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与谢安书 其二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二
知君尝得小笙。笙是名器,往闻者若令诸君闻之,乃当可不言。而云见今笙者皆不以为佳,恐是不能好也(旧写本《书钞》一百十引王兴之与谢安书云云,张溥编入《羲之集》,或溥所见《书钞》,兴安作羲也。姑从之。)。
与谢万书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二
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
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或以轻薄,庶令举策数马,仿佛万石之风。君谓此何如?
比遇重熙,去当与安石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颐养闲暇。衣食之馀,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耶!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晋书·王羲之传》,张彦远《法书要录》十。)。
谢侯数不在叹 其六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想彼人士平安,二郤(阙)数也。敬豫诸人近来停数日悉佳,安石已南迁,其诸兄弟此改殊命萧索,闻君以复入相府,何时当应命?未得坐处,亦当愁罔,思得为邻,岂常情?恐君方处务,此命难期,如之何?不一一,小佳,复意问也。
武妹小大佳也 其七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与安石俱佳,还七日,增想投命。积日不复知问,弟佳宁善,然复忧之不去怀。吾遂沈滞兼下,如近数日,分无复理,昨来增服陟厘丸,得下不知遂断不?了无所啖,而药得停,不知当复见弟理不?独下便长叹,苏息更知问。二奴庶诸人何以谢之?
杂帖 其二十三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安石定目绝,令人怅然。一尔,恐未卒有散理,期诸处分犹未定,忧悬益深,念君驰情。又遣从事发遣,君无复坐理,交疾患,何以堪此!何以堪此!恐属无所复厝怀,即乖大小不可言,且忧君以疾,他曳不易。
杂帖 其一百二十八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五
知贤室委顿,何以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问,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
帝不豫上疏 东晋 · 桓温
出处:全晋文
圣体不和,以经积日,愚心惶恐,无所寄情。夫盛衰常理,过备无害,故汉高枕疾,吕后问相,孝武不豫,霍光启嗣,鸣噎以问身后,盖所存者大也。今皇子幼稚,而朝贤时誉惟谢安、王坦之才识智能皆简在圣鉴。内辅幼君,外御强寇,实群情之大惧,然理尽于此,陛下便宜崇授,使群下知所寄,而安等奉命陈力,公私为宜。至于臣温位兼将相,加陛下垂布衣之顾,但朽迈疾病,惧不支久,无所复堪托以后事(《晋书·桓温传》)。
时人为谢安郗超王坦之语 魏晋 · 无名氏
续晋阳秋曰:超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检。为一代盛誉。时人语曰:
大才槃槃。谢安家。
江东独步。王文度。
盛德日新。郗嘉宾(○《世说》新语赏誉篇注。《诗纪》四十四作郗王谣。)。
魏陟周丧拜时议 东晋 · 谢安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三
拜时虽非正典,代所共行久矣。将以三族多虞,岁有吉忌,故逆成其礼(《通典》五十九。太和中,平北将军郤愔上言魏,陟周丧内迎妇拜时,谢安议。)。
与某书 其二 东晋 · 谢安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三
六月廿日具记,道民安惶恐言:此月向终,惟祥变在近,号慕崩痛烦冤深酷,不可居处。比奉十七十八日二告,承故不和,甚驰灼。大热,尊体复何如?谨白记不具。谢安惶恐再拜(同上)。
下令国中 其二 前秦 · 苻坚
出处:全晋文
期克捷之日,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以待之(《十六国春秋》三十八,又下书。)。
上疏议谢安赠礼 东晋 · 王献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七
