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乙巳冬乞罢相第四劄子1065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八、《安阳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此者屡干圣听,求解柄任。
其所陈可去之理,意已殚竭。
唯陛下深察诚恳,与保全爱惜臣之名节,且令出补乡郡,调养宿疴。
不然,则臣至此凡三乞罢去矣,若每次累上表劄,至于十数,陛下坚不从允,则遂怀惭忍耻,黾勉复位,不唯百辟四方视臣举措如此,大为嗤笑,下至三尺童子,必皆以为妄伪可鄙也!
则臣将何面目当魁柄而辅圣治哉!
臣今宁以违忤圣情得罪,受一时之戮,诚不愿为百辟四方、下至三尺童子之所嗤笑鄙薄,以贻不泯之辱也。
伏望圣慈哀怜,早赐俞旨,则臣终身幸甚。
南康郡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郧溪集》卷二○
太祖皇帝有八子,讳德昭者为越懿王,越懿王生冀康孝王惟吉康孝王守节,为丹阳郡穆王
王即僖穆之子,讳世永字文亿
安定郡太夫人杨氏,任城郡夫人魏氏。
王初右侍禁,年十岁。
入谢章圣皇帝,帝抚其背曰:「若亦诵书乎」?
曰:「诵《孝经》」。
「经言何事」?
曰:「忠孝之事也」。
帝喜,赐之珍果,辄不食,怀去。
问其故,曰:「欲归遗所亲耳」。
帝益奇之。
仁宗太子就学资善堂,王入侍左右。
及即位,累迁东宫外作副使、改左千牛卫大将军
赵元昊叛,王求对便殿,具陈可讨状,因请自将兵以行。
帝壮之,以飞白书「世永忠孝」及通天犀带赐之。
庆历间封诸王后,遂拜惠州刺史,改右屯卫大将军光州团练使,特封弋阳郡公
于时水灾,有诏求直言,王进十策:一取士、二禳灾、三除叛逆、四富国、五安民、六强兵、七省胥吏、八去滥官、九蠲苛政、十备边,帝嘉纳之。
至和初瀛国公,又迁登州防禦使
嘉祐七年,天子祀明堂,以艺祖之后殆无显者,特迁陇州防禦使
英宗蔡州观察使
上即位,拜镇南军观察留后
熙宁元年二月己巳,薨于邸之正寝,享年五十九。
车驾临奠,优赠昭信军节度使南康郡谥曰「修孝」,诏宣政使内侍押班张若水治葬事。
三月丁酉,殡于京城之北普济寺
娶王氏,引进使陵州团练使、赠上将军克基之女,封同安郡君
子男十二人:令图,左羽林大将军壁州团练使
令瑶,右羽林大将军袁州团练使
令枢,右羽林大将军道州团练使
令倩,率府副率,早卒;
令谷,右羽林大将军万州团练使
令绎,右武卫大将军渠州刺史
令朔,右武卫大将军蕲州刺史
令羽、令阙,并右千牛卫将军,三人幼卒。
女六人:长适东头供奉官时观,次适左侍禁吴真卿,次适东头供奉官徐镇,次适左班殿直冯纲,次适左班殿直樊中立,一人幼卒。
孙男五人:子张右武卫大将军池州刺史
子野、子赤,并千牛卫大将军
子昭,右内率副率,次未名。
曾孙女尚幼。
王孝于事亲,忠于事国,喜经术,通文章,昼夜自饬厉若布衣生。
丹阳王有疾,王刺臂血出,写佛书,疾遂平
仁宗不豫,王率宗室候起居,忧切诚至,即诣浮屠灼臂,闻者莫不叹伏。
东平吕造为其宫学官,授以经议,既卒,追画其像,居常瞻奉之,其乐善如此。
英宗时劝督宗室为学,常遣中贵人入宫视之。
学官姜潜方讲《周易》,疾暴作,王于是摄齐升座,为之代讲,听者竦服。
中贵人以闻,帝深叹其好学。
王平生所著甚多,歌诗杂文数百篇。
钩考经传,为《周易大义》、《春秋纂例》及《诸邸恩华录》。
又能通释老星历之学,注《金刚经》、《祖师授衣图》、《六气图》、《登真秘诀》,皆藏于家。
熙宁二年二月某日,葬于河南府永安县先王之茔次。
铭曰:
泐辞刻石,永志弗忘。
苏颂尚书左丞不许诏元祐五年三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七、《栾城集》卷三三
苏颂:览所劄子,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家世名臣,少小笃学。
在昔图史,包括无遗;
本朝典章,指陈可数。
中以直道,废于一时。
终守金石之姿,不为燥湿所变。
白首在列,丹心甚明。
进辖中台,断自吾意。
服勉休命,勿为固辞。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开修洪口石渠题名记大观四年九月 北宋 · 蔡溥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九、雍正《陕西通志》卷三九
永兴军耀州六县民田,旧资白渠灌溉之利。
历时已久,泾流寖低,渠势高卬,不能取水。
乃岁八月,六县率夫数千,集良材,起巨堰,堰水入渠。
至明年四月,去堰,所溉田则二千顷。
然堰成辄坏,或数月坏,故兴修之功,要为文具,而民无实利。
大观元年,今秦凤路经略使穆公侍郎京太府少卿出使陕西宣德郎范镐、承直郎穆卞因言开修洪口石渠之利,穆公具闻于朝。
提举永兴军等路常平等事赵公佺被旨相视,具陈可成之策,朝廷从之,遂命赵公总按渠事。
初议凿石与泾水适平,然后立堰以取水。
赵公谓立堰当为远计,乃使渠深下水面五尺,则无修堰之弊,而利溥且久。
既终功,凡石、土渠共七千一百一十九尺。
石渠北自泾水上流,凿山尾,南与土渠接。
初料一千四百二十五尺,其后土石接处,发土见石,乃展一千七百一十六尺,通计三千一百四十一尺。
上广十有四尺,下广十有二尺,浅深随山势,其最深者三十八尺。
