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超明”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高宗封事 初唐 · 魏元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六
臣闻理天下之柄。
有二事焉。
文与武也。
然则文武之道。
虽有二门。
至于制胜御人。
其归一揆。
方今王略遐宣。
威远振。
建礼乐而陶士庶。
训军旅而慑生灵。
然论武者以弓马为先。
而不稽之以权略。
谈文者以篇章为首。
而不问之以经纶。
而奔竞相因。
遂成浮俗。
臣尝读魏晋史。
每鄙何晏王衍终日谈空。
近观齐梁书。
才士亦复不少。
并何益于理乱哉。
从此而言。
陆士衡著辩亡论。
而不救河桥之败。
养由基射能穿札。
而不止鄢陵之奔。
断可知矣。
赵岐撰禦寇之论。
山涛陈用兵之本。
皆坐运帷幄。
暗合孙吴
宣尼称有德者必有言。
仁者必有勇。
何平叔王夷甫
岂得同日而言哉。
臣闻才生于代。
代实须才。
何代而不生才。
何才而不生代。
故物有不求。
未有无物之岁。
士有不用。
未有无士之时。
夫有志之士。
在富贵之与贫贱。
皆思立于功名。
冀传芳于竹帛。
班超投笔而叹。
祖逖击楫而誓。
此皆有其才而申其用矣。
且知已难逢。
英哲罕遇。
士之怀琬璧以就埃尘。
抱栋梁而困沟壑者。
则悠悠之流。
直睹此士之贫贱。
安知此士之方略哉。
故汉韩信
举军惊笑。
蜀用魏延
偫臣觖望。
嗟乎。
富贵者易为善
贫贱者难为功。
至于此也。
亦有位处立功之际。
而不展其志略。
身为时主所知。
竟不能尽其才用。
则贫贱之士。
焉足道哉。
汉文帝时
魏尚李广
并身任边将。
位为郡守
文帝不知魏尚之贤而囚之。
不知李广之才而不能用之。
李广恨生不逢时。
令当高祖日。
万户侯岂足道哉。
夫以李广才气。
天下无双
匈奴畏之。
号为飞将
尔时胡骑凭陵。
足伸其用。
文帝不能大任。
反叹其生不逢时。
近不知魏尚李广之贤。
而乃远想廉颇李牧
冯唐曰。
虽有而不能用。
近之矣。
从此言之。
疏斥贾谊
复何怪哉。
此则身为时主所知。
竟不能尽其才用。
晋羊祜献计平吴。
贾充荀勖沮其策。
叹曰。
天下不如意。
十居八九。
缘荀贾不同。
竟不大举。
此则位处立功之际。
而不得展其志略。
而布衣韦带之人。
怀一奇。
抱一策。
上书阙下。
朝进而望夕召。
何可得哉。
臣请历访内外文武职事。
五品已上。
得不有智计如羊祜
武艺如李广
在用与不用之间。
不得骋其才略。
伏愿降宽大之诏。
使各言其志。
无令汲黯气。
卧死于淮阳
仲舒大才。
位屈于诸相。
臣闻帝王之道。
务崇经略
经略之术。
必仗英奇。
自国家良将。
可得言矣。
李靖突厥
侯君集高昌
苏定方西域
李绩辽东
奉国威灵。
亦其才力所致。
古语有之。
人无常俗。
政有理乱。
无彊弱。
将有能否。
由此观之。
安边境。
立功名。
在于良将也。
赵充国先零
冯子明讨南羌。
皆计不空施。
不虚发。
则良将立功之验也。
然兵革之用。
王者大事。
存亡所系。
若任得其才。
则摧凶而扼暴。
苟非其任。
则败国而殄人。
北齐孝元云。
持大兵者。
如擎盘水
倾在俯仰间。
一致蹉跌。
求止岂得哉。
从此而言。
周亚夫坚壁以挫吴楚。
司马懿闭营而困诸葛亮
俱为上策。
此皆不战而却敌。
全军以制胜。
是知大将临戎。