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洋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韦拜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俊辅,义笃于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于省察(《晋书·王献之传》)。
如省 其四十八 东晋 · 王献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七
玄度来何迟,深令人忧悬耶!常谓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公(黄释作「卿」。),岂须言亲亲不已意耳。安石停此过半日,犹得一宿,送近道,所以致叹(「送近下」七字,《阁帖》误在「当浦」下,依《大观帖》移正。)。何物喻之,一十当浦阳。诸怀儿不可言,且不复得卿送,有诸叹,今此贪上道。
与会稽王道子笺 东晋 · 范弘之
出处:全晋文
下官轻徼寒士,谬得厕在俎豆,实惧辱累清流,惟尘圣世。窃以人君居庙堂之上,智周四海之外者,非徒聪明内照,亦赖群言之助也。是以舜之佐尧,以启辟为首;咎繇谟禹,以侃侃为先,故下无隐情之责,上收神明之功。敢缘斯义,志在输尽。常以谢石黩累,应被清澄,殷浩忠贞,宜蒙褒显,是以不量轻弱,先众言之。而恶直丑正,其徒实繁,虽仰恃圣主钦明之度,俯赖明公爱物之隆,而交至之患,实有无赖。下官与石本无怨忌,生不相识,事无相干,正以国体宜明,不应稍计强弱。与浩年时邈绝,世不相及,无复藉闻,故老语其遗事耳。于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每观载籍,志士仁人有发中心任直道而行者,有怀知阳愚负情曲从者,所用虽异,而并传后世。故比干处三仁之中,箕子为名贤之首。后人用舍,参差不同,各信所见,率应而至,或荣名显赫,或祸败系踵,此皆不量时趣,以身尝祸,虽有胫胫之称,而非大雅之致,此亦下官所不为也。世人乃云下官正直,能犯艰难,斯谈实过。下官知主上圣明,明公虚己,思求格言,必不使尽忠之臣,屈于邪枉之门也。是以敢献愚诚,布之执事,岂与昔人拟其轻重邪!亦以臣之事君,惟思尽忠而已,不应复计利钝,事不允心则谠言悟主,义感于情则陈辞靡悔。若怀情藏意,蕴而不言,此乃古人所以得罪于明君,明君所以致法于群下者也。
桓温事迹,布在天朝,逆顺之情,暴之四海,在三者臣子,情岂或异!凡厥黔首,谁独无心!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案气,不敢多云。桓温于亡祖,虽其意难测,求之于事,止免黜耳,非有至怨也。亡父昔为温吏,推之情礼,义兼他人。所以每怀愤发,痛若身首者,明公有以寻之,王珣以下官议殷浩谥,不宜暴扬桓温之恶。珣感其提拔之恩,怀其入幕之遇,托以废黜昏暗,建立圣明,自谓此事足以明其忠贞之节,明公试复以一事观之。昔周公居摄,道致升平,礼乐刑政皆自己出。以德言之,周公大圣,以年言之,成王幼弱,犹复遽避君位,复子明辟。汉之霍光,大勋赫然,孝宣年未二十,亦反万机。故能君臣俱隆,道迈千岁。若温忠为社稷,诚存本朝,便当仰遵二公,式是令矩,何不奉还万机,退守藩屏?方提勒公王,匡总朝廷,岂为先帝幼弱,未可亲政邪?将德桓温,不能听政邪?又逼胁袁宏,使作九锡,备物光赫,其文具存,朝廷畏怖,莫不景从,惟谢安、王坦之以死守之,故得稽留耳。会上天降怒,奸恶自亡,社稷危而复安,灵命坠而复构。
晋自中兴以来,号令威权多出强臣,中宗、肃祖敛衽于王敦,先皇受屈于桓氏。今主上亲览万机,明公光赞百揆,政出王室,人无异望,复不于今大明国典,作制百代,不审复欲待谁?先王统物,必明其典诰,贻厥孙谋,故令问休嘉,千岁承风。愿明公远览殷周,近察汉魏,虑其所以危,求其所以安,如此而已(《晋书·范弘之传》)。
以琅邪王道子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诏(太元十年八月)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新丧哲辅,华戎未一,自非明贤懋德,莫能绥御内外。司徒、琅邪王道子体道自然,神识颖远,实当旦奭之重,宜总二南之任,可领扬州剌史、录尚书、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卫府文武,一以配骠骑府(《晋书·会稽王道子传》谢安薨,诏云云。)。
答会稽王道子笺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王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虽逼于同异嫌谤,才用不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也。时事艰难,忽尔丧失,叹惧之深,岂但风流相悼而己。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虽赖明公神鉴,亦识会居之故也卒以寿终,殆无所哀,但情发去来,置之未易耳(《晋书·王珣传》,又《御览》二百十一引《晋中兴书》,三百八十引《谢安别传》。)。
