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徐阅”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均州黄使君牧之墓碣嘉泰三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四、《平园续稿》卷三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黄氏豫章著姓,其派丰城县进以儒而显以才者,均州使君也。
君讳牧之字稚卿,世县人。
曾祖表,妣叶氏、吕氏。
祖得礼,进士起家,尝尉武陵郡之桃源,获盗当改京秩,谢不就,终柳州推官,赠左朝议大夫
妣范氏。
六子,三擢第,而君之父次山宣和释褐第一,名声籍籍,绍兴间吏部郎,终左朝散大夫,赠通奉大夫兵部尚书程瑀志其墓。
配李氏、章氏。
君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哀动吊者。
父泽补将仕郎,自幼不群。
女兄归浮梁李氏。
族长户部侍郎椿年主席,君年十三,机警详雅,李举以训其子弟。
逮志学,乡人工部侍郎徐琛以女妻之。
临川世英传《春秋》学,经史百家无不贯穿。
,求监潭州南岳庙,宿其业。
秩满,调江陵府司户参军
太史李焘将漕湖北,兼行帅事,高明少许可,选君领秋苗,寅入酉出,悉蠲加耗。
松滋、潜江两邑之间有虎渡堤,蓄水溉田数万亩,久不葺。
欲葺,潜江曰否,郡贰主潜江属君定。
君曰:「从松滋则暂劳永逸,潜江所谓惜近费忘远忧也」。
喜,荐于朝。
太府少卿李安国总六路财赋,军储在江陵者大出万计,命君掌出纳,无分毫差。
乾道辛卯旱,癸巳疫,拯饥疗疾,咸赖以济。
尝行狱掾,盗不应死,帅欲杀之,公执不可,帅徐阅案牍,喜曰:「他日无忘此心」。
诸司交荐,淳熙元年宣教郎、知建昌军广昌县,正身率下,黠吏奸民皆退听。
罢预借科罚,讼至平心处之,狱犴皆清,里正户长当役惟恐后。
暇日按吏卒习射,中的者赏,盗发辄得。
赵丞相汝愚江西,以治绩闻。
请去,令为京西安抚司干办公事
八年,赐绯衣银鱼。
汉江齧城,调夫筑堤岸,部役非其人,众情不安。
君摄倅董之,不日讫工,坚壮加旧,明年水大至,尺寸弗垫。
宜城水渠出中庐西山,拥鄢水入于沔,后汉王宠复凿蛮水益之,溉田六千顷。
岁久废坏,治平中县朱纮始修复,郑獬为作记,欧阳文忠公赋诗美之。
兵火后渠又废,君躬行相视,计日役二千工,一月可成。
诸司列上,诏可。
荒野为腴田,自君启之。
江西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多所平反。
宁都寨土兵群集于外台,诉衣粮不时,传闻汹汹。
君白其长代支,徐治为首者,众乃帖然。
属邑负经总制钱五万缗,虚额两倍,文书追扰。
使者用君言输实欠,馀悉除之。
所至上官荐其才能,十三年擢知均州,兼管内安抚。
陛对,乞刺举狱官,以清刑罚;
免民兵科敛,试其艺;
襄阳粟实塞下,省湖南漕运费。
上皆嘉纳。
至则请城池,备器械。
章下本路,或已疑其生事。
复疏汉水滩水浅可涉,害之大者,又欲录用归正胥朝、杜海、马清子孙。
予在庙堂嘉其不茍,多为奏行。
武当归正人辛居简九家逸去,不察者从而攻之,贬秩一等,寻复报罢,绍熙元年春也。
厥初军粮吏俸皆不足,满岁仓库充盈,士民遮道惜其去。
是岁七月辛酉卒于乡,得年五十。
官自迪功郎,九转至朝请郎
明年十一月己未,葬抚州临川县延寿乡金峰山之原,近吏部茔,盖素志也。
配封安人
三男:峦,文林郎靖州州学教授
绍宗从事郎、江陵府司理参军
嵘,将仕郎
四女:适罗阜臣,前死;
次适叶侍孙、罗仲孺、曾冕。
孙男:文综、文度。
女七人。
君早失怙恃,于祭享极其孝敬。
吏部聚书万卷,章硕人取《资治通鉴》授君曰:「读此足矣」。
故能明于古今治乱及天时人事。
当官每汲汲功业,为文操笔立就,尝著《刍荛十议》。
吏部侍郎晁公武侍左郎官公溯兄弟望高一时,皆以显用期君。
公溯赠诗有「过我问道我不如」之句,而天不假年,抱能未试,议者惜之。
二兄崇道、义宁早世,教育二侄畴若、逢吉,皆贡春官
逢吉死无子而有常产,其母求继于君,君以侄孙思永绍其后,郡守赵烨义之。
性廉清,薄奉养,兼官例却添给。
闻人善,称扬推挽。
笃意教子,峦暨绍宗连登科,文有家法。
其犹子畴若笔力益高,状君遗事,具言赖叔父之教遂践世科。
至是峦以墓碣为请,乃书而系之以铭曰:
世有底法之基,身抱绝人之资。
粤趋事其赴功,在得位与逢时。
畴克备此三者,君有之宜似之
嗟陆沉于郡邑,仅得半于期颐。
相存亡之交咈,莽天命之难知。
庆源之不竭,眷后人而永贻。
黄德美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栟榈集》卷一四
某顿首。
某斥逐屏居,精爽梦梦。
忽接来教,词义灼然,固已惊畏。
徐阅二章,浩然有御风骑气之兴,不觉掩卷而起曰:天其或者遣此英才,以慰我亡聊乎!