以智为本。
汉高之英雄大度。
曰吾宁斗智。
魏武之机神冠绝。
犹依法孙吴
假有项籍之气。
袁绍之基。
而皆泯智任情。
终以破灭。
何况复出其下哉。
且上智下愚。
明暗异等。
多算少谋。
众寡殊科
故魏用柏直以拒汉。
韩信轻为竖子。
燕任慕容评以抗秦。
王猛谓之奴才。
柏直慕容评智勇俱亡者也。
夫中材之人。
素无智略。
一旦居元帅之任。
而意气轩昂。
自谓当其锋者。
无不摧碎。
岂知戎昭果毅
敦诗说礼之事乎。
李信求以二十万众独举鄢郢。
其后果辱秦军。
樊哙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
登时见折季布
皆其事也。
当今朝廷用人。
类取将门子弟。
亦有死事之家而蒙抽擢者。
此等本非干略见知。
虽竭力尽诚。
亦不免于倾败。
若之何使当阃外之任哉。
后汉马贤讨西羌。
皇甫规陈其必败。
宋文帝使王元谟收复河南
沈庆之悬知不尅。
谢元以书生之姿。
苻坚天下之众。
超明其必胜。
桓温提数万之兵。
万里而袭成都
刘真长期于决取。
虽时有今古。
人事皆可推之。
取验大体。
观其锐志与识略耳。
明者随分而察。
成败之形。
昭然自露。
京房有言。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古。
则昔贤之与今哲。
意况何殊。
当事之际也。
皆随时而立功。
岂复取于往代。
待才于未来也。
即论知与不知。
用与不用。
夫建功者言其所济。
不言所起。
言其所能。
不言所
陈汤吕蒙马隆孟观
并出自贫贱。
勋济甚高。
未闻其家代为将帅
董仲舒曰。
为政之用。
譬之琴瑟。
不调甚者。
必解弦而更张之。
乃可鼓也。
故阴阳不和。
擢士为相。
蛮夷不龚。
拔卒为将。
即更张之义也。
以四海之广
亿兆之众。
其中岂无卓越奇绝之士。
臣恐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
臣闻赏者礼之基。
罚者刑之本。
故礼崇则谋夫竭其能。
赏厚则义士轻其死。
刑正则君子其心。
罚重则小人惩其过。
然则赏罚者。
军国之纲纪。
政教之药石。
纲纪举而众务自理。
药石行而文武用命。
吐蕃蚁结蜂聚。
本非勍敌。
薛仁贵郭待封受阃外之寄。
奉命专征。
不能激励熊罴。
乘机扫扑。
败军之后。
又不能转祸为福。
因事立功。
遂乃弃甲丧师。
脱身而走。
幸逢宽政。
罪止削除。
国家网漏吞舟。
何以过此。
天皇迟念旧恩。
收其后效。
当今朝廷所少。
岂此一二人乎。
且赏不劝谓之止善。
罚不惩谓之纵恶。
仁贵自宣力海东。
功无尺寸。
坐玩金帛。
渎货无厌。
今又不诛。
纵恶更甚。
臣以疏贱。
干非其事。
岂欲间天皇之君臣。
厚薄于仁贵
以刑赏一亏。
百年不复。
区区所怀。
实在于此。
古人云。
国无赏罚。
尧舜不能为化。
今罚不能行。
赏亦能
故人间议者。
皆言近日征行。
虚有赏格。
而无其事。
中才之人。
不识大体。
恐赏赐勋庸。
倾竭仓库。
留意锥刀。
将此益国
徇目前之近利。
忘经久之远图。
所谓错之毫釐。
失之千里者也。
且黔首虽微。
不可以欺。
得志瞻望恩泽。
必因事而生心。
既有所因。
须应之以实。
岂得悬不信之令。
设虚赏之科。
比者师出无功。
未必不由于此。
文子曰。
同言而
在言前。
同令而行。
诚在令外。
商君移木以表
曹公割发以明法
也哉。
有由然也。
苏定方辽东
李绩平壤