降封晋世名臣后裔诏 南朝宋 · 刘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
夫微禹之感,叹深后昆,盛德必祀,道隆百世。晋氏封爵,咸随运改,至于德参微管,勋济苍生,爱人怀树,犹或勿剪,虽在异代,义无泯绝。降杀之宜,一依前典。可降始兴公封始兴县公,庐陵公封柴桑县公,各千户。始安公封荔浦县侯、长沙公封醴陵县侯、康乐公可即封县侯,各五百户∶以奉晋故丞相王导、太傅谢安、大将军温峤、大司马陶侃、车骑将军谢玄之祀。其宣力义熙,豫同艰难者,一依本秩,无所减降(《宋书·武帝纪》下,又略见《南史·宋本纪》一)。
条疏古来能书人名启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臣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辨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寻案未得,续更呈闻。谨启。
秦丞相李斯,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篆小异李斯,见师一时。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斯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犹传于世。篆者师焉。
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
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书,甚自矜重。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
安定梁鹄,后汉人,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鹄书悬帐中。宫殿题署,多是鹄手也。
陈留邯郸淳,为魏临淄侯文学。得次仲法,名在鹄后。
毛弘,鹄弟子。今秘书八分,皆传弘法义,有左子邑,与淳小异,亦有名。
京兆杜度,为魏齐相。始有草名。
安平崔瑗,后汉济北相。亦善草书,平苻坚得摹崔瑗书,王子敬云:「极似张伯英」。瑗子实,官至尚书,亦能草书。
弘农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每书云,匆匆不暇草书。人谓为草圣。弟昶,汉黄门侍郎,亦能草。今世云芝草者,多是昶作也。
姜诩、梁宣、田彦和及司徒韦诞,皆伯英弟子,并书草,诞书最优。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䊺引之,使就榜书之。去地上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掷其笔以下焚之。仍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官至鸿胪少卿。诞子少季,亦有能称。
罗晖赵袭,不详何许人,与伯英同时,见称西州,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伯英与朱宽书自叙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赵台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
晋齐王攸,善草行书。
太山羊忱,晋徐州刺史;羊固,晋临海太守;并善行书。
江夏李式,晋侍中,善写隶草。弟定,子公府,能名同式。
晋中书院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琅邪王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谨传钟法。
晋丞相王导,善稿行(廙从兄也)。
王恬,晋中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一子也。)。
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众书通善,尤能隶行。从兄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恬弟也。)」。
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
王羲之,晋中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羊欣云:「古今莫二(廙兄子也。)」。
