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结客行 宋末元初 · 谢翱
 押词韵第三部
结客卫京师,弃家南斗陲。
相看各意气,欲取辽阳归。
事左脱身去,岂为无所为。
家藏楚王子,手执五陵儿。
泣奉先主令,白旗向天挥。
鞭尸雠必报,函首捷终驰。
力尽志不遂,以死谢渐离
翊卫军语 明 · 权近
 押阳韵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四
我行原野中,四顾秋草荒。
溪边见卒伍,张蓑成屋梁。
不堪久曝露,所以备雨旸。
自言卫京阙,远来别家乡。
家乡是海畔,弃为盗贼场。
我屋更无人,妇女营农桑。
近闻寇又逼,不知存与亡。
昔者我在邑,志力壮且强。
奋身捍偷狗,折噬不敢狂。
岂唯保家室,郡境亦以康。
今我隶兵籍,受制如衔缰。
驱迫到畿甸,铩翮困低翔。
固圉既无备,清塞风尘扬。
阿谁送供费,所携唯空囊。
新刍给朝夕,贸致升斗粮。
驽马放前垄,疲病行欲僵。
主将好讲武,逐兽千仞岗。
驰驱不自已,奔若星火忙。
往往虽有获,残膏焉得尝。
我身尚可勉,我马已玄黄。
亡命所不忍,待死安分常。
闻此为踟躇,恻恻心内伤。
荣枯有赋命,固穷圣所臧。
一朝树功业,门户生辉光。
君看列戟者,本自起戎行。
勉旃保忠节,此言终不忘。
玉兔寺重脩钟楼记绍圣三年八月 北宋 · 卫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六
大唐圣历元年建寺于此,逮今数百岁矣。
殿堂廊序,已复脩完,圣像供具,已复严饰,而弊未新者,惟馀钟楼也。
宋绍圣三年岁次丙子八月丁酉朔十五日壬申寺主隆师特启至诚,因故之时为新,既大且壮矣。
于是善友悦施,卫望、王永智、王永诚等共造胜缘,粥材于重,脩力于众,费钱壹拾五万,不日而成。
则仆闻之,感化其能是若乎。
盖钟之声铿,圣贤闻而会焉。
晨昏考之,俾生者知所敬仰;
死丧叩之,使逝者脱诸疾苦。
是能转祸为福之功也。
仆尝假馆兹寺,素服师之高行,朝夕讲诵,莫非圣人之法言。
而楼之落成也,嘱仆以为记。
则仆虽不能于文,岂敢固辞?
因书其岁月,用嘉诸善事云耳。
仲冬望日,黎阳卫京记。
汉武帝 宋 · 何去非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四、《何博士备论》卷上、《唐宋名贤确论》卷五、《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三
兵有所必用,虽虞、舜、太王之不欲,固常举之;
有所不必用,虽蚩尤、秦皇之不厌,固当戢之。
古之人君有忘战而恶兵,其敝,天下皆得以陵之,故其势蹙于弱而不能振;
有乐战而穷兵,其敝,天下皆得以乘之,故其势蹶于强而不知屈。
然则兵于人之国也,有以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矣。
西汉之兴,历五君而至于孝武
自高之起匹夫,诛强秦,蹙暴楚,已而平反乱,征不服,迄终其世,而天下伏尸流血者二十馀年。
吕后、惠、文乘天下初定,与民休息,深持柔仁不校之德。
其于兵也固惮言而厌用之也,可谓知天下之势矣。
孝景之于汉也,盖威可抗而兵可形之时也,然而即位未几,卒然欢于七国之变,故其志气创艾,亦姑安天下之无事,未暇为天下之势虑也。
然其为汉之势,亦浸以趋弱矣。
孝武帝以雄才大略,承三世涵育之泽,知夫天下之势将就弱而不振,所当济之以威强而抗武节之时也。
方是时也,内无奸变之臣,外无强偪之国,而世为汉患者独匈奴耳。
匈奴自楚、汉之起,乘秦之乱,复践河南之地,而其势始强。
高帝尝以三十万之众困于白登之围,盖士不食者七日,已解而归,不思有以复之,而和亲始议矣。
高后被其嫚书之辱,临朝而震忿矣,终之以婉辞顺礼慰适其桀骜之情。
凡此者,皆欲与民息肩,姑置外之而不校也。
孝文之立,其所以顺悦输遗者甚至,饰遣宗女,以固其欢,盖送车未返,而彼已大举深入矣,候骑达于甘泉、雍都。
其后乍亲乍绝,盖为寇患,至于近严霸上、棘门、细柳之屯以卫京都。
孝文之宽仁慎静,摄衣发愤,亲驾而驱之者再,乃至乎辍饭搏髀,而思颇、牧之良能也。
孝景之世,其所以悦奉之情与夫遗给之数又加至矣,然其寇侵之暴信然其不止也。
由是观之,汉之于匈奴,非深惩而大治之,则其为后患也可胜备哉!
是以孝武抗其英特之气,选徒习骑,择命将帅,先发而昌诛之。
盖师行十年,斩刈殆尽,名王贵人,俘获百数,单于捧首,穷遁漠北。
遂收两河之地而郡属之,刷四世之侵辱,遗后嗣之安强。
至于宣、元、成、哀之世,单于顿颡臣顺,谒期听令以朝,位次比内诸侯。
虽曰劳师匮财,而功烈之被远矣。
使微孝武,则汉之所以世被胡患,其戍役转饷以忧累县者,可得而预计哉!
甚矣,昧者之议不知求夫天下之势、强弱之任所当然者,而猥曰文、景为是慈俭爱民,而武帝黩于兵师祈祝,至与秦皇同日而非诋之,岂不痛哉!
使孝武不溺于文成五利之奸以重耗天下,攘虏之役止于卫、霍之既死,而不穷贰师之兵,则其功烈与周宣比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