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文思副使张君墓志铭熙宁九年正月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五、《长兴集》卷二八
君讳克俭,字约之
其先无棣人,徙居京师者三世。
曾王父赠左千牛卫大将军宽。
王父赠张德节度使凝。
左藏库使,以君赠左羽林军大将军昭信军
以荫补三班奉职,九迁为文思副使
开封府阳武县巡埽,巡辖环、庆二州马递铺并州天门关凤翔府秦州滔山寨,三为兵马监押秦州西路沿边巡检
湟中诸羌扰边,君独摧锋先登,功居多,擢知宁化永静军赵州
归,卒于京师
君少拳勇,善骑射,知书。
荐之朝廷者多当世名卿大夫。
君初得任子,舍其子弗官,而官其兄之孤。
其在永静,逢河决且冒城郭。
君与县令张颂出没决閒,蒙大险,排水土以拯垫溺,不火食三日
事平,悉推其劳于
用是迁秩,而君未尝与人言也。
不昵其所爱,推己之善以善人,皆甚难之行,则君之性术概可见矣。
晚节喜佛学,尝端居燕坐,盖若无心于世者。
一日谓其孥曰:「我将逝矣」。
则莫之信也。
少日,复谓其孥曰:「门有呼者,趣往听之为谁」。
其孥之乎门,比反于室,则君盖逝矣,年五十有七。
卒之日,熙宁六年三月丙午也。
夫人胡氏,封安定县君
后君之卒二年,岁十有一月庚申,夫人之齿五十有三,以疾捐其家。
明年正月辛酉,合葬于祥符县之八角原。
子玠,早世;
宿、琰,皆左班殿直
宏、密,皆三班借职
实、完,学于其家。
女子之嫁者三人,其婿曰颍州团练推官杨镶,左侍禁舜举太庙斋郎晏时。
一女子与孙元礼、元宾、元老,一女孙,皆尚幼。
铭曰:
裒其难,善则推之,夫也则仁兮。
孰靳其私,位不显,其显惟义兮。
孰有能是,而不吾憾兮。
南阳集 宋 · 沈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六、《南阳集》附录
晦待罪东观,得见元祐垂帘日历:元年二月十五日侍读韩维进读至「天禧中,有二宫人犯罪,法当死,真宗皇帝恻然怜之曰:『此等安知法
杀之则不忍,舍之则无以励众』。
乃使人持去,笞而遣之。
又幸汾阴日,见一羊自掷于道左,怪问之,左右对:『尚食杀其羔』。
真宗惨然不乐,自是不杀羊羔」。
因奏言:「此特真宗小善耳,然推是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
真宗澶渊却敌之后,十有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其源盖出于此。
外人皆言陛下仁孝出于天性,每行见昆虫蝼蚁辄违而过之,且敕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
臣愿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则天下幸甚」。
晦,韩出也。
外祖宫师讲筵时,其传经启沃,因事辅导大概如此。
是年祀明堂,加食邑翰林学士苏轼当制,有曰:「全德雅量,外为师表;
忠言嘉谋,入告帷幄。
望其容貌,足以知朝廷之尊;
闻其风采,足以立贪懦之志」。
呜呼,亦足以见其人矣!
晦幼养于外家,逮事外祖,清夷刚正,高洁静直,虽燕居不妄言笑,见者肃然,其操履施为常持天下之正。
元祐人物清正刚直,必以司马温公、外祖为称首。
󲦤绅士大夫闻其风者,攘袂意消,天下莫不仰其盛德。
至于履道不苟合,守正不少屈,求退不愿富贵,不肯挠毫发以就功名,常以帝王之学弼人主,而以孔孟之道律后进。
惜乎,虽元祐间不能久在政府
乡先生邹浩至完为颍昌府教授,外祖时知颍昌,厚遇之。
至完被召,外祖独为置酒,自说入仕以来出处去就大致,终席不及他事。
自今服膺书绅,用为行己法则,故其节操风概颇似外祖。
晦从道乡先生游,亲闻之。
宣和六年,晦赴省试,间至西京留台舅氏宗质,问外祖遗事。
因出鲜于绰所作行状。
晦怪其脱略,且语迮不得骋。
舅氏以有所畏避告。
因求外祖文集,欲加论次,而文字舛驳不可正是。
