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高允 北魏 · 游雅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九
夫喜怒者,有生所不能无也。
而前史载卓公宽中,文饶洪量,褊心者或之弗信。
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矣,未尝见其是非喜愠之色,不亦信哉。
高子内文明而外柔弱,其言呐呐不能出口,余尝呼为「文子」,崔公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
余亦然之。
司徒之谴,起于纤微,及于诏责,崔公声嘶股战不能言,宗饮已下,伏地流汗,都无人色,高子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
明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称善。
仁及寮友,保兹元吉,向之所谓矫矫者,更在斯乎?
宗爱之任势也,威振四海。
尝召百司于都坐,王公以下,望庭毕拜,高子独升阶长揖。
由此观之,汲长孺可卧见卫青,何抗礼之有!
向之所谓风节者,得不谓此乎?
知人固不易,人亦不易知。
吾既失之于心内,崔亦漏之于形外。
钟期止听于伯牙夷吾见明于鲍叔,良有以也(《魏书·高允传》,又《北史》三十一。)
三答 南齐 · 刘善明
 出处:全齐文卷十八
君谈天语地,神情如镜,抽毫拂简,智思入渊,而幼失理根,蹭蹬皓发。
惜君之才,恒用叹息,君虽心在云上,而形居坎下,既与黄雀为群,恐没鸾鷟之美。
故率弓帛之礼,屈应宾主之举,徽牍三枉,陋札再酬。
苟自谦冲,固辞年耄。
度君齿德,方享元吉,未能俯志者,正当游翔择木,待椅桐竹实耳。
鄙命轻召,曷足降哉。
敬揖清风,肃从所尚,本图既乖,裁还惭悯。
刘君白答(《弘明集》十一)
隋新城郡曹掾萧平仲 隋末至初唐 · 陈子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四
萧平仲字某兰陵人也。梁文皇帝之元孙。鄱阳王之曾孙也。鄱阳嗣王之孙。定襄侯之第五子也。派清澜于天潢。分乔枝于若木。君降生昴宿。挺质圭璋。孝友温恭。仁慈亮直。其形曲而雅。其神俊而明。耽思偫书。研精众艺。尽人閒之能事。极天下之奇才。江淮贵游。独称领袖。故可以坐觌羔雁。俯拾朱紫。至如南山为志。不能北面事人。诗书自娱。耻与等列。洎有陈失驭。西迁于隋。而兄弟十人。白眉斯在。唐棣之咏。事等姜肱。君子义之。高其行也。属皇期有道。咸序搢绅。乃拜吏部员外郎东宫学士冀州司法参军礼部员外郎新城郡曹掾。从班列也。君莅政能官。咸熙庶绩。所在遗爱。置言成范。至如缨绂之士。草莱之客。莫不聆嘉声而云萃。餐德音而风趋。李膺曩号楷模。王商昔称贤智。方之蔑如也。适应入践常伯。超补台司。如何灵祇。歼我明哲。春秋五十有五。大业九年二月十五日。卒于新城郡之官舍。于戏哀哉。余与夫子。颇有亲连。少敦莫逆。既同羁旅。弥笃绸缪。非无陆机之书。尚有钟仪之操。谁谓吉士。奄逐隙驹。嗟乎。盛年何晚。促之如此也。于戏哀哉。昔之绝弦轸叹。当笛伤心。余虽谢古人。宁不悽恸。是知身殁名存。实由著述。况复故人景行。何能泯之。敢以闻见。乃作诔曰。于戏哀哉。粤若高祖。大造惟梁。德侔五帝。道冠百王。赤眉作梗。黄屋云亡。有妫之后。应运遐昌。君之显考。耻为委质。在行既高。居宾坦逸。笃生夫子。如披云日。仪形信典。声名本实。神机电举。雅调风生。还同照乘。有类连城。学逾班固。才冠刘桢。金汤失险。天厌有陈。幸逢隋德。预沐尧民。青盖西度。紫气东沦。依依去楚。悽悽入。梁亳之郊。忽倾风树。结庐狎鸟。穿池凭雾。兄弟十人。义声咸布。爰降纶绂。特预铨衡。龙楼振藻。司寇驰名。俄居郎署。升朝擅美。含香趋奏。事礼承祀。抑抑威仪。彬彬文史。涪水既临。郪城是面。视民如伤。事心惟战。周震善政。潘岳能官。企彼前哲。顾巳非难。余之室人。君之从妹。加以笃。颇蒙提诲。铭之在心。没齿唯佩。契阔关陇。连翩冀代。余任主簿眉山之川。亟会琴台