赏绝不行。
勋仍淹滞。
数年纷纭。
真伪相杂。
纵加沙汰。
未至澄清。
臣以吏不奉法。
慢自京师
伪勋所由。
主司之过。
其则不远。
近在尚书省中。
不闻斩一台郎
戮一令史
使天下知闻。
天皇何能照远而不照近哉。
神州化首。
万国共尊。
文昌政本。
四方是则。
轨物宣风
理乱攸在。
臣是以披露不已。
冒死尽言。
且明镜所以照形。
往事所以知今。
臣职不稽古。
请以近事言之。
贞观年中。
万年县尉司元景
舞文饰智。
以邀乾没。
太宗审其奸诈。
弃之都市。
及征高丽也。
总管张君乂。
击贼不进。
斩之旗下。
臣以为伪勋之罪。
多于元景
仁贵等败。
重于君乂。
向使早诛薛仁贵郭待封
则自馀诸将。
岂敢失利于后哉。
子云
慈父多败子。
严家无格虏。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公孙宏有言。
人主病不广大。
人臣病不节俭。
臣恐天皇病之于不广大。
过在于慈父。
斯亦日月之一蚀也。
又今之将吏。
率多贪暴。
所务唯狗马。
所求唯财物。
赵奢吴起散金养士之风。
纵使行军。
悉是此属。
臣恐吐蕃之平。
未可旦夕望也。
凡人识不经远。
皆言吐蕃战。
前队尽。
后队进。
甲坚骑多。
而山有氛瘴
官军远入。
前无所获。
不积谷数百万。
无大举之资。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
犹孤星之对太阳。
有自然之大小。
不疑之闇。
夷狄虽禽兽。
亦知爱其性命。
岂肯尽死而后进哉。
残迫其人。
非下所愿也。
必其战不顾死。
则其兵法许敌能斗。
当以智算取之。
何忧不克哉。
向使将能杀敌。
横尸蔽野。
敛其头颅。
以为京观。
则此虏闻官军钟鼓。
望尘却走。
何暇前队皆死哉。
仁贵等覆师丧气。
故虏得跳梁山谷。
又师行必藉马力。
不数十万。
不足与虏争。
臣请天下自王公及齐人。
之口。
人税百钱。
又弛天下马禁。
使民得乘一大马
不为数限。
官籍其凡。
勿使得隐。
不三年。
人间畜马可五十万。
即诏州县。
以所税口钱市之。
若王师大举。
一朝可用。
且虏以骑为
若一切使人乘之。
则市取其良。
以益中国。
使得渐耗虏兵之盛。
国家之利也。
与汤相书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雪山集》卷八
某于四月二十八日尝以劄子诉相公,以家贫亲老之状乞一官职为养伺。
二十七日不得报,乃五月二十五日再以劄子申前恳益切,伺候又二十日,犹不得报。
某窃自疑,相公前后再当国,天下之才超轶惊迈,如张孝祥诸人皆弭耳下心,听命效力而不辞,不独相公有以服之,殆有以致之也。
故近世宰相之门多人物者,无如相公
《诗》不云乎「有卷者阿,飘风自南」,阿卷则风至,礼尽而士附,某以身试之而未然,岂有所得罪于相公
穷思深维,不可谓无罪,然不得为罪也,敢为相公陈之。
天下之人苟非园公、绮里之流,谁能无求于宰相
受其求者尊,则求之者卑,惟其习为卑也,故擎跽曲拳促缩喘吁,犹以为不足。
某今未尝一涉相公之门,移书而求官,阅月而狎至,夫为天子之宰,而匹夫可遥令且可趣得耶?
此其罪则近乎傲。
群天下之士而教养之于都,其名曰太学,以博士正录五七辈相与董治乎其事,其名曰学官
其人虽未精选而间亦颇有所择,故金银伏猎稍不至其间。
而某骤出草莱,未尝为朝廷试用,虽以舍选进士发身,又乌知其非金银伏猎之流而遽有所求乎?