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稿,骨势不若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儿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王允之,晋卫军将军、会稽内史,亦善草行(舒子也。)。
太原王濛,晋司徒左长史,能草隶。子修,琅邪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早亡,未尽其美。子敬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王绥,晋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行。
高平却郤愔,晋司空会稽内史,善章草,亦能隶。郤超,晋中书郎,亦善草(愔子也。)。
颍川庾亮,晋太尉,善草行。庾翼,晋荆州刺史,善隶行,时与羲之齐名(亮弟也。)。
陈郡谢安,晋太傅,善隶行。
高阳许靖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晋穆帝时,有张翼,善学人书,写羲之表。表出,经日不觉,后云几欲乱真。
飞白本是宫殿题,八分之轻者,全用楷法。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鸟巾。时人号为张鸟巾,此人特善飞白,能书者无不好之(自秦至晋凡六十九人。《法书要录》。案:本注六十九人,今此启仅五十七人,当有误。)。
论书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工夫少于欣」。王平南廙,是右军之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廙为最善。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亡曾祖领军洽书与右军书,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亡从祖中书令珉书,笔力过于子敬。书旧品云:「有四匹素绢,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
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张翼」。
张翼善学人书,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子几欲乱真」。
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绝耳。
张澄书,当时亦呼有意。
郤愔章草,亚于右军。
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
李式书,右军云:「是南平之流,可比庾翼」。王濛)书亦可比庾翼。
陆机书,吴士书也。无以校其多少。
庾亮书,亦能入录。
亡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敬仁死,其母见脩平生所爱,遂以入棺。
郤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
桓玄书,自谓右军之流,论者未之许,云可比孔琳之。
谢安亦入能书录,殊亦自重。乃为子敬书嵇中散诗,得子敬书,有时裂作校纸。
羊欣丘道护,并亲受于子敬,欣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正乃不称。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丘道护与羊欣,俱面受子敬,故当在欣后。
范晔与萧思话同师羊欣,范后背叛,既失故步,为复小有意耳。
萧思话书,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笔力恨弱。
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昔子敬上表,多于中书杂事中,皆自书,窃易真本,相与不疑。元嘉初,方就索还。上谢太傅殊礼表,亦是其例。亲闻文皇说此。
谢综书,其舅云:「紧洁生趣,实为得赏。至不重羊欣,欣亦惮之。书法有力,恨少媚好」。
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
康昕学右军草,亦欲乱真,与南州识道人作右军书货。
孔琳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后略无其比。但工夫少自任,故未得尽其妙,故当劣于羊欣。
