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吏书兄帖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三、《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四
比蒙赐教,属留山中,不时占谢为愧。
秋暑,恭惟台候万福。
兄屡请不得去,圣心所在,不须占也。
日伫进行,拜别展庆。
李郎漕干敕已祗拜。
负薪之子,谁复怜者?
大惠不赀,空知感激。
某自溪上还,便欲专介上状具报,适有葬送之役,百为纷然。
幸遇德发造朝,草草附致。
小定,当别叙感悰。
德发安閒散,因出兄别纸示之,于是欣然有弹冠之意。
书云门下迹甚疏,而知遇如此,必不但已,遂束装以行,所冀终惠,不徒往也。
邦美县丞(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五、《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八
晋陵久旱而雨,得岁。
独江上薄田大风驾巨浪溃围而入,人牛几不免也。
孙德发病风痹,竟至奄忽。
高文奥学,举世所无,至今悼念不去耳。
情之近有冢妇之丧,当一通书。
故交零落,独有吾二人,如太白残月,而以避地各在一方,不数相见。
因来人,附一纸访问死生。
胡尚书(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五
比闻荣蹑八座,意谓记室岂少一纸之书,故不果进贺。
秋暑,不审台候何如。
少意德发学博而行高,久安閒散,去年全真荐之,比叔诣又荐之。
德发云与公布衣之旧特未也,故不能无望。
岂非一鸣惊人,必在三年之后耶?
今因其行,辄草草上状(《内简尺牍》卷三。)
「之」
下原注:「张参政名守字全真。」
曾丞相106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一、《黄氏日钞》卷六二、《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五三、《文编》卷四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七、《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卷六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轼闻之,将有求于人,而其说不诚,则难以望其有合矣。
世之奇特之士,其处也,莫不为异众之行。
而其出也,莫不为怪诡之词,比物引类,以摇撼当世
理不可化,则欲以势劫之,将以术售其身。
古之君子有韩子者,其为说曰:「王公大人,不可以无贫贱之士居其下风而推其后,大其声名而久其传。
虽其贵贱之阔绝,而其相须之急,不啻若左右手」。
呜呼,果其用是说也,则夫世之君子所为老死而不遇者,无足怪矣。
今夫扣之者急,则应之者疑。
其辞夸,则其实必有所不副。
今吾以为王公大人不可以一日而无吾也,彼将退而考其实,则亦无乃未至于此耶?
昔者汉高未尝喜儒,而不失为明君;
卫、霍未尝荐士,而不失为贤公卿。
吾将以吾之说,而彼将以彼之说。
彼是相拒,而不得其欢心,故贵贱之间,终不可以合,而道终不可以行。
何者?
其扣之急而其词夸也。
鬻千金之璧者,不之于肆,而愿观者塞其门。
观者叹息,而主人无言焉。
不能言,知言之无加也。
今也不幸而坐于五达之衢,又呶呶焉自以为希世之珍,过者不顾,执其裾而强观之,则其所鬻者可知矣。
王公大人,其无意于天下后世者,亦安以求为也。
茍其不然,则士之过于其前而有动于其目者,彼将褰裳疾行而搂取之。
故凡皇皇汲汲者,举吾事也。
昔者尝闻明公之风矣。
以大臣之子孙,而取天下之高第。
才足以过人,而自视缺然,常若不足。
安于小官,而乐于恬淡。
方其在太学之中,衣缯饭糗,若将终身,至于德发而不可掩,名高而不可抑。
贵为天子之少宰,而其自视不加于其旧之锱铢。
其度量宏达,至于如此。
此其尤不可以夸词而急扣者也。
轼不佞,自为学至今,十有五年。
以为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
无私之难者,难于通万物之理。
故不通乎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
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以是自信则惑也。
是故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
其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
虽以此自信,而亦以此自知其不悦于世也。
故其言语文章,未尝辄至于公相之门。
今也天子举直谏之士,而两制过听,谬以其名闻。
窃以为与于此者,皆有求于吾君吾相者也。
故辄有献。
其文凡十篇,而书为之先。
惟所裁择,幸甚。
董侍郎(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一、《铁庵集》卷一九
某十年前未去国,多识中朝名人,从步趋,听謦欬,心口相语:今负康济之才,宜守国管籥,抱正大之学,宜在帝左右,有伟人在,江左其何忧?
居亡何,公遽持远节,仆亦返故栖。
窃聆遍历诸阃,皆有绩效,则入为宜;
晋参法从,方罄论思,则出非宜。
金陵犹曰陪都,桂府邈在南纪,奚至远之又远?
岂非传者皆曰,此今风寒紧处,虽宵旰不能无顾忧,必重臣然后可卧护?
向以防徭防交,今曰防鞑,既过为深干之说,若将导之,则亦当倡为大备之说有以慑之。
要之今所至皆当防盗,况徭与交本当防,则吾之自防者不可无实备。
保伍之素萧疏者申严之,尺籍之素单弱者蒐补之,皆所以为自防也。
况新有鞑声,然亦十馀年,则结羁縻种类之心,谨险固塞隘之路,又以吾所谓蒐补者共防之。
若事外而不顾内,则萧墙岂不可畏?