此其罪则近乎僭。
傲与僭某不敢有所加饰,独念前日幕府之废,亟欲解归而未能忘怀于相公,犹侥倖夫一见而庶几乎有成,则归且有辞以白大人而少慰其心。
是以匍匐奔走而来,至东林而婴疾,有故人者馆之,盖将调护以待其平而自致相公之前。
又虑夫延日淹月,不能以卒安,而蕴结含蓄之情有所留滞而不得疾吐,如茹物于其咽而不下,是以出此迫切率易之为,而不知其非。
江淮去行都千里而远,东林去行都百里而近,不惮千里之行而辞百里之役,夫岂人情,形近乎傲而心非傲也。
某入太学一年而校外舍,二年而升内舍,三年而中上舍,季考月书,苟以事而不至,盖未有至而弗获者。
历数前后,或者以为某积累之颇多,而步骤之最速,且以为其人能自别于其徒,略无场屋销落尘滞之气,而其为文无所大戾于绳检,虽间有所不与,亦以其取名之太多而躐等之太亟。
曳裾其后者不能无不平于其心,至数某不肖之迹,则亦不过布衣平时之常态,滕甫、冯京反以得声而取重于世者也。
今之为学官者率出于进士之高科、宏辞博学之异选、三舍之闻人,而三舍所居且多于其他。
某有其一而又居其多,则亦不可谓全无涉也。
五年之积,虽无一日之历,盖尝用大臣之荐,得册府之召。
近年召试而报罢,不旋踵而物故者许必胜也,经年而为学官刘度也,四年而漠无他授者某也。
某似必胜,则犹有喘息苟存于明时,似则岁月邅回,殆或数倍过之。
某之负衅也,则以某人密授之某人而阴嗾以某人,某人之怒某则以某为主坐而不往见,某人之怒某则以某辟属官而不肯行,而某人则奉之行之者也。
夫某人某人之为人自有公论,某人死而某人废,凡其所排弃者无不奋迅光明,而有以自伸,而某独流落栖迟,未解某人某人之冤,幸未至于与必胜同科,犹可以援而为例。
名近于僭而实非僭也。
相公渊博超明,岂不孚乎其心而疑乎其形,察乎其实而牵乎其名,犹宛转迟回于此,非相公有所靳吝而不肯予,特欲矫揉顿挫,使知官爵之不易得而世事之难期也。
相公教诲之情甚至,某感服之心甚深,然而相公所以迁延者至再而某所以哀鸣者至三,相公矫揉顿挫之功不可以有加,而某急切恳迫之辞亦不可以有进。
上之不可以有加,而下之不可以有进,其势皆将穷于此。
方其未穷也,犹有所待也,至其穷也而不回,而后可以绝望而无所待。
天地之为秋冬也,风戕霜剥而物不怨,形槁精乾而物之望不绝,何者?
秋冬于今,而春夏于后也。
使万物知天地惟秋冬之专而无春夏之继,其望绝矣。
望绝则天地之造化亦穷,故天地于万物相资而至于无极者,吾之造化不穷而彼之望不绝,是以能久。
伏惟相公推天地造化之心,略去其傲僭之罪,而深察其至切之情,其势之穷而无使其望之绝也。
是用刳心沥辞,重足听命。
赠友 明 · 解缙
凤凰麒麟不世出,往者空闻今见之。
乃知神物别有种,天生才隽超明时。
君当妙年好丰采,毛骨自是千金姿。
方驾曹刘宜独步,抗辞扬马复先谁。
逸气棱棱久无敌,射策金门真破的。
试将一剑决浮云,巳觉万人皆辟易。
白简晨惊玉笋班,青鸾夜上金銮直。
阁外亲收进讲书,榻前醉草平蛮檄。
紫塞无尘四海清,承恩衣绣许趋庭。
遥瞻日月辞龙衮,笑拨烟霞上鹤翎。
长林花开啼早莺,金龟解换双玉瓶。
春风如此不一醉,壮怀磊落何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