兼遇名贤。
花朝月夜。
置酒题篇。
近之新城
暂申累日。
谓君积善。
永保元吉
不言别后。
忽婴斯疾。
如何清辉。
奄辞兰室。
于戏哀哉。
承讳惊惶。
闻丧恸泣。
前悲未尽。
后哀仍集。
白马不追。
素车安及。
悲人世兮太促。
叹死生兮异路。
元壤冥兮难穷。
黄泉寂兮易暮。
客位空而聚尘。
书台掩而生蠹。
嗟古人兮神交。
念往哲兮虚通。
泪有竭兮心尚惑。
声有止而哀无穷。
宿草衰兮凝秋露。
白杨惨兮生悲风。
痛游魂兮安在。
徒酾酒兮招空。
于戏哀哉。
文中子世家 隋末唐初 · 杜淹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文中子王氏讳通
字仲淹。其先汉徵君霸。
絜身不仕。高尚镇天下。
十八代祖殷。仕至云中太守。
以贤良称。肇家于祁。
以春秋周易训授乡里。为子孙资
十四代祖述。克播前烈。
著春秋义统。公府辟不就。
九代祖宇。仕悯怀之难。
东迁焉。宇生罕。
罕生秀。皆以文学显。
秀生二子。长曰元谟。
次曰元则。元谟以武略升。
元则以儒术进。元则字彦法
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太仆国子博士
以兄用武进。常叹曰。
先君所宝者礼乐。先师不学者军旅。
兄何为哉。遂究心道德。
博考经籍。以为功业不可以小成也。
故卒为洪儒。卿相不可以苟处也。
故终为博士。曰先师之职也不可坠。
江左号为王先生。受其道者王先生业。
于是始称儒门。世济厥美矣。
先生江州府君焕。焕生虬。
虬始北仕太和中并州刺史
创家临河汾。惟曰晋阳穆公
穆公生同州刺史彦。惟曰同州府
济州刺史杰。惟曰安康献公
安康献公铜川府君讳隆
字伯高文中子之父也。
幽识远悟。非礼不动。
先生之业。所在教授
门徒常千馀人。隋开皇初
国子博士待诏龙门。时国家新有揖让之事。
方以恭俭定天下。天子常从容谓府君曰。
朕何如主也。府君曰。
陛下聪明神武。得之于天。
发号施令。不尽稽古。
虽负之姿。终以不学为累。
帝默然曰。先生朕之陆贾也。
何以教朕。府君承诏。
著兴衰要论七篇。每奏。
帝辄称善。然未甚达也。
府君始求出。补乐昌
寻转猗氏。后迁铜川
所在著称。吏人敬爱。
秩满退归。遂不仕。
开皇四年文中子
铜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师。
献兆于安康献公。公愀然作色曰。
素王之卦也。何为而来。
地二化为天一。上德而居下位。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虽有君德。非其时也。
是孙也。必能天下之志。
而道不行。天所命也。
遂名之曰开皇九年
江东始平铜川府君叹曰。
吾视王道。未有叙也。
天下何为而一乎。文中子侍于侧。
始十岁矣。有忧色。
铜川府君曰。小子。
汝知之乎。文中子曰。
尝闻之夫子曰。古之为邦。
有长久之策。故夏殷以下数百年。
四海常一统也。后之为邦。
行苟且之政。故魏晋以下数百年。
九州无定主也。夫上失其道。
民散久矣。一彼一此。
何常之有。夫子之叹。
盖忧皇纲之不振。生人劳于聚敛。
而天下将乱乎。铜川府君异之曰。
其然乎。遂告以元经之事。
文中子再拜受之。十八年春正月
铜川府君晏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
子矍然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
铜川府君曰。尔来。
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资友而成者也。
在三之义。师居一焉。
道丧巳来。斯废久矣。
