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苻生时长安谣二首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一部
《晋书》曰:苻生。洪之孙。嗣父健位。僣称帝。初。梦大鱼食蒲。又长安谣云云。东海苻坚封地。时为龙骧将军。第在洛门之东。不知是。以谣言之故。诛其侍中鱼遵及其子孙。时又谣云云。于是悉坏空城以禳也。
东海大鱼化为龙。
男便为王女为公。
问在何所洛门东(○《晋书》苻生载记。魏书苻健传附苻生传。《御览》百二十一、四百六十五并经前秦录。《御览》九百二十九。《诗纪》四十四。)
苻生时长安谣二首 其二 魏晋 · 无名氏
 押青韵
百里望空城,郁郁何青青。
瞎儿不知法,仰不见天星(生缺一目。○《晋书》苻生载纪。魏书苻健传附苻生传。《诗纪》四十四。)
奏天变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大白犯东井东井秦之分野;
太白罚星,必有暴兵起于京师(《晋书·载纪·苻生传》,又见《魏书·苻生传》。)
下书用峻刑极罚 前秦 · 苻生
 出处:全晋文
朕受皇天之命,承祖考之业,君临万邦,子育百姓,嗣统以来,有何不善,而谤读言之音扇满天下!
杀不过千,而谓刑虐。
行者比肩,未足为稀。
方当峻刑极罚,复如朕何(《晋书·载纪·苻生传》,又《十六国春秋》三十五。)
龙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八
龙者神灵之精,能幽能明。
或玄黄其血,或蚕蠋其形。
剑化延津,漦藏夏庭。
张华尝辨于饷鲊,孝和亦闻于赐羹。
吕光龟兹,负吴猛于宫亭。
见号雨师,亦名水物。
沉木既产于哀牢,浮水亦闻于素弗
尔乃九色驾王母之车,五采负帝舜之图。
河津曝鳃,降荆山而垂胡。
董父之见扰,哂朱泙之学屠。
盘桓温之斋,卧南阳之庐。
则有见于绛郊,祷于滏口,为夏禹而负舟,助隋师而骧首。
至若承光御于南海苻生谣于洛东,戒乘危于颔下,美借誉于人中。
或解角而昭瑞,或曳尾而告凶。
资五花而为食,萃四蛇而见从。
韩子畏祸于逆鳞,墨翟避屠于黑色。
华歆而为首,惊叶公而丧魄。
潜则勿用,见则时乘。
鳞既成字,膏亦为灯。
呼先跨之而轻举,安公骑之而上升。
及夫登玄云,生积水,黑见渭川,黄闻成纪
八即荀家,六为卞氏。
刘累以事于孔甲仲尼莫窥于老子。
有候清风而升天,眄层云而跃渊。
颜称高祖,醉骇陈宣
复闻在宫沼而为畜,与金玉而昭瑞。
毒鱼而或能致雨,讨贼而当须伺睡。
至其出武库而刘毅不贺,见临平而无量靡观,张骏厌之而铸铜,太皞用之而纪官。
复闻生大泽,兴景云,或摴而起陆,或蛰以存身。
亦有子明见放,冯孙是养。
既为东方之宿,亦号鳞虫之长。
雷泽陶侃之梭,葛陂投长房之杖。
变鱼见困于清泠,为怪尝偕于罔像。
雕闻邹奭,章美嵇康
或渍之而复活,或吹之而则长。
骋神变于三池,备文彩于五方。
非网罟之可害,岂蝼蚁之能伤。
觌而不求,既闻于子产
针而见负,更记于师皇
平戎十策 其十 购募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乐全集》卷一九、《宋史》卷三一八《张方平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
窃闻元昊勇而好杀,安忍无亲,背面之间,必有雠敌。
可重行购赏,以动其人,有能得其首级者,举元昊之爵位土疆授之,而许以重师为之援护。
戎人不义,闻利必动,则彭宠丧元于家奴,苻生殒命于近族,事或有之矣。
右《平戎十策》。
伏念臣龊龊书生,本学俎豆之事;
区区壮志,颇涉孙、吴之书。
岂达权谋,徒得糟粕。
顷闻元昊饱飞,朝廷备禦,虽蜂蚁屯聚,犬羊踯躅,仰惟圣虑,未忘忧轸。
臣身纡郡绂,神驰塞垣,不得一至军前,图上方略,辄此遥度,或裨万分。
天地容覆,日月照被,蠢蠕微动,各得尽情,臣之刍荛,伏望采纳。
诗图总序1070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周之诗自文王始成王之际,颂声兴焉,周之盛德之极。
文王之诗三十七篇,其二十三篇系之周公召公,为《周南》、《召南》,其八篇为《小雅》,六篇为《大雅》。
武王之诗六篇,四篇为《小雅》,二篇在《召南》之《风》。