闻前岁荆湖三千兵,至于官与民觉不能堪。
今天下之不为边者少矣,邕、宜、融易以武守,知有军亦当知有民,若但曰边郡,则赤子何辜?
亦闻大阃尝申饬之,甚善甚善!
侍郎之硕望重威,如风行霜压,深识远虑,如烛照龟卜。
国家所恃以为金汤,军民所恃以为保障,皆在身与心,岂独岭之右而已,左亦赖之。
某所巡管得五岭之二,五府之一,其□在西明甚,结衔之不同者一字耳,唇齿相辅,密芘实多。
既曰东西,不能走一介脩宝邻、敬高谊,乃自谦德发之,某之迟钝甚矣。
留滞五载,欲去不能,梦达家山,祈闲未遂,南昌易地,惟有控辞,归扫先茔。
此志已决,不复作驱驰当世念。
至言妙义,正学精忠,宜侍帝幄,其繇此秉国成乎,则某日望之。
某既草咫笺酬谦施矣,然终以落第二义为慊。
自羊石望桂林,虽分南纪而共治,实据上流而独尊,犹鲁卫兄弟国也。
试观系衔,韶州城仅四百,第二将在广城仅五百,其老而管干者亦预。
大抵多而分亦弱,况不甚多。
义同一家,设有缓急,敢不抻那以前?
然愿其无而不愿其有也。
岭外素号产米,古有升三文之谚。
壬寅春夏交入潮界,父老言去岁一石十千,是升百文,亦以行都大饥,远来收籴所致。
既而岁渐减以至二十馀,今年书大有,升七八文,此两三日又减。
广城如此,他又可知。
南雪不到地,旧腊连三日深三尺,老翁谓蓄目未尝见,果为丰年之应。
使部亦然,此宗社之洪福,生灵之共庆。
吾辈以身任干方之责,尤切自幸。
独念讲宝邻之好自公而不自仆,昨既报矣,今敢重谢焉,不知可稍赎前愆否?
修身尽伦歌示诸娣侄 清 · 宋景卫
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
立人之道仁与义,人参天地维纲常。
曰人自是兼男女,女岂非人甘自阻。
宁惟男子希圣贤,贤媛圣女有徒侣。
五官同具官则思,五常同秉常独知。
三从应亦惇三物,四德由来张四维。
从父从夫及从子,谓从大道莫背此。
从兹不辱理无违,步趋德行艺而已。
功在宜家德润身,言关名教谨笑颦。
容貌端庄非艳丽,礼义廉耻当遵循。
正用其情是率性,善养其气是立命。
恶欲更有甚死生,偷强祇因殊肆敬。
人心道心辨危微,克念罔念分是非。
精思弗夺立其大,良知用致审其几。
守身慎独惟求是,彼君子女釐女士
无愧于影无愧衾,庶免小人同受誓。
太上立德次言功,不朽当共男子同。
莫云女子无所事,德功言在人伦中。
夫主如君原不异,男忠女节曷有二。
系缨结帨心齐坚,处变安常身等致。
爱媳爱女等爱儿,义方尤赖母兼师。
前遗旁出并抱嗣,一视同仁方尽慈。
母邪父邪孝姑舅,嫂妇诸姑信朋友。
同堂娣姒女弟兄,妾婢视臣如足手。
为女为媳为母妻,平生阅历涂毋迷。
自欺自画皆暴弃,徽音在昔宜思齐。
穷通寿夭任彼遇,特立毋随流俗误。
内则中馈事女红,不愿乎外行我素。
虽然苦乐由它人,乐可自寻苦勿瞋。
天爵良贵何曾贱,日新富有何忧贫。
人生百年那能久,外物奉身竟何有。
自来列女至今存,德立名垂真不朽。
具备功言洵美才,才华根本德生来。
有节无才便是德,有才无德诚堪哀。
德为主也才为辅,允矣能文亦能武。
貌非所重随赋形,崇德践形须法古。
以书相证克俭勤,何妨识字能诗文。
《国风》半属妇人作,传经续史令闻。
诗文阐理鄙雕琢,作字甚敬即是学。
德发为才著德容,超出庸凡回卓荦。
世羡女佛与女仙,姑尼孰个知真诠。
空障净尘惟遏欲,入道岂必谈玄禅。
圣人不过人伦至,察于人伦大贤示。
五官尽职备五常,三才参赞体易始。
巽为风兮长女乎,兑为泽兮少女呼。
离明中女乾坤照,女亦宜为君子儒。
是人岂肯居人后,出见纷华遂尔谬。
奉盈一覆水难收,尚其无愧于屋漏。
无形之刑每在怀,斯人斯可谓之佳。
善信充实乃为美,西方美人庶得侪。
慎终保始起迄止,制外养中表符里
防微处处铭盘盂,避嫌刻刻严瓜李。
嗟予未嫁称未亡,靡它靡慝师共姜。
节大饿小伊川训,广平铁石为心肠。
若夫所处无不幸,端宜中正主静
蒙以养之自幼婴,少成习惯时加省。
女子须教本考亭,明白《论语》及《孝经》。
推之《女戒》并《家范》,定性好学先人型。
夜气凛凛旦昼梏,几希人禽恒勉勖。
诸艰历试久炼金,纤尘难染无瑕玉
贞以得一清宁侔,闲邪敬直德修
仁可成而义可守,天合刚而地合柔。
主一无适圣贤志,天地之道物不贰。
日月有光崇效天,山川有恒卑法地。
冬至贺皇帝表(六)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八、《鄮峰真隐漫录》卷一二
