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宋中兴颂 北宋末 · 周紫芝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
窃惟毛诗一经,三百六篇。其间咏盛德而赞成功者,殆居其半。圣经所载,宁有愧辞?将上以昭格于神灵,下以垂芳于奕世,俾诵其言者信其事,为万世之龟鉴,岂曰小补之哉!粤维炎宋,国步中艰,笃生圣神,克绍远烈。尊用元臣,以扶昌运。寝兵以来,海内清平,文章华焕。考之诗书,皆所未有。夫舜有大功,不过二十而止。神禹丕绩,唯闻九叙之歌。今皇帝殄攘浮议,剪剔奸雄。和附乖离,敉宁区夏。至于迎母后于遐方,礼天神于圆陛,拜原庙之衣冠,纳春朝之图籍;以至灵台歌辟廱之乐,载芟草藉田之颂,凡一礼一乐有所未备,必蒐订遗文,以补罅漏。自其纤悉,驯致大功。方之舜禹,未或远过。顾惟寒生,均与斯民。蒙被圣泽,敢作颂诗,以申歌咏。虽记问空疏,文辞浅颣,不能远追王褒乐职之诗,近配宗元淮西之雅,犹足曳履行歌,为太平之幸民,亦庶几采诗之官,尚或有取。颂曰:
缅维圣宋,昔在中叶。
四方多虞,万里喋血。
大臣持谋,兴师肆伐。
将臣持兵,日献戎捷。
皇帝曰吁,黩武无烈。
糜我赤子,膏我斧钺。
孰与休师,一戟不折。
因垒而降,舞干而悦。
闭我玉关,归师解甲。
犁我春田,销兵铸铁。
使命交通,相望不绝。
爱惜两朝,前师圣说。
昭陵之仁,嘉祐之业。
念昔兴师,堂陛卼臲。
发言盈庭,更訾元蔑。
佩剑彼此,孰予孰决。
庙谋一定,群议沮折。
袖手何言,瞠目卷舌。
草木苍苍,始有芽蘖。
尽育恢胎,咸归坱圠。
灞上棘门,环卫拱列。
罔敢擅师,始制君节。
万夫属鞬,拜舞君(明抄、徐本作金)阙。
乃命叔孙,诹日绵蕝。
蒐讲阙遗,悉究悉设。
皇帝孝思,上与天合。
冀获一真,如响必答。
翠舆南旋,红鸾秉翣。
长乐钟闻,皇情允惬。
我歌思齐,舆情激越。
皇帝之祀,咸秩罔缺。
合祭于郊,爰胾茧栗。
苍璧前陈,大裘始挈。
我歌思文,以告丰洁。
大庆御朝,王春正月
禹会涂山,万玉交戛。
汉朝诸侯(徐本作臣),图籍是阅。
兵戈澒洞,士气销詟。
俎豆不陈,军旅是急。
大起廱泮,儒士鼓箧。
韦带缟衣,骈冠累屧。
论秀蒸髦,尾尾岌岌。
农流于兵,病不生活。
茫茫千塍,蒿藜是没。
皇帝慨然,亲耕陇畷。
(明抄校作金)根之车,飞檐䡾䡾(明抄校作幨揭揭)
宣和之轨,明道之辙。
圣心恳到,三推未辍。
父老曰嘻,归告我邑。
俾尔粳稌,屯云积雪。
凡此大功,具载史牒。
用告神明,以报夔契。
帝坐法宫,礼备乐阕。
兽舞凤鸣,八音不夺。
皇威所覃,雷动风发。
南面垂衣,大壮帝室。
曰皋曰雉,鼛鼓弗及。
苍龙之阙,上摩星日。
万目顾瞻,葱葱郁郁。
澎澎海潮吴会来集。
天子万年,风翔喜溢。
孰磨苍崖,孰秉史笔。
天子曰都,是(明抄、徐本作在)良弼
圣有至言,维德之一。
是用作歌,以告万国(《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休宁县减折帛军布钱记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二、《洺水集》卷一○、道光《休宁县志》卷二一
宁宗皇帝御宇三十一年,恭俭慈仁,载籍无古。
一衣不轻易,一履不易弃,宫无缮治之斤,苑绝游畋之辙,用能国计充赡,易以予民。
如蠲两浙之丁钱,免江西之淮绢,昌化之去酒征,休宁之捐帛直,宽租弛赋,岁不绝书。
故人和天佑,玉烛岁调,三纪化成,廪廪乎成周太和之盛。
一旦天关开划,趣驾帝庭,八方同号,天为雨泪。
呜呼,是岂一旦暮、一政治之所能致哉?
臣于是时实职谥议,秉笔直书,请谥恭仁,垂之万叶,厥为信史。
初,唐行两税法。
至昭宗时杨行密江淮,逐新安刺史裴枢,而使其伪将陶雅代之。
武夫,暴增民赋以奉行密,大率为田一亩,岁收一石五斗,而夏秋所输,则已不啻三斗矣。
东严西池,南衢北宣,皆四邻也,而赋入轻重则若天壤焉。
国初均正五代方镇割据增赋之敝,谓歙为特重,乃令税绢仅重八两或十两,至他郡则十二两也;
折帛则六千,他郡则八千也。
绍兴十八年江东折帛悉减为六千,而歙独如旧。
乾道五年,议臣有言折帛之直以浙绢定价,今匹估六千,而徽州咸平著令绢止十两,今亦同上价,无乃困歙民乎?
因循百年,此议尚格。
又有军布衫者,亦行密时以盐七斤半易布一疋,其后产盐之州悉归于周,无盐以给,直令白输,每税钱一贯科布三疋六寸,时布直甚廉,每疋令输钱三百六十。
其后布益贵,乃令输本色,则民愈困矣。
今亦免征本色,疋价如旧。
呜呼,米粟布缕,古不三征,今用其十矣,又重折焉,民胡以堪命哉!
天矜此民,臣曶言之,用恻然,亟下民曹。
民曹下之漕臣陈宗仁提举常平史定之,分遣其属覆实于县
休宁任良弼身被其害也,剖析精详,以上民曹。
又幸民曹烛其幽隐也,备其疾状,以彻朝省。
惟庙堂以损上益下为心也,即以闻于上,上亟可之,帛之疋遂损二千,布之疋止输三百五十。
沉痛百年,去不崇朝,而又黎阳一乡犹困重赋,今亦视休宁取焉。
广谷大川,感恩至泣,老子浮屠之馆,祷福报恩,累月不已。
是役也,台臣开之,使者直之版曹不抑,庙堂不咈,遂得以达于四聪。
事之颠末,显白若是,记者不知,率乖其实,邑人不皇,复请臣记之。
曹调大理卿提举鸿庆宫任良弼大理少卿密州游百揆大理少卿耀州 宋 · 刘安上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五、《刘给谏集》卷二
廷尉天下之平也,昔我神考董正治官,议狱断刑悉归大理,其任可谓重矣。
苟用法而不知义,徇势而不知法,天下安所取平哉!
尔为棘卿,不思帅属任良弼游百揆改为「擢贰卿寺,不赞官联」。),以患失鄙夫之心,有迎合要权之意。
以纵弛为惠,以苛刻为明,刑狱纷张,道途怨怼,果喧公议,荐致烦言,往奉真祠,毋忘循省。
按:任良弼游百揆改为「尚假州符,是为宽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