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聂循矩”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太常卿庙记 北宋 · 聂循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一
金坛县旧有太常卿庙,载在祀典,尝考图籍,搜记刻,博访于乡闾耆旧,皆未详建立之所自。
夫神之所依,歆其诚而不侈其名;
人之所祀,奉其功与德而不谄其爵。
今庙额徒知太常卿,而无以表所享谁氏,何以揭钦仰之诚,妥如在之灵意?
岁时祈祷,史巫修泛滥之祝,荐献致溟涬之恭,神将莫之听,而况冀其格思乎?
稽诸官制,太常秦奉常,掌宗庙礼意,汉景帝更为太常,至宋齐间始加卿号。
由宋齐而来,居此官者多矣,而兹邑独建庙貌,是必有庇此方者也。
按唐史载,李子通破齐贼,降丹阳,继败沈法兴,取晋陵,遂以殷公太常卿,司礼乐。
方是时,隋鹿狂奔,群雄角逐、草昧抢攘之际,干戈日寻,元元厌乱,得贤人君子爽黔黎于残虐而俾识俎豆,拯倒悬于涂炭而再睹名分,其于戡乱弥暴,苏息生灵,岂小补哉!
故风猷所被,倾动江左,有识之士多心悦而归赴焉。
彼疲瘁遗民,安往而不欣戴?
兹固宜享庙食之报。
金坛介于丹阳晋陵之间,兹固适当庙食之地,议者谓承昔所传,何必求其人。
呜呼!
太常九卿之首,品未至公辅之崇,等未踰侯伯之贵,人奚独亹亹奉祀不忘,是诚有使人不可忘者也。
倘德薄而据重望,勋微而邀显烈,当时附炎逐利者虽奔趋坌集,一临机会,市道交情,反复立见。
若冰散中令之馆,罗张廷尉之门,彼声艳未息,而暴慕已替,况迹泯世异,讵有历数百年而血食不绝者乎?
惜哉!
公仕不得其地,生不洎河之清,故受命于伪吴,效智于偏方,而功业不白于天下。
使逮仕唐文皇,攀鳞附翼,进与房、杜辈谋谟吁俞于庙堂之上,则礼乐之闻必将有赞于盛时,史氏安得而阙诸?
此论事者所以感慨于陈编也。
循矩备员邑佐,用考图经逸志,幸获公施为之绪,肆与博雅士大夫计论商确,灿然无疑。
恐浸久无传,故勉为之记。
按:光绪《金坛县志》卷三,光绪十一年刻本。
单父主簿单君墓志铭大观二年四月1108年4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六、《鸡肋集》卷六八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君讳拯,字济甫淮阳下邳人
家故饶于财,而祖翼、考琇以乐谊好施闻。
琇生四子,皆为士,而君结发游学,崭然兄弟间。
彊有力知耻,为文辞敏丽,太学诸生交誉之。
尝四举礼部,不中。
同时流辈,或蚤得科名通显,独潦倒庠校而志不屈。
年五十始中进士第,调登州文登莱州胶水主簿
困穷久,阅义理多,知道以爱人为本,教民次之,故所居官辄欲行其志。
尝摄令文登,民有怒其子,暮屏诸户外者,旦视,碎首而死。
其家疑邻父,执之。
邻父不能自明,且具狱矣。
君疑不情,夜就讯,方泣称冤,遽破械出之,捕得其杀者。
一邑欢骇,然君未始以为功也。
沉于铨选者二十年,晚复调单州单父主簿,未至,以疾卒,大观二年某月甲子也,享年七十。
同里庄氏。
男许,学问有立。
女二人,适进士聂纶、郭辟之。
以卒之年四月甲子,葬于下邳县某乡之原。
君为人岂弟尚气,遇事便发,不藏宿怨,怒故迕物,而物不忌。
或戒以易言近悔,自以义当出此,不化也。
其家数世不异籍,无亲疏若一。
淮阳守、龙图阁学士赵公卨欲上诸朝旌表之,君辞曰:「此在民为难,于士为常,不敢以是徼名」。
既仕不遇,欲投绂去。
即所居为东斋,呻吟论说其间,悠然自得。
国子祭酒颜公复为文以记之。
初,某未冠,游下邳,君亦未壮,平居学问相好也。
得罪家居,一日君过门,欢然道故,意加笃。
夜踰半,忽索马去,挽留之不可,无几何而闻其卒。
悲夫!
君尤与里人陇干聂循矩善。
聂良士,自言尝从君学,乃状其行来。
聂谓君单姓,官单州单父,为以殁与柳子厚柳州事符。
虽戏论,亦异矣。
铭曰:
士生欲其志之成也,家人欲其仕之荣也,交游欲其义之行也。
志虽卷然亦成,仕虽屈然亦荣,义虽不试然亦行。
所得在此,所失在彼。
在此而得展余喜,在彼而失匪余耻。
呜呼,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