使之仓皇若此哉!
臣伏见祖宗朝斥逐言官,虽远在岭外,未有日下出门者。
熙宁中王安石为相,急于行法,恶人之议己,始有此行遣。
后来蔡京王黼用事,欲行己私,循用此例。
缘此言路塞绝,岂可施于今日艰难之时哉!
伏望特降睿旨,将日下出门指挥更不施行,庶令般挈家属,收拾行李,以示陛下优纳之意。
李会李擢劄子1126年6月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庄简集》卷一○、《宋史》卷三六三《李光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除目,以李会李擢左右司谏,训词褒谕,以首论蔡京有功,特被召用,外庭之议,无不骇愕,臣之区区,亦所未喻。
夫首论蔡京者,陈瓘也,其次则有石公弼张克公毛注之流,相继弹击。
上皇觉悟,既罢而复用者数矣。
王黼前后用事,权倾天下,言路塞绝,多士盈庭,莫敢开说。
方是时也,忠义奋发,不避死亡之诛,慷慨言事,不过曹辅等三五人尔。
下逮韦布之士,廷对大问,进药石之言,则有若范宗尹
投匦献计,箴时政之失,则有若朱梦说
在当时迭为台官,身任言责,保宠固位,被阿谀之讥,目睹时事,曾无一言。
逮陛下龙飞,灼见奸慝,太学诸生伏阙上书,首论六贼之害,蔡京之恶,夫人而能言之矣。
谏官、御史能于此时明目张胆击奸指佞,实恃陛下圣明,不啻摧枯拉朽之易,何足为功?
当金兵围逼都城,力附白时中李邦彦,专主避敌割地之谋;
方肃王之北渡也,不罪金人之渝盟,乃敢奋笔横议,以上皇还宫,问肃王所在,劫持上下。
必欲以祖宗基业委之敌国,至有三镇与王室孰重之语,章疏具存,可以考按。
今时中、邦彦坐是落职,议者犹谓轻典,而反被召用,复预谏争之列,不知谁为陛下荐此二人者?
陛下好恶取舍如此,庙堂之论何时而定,百官有司之众何所适从乎?
臣愚伏望陛下深思熟察,辨邪正之归,无为诡辞偏说之所倾夺,庶以仰称陛下艰难求助之意,副四方跂竦之情。
所有等召命,伏乞特赐寝罢,以安众情。
取进止。
中书后省胡舜陟不合令分析状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七、《三朝北盟会编》卷六五
今月日本省送到侍御史胡舜陟奏乞迁都,奉圣旨:令舜陟分析。
臣伏见舜陟实有区区爱君忧国之诚心,而辞不达,不足以感动圣听。
臣详味其言,推原其用心,盖谋臣议士先见之明,为宗庙社稷万全之计,不可不察也。
今春斡离不拥众数万,长驱而至,陛下疆圉之臣,州县之吏,防河之兵,望风逃散,无一人致忠效命与之校者,遂至京师,如践无人之境。
劫寨之败,一军尽覆,将官姚平仲跨一骏骡遁去,群胡初不料中国堂堂之大,而技止于此也。
今闻斡离不将由河北粘罕亦由河东,举国大入,以臣料之,士马之众必数倍于前日。
陛下宿将如种师道已病亡,种师中许翰以逗留督战,日受三四檄,不堪其辱,赴敌而死。
太原之围,李纲顿兵于怀州千馀里外,不能救,亦已陷没;
李弥大妄杀立威,诛胜捷统制官张师正,一军反侧,散去为盗,山东淮南两路为之骚然。
臣承乏直学士院,被旨撰祝册祷河神,望其冬三月河流不冰;
复有献计者,宜联数百艘宿火其中,可谓儿戏;
郭京者献六甲法欺绐朝廷,尤为妖妄。
臣在都堂客次,适与遇,因问曰:「学士院中书后省街司十数辈尽投六甲兵去矣,此市井小儿,岂堪战耶」?
曰:「只要它拾番人头耳」。
臣又问曰:「用谁斩番人,而使此辈拾其头耶」?
不答,面愠怒发赤。
是时,翰林学士吴幵给事中安扶中书舍人李会李擢在坐,闻之说,相视太息,而大臣又论奏侍从官妄议沮军,悉差登城,分守四壁。
朝廷所以备敌者,设施措置之方如此,则舜陟建迁都之义不为过矣。
今有千金之子,一闻盗贼入境,左提妻,右携子,群趋疾走,以纾一旦仓卒之变,而不复顾其家。
况今夷狄以百战百胜虎狼之师鼓行而至,进无禦其前,退无蹑其后,乃欲祷祈鬼神,尊信妖妄,使万乘之尊端坐九重以须其来,危孰甚焉?