士人中固有高才者,但笔力无来处,流为马异、李赤,而恬不知怪。
刻舟胶柱,泰然自以为得意,此有志于文墨者所以为其太息也。
德美句法抑按,已逼苏、黄,此天下士也,岂易得哉!
子路终身之所诵者,孔子以为何足以臧,盖待子路非众人之比耳。
德美浮沈里巷间,能不作富贵之念乎?
能不恤世眼之青白乎?
能不畏祸患死生之逼人乎?
某闻志在一邦者当恤一邦之毁誉,志在天下者勿恤也;
志在天下者当顾天下之重轻,志在万世者不顾也。
德美来书,尚介于一邦,此非仆所知也。
孟轲之文雄于战国韩愈之文妙于李唐,惟能不介其小者,故能若是其大也。
苏、黄之文,几于比肩,及其绝尘,黄且瞠若,岂笔力之罪耶?
东坡商居海外,若不复振者,而刚大之气尚充塞乎天地之间;
山谷稍不得意,则作小偈以赞王介甫,间于东坡微有讥焉。
则生死富贵已慑其气尔,所以为山谷者果安在哉?
吾党均学苏、黄者也,中有泾渭,不敢独享,因书以告君子,无以示外,使不知我者而怒生瘿也。
某近有数篇,但谪籍不敢寄远。
有新作无吝见示。
未会,切告为器业自寿。
不宣。
雅州雷苏贤范堂记 南宋 · 李良臣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三
󲦤绅士大夫论吾二千石之有能名者,辄以雷公简夫为称首。
公自至和初殿中丞雅州,抵今九十有五年,而邦人被服其化,子孙传诵之,犹绰绰然如前日事。
先是,眉山有巨儒苏洵者,以高明博大之学崛起于千百载间,众莫孰何之,以公有知人之鉴,袖其所著《洪范论》及《权书》等文即公府上谒,公屣履迎之。
徐阅其文,叹曰:「真王佐才也」。
时其二子偕来,因命题使赋之,顷刻立成,词气汹涌,冲射笔端。
公大惊曰:「岷峨英灵,尽在是矣。
顾其才力桀骜,横放逸出,是岂彫虫篆刻所能束缚之哉」!
即馆之公舍,朝夕与之周旋上下,讲明古今治乱之要领,而荐其文于张益州方平、韩魏公琦、欧阳文忠公脩。
朝廷官之曲台,使讨论大典,而二子至京师,俱登进士科,相继连名为制策举首,声焰震赫,立朝谋国,忠义慷慨,隐然为一代伟人,则公实推毂之。
夫自昔称知人为难能,而谓荐贤为盛德事。
今公皆优为之,然则一时盛名不公之归,而将谁归哉!
郡旧有堂曰「双凤」,为二苏设也。
绘其像于两壁,然不帐不龛,祼献无所,大守间燕客其中,辄以帟幕缦蔽之,庸卒贱吏旁倚背立,笑语荡突,亵渎甚矣!
老泉先生及殿丞公之像阙然不具,夫尊其子而遗其父,不可也。
况平生特达知己,乃不得参俎豆之列,其又可乎?
于是度地东北隅,敞为祠堂三楹七架,广袤各二丈八尺有奇。
台其前植花卉,斩去恶木,茀除莽,自双凤堂后少折而入,才二十步许,爽垲轩豁,无一物碍眼者,乃尽取四公之像图之。
褒衣峨冠,剑佩相磨,主宾容与,凛乎其有生气。
观者肃然屏气绝息,不敢哕噫嚏咳。
于乎其严哉!
堂成于绍兴十八年十月,既以落之,遂从而书之曰:雅之为州,处西南极徼,地瘠而人贫,编户赋输井邑之富等,自邛以东,诸郡不当十之四,而人情士论,颇自挟负,行行焉不少为之屈,虽前后太守亦安乐之,不以为陋,盖以雷使君尝官于是邦也。
雷使君以布衣召,仁庙器之,将遂大用,而为当国者所沮止,流落州郡,晚入贰三司,卒无大功业表见于世,而声称藉甚,虽历时之久,犹使人不能忘,盖以其首识苏氏父子而荐达之也。
然则雅以雷使君为重,雷使君以苏氏父子为重。
仆老矣,才不为世用,分符此土,猥续前人之后,残膏剩馥,实幸沾丐。
崇葺馆宇,用光令德之万一,岂亦将托是以为重乎?
呜呼!
思其人之贤而不得见,服膺遗范,寤寐不忘,故作堂而以贤范名之,非但谨奉尝于春秋,庶几勤步武于夙夜
息黔补劓,力自刻责,无废律诡道以贻罪祸,而辜邦人之望,此仆区区之心也。
若谓侥倖托此以为重,则仆虽固陋,宁忍自欺,而更以欺人哉!
始同官请以土木之质为操盘匜、奉杖屦者,置堂之隙以备给使
曰:「固也,顾汗泥秽浊,不足以尘珠玉,鹰隼而接翼鸾凤,虽凡禽亦知疾之,吾何以安」?
卒止之。
月日,李某记。
焚巢二首(彭以韦经名堂) 其二 南宋 · 陈造
 押词韵第十一部
乃翁五车读,弓剑初一命。
九十归田园,颜丹眼如镜。
客来不告倦,笔落有馀劲。
霜严草花落,松柏独也正。
吾怜盼与札,徐阅昭定
济美竟寂寞,陈编漫辉映。
翁家戏䌽郎,足继贤业盛。
雄词逼王杨,奥学窥韩孟。
援今校古昔,两翁犹此病。
今段天试君,处此要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