然亦何常之有。小子勉旃。
翔而后集。文中子曰。
请从此行。于是始有四方之志矣。
盖受书春秋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琠。
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
考三易之义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六岁。
其精志如此。仁寿三年
文中子盖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
遂西游长安。见隋文帝
帝坐太极殿。召而见之。
因奏太平之策十有二焉。推帝皇之道。
杂王霸之略。稽之于今。
验之于古。恢恢乎若运天下于掌上矣。
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
天以赐朕也。下其议于公卿。
公卿不悦。时文帝方有萧墙之衅。
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
歌曰。我思国家兮。
远游京畿。忽逢帝王兮。
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兮。
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
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
垂翅东归。皇之不断兮。
劳身西飞。文帝闻而伤之。
再徵之。不至。
四年文帝崩。大业元年一徵。
又不至。辞以疾。
谓所亲曰。我周人也。
家本于祁。永嘉之乱。
东迁焉。高祖穆公
始仕于魏。魏周之际。
有大功于生人。天子锡之地。
始家于河汾。故有坟陇。
于兹四代矣。兹土也。
其人忧深思远。乃有陶唐氏之遗风焉。
先君之所怀也。且有先人之敝庐在焉。
家本俭约。茅檐土阶。
蕞如也。以避风雨。
道之不行。则知之矣。
舍此欲安之乎。不如退而志其道。
定居万春乡之甘泽里。乃续诗书。
正礼乐。修元经。
赞易道。盖有事于述者九年。
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
河南董恒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
其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盖将千馀人。
故隋道衰。而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之閒。
雍雍如也。大业十年
尚书召署蜀郡司户。不就。
十一年。以著作佐郎国子博士
并不至。十三年。
江都难作。而文中子有疾。
薛收而谓之曰。吾梦颜子孔子之命而登吾阶。
坐于牖下。北面援琴而歌曰。
礼乐既正。诗书既成。
赞明易道。聿修元经。
归休乎何必永厥龄。此殆夫子使召我也。
吾必不起矣。盖寝疾七日而终。
门人薛收姚义等数百人共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
仲尼以来。未之有也。
礼云。男生有字。
昭德也。死有谥。
以易名也。夫子当天下乱。
昭王不兴。莫能宗之。
故退而删诗书。正礼乐。
修元经。缵易道。
圣人之大旨明矣。天下之能事毕矣。
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
易曰。黄裳元吉
文在中也。请谥曰文中子
丝麻设位。哀以送之。
礼毕。悉以文中子之书还于王氏。
盖礼论二十五篇。列为十卷。
乐论二十篇。列为十卷。
续书一百五十篇。列为二十五卷。
续诗三百六十篇。列为十卷。
元经五十篇。列为十五卷。