成王之诗五十三篇,其十篇为《小雅》,十二篇为《大雅》,三十一篇为《颂》。
是为《诗》之正经。
其后二世昭王立,而周道微阙;
又六世厉王,政益衰,变《雅》作。
厉王死于彘,天下无君,周公召公行政,谓之共和,凡十四年。
厉王之下,太子宜臼迁于洛邑号东周,周之室益微,而平王之诗贬为《风》,下同列国。
至于桓、庄,而诗止矣。
初,成王立周公摄政,作乱,周公及其大夫作诗七篇。
周之太史以为周公诗主道豳国公刘、太王之事,故系之《豳》,谓国变《风》。
而诸侯之诗无正《风》,其变《风》自懿王始作。
懿王时,《齐风》始变;
夷王时,《卫风》始变;
厉王时,《陈风》始变。
厉王崩,周召共和,《唐风》始变;
宣王时,《秦风》始变;
至平王时,《郑风变;
惠王时,《变。
陈最后,至顷王时犹有灵公之诗,于是止矣。
盖自文至顷凡二十世,王泽竭而诗不作。
今郑之诗次比,考于旧史,先后不同。
《周》、《召》、《王》、《豳》皆出于周,《邶》、《鄘》合于卫,、魏世家绝,其可考者七国而已。
《陈》、《齐》、《卫》、《晋》、《曹》、《郑》、《魏》,此变风之先后也。
《周》、《召》、《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曹》,此孔子未删《诗》之前,季札所听周乐次第也。
《周》、《召》、《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豳》,此今《诗》之次第也。
考其得封之先后,为国之大小,与其诗作之时,皆失其次,说者莫能究焉。
其外,鲁之《颂》四篇,《商颂》五篇,郑康成以为鲁得用天子之礼乐,故有《颂》,而《商颂》至孔子之时,存者五篇,而《颂》已亡,故录鲁诗以备三《颂》,著为后王之法。
监三代之成功,法莫大于矣。
康成所作《诗谱图》,自共和而后得春秋次序,今其图亡。
今略准郑遗说,而依其次序推之,以见前儒之得失。
今既依郑为图,故风雅、变王与其序所不言,而说者推定世次,皆且从郑之意,其所失者可指而见焉。
司马迁谓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之,存者三百。
郑学之徒皆以说之谬,言古诗虽多,不容十分去九。
以予考之,说然也。
何以知之?
今书传所载逸诗,何可数焉?
以图推之,首更十君而取其一篇者,又有二十馀君而取其一君。
由是言之,何啻乎三千?
诗三百一十一篇,亡者六篇,存者三百五篇云(《皇朝文鉴》卷八六。又见《郑氏诗谱补亡》卷末,《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五七。)
王:疑当作「正」。
所谓子夏《诗序》及郑玄《诗谱序》,皆谓《诗》有正风、正雅,变风、变雅,故此《风》《雅》变正」。
欧阳衡本《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一有《序问》一篇(见本书卷七三三)言「风雅有变正」,尤为明證。
后魏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五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八五
魏之兴也,自成帝毛至于圣武,凡十二世。
而可纪于文字,又十一世。
至于昭成建国改元,略具君臣之法,幸遭衰乱之极,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
又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脩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今特以其不能并晋、宋之一方,以小不备而黜其大功,不得承百王之统,而不疑焉者,质诸圣人而可也。
今为魏说者,不过曰功多而国强尔。
此圣人有所不与也。
何以知之?
以《春秋》而知也。
春秋之时,齐桓、晋文可谓有功矣。
吴、楚之僭,迭强于诸侯。
圣人于书齐、晋,实与而文不与之,以为功虽可褒,而道不可以与也。
至书楚与吴,或屡进之,然不得过乎子爵
则功与强,圣人有所不取也。
或者以谓秦起夷狄,以能灭周而一天下,遂进之。
魏亦夷狄,以不能灭晋、宋而见黜。
是则因其成败而毁誉之,岂至公之笃论乎?