万一有如王芮之言,两军既至王城外,州县聚落燔烧,五百里扫荡一空,则孤城岿然独存,亦何以为国?
太王不忍斗其民,避狄去岐,百姓归仁,文武之兴,子孙传世八百馀载。
伏望陛下审彼己,奋神断,视强虏之势方张如彼,而朝廷禦戎之备如此,不惮旬日之劳,徙建别,图万全之策,如舜陟之言。
特赐开纳,天下幸甚。
辩受伪官建炎元年六月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六、《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
臣在宿州见朝报,有臣僚言章称「受伪楚官爵,预议论,有如孙某者、李擢者」,奉旨散官安置。
伏念臣自靖康元年八月和州召还,十月蒙恩召试中书舍人兼侍讲、资善堂撰文官。
十二月初三日权直学士院
皆渊圣皇帝亲,诏劄具存。
又因提举东壁统制官不散持友,例降三官,至今尚未牵复。
又自拘执虏营七十馀日。
至三月二十三日放还,次日便在假,即不曾赴中书后省学士院供职。
二十七日,虏人以臣元北放还数人,复见追取。
虽一时窜匿得免,而开封吏卒围第追捕,窘辱百端,忧悸成疾,一向家居,在假不出。
直至四月二十四日,陛下行台至南京,有旨催发一半官吏,以臣充管押圭宝使。
二十五日方参假受敕,太后临遣,径赴行在,所有前后请假关牒,见在中书后省学士院、阁门、御史台,可以照验,即不曾受官爵及预议论。
□人行遣,徙置远方,实负天下之至冤。
只缘围闭以来,传闻失实,不知仔细,一列论列。
若不陈诉,何由自明?
伏望圣慈将臣三月二十三日以后放罢月日,体究诣实施行。
吕丞相 其七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一、《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四
建炎之初今上即位,时充押圭宝使,而李擢为副。
方第赏,而李相当国,便以罪去,至今未曾推恩。
某窃欲具劄子冒浼,如范相、谢参皆同时奉使,已被任子之赏。
如可以援例,上扣钧造,为私门之宠,当俟进退之命,乃敢剡发。
干冒威重,汗流至踵。
按:此吕相即颐浩,时余知临安
李擢德升给事 其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二、《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四
某自靖康以还,更六七大变,去死一发耳。
偶以罪斥,便脱吴门之祸。
岛居翛然,毁去衣冠,荣利之心灰矣。
忽奉诏守杭,恳免无所不至,又恐以逋慢获罪,遂黾勉造官。
独念德升健决,非馀子所及,屡召不至,未尝不拊髀太息。
比闻公亦来,想慰虚伫。
然俗日益坏,士大夫诋诽君父,讥骂大臣,相师成风,朝廷卑矣。
意必有救之之术,实有望于左右也。
刘立道 其十五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一、《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七
德升书已领。
德升约到三衢,枉道过之。
三衢已尽此岁,家山在望,不能越渠约也。
又致大光意,欲遣骑邀过长沙少款叙。
方维千里命驾,亦不能也。
太夫人而次万福。
与祝得教授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七、《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九
被诲勤恳,开读恍然。
具审岁晏馀寒,动止尊安。
高才远业,不废书于敲榜簿领之閒,尤为德升尚书所赏。
衰老未死,当伫一鸣,以慰此心。
与台守曾郎中 其一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八、《内简尺牍》卷六
南北相望,声问缺然。
德升遣介,草草寓一书,审已省察。
奉函教,喜聆即日春和,台候胜常。
公把一麾为千里师帅,而发兴在玉霄之上。
醉著宫袍,望三山银阙于云涛烟霭之閒,世固有扬州鹤也。
与台守曾郎中 其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八、《内简尺牍》卷六
向寓状后,丘璋父云有司仓之命。
久之,闻临州去矣。
德升书来,喜闻动止。
即日岁晏雪寒,伏惟台候胜常。
昔时严濑乃子陵隐处,而天台郑虔谪官之地,世殊事异,严睦为东藩,天台为内郡。
朝廷专用一时之望,吾宏父又以文章翰墨首被甄擢,日伫宠嘉,别膺新命。
与台守曾郎中 其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八、《内简尺牍》卷六
天台,仙佛所庐,尝欲乘轻车一诣,馆于德升,十日而后别。
宏父东道主,当为我置醴,无轑釜之嫌矣。
顾以头方命薄,所向累人,不如其已也。
李举之笔力雄赡可畏,如公筑诗坛,当使之致师也。
康王劄子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靖康要录》卷一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九五