玉琯飞灰,喜初阳之温厚;
银台观祲,见瑞气之氤氲。
作善降祥,以时受祉。
凡居生息,罔不忻愉(中贺。)
恭惟皇帝陛下道与天通,政由德发
体两仪之大造,物各得宜;
洽四表之欢心,人皆知孝。
届兹亚岁,茂拥殊禧。
臣解组归田,望云击壤。
千官会弁,想花覆于彤墀;
万寿称觞,徒心驰于华阙。
论仁德刚德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三一、《攻愧集》卷二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九
臣闻《乾》健《坤》顺,《震》动《艮》止,各以其盛者言之。
《乾》之下济,未尝不顺;
《坤》动也刚,未尝不健。
《震》亦有止,而《艮》亦有动。
圣人之德亦然,文王之武、武王之文可知矣。
人皆曰天以刚为德,人主亦以刚为德,此万世不易之论也。
在《易》,《大有》之盛,五爻皆阳,而君位以六居五,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系辞》又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盖天与人君一也,虽曰以刚为德,而尤以好生为仁。
臣事陛下于龙飞之初年,投閒一纪,再蒙收用,日夕思念,愿有以裨益圣德于万一。
惟国家累圣专以仁厚不杀为主,如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仰窥圣性承忠厚之习,如必欲强为刚强之事,度亦非陛下所安。
臣又求之于古,周过其历,汉祀四百。
本朝累圣相承,平治最久。
究其所以,虽曰积累之厚,而周之世世修德,莫若文王
汉之结人心,无如文帝
本朝之盛,仁宗皇帝尤为隆平。
四十二年之事,至今人人能称颂之。
文王徽柔懿恭,视民如伤,亹亹穆穆,顺帝之则。
文帝恭俭宽仁,专务以德化民。
仁宗皇帝圣度如天,万物并育。
自有谥法以来,未有以仁为谥者,天实命之。
夫以周、汉暨本朝盛际,自文王及文帝宋仁宗,不以刚德为称,而皆本仁柔以出治。
陛下圣性隆宽实似之,而又谦恭勤约,身先天下,虽欲强为刚强之事,亦有所难。
诚能远慕文王、文而近法仁宗,使好生上当于天心,皇恩浃洽于上下,则保治之道,何以尚兹!
臣又有愚见,敢申言之。
文王之赫然斯怒以安天下之民,文帝以严致平仁宗皇帝干戈鈇钺之诛未尝有所私贷,所谓仁者必有勇。
此皆自仁德发之,此尤陛下所当取法也。
陛下外锄叛将,内诛奸臣,雄断庙谟,天下耸服。
臣愿陛下不必改圣性之所安,而于用贤去佞,收揽威权,惩艾奸恶,时出圣断以裁之,则足以寿天下之脉,而威足以折奸谀之心。
行之无倦,谨终如始,则宗社之福,诚未艾也。
乞早罢孙杞元符元年十一月 北宋 · 邓棐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
尝论右司郎中孙杞察访河北,首荐执政大臣亲党门人,闻有诏罢右司,除小郡,请早降责命,以示天下。
明堂大礼贺表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五二、《定斋集》卷七
合宫蒇事,聿新一代之仪;
宣室受釐,弥介两宫之寿。
三灵同庆,万国交欢。
恭惟皇帝陛下德发馨香,诚参化育。
舜业业以致孝,益懋重华
文翼翼而小心,克勤昭事。
考成周之备礼,举皇祐之彝章。
天清地宁,既取合禋之义;
祖功宗德,式昭并侑之文。
熙事告成,景贶交至。
臣滥叨持节,莫预奉璋。
仰觌天文,光动房心之宿;
祈国祚,寿齐箕翼之躔。
贺明堂大礼庆成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五二、《定斋集》卷七
天地并禋,特讲九筵之制;
宗合侑,肇新一代之仪。
万国均欢,三灵共庆。
伏以诸儒异同之论,莫甚于明堂;
累朝因革之宜,浸乖于古制。
惟皇祐举行于大庆,而绍兴遵奉于前规。
蔚为今日之彝章,是谓我宋之家法。
恭惟皇帝陛下心潜精粹,德发馨香。
念屡即于郊祠,独未躬于秋飨。
稽《月令》之典,岂惟正位而朝诸侯;
诵《我将》之诗,盖欲宗祀以配上帝。
旷仪具举,釐事告成。
臣幸际昌期,欣闻嘉荐。
落南将命,莫窥路寝之馀光;
拱北驰诚,第觉房星之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