赞易七十篇。列为十卷。
并未及行于时。遭代丧乱。
盗贼奔突。先夫人用藏其书于竹笥。
扶老携幼。东西南北。
未尝离身焉。大唐武德四年
天下大定。先夫人得返于故居。
复以书授于其弟凝。文中子二子。
长曰福郊。少曰福畤。
太傅盖公墓碑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五
窃以仰观俯察。
八卦于是列焉。
依类属形。
六籍所以生矣。
陈卑高之序。
定君臣之义。
建国辨方。
化民成俗。
学□□□□不大哉。
于是西河阐以儒风。
北海敷以至教。
四方挹其茂范。
百代禀其徽猷。
况蹈六行以扬名。
蕴九德以□□□□□□为人(阙十四字)正议大夫□□师矣。
公讳文达。
字艺成
冀州信都人也。
□□□□□高山以画九州。
营邱佐姬。
平牧野以开四履。
鸿伐成家。
拖青分社。
人物奕业。
高轨铭于景钟
英杰蝉联。
芳猷□□□□曾祖庆。
彭城王记室参军乐陵郡
碣宫建肇。
即预大房。
茅土始封。
遂居分竹。
祖延
安平王记曹从事(阙四字)
以腾芳。
骖驾魏国
冠应刘以骧首。
父永。
幽州蓟县令
德光驯雉。
化美去蝗。
仁声表于弦歌
政教彰于□□禀淳和之气。
淩峻极之精。
雅量淹通。
识度开济。
子昂之德行。
声动朝伦。
季圭之容仪。
光照邻国。
怀清贞而□□□重然诺而略兼金。
博极石渠
踰蔡雍之万卷。
学该藏室。
惠施五车
缛藻丽于雕龙。
雄辨析于非马。
入其室者。
如就芝兰。
游其门者。
若闻丝竹。
可谓照灼千祀。
笼盖一时者焉。
炀帝以当□握图。
大横纂历。
翘车以□英彦。
□□□以召硕儒。
公以经明行修。
孤标独秀。
大业三年同安博士
九年特敕除守国子助教
洎三灵改卜。
六乐□□□□言于瞽宗。
崇函丈于泮水。
武德九年国子助教
今上韬光藩服。
历试艰难。
虚左用伫奇才。
开馆以纡□□□□□辟来游府朝。
遂得文预题鞭。
恩参置醴
圣人嗣应宝历。
君临区宇。
业盛配天。
功齐造化。
循韶夏之旧规。
宏□□□□风以公学冠当时。
国子博士
曹志之笃行。
江统之高名。
未足连步成均。
比肩璧水。
十年诏授□□散□□□□谏议大夫国子博士如故。
怀匪躬之节。
抱忠公之心。
少翁之善言。
仿纪山之鲠直。
十一年从驾洛阳宫。
□□□□补宏文馆学士
游步铜驼。
待诏金马。
切问资以辨对。
近侍属于博文。
十二年诏授国子司业
左学右学
□□□□谋□上庠下庠。
官曹待以纲纪。
十三年诏授兼蜀王师。
匡正藩条。
刘实以多闻见重。
师范磐石。
孔演以行□□□□□古虽殊得人是一。
十六年丁毋忧。
居丧泣血。
至性逾于世公
负土成坟。
孝德甚于泰伯
诚可训时励俗。
作一□之□□立教宏风。
为偫寮之隐括。
于是逍遥誓诰。
每服止足之言。
组织典坟。
恒敦满盈之诫。
观阳元谢事。
意在抽簪。
□□□车情在解绶。
所以退居丘壑。
有终焉之心。
十八年诏授正议大夫崇贤馆学士
鹤□将启□□矫翼之□□□□开更招托乘之容。
公曳裾永福。
躧履承华。
侍公宴玉辂之前。
陪飞盖银榜之右。
岂谓峰颓东岳
圣人起奠楹之□□□西州
智士兴云亡之叹。
春秋六十有七。
雍州开化坊里第。
哀感宸极。
宫悬止于咸池。
悲动震方。
肃成辍于□□敕令赠物绢二百匹。
三百石。
丧事所颁。
率由官给。
即以其年十二月
归葬于旧茔。
礼也。
惟公英姿磊落。
□□□□□竦千寻。
量包万顷。
偶潘而称连璧。
对郭而号仙舟
学综偫书。
能兼众艺。
羽陵蠹简。
魏冢逸篇。
揣摩纵横之辞。
□□□□之术。
囊括往哲。
高视前修。
三豕之疑。
不假卜商之辨。
决二负之惑。
讵劳刘向之言。
鸿都于是推高。
曲台所以□□或陪黄屋。
或侍青宫。
方樗里之智囊。
镇南之武库。
故能保元吉于当世。
垂嘉声于后昆。
世子国子主簿宏式□□□□□追悲罔极之艰难。
对穷泉而长恸。
思陟岵而永怀。
恐暑往寒来。
□□□于延阁。
钟移律改。
□传坠于□□□此高碑。
以旌懿范。
乃为铭曰。
(上阙二十六字)层构。
奕奕崇基
诞此英贤。