伏见谢克家元帅府回,恭闻车驾自济州金乡单父径往南京
艺祖受命之邦,嗣王朝无疆之历。
天人合应,以启中兴,凡在臣民,不任抃蹈。
所有合排办舆辇、仗卫、冠冕、服御、禁卫、仪物之属,百官有司,各以其职,并合发赴南京,以候册立礼毕,遂开朝廷,以出号令。
臣猥以驽下,承乏宰司,当躬率百司赴行在所,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前去。
庶伸翊戴之诚,以请权宜之罪。
其一行事务,并已行下所属排办,欲乞差中书舍人李擢太常少卿汪藻勾当公事
伏取进止。
益都仰天山题名 宋 · 赵明诚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七
余以大观戊子重阳,与李擢德升同登兹山。
己丑端午,又与家兄导甫及德升、于肇元阙、谢克明如晦同来。
今岁中秋复来游,预会三人:王蔚文□、李絿神举、傅察公晦
政和辛卯中秋赵明诚德父题。
按:《文物》一九八四年第六期。
长清灵岩寺题名 宋 · 赵明诚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七
东武赵明诚德甫、东鲁李擢德升、跃时升,以大观三年九月十三日同来,凡留两日乃归。
后四年,德父复自历下将如奉高,过此。
政和三年闰月六日
丙申三月四日复过此。
德父记。
按:《文物》一九八四年第六期。
赐新除工部侍郎李擢辞免恩命不允诏1133年3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三、《北海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李擢: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朕惟为国之务,邪正必分;
用人所先,内外孰急?
肆简论思之旧,俾迁侍从之班。
华国有文,事君无隐。
排宿奸于朋党蔽朝之际,德音甚明;
参书命于艰难践祚之初,典册具在。
顷辞青琐,再易朱幡。
惟疾恶以如仇,故遭谗而屡绌。
察孤忠之可近,乃趣召以来归。
顾文六职之联,共裨庶政;
起部百工之事,姑试长才。
尚疾其驱,毋复坚避。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尚书工部侍郎兼权侍讲李擢乞除僻小一郡或在外宫观不允诏1133年9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三、《北海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李擢:省奏,乞除一僻小郡或在外宫观差遣,事具悉。
朕求士虽广,用人敢轻?
除目甫行,待佥谐而得下;
周行并进,察众好而始安。
仅有获焉,可谓艰矣。
如卿艺文之富,议论之公。
卓尔不群,高映一时之望;
慨然有意,每怀当世之忧。
还寘近严,是资裨益。
方伫燕閒之欸,遽辞侍从之劳。
用实甚难,去其可易?
勉摅素蕴,毋惑他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祭知台州端明1142年1月1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九、《北海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维绍兴十有二年岁次壬戌正月朔日,宝文阁学士左朝散郎提举江州太平观綦某,徽猷阁直学士左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李擢随州观察使提举江州太平观张思正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知府尚书端明己懋兄之灵。
惟公抱负纯诚,蹈履吉德。
宽裕有容,柔惠且直。
太傅中庸,征东清白。
禀乎天资,匪由外饰。
陵门阀,实冠南国。
名卿巨儒,相望赫奕。
公又继之,为世矜式。
荐取词科,飞腾俊域。
乃登侍从,周旋帝侧。
代言西台给事左掖。
三入禁林,再位常伯
羽仪朝廷,光华典册。
露门劝讲,从容启迪。
陈善纳忠,岂专䌷绎。
崔琳仲舒,事该今昔。
怀素无量,时推博硕。
济时戡难,繄公之力。
帝亦知之,靡施不克。
顾瞻钧衡,将有显陟。
厌承明,恳求閒适。
屈临海邦,于焉偃息。
版舆就养,公志则怿。
静治期年,民安盗息。
外淹一州,人望未斁。
谓当遄归,奋庸熙绩
暴疾乘之,朝不及夕。
老成云亡,有识所惜。
呜呼哀哉!
某等顷接清班,联行并植。
道同志合,淡然莫逆。
间阔几时,再见颜色。
车骑临存,迎门倒舄。
抵掌笑谈,洞见肝膈。
更唱迭和,盈于翰墨。
俯仰之间,遂成陈迹
思正迟暮退居,视公匪敌。
猥承泛爱,欢如旧识
杯酒流行,屡陪燕席。
謦欬如在,音容遽隔。
呜呼哀哉!
昔公之来,朱幡画戟。
稚耋欢呼,光动阡陌。
今公之归,丹旐羃。
徒御凄凉,奄就窀穸。
祸福无常,变故叵测。
仁者寿,天理何啬!
公薄世荣,晚耽禅寂。
死生之理,固已自得。
我辈怀贤,宁免伤恻。
寓辞奠觞,寄哀何极。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