方欲问诸家以缀辑成书,俄金贼犯阙,外家歼于颍昌,群从散亡,书籍灰烬,虽鲜于绰行状亦不复见。
自渡江来,中州衣冠氏族寥落,东南士人不知外祖风烈,每以怅恨。
今年,表侄孙元龙复得此本于何人家,远寄桂林
晦幼失所恃,不胜凯风寒泉之思,欲效古人为外祖作家传或墓表铭志,皆不敢。
因取行状锓木流传,增入外祖诸子及女名位纪次,以足其阙交,后之君子得以考焉。
外氏自忠宪公仁宗时参大政,德业光显,门□始大。
王文正公女,生八子。
当时以为皆经纬才,故名其里曰高阳
第三子绛,康公谥献肃,相仁宗皇帝
其第六子缜,楚公谥庄敏,相哲宗皇帝
外祖第五,历事四朝,致身二府,以直道正论讫不相,而名德冠天下。
行状所纪,十不得一二。
忠宪公训饬子弟甚力,重以外祖方严清介,诸房化之,子侄皆表表自立,故本朝有家法者推韩氏云。
绍兴十年七月望日,徽猷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静江军府事、充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长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沈晦书。
烂柯山题名碑熙宁五年正月 北宋 · 张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衢州、比部郎中张鉴唐臣,新淮南转运判官金部员外郎蒋之奇颖叔通判虞部员外郎高定公武,判官孙元长仲勉,西安邱逵子由,同游烂柯山,遂登绝顶。
大宋熙宁壬子岁正月十一日题。
按:《烂柯山志》卷一一,光绪刻本。
请考求唐周之苗裔授以爵命奏嘉祐四年 北宋 · 何鬲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七、《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七一(第三册第二三二四页)、《宋史》卷一一九、《续通典》卷七一
窃闻朝廷以皇嗣未立而祠高禖。
夫求神贶者远而难测,修人事者近而可必。
昔舜受尧天下而尧子丹朱为国宾,禹受舜天下而舜子商均亦为国宾,故《书》曰:「虞宾在位,群后德让」。
汤放桀,其事不载。
武王伐纣,未及下车,封五帝之后,命为祀,绍商于宋。
武庚作乱,诛之而命微子启以代商后,故《书》曰:「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
《周颂》亦有来见祖庙之诗,曰:「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其来助祭之诗,曰:「我客戾至,亦有斯客」。
以《诗》、《书》论之,示天子不敢以臣也。
孔子作《春秋》,正月二月三月皆书「王」,何休说曰:「正月,周正月
二月,商正月
三月正月」。
盖王者必尊先圣、通三统,所以自立于天下也。
及秦灭六国、夷二周,不有师法,故先圣神灵委于草莽,子孙因于编户。
至汉初定天下,未遑制作。
武帝东巡过,考其后,得周子南君,封百里之地以奉祭祀。
至成帝时,久无继嗣,梅福进言曰:「存人所以自立也,壅人所以自亡也。
宜封孔子之后,以奉成汤祀」。
帝乃封孔吉及周承休侯皆为公。
不幸遭赵后之祸,使福之言遂为空文,惜哉!
魏文帝后汉协为山阳县,戴天子旌旗,位在侯王上。
宋武封晋恭帝零陵王,行晋正朔服也。
封周靖介国公,亦依晋宋故事。
唐武德初封隋为酅公,亦行隋正朔服也。
至贞观,诏曰:「二王之后,礼数宜崇。
今寝庙不修,饔饩多阙,非所以恭国宾也。
宜今营立国官,置庙宇」。
天宝中,封魏孝文十代孙元、伯、明为韩国公,以备三恪。
然考其前代,虽昏明不同,其意亦不绝前烈,延及苗裔。
周、汉、唐所以长久,而秦所以二世而亡,以魏、晋、宋、隋区区之主犹不敢废,况盛世乎!
国家有天下,以圣继圣,遗纲坠纪,靡不补缉。
至于裂数里草莽之地,访前代孤弱之嗣,乃独遗焉,抑有司讲求之未至也。
皇嗣未立,臣窃危之。
奈何绝人之世,灭人之祀,而妨继嗣之也!