曰:是不然也,各于其党而已。
周之兴也,与秦之兴,其说固已详之矣。
当魏之兴也,刘渊匈奴,慕容以鲜卑苻生以氐,弋仲以羌,赫连、秃发、石勒季龙之徒,皆四夷之雄。
其力不足者弱,有馀者强。
其最强者苻坚之时,自晋而外,天下莫不为秦,休兵革,兴学校,庶几刑政之方。
不幸未几而败乱。
其后强者曰魏,自江而北,天下皆为魏矣。
幸而传数世而后乱。
以是而言,魏者才优于苻坚而已。
就使魏兴世远,不可犹格之夷狄,则不过为东晋比也。
是皆有志乎天下而功不就者,前所谓不幸两立而不能相并者。
故皆不得而进之者,不得已也。
奏论治体劄子1128年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六、《石林奏议》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闻夷狄暴起,骤乱中国,自古未有如今日之甚。
然盛衰循环,虽天道有不能免,惟知消息盈虚之理,而应之不失其道,则易乱以为治,变危以为安,亦在人之所为而已。
周以后稷创业于始,功德厚矣,再传而为不窋,遂失其官。
刘继之,去邰而国于豳,周复以续。
自公刘九传至古公,其积行累功,愈隆于前,而迫于獯鬻,去豳而国于岐,实启文武,遂有天下。
文王之时,亦有猃狁、昆夷之患。
自文、武九传而为厉王迫于犬戎。
宣王继之周复以兴。
三代如周,无以加矣,而失国者再,失天下者一,或迫于獯鬻,或迫于犬戎,然绝而续,终不能乱,其久长之业,至于卜年八百、卜世三十者,有公刘大王、文、武、宣王承其后故也。
今国家之势不幸类此。
然以我二百年太平安宁,天下生息繁庶、不见兵革之久,则盛极而或衰;
以虏孱陋荒秽,假息一方,不列于诸夷,未尝得与中国相通,则衰极而或盛,理宜有之。
但消息盈虚,两尽其变,则我之暂弱,未必不为盛大无穷之基,虏之骤强,未必不为灭绝速毙之本。
昔者吴王夫差伐齐,既胜而归,伍员曰:「天之所,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
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王心,吴国犹世。
今天禄亟至,是吴命之不长也」。
未几,果灭于越。
吴人侵楚,入郢,败其舟师,获二帅七大夫楚国大惧,子期又败于繁阳
令尹子西独喜曰:「乃今可为矣」!
于是迁于鄀,改修其政,而楚复定。
以吴占虏,安知天不远其大忧?
以楚占我,则天下固亦因此而可为矣。
况以祖宗德泽蟠结之深厚,太上皇帝谦逊自约,渊圣皇帝寅畏小心,陛下继之以英烈神武,世世相承,有后稷公刘、文、武、宣王之美,而无厉王之过,窃料虏不出三年,其势必乱。
何者?
自从事契丹以来,几二十年,人疲众怨,一也。
吴乞买茕然远处,而斡离不粘罕奄有中国之财之地,其势必争,二也。
所用之兵,劫诸小国乌合之众以为肘臂,所谋之人,托诸契丹丧亡之馀以为腹心,恩怨不齐,间隙易生,三也。
既再得志于我,其气必骄。
所盗金珠玉帛之富,适以启其侈;
所据子女服食之奉,适以稔其欲。
侈动而欲肆,何恃可久?
四也。
燕赵汾晋驱虏残破之人,朝夕讴吟思汉,必不甘心,忍为左衽之鬼,小伺其间,必而来归。
众散人离,不过威以刑杀,则怨怒愈甚,内将自溃,五也。
积此五者,理岂久长?
惟是自古复国之难,必大智不惑,大勇不惧,知逸乐始于忧勤,敌国外患适为我利,乃能有济。
此臣所谓应之以道,而尽其变者也。
恭惟陛下睿明之德足以历观盛衰之理,雄武之量足以遍应强弱之实。
伏望深考成周所以绝而复续之故,以永公刘大王、宣王之功;
慎察吴楚所以更为存亡之端,以质伍员、子西之论。
讲修政事,集用忠贤。
忧其所可忧,而无屈于我之暂弱;
畏其所可畏,而无惮于彼之骤强。
则克复七庙之业,内安四海,北迓二圣,可必得而伸也。
取进止。
湖州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四
永嘉一蒙尘,中原遂翻覆。
名胡石勒诛,触眇苻生戮。
哀哉周汉人,离此干戈毒。
去去王子年,独向深岩宿。
匡庐 明末清初 · 徐石麒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六十四
突兀此何处,匡君庐亘天。
黛浮五老壁,青入九江船
慧远林中寺,康王谷口泉。
苻生今已老,谁与买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