是为人秀。
荐绅盛族。
膏梁华冑。
圭璧方温。
比茂。
七步才速。
百家学富。
贲帛招贤。
弓旌访士。
飞缨庠塾。
锵金阜市。
折角标奇。
重席□□王贾齐衡。
匡张隶齿。
平台骋步。
望□飞英。
誉隆徐邈
文高马卿。
从政琐闼。
作范维域。
兰芬松茂。
玉振金声
忽叹隙驹。
俄悲风烛。
未登台□遂编鬼箓。
薧里沈珠。
佳城瘗王。
四序难追。
百身何赎。
车转熊轼。
□列龙旂。
徘徊□卫。
蹢躅骖騑。
坟□□雾。
树曲□威。
铭斯炎琬。
播美腾辉。
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二
盖闻岳灵昭贶。
协其神者申甫
纬象腾斌。
含其精者伊传。
用调芳玉铉。
增耀金符。
譬八柱之承天。
犹四溟之载地。
是以邠郊创业。
冥契非螭(一作熊)之兆。
沛野开基。
郁会攀鳞之杰。
莫不凝徽简策。
篆勋戈鼎。
此裂河西而济美。
期砺岳以畴庸。
若乃经启睿图。
弥纶圣业。
扈兵师于丹水
夷饵石之祅渠。
振文策于乌江
扫拔山之巨祲。
抑扬七佐
镕铸五臣。
致我后于勋华。
轶前修于樊灌。
名高绝代。
其在忠武公乎。
公讳
字敬德
河南洛人也(一作朔州善阳人
原夫玉派灵长。
控昌源于弱水
琼基峻远。
峙层构于轩台
叶粹气以擒贼。
威横朔野。
奄崆峒而擅武。
迹跨中原。
亦犹江马南浮。
图基巨丽。
溟鲲北运。
激势扶摇。
是故轩冕传华。
半神州而交蔚。
忠良秀美。
煜帝里而驰芬。
与夫由余去危。
斥剪鹑而作霸。
口磾受顾。
珥貂而累华。
考诸声实。
固不同年而语也。
曾祖本贞。
后魏中郎将冠军将军渔阳郡开国公
赠中外六州诸军事
谥曰懋
道粹黄中。
寄侔丹化。
袭徽章于圭瑞。
飞茂绩于钟镛。
大父益都
北齐左兵郎中
金紫光禄大夫
济州诸军事济州刺史
雕锼梓。
黼藻人伦。
用匪齐钩。
亟深微管之寄。
价符赵璧
愈擅入秦之美。
考伽。
隋授仪同三司卫王记室
皇朝追封常宁安公
汾州刺史幽州都督
材纬三端。
扬镳武库。
位阶一命。
顿辔文房。
下调悲于季叶。
饰壤昭于昌运。
故知壮气犹生。
贯千秋其尚想。
名臣不作。
瞻九原而增悼。
再缛部符之赠。
式冠封坟之典。
公邓林抽颖。
昆峤疏源
非假七龄。
早郁淩霜之干。
爰滋九润。
先孕联云之宝。
瞻言广术。
企列戟于髫初。
属想倾羲。
俯回戈于度内。
雄姿岐嶷。
覆篑裁规。
沈勇潜贞。
涌泉韫量。
饰躬由礼。
检性依仁。
匪卫拔于齐
亟翘诚于孟
言泉河泻。
应千里而无违。
侠气飙腾。
轻百金而有裕。
加以钤符元秘。
剑术精微。
偃月疏营。
右泽左陵之势。
浮云写阵。
鹅张鹤列之奇。
莫不夙契灵台。
暗穷神奥。
由是誉光日下。
声盖秦中
而翠虬骧雾。
必先阶于尺木。
紫燕追风。
初发踪于步武。
爰膺执戟之选。
以效弃觚之节。
蒙授元帅都督
朝散大夫
正议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
大业十二年也。
未展雄飞。
载羁下列。
何意乎九苞呈瑞。
俪彩司晨
一角效祥。
俦踪警夜。
俄而运钟旒冕(疑)
政弛永(疑)衣。
大浸襄陵
长虹贯日
公乃行吟梁父
希管晏以思齐。
屈迹淮阴
而佐命。
皇家补倾。
极振颓纲。
提剑风驱。
援旗电扫。
刘武周不稽天气。
实暗人谋。
穷辙以抗威。
临焦原而自逸。
公见縻昏伪。
迫以驱驰。
取譬辛毗
甫依袁而免戾。
同夫马援
聊寄隗以偷全。
尚鞠丑徒。
据其危堞。
太宗俯离凤邸
亲御龙韬。
军次介休
将屠伪邑。
早钦英略。
嘉义勇。
飞箭以述皇威。
投金以申同德。
公鉴穷无象。
识照先机。
(一作雪)西楚之如狼。
张角之吠犬。
遽归真主。
期乎定人。
擢授秦府统军
于时帝道维新。
王途多故。
瑞鸡之野。
式静云雷。
献蜃之川。
来均霜露。
蕞尔凶狡。
久肆回邪。
载动神兵。
龚行天罚。
救楚妙算。
虽独运于冲襟。
授律宏规。
固思凭于猛将。
乃以公为行军总管
遵彼前茅(一作旌旄)