本朝受周天下,而近代之盛莫如唐。
自梁以下皆不足以崇袭。
臣愿考求唐、周之苗裔,以备二王之后,授以爵命,封县立庙,世世承袭,永为国宾。
梅溪题名赋(并引)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五、《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四
吾徒宋孝先、李大鼎作《梅溪庚午多士赋》,叙一堂八斋六十人名字,而铺陈条列三百六十字之中,言简意尽,有足观者。
陈元佐、万孝杰、童侃又作《溪多士赋》,通前后八年间凡一百二十人而并列之,文工而事益详。
予于是采二赋之馀意,变声律而古之,先美后规,效古人劝讽之旨,非敢以文戏也。
目曰《梅溪题名赋》。
余辟馆于梅溪兮,岁甫及乎梦龄(余弟寿朋字梦龄。书馆之辟,今八年矣,故借梦九龄以喻意。)
自渊献而逮乎敦牂兮,顷十朋而今百朋(某,余名。百朋,予季弟昌龄名。予癸亥秋辟馆聚徒,游从者十人,至庚午岁通数之,凡一百二十二人。)
斋敞八而堂虚一兮,咸与贤而与能(谢与贤简之,与能任之。)
余宗旦而罔有一德兮(余宗旦仲阜,贾称一德。),敢不希仲舒明经(陈元佐希仲。)
幸诸友能祖说之逊志兮(张祖说文孺,郑逊志时敏。),又恪希颜回之服膺陈恪叔恭,林次渊希颜。)
乃有汾晋五士(罗士能少陆,谢士奇文美,士龙汉臣,连士表少华,季士宏宏老。昔晋文公五士,故曰汾晋五士。)汉唐群英(张次房汉英孙元唐英李杞亦字唐英。)郑国七子张仲远子猷,周孝友子施孝显子扬,孝思子则,浚子深王淳张载子厚。《春秋》有郑七子赋诗。)凉州三明刘玄德明夫,万序明之,余如晦明叟。后汉凉州三明。),器成三足之鼎(李大鼎镇夫,郜鼎叔镇,万鼎镇远。),才宜九佐之卿(万澄清卿,童伟俊卿,侃文卿宋孝先舜卿,林汤臣商卿陈朝正卿,施良臣名卿,陈光朝台卿,林叔举虞卿。)
有一瑞兮冲远之鹗(贾脩一瑞,刘鹗冲远。),有千里兮图南之鹏(周千里百驹,谢鹏图南。)
莫不端武升堂(蔡端武威仲。),敦诗趋庭刘敦诗温夫。),如璧之莹(余璧全之。),如芷之馨(玉芷茂之。),如㮤之茂(叶㮤茂正。),如椿之灵万椿杨椿并字大年。),如楩楠之美(万楩永年,亿年,杨楠元干。),如松梓之青(万松乔年林梓材叔。)
森乎如钺之可畏刘载通达。),轰乎如震之可惊周震景东。),皎乎如海峤之吐明月(蒋峤景山。),耿乎如长庚之辉众星李庚少白。),昂昂乎如季梁之梗槩(万孝杰季梁陈昂仲昂。),孜孜乎卫伯玉之老成(潘孜元善,刘□伯玉。)
可居天任而泽远赵公天任杨寓泽远。),可为王佐而扬庭王佐才仲,陈献可扬庭。),可起傅岩之筑刘傅岩叟。),可同舜佐之登谢皋舜佐。)
一夔而乐作(连宪民式,周次凤一夔。)伯虎文兴(贾炳作德夏伯虎用之。)
肇辉先之德业(陈肇德远,许煇先光甫。),谐兴祖之家声(余谐孝仲姚绍宗兴祖。)
汝文兮宜月选而季诠(何铎汝文,季诠仲言。)汝弼兮必类进而方升陈舜咨汝弼方升中高。)
逖矣乎(王逖正矣。),有来二客,业彼管城横阳武子龙泉叔奇来客梅溪,以篆字题名。),名列甲乙,字篆丙丁(丙丁,谓篆字也。见《尔雅》。),如翼斯飞吴翼季南。),如璘斯荧王璘德夫。),灿银钩与玉箸,俨壁上之题名。
吾徒之秀,乃有词赋兮少云之作(朱少云吉作。)
太原之老,乃变声律兮祖舜之赓(陈少虞祖舜。)
于是阐大猷而溥告之曰李大猷定夫,孙溥德广林溥叔广。):学必剖藩篱而克己(缪克己兼夫。),道必舍蹊径而中行(蒋中行谦仲。)
先之以孝忱之意万庚先之曾来会课,亦与题名。宋孝忱伯恂。),申之以敦信之诚(万庠申之,刘敦信叟。)
礼欲安上兮必先自治林安上世□。),仁欲及远兮慎毋自矜(林取仁及远。)
湛万顷以窥宪黄万顷伯厚,叶顷澄叟。),妙一唯之悟曾(邬一唯仁叟。)
祖伊尹畎亩之乐(许祖伊次尹。),振仲尼文教之鸣(陈之纪振仲。),玩蒙亨之爻象李蒙彦通。),俟泰来而汇征万康泰之。)
勿务世华而起文通之夏伯世华刘文通叔达唐陆淳谥文通先生柳子厚尝欲扫其门,然陆亦附王叔文者。),勿求必达而贪季孙之荣张必邦彦,刘祖汉季孙。)
穷则隐居(吴隐若靖翁。),达斯大亨徐大亨显仲。)
凡百君子,毋渝此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