分隶六县,会工四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三。
料工之始,视石之坚柔,定以尺寸为工。
其下石顽,攻不中程,乃增工二万七千九百五十三。
石渠之工总四十九万八百六十六。
二年九月工兴,四年九月毕。
土渠北自石渠口,东南与故渠接。
初计六千四百五十九尺,而所展石渠既已省一千七百一十六尺。
其后接故渠处土杂沙石,随治随坏,度不可持久,乃即其右开横渠二百尺,与故渠合,地脉坚实,功简而径,又省旧所治渠九百六十五尺。
实计土渠三千九百七十八尺。
上广五十尺,下广十有八尺,浅深随地形,其最深者七十五尺。
分隶六县,会工二十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六。
泾阳三原高陵所隶有石棚隐土,下厚或一丈,或七尺,八尺,乃损土工一万一千八百一十一,而增椎凿之工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九。
凡土渠之工总二十六万七千九百八十四。
二年九月工兴,四年五月毕。
渠成,惟石渠依泾之东岸,不当水冲,乃即渠口,而工入水,凿二渠,各开一丈,南渠百尺,北渠百五十尺,使水势顺流而下。
又泾水涨溢不常,乃即火烧岭之北及岭下因石为二洞,曰回澜、曰澄波,限以七尺;
又其南为二闸,曰静浪、曰平流,限以六尺,以节湍激。
渠之东岸有三沟,曰大王沟、小王沟,又其南曰透槽沟。
夏雨则溪谷水集,每与大石俱下,壅遏渠水,乃各即其处凿地陷木为柱,密布如棂,贯大木于其上,横当沟之冲。
暑雨暴至,则水注而下,大石尽格透槽之口,与石棚接,如此已无患。
馀二沟则凿渠两岸,比大木覆其上,沟水入于泾。
又其东且十里曰樊坑,当白渠之南岸。
其北直大沟,沟水涨则岸坏,与渠流俱溃;
壅之则渠不能容,而下流为田患。
乃叠石为渠岸,东西四十尺,北高八尺,上阔十有七尺。
南石尾相衔而下四十尺。
沟水至,则渠之所受满其堤而止,其上泄馀水以注坑中,与泾合。
土石之工毕,于是平导泾水,深五尺,下潟三白故渠,增溉七县之田。
一昼一夜,所溉田六十顷,周一岁可二万顷。
大观四年九月朝散大夫、专管勾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都大提举开修石渠飞骑尉蔡溥记。
按:《长安志图》卷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一九、山川典卷二五八。
观国直显谟阁添差江东帅司参议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五、《斐然集》卷一三
凡帅幕预议论之臣,必得智谋忠信之士,乃能裨赞,协成事功。
尔进对便朝,所陈可采。
往处宾筵之右,仍加内阁之名。
祗吾训言,思自罄竭。
胡寅改合入官与在京差遣靖康元年五月十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一八、《靖康要录》卷六
胡寅上殿奏对审详,所陈可采,与改合入官,仍与在京差遣
奏论皇甫倜屯守去处疏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九○、《永乐大典》卷三五八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八
臣先准三省枢密院劄子,坐忠勇军都统制皇甫倜申,乞不听赵撙节制,奉圣旨令臣相度施行。
今又准三省枢密院劄子,坐皇甫倜申,乞朝廷别差官知唐州,已一面提领全军壮人老小于淮南界上,选择冲要去处屯守,伏乞照会施行。
奉圣旨令臣相度,如合差官,一面选差。
臣契勘皇甫倜自去年春以后,元在唐、蔡界上屯驻,为襄汉一带藩篱,屡有劳效,蒙朝廷擢用,升正官资,宠以州刺上閤之职,使与诸军同力,屏捍上游。
止因与赵撙小有嫌隙,意欲移出管界之外,为避仇之计。
而襄汉边面阔远,藩篱益薄,重贻九重西顾之忧。
臣去年正月十五日,在濠州成闵皇甫倜前去纠合忠义人以援陈、蔡,见其人材骁勇,兼有智略,可以倚仗,除已移文专遣官前去谕,且令安职,固守旧寨,以免一军老小迁移改置堡寨之劳。
之意,以本寨去虏营不及百里,果以虏骑不测侵扰为忧,即令于随州信阳一带自择要地屯驻外,欲望睿慈特赐详酌。
如臣所陈可采,即乞行下皇甫倜,依臣已行事理施行。
〔小贴子〕臣窃虑皇甫倜所申或是以赵撙节制,疑移军出京西界,意非辞免兼知唐州,已一面移文皇甫倜,令权听本司节制,以安其反侧之意。
伏乞裁酌施行。
师将仕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二、《嵩山集》卷二○
受命而来,如乘长安厩吏之马;
贻书相候,皆若单父阳桥之鱼。
既自谓于雅游,何乃同于流俗?
某官庠序之老,乡闾所称。
久为其党之师尊,宜识斯人之利病。
屋漏在上而知之在下,盍为慷慨而尽言;
古学为己而今之为人,当察衰迟之有志。
陈此笃实之论,愈于溢美之辞。
会集匪遥,敷陈可略。
职田权拘三年诏乾道元年七月七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二七(第四册第三七一五页)
职田虽有前降指挥,近王大宝陈可采,可权拘三年,以裨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