谢静、谢敷,并善写经,亦入能境,居钟索之美,迈古流今。是以征南还有所得(案:此下有阙文,《法书要录》误以「辱告」并「五纸」一段及「承天凉体豫」一段混为一篇,今据《书断》载竟陵王子良答王僧虔书有「子邑之纸」八句,定「辱告」一段入《竟陵王集》,「承天凉」一段为僧虔与某书,《梅鼎祚文纪》亦如此。案:宝泉《述书赋》注云:「王僧虔答竟陵王子良书,序古善书人,评议无不至当。本行于世,其真迹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则此论为答竟陵王明矣。」《法书要录》旧写本,又略见《南齐书·王僧虔传》、《南史》二十二,又《御览》七百四十八引两条。)。
钟公之书,谓之尽妙。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世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行书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御览》七百四十八。)。
张超字子并,河间人。卫觊字伯儒,河东人。为魏尚书仆射,谥敬侯,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如伤瘦,而笔迹精杀,亦行于代。子瓘,字伯玉。晋司空太保,为楚王所害。瓘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稿,世传其善。子恒,字巨山,亦能书。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观题署多是诞手。魏明帝起凌云台,先钉榜,未题,笼盛诞,辘轳长䊺引上,使就榜题,榜去地将二十五丈,诞危惧。诚子孙绝此楷法,又著之家令。官至大鸿胪,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
圆行方止,物之定质,注(一作脩。)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驰之不已则踬,引之不已则逸(一作「迭」。),是故去之宜疾(《南史》二十二)。
郊居赋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五
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自中智以下洎,咸得性以为场。兽因窟而获骋,鸟先巢而后翔。陈巷穷而业泰,婴居湫而德昌。侨栖仁于东里,凤晦迹于西堂。伊吾人之褊志,无经世之大方。思依林而羽戢,愿托水而鳞藏。固无情于轮奂,非有欲于康庄。披东郊之寥廓,入蓬玦之荒茫。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昔西汉之标季,余播迁之云始。违利建于海昏,创惟桑于江汜。同河济之重世,逾班生之十纪。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逮有晋之隆安,集艰虞于天步。世交争而波流,民失时而狼顾。延乱麻于井邑,曝如莽于衢路。大地旷而靡容,旻天远而谁诉。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违危邦而窘惊,访安土而移即。肇胥宇于朱方,掩闭庭而晏息。值龙颜之郁起,乃凭风而矫翼。指皇邑而。南辕,驾修衢以骋力。迁华扉而来启,张高衡而徒植。傍逸陌之修平,面淮流之清直。芳尘浸而悠远,世道忽其窳隆。绵四代于兹日,盈百祀于微躬。嗟弊庐之难保,若霣箨之从风。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复东。乍容身于白社,亦寄孥于伯通。迹平生之耿介,实有心于独往。思幽人而轸念,望东皋而长想。本忘情于徇物,徒羁绁于天壤。应屡叹于牵丝,陆兴言于世纲。事滔滔而未合,志悁悁而无爽。路将殚而弥峭,情薄暮而逾广。抱寸心其如兰,何斯愿之浩荡。咏归欤而踯跼,眷岩阿而抵掌。逢时君之丧德,何凶昏之孔炽。乃战牧所未陈,实升陑所不记。彼黎元之喋喋,将垂兽而为饵。瞻穹昊而无归,虽非牢而被胾。始叹彩而未睹,终逌组而后值。寻贻爱乎上天,固非民其莫甚。授冥符于井翼,实灵命之所禀。当降监之初辰,值积恶之云稔。宁方割于下垫,廓重氛于上㠁。躬靡暇于朝食,常求衣于夜枕。既牢笼于妫、夏,又驱驰乎轩顼。德无远而不被,明无微而不烛。鼓玄泽于天荒,播仁风于遐俗。避终古而遐念,信王兽其如玉。值衔《图》之盛世,遇兴圣之嘉期。谢中涓于初日,叨光佐于此时。阙投石之猛志,无飞矢之丽辞。排阳鸟而命邑,方河山而启基。翼储光于三善,长王职于百司。兢鄙夫之易失,惧宠禄之难持。伊前世之贵仕,罕纡情于丘窟。譬丛华于楚、赵,每骄奢以相越。筑甲馆于铜驰,并高门于北阙。避重扃于华阃,岂蓬蒿所能没。敖传嗣于𫭪壤,何安身于穷地,味先哲而为言,固余心之所嗜。不慕权于城市,岂邀名于屠肆。咏希微以考室,幸风霜之可庇。尔乃傍穷野,抵荒郊;编霜菼,葺寒茅。构栖噪之所集,筑町疃之所交。因犯檐而刊树,由妨基而剪巢。决渟洿之汀𣸨,塞井甃之沦坳。艺芳枳于北渠,树修杨于南浦。迁雍瓦牖于兰室,同肩墙于华堵。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既取阴于庭樾,又因篱于芳杜。开阁室以远临,避高轩而旁睹。渐沼沚于霤垂,周塍陌于堂下。其水草则苹萍茨芰,菁藻蒹菰;石衣海发,黄荇绿蒲。动红荷于轻浪,覆碧叶于澄湖。飧嘉实而却老,振羽服于清都。其陆卉则紫鳖绿葹,天著山韭;雁齿麋舌,牛唇彘首。布濩南池之阳,烂漫北栖之后。或慕渚而芘地,或萦窗而窥牖。若乃园宅殊制,田圃异区。李衡则橘林千树,石崇则杂果万株。并豪情之所侈,非俭志之所娱。欲令纷披蓊郁,吐绿攒朱;罗窗映户,接霤承隅。开丹房以四照,舒翠叶而九衢。抽红英于紫蒂,衔素药于青跗。其林鸟则翻泊颉颃,遗音下上;楚雀多名,流嘤杂响。或班尾而绮翼,或绿衿而绛颡。好叶隐而枝藏,乍间关而来往。其水禽则大鸿小雁,天狗泽虞;秋鹥寒鷘,修鹢短凫。曳参差之弱藻,戏跎爵之轻躯;翅抨流而起沫,翼鼓浪而成珠。其鱼则赤鲤青鲂,纤倏钜鳠。碧鳞朱尾,修颅偃额。小则戏渚成文,大则喷流扬白。不兴羡于江海。聊相忘于余宅。其竹则东南独秀,九府擅奇。不迁植于淇水,岂分根于乐池。秋蜩吟叶,寒雀噪枝。来风南轩之下,负雪北堂之垂。访往涂之轸迹,观先识之情伪。每诛空而索有,皆指难以为易。不自己而求足,并尤物以兴累。亦昔士之所迷,而今余之所避也。原农皇之攸始,讨厥播之云初。肇变腥以粒食,乃人命之所储。寻井田之往记,考阡陌于前书。颜箪食而乐在,郑高廪而空虚。顷四百而不足,亩五十而有馀。抚幽衷而跼念,幸取给于庭庐。纬东菑之故耜,浸北亩之新渠。无褰衅于晓蓐,不抱惄于朝蔬。排外物以齐遣,独为累之在余。安事千斯之积,不羡汶阳之墟。临巽维而骋目,堆冢而流眄。虽兹山之培,𪣻,乃文靖之所宴。驱四牡之低昂,响繁笳之清啭。罗方员而绮错,穷海陆而兼荐。奚一权之足伟,委千金其如线。试抚臆而为言,岂斯风之可扇。将通人之远旨,非庸情之所见。聊迁情而徙睇,识方阜于归津。带修汀于桂渚,肇举钟于强秦。路萦吴而款越,涂被海而通闽。怀三岛以长念,伊故乡之可珍。实褰期于晚岁,非失步于芳春。何东川之弥弥,独流涕于吾人。谬参贤于昔代,亟徒游于兹所。侍彩旄而齐辔,陪龙舟而遵渚。或列席而赋诗,或班觞而宴语。局帷一朝冥漠,西陵忽其葱楚。望商飙而永叹,每乐恺于斯观。始则钟石锵鈜,终以鱼龙澜漫。或升降有序,或浮白无算。贵则景魏萧曹,亲则梁武、周旦。莫不共霜雾而歇灭,与风云而消散。眺孙后之墓田,寻雄霸之遗武。实接汉之后王,信开吴之英主。指衡岳而作镇,苞江汉而为宇。徒徵言于石椁,遂延灾于金缕。忽鞠秽而不修,同原陵之膴膴。宁知蝼蚁之与狐兔,无论樵刍之与牧竖。睇东巇以流目,心凄怆而不怡。盖昔储之奋苑,实博望之馀基。修林则表以桂树,列草则冠以芳芝。风台累翼,月榭重栭。千栌捷嶪,百栱相持。阜辕林驾,兰枻水嬉。逾三龄而事往,忽二纪以历兹。咸夷漫以荡涤,非古今之异时。回余眸于艮域,觌高馆于兹岭。虽混成以无迹,寔遗训之可秉。始餐霞而吐雾,终陵虚而倒影。驾雌蜺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指咸池而一息,望瑶台而高骋。匪爽言以自熛,冀神方之可请。惟钟岩之隐郁,表皇都而作峻。盖望秩之所宗,含风云而吐润。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蛲嶷召亭,坠石堆星。岑崟峍峣,或坳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亘绕州邑,款跨郊垌;素烟晚带,白雾晨萦。近循则一岩异色,远望则百岭俱青。观二代之茔兆,睹摧残之馀隧。成颠沛于虐竖,康敛衿于虚器;穆恭已于岩廊,简游清认玄肆;烈穷馀以致灾,安忘怀而受崇。何宗祖之奇杰,威横天而陵地,惟圣文之缵武,殆隆平之可至。余世德之所君,仰遗封而掩泪。神寝匪一,灵馆相距。席布骍驹,堂流桂醑。降紫皇于天阙,延二妃于湘渚。浮兰烟于桂栋,召巫阳于南楚。扬玉桴,握椒糈。恍临风以浩唱,折琼茅而延伫。敬惟空路邈远,神踪遐阔。念甚惊飙,生犹聚沫。归妙轸于一乘,启玄扉于三达。欲息心以遣累,必违人而后豁。或结橑于岩根,或开棂于木末。室暗萝茑,檐梢松栝。既得理于兼谢,固忘怀于饥渴。或攀枝独远,或陵云高蹈。因葺茨以结名,犹观空以表号。得忘己于兹日,岂期心于来报。天假余以大德,荷兹赐之无疆。受老夫之嘉称,班燕礼于上庠。无希骥之秀质,乏如圭之令望。邀昔恩于旧主,重匪服于今皇。仰休老之盛则,请微躯于夕阳。劳蒙司而获谢,犹奉职于春坊。时言归于陋宇,聊暇日以翱翔。栖余志于净国,归余心于道场。兽依墀而莫骇,鱼牣沼而不纲。旋迷涂于去辙,笃后念于徂光。晚树开花,初英落蕊。或异林而分丹青,乍因风而杂红紫。紫莲夜发,红荷晓舒。轻风微动,芬芳袭余。风骚屑于园树,月笼连于池竹。蔓长柯于檐桂,发黄华于庭菊。冰悬坎而带坻,雪萦松而被野。鸭屯飞而不散,雁高翔而欲下。并时物之可怀,虽外来而非假。实情性之所留滞,亦忘之而不能舍也。伤余情之颓暮,罹忧患其相溢。非异轸而同归,欢殊方而并失。时复托情鱼鸟,归闲蓬荜。旁阙吴娃,前无赵瑟。以斯终老,于焉消日。惟以天地之恩不报,书事之官靡述;徒重于高门之地,不载于良史之笔。长太息其何言,羌愧心之非一(《梁书·沈约传》。又见《艺文类聚》六十四,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