追奔若顺海。
乘兹破竹。
溃敌如决河。
积甲齐山
中岳由其咸定。
封尸筑观。
王城于是乂安。
饮至镐京
策勋居最。
所赐金帛。
盖以千箱。
其后六统偏师
五为总管
北歼猾夏。
南廓滔天。
戮鲸鲵于洙泗。
弱骖镳于漳滏。
所向风靡。
赏钺彝班。
时外难初康。
内衅方兆。
春坊阶乱。
构祸深于戾园。
季屏穷凶。
为蠹尤于傲象。
公早参帷幕。
思固宗祧。
骤起圣怀。
累明大义。
九年六月
二凶伏辜。
虽天道祸淫。
盖赖君之算也。
擢拜左卫大将军太子左卫率。
贞观元年右武大将军
屯兵数万。
统领
职历二官。
兼司七校。
龙飞静拆。
总禁旅于瑶山。
马珥临戎。
肃严兵于锜禁。
于是威驰银榜。
宠峻金吾
上柱国吴国公
食邑三千户。
实封一千三百户。
若迁(疑)黼曰(疑)疏峰。
奄衡巫而廓镇。
雷导风(一作服)驱。
江汉以咸池。
馀砾涵辉。
明珠韬媚。
是称奥壤。
独擅雄州
伫寄惟良。
以敷景化。
连帅之重。
佥曰尔谐。
贞观四年授襄鄀邓浙唐五州都督襄州刺史
班朝警俗。
载屏丹帷。
虚犴迁浇。
宁因赭服。
布中和而驿化。
浃旁润以驰威。
惠泽潜通。
吐浪由其绝渚。
仁风普畅。
啸谷所以浮江。
弛风牍于东皋。
岁储京庾。
契成麟于西序。
家知礼让。
道彼湘沅。
俗均邹鲁。
里称冠盖。
既洽氓谣
地接股肱。
伫求人瘼。
八年光禄大夫
同州刺史
封建功臣
改封鄂国公
册拜宣州刺史
昔炎周裂壤。
荥阳茂十邑之庸。
有晋畴荣。
壮武峻重封之典。
校其优劣。
讵可扶轮。
累迁灵鄜三州都督
懋兹宏德。
亟牧大藩。
控十角于星街。
信覃元塞。
总百城于天堑。
义偃朱方。
端委之风。
褫危冠而变俗。
毡裘之长。
弃鸣镝以归仁。
及乎紫封流渥。
朱轮徙传。
莫不情深借寇。
恋切留黄。
可谓柔远以德。
人称遗爱者矣
既而俯鉴忘筌。
景文成之茂躅。
深惟满器。
躐大傅之高踪。
漏促铜仪。
循良夜之不怠。
体安玉杖。
谅坦路之难追。
奏款青规。
辞荣绛阙。
特回天眷。
(一作肆)其诚请。
于是册拜开府仪同三司
礼秩加等。
已而从容廊庙。
怡畅丘园。
架巘图莲。
疏池泻箭。
后堂歌吹。
通逸响于南邻。
别业林泉。
接芳阴于西第。
加以陶风元穆
勋冑兼资。
里邃高阳
门承通德。
故能联姻瑶腑。
结庆璿枝。
荣亚元吉
宠班右威。
清楼耸构。
遥通婺女之津。
黄阁凝扉。
近接天孙之馆。
长筵绮合。
韦珠与谢玉交辉。
广庑云□浮籥共摐金递奏。
庭乌效祉。
燮曜端。
隙骏流年。
俄潜次。
嗟乎。
巨川既济。
奄迁舟于夜壑。
高台遽倾。
倏摧梁于梦奠。
粤以显庆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遘疾薨于长安之私第。
春秋七十有四。
皇上情切宗臣。
痛深国老
举哀别次。
罢朝者累辰。
平仲云亡。
趋轮轸恸。
宣尼告逝。
述诔申哀。
未足方此撤县。
喻斯辍祭。
追赠司徒词曰。
饰终之典。
实属于勋贤。
追远之恩。
光归于令望。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鄂国公敬德
志局标举。
基宇沈奥。
忠义之节。
历夷险而不渝。
仁勇之风。
虽造次而必践。
款诚申于伯府。
茂绩展于行阵。
西汉元勋。
非重。
东京名将。
吴邓为轻。
恭肃于轩陛。
驰声猷于藩岳。
方隆朝寄之荣。
便追止足之分。
阐雄林而兼济。
植高操而孤往。
道映千古。
举光百辟。
与善俄骞。
歼良奄洎。
永言遗烈。
震动于心。
崇礼命。
式旌幽壤。
可赐司徒使持节都督并蔚岚代等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
馀官封并如故。
所司备礼册命。
给班剑四十人。
及羽葆鼓吹。
赠绢一千五百段。
米粟一千五百石。
陪葬昭陵
葬事所须。
并宜官给。
并赐东园秘器。
仪仗鼓吹。
送至墓所。
仍送还宅。
并为立碑。
仍令鸿胪卿琅琊郡开国公萧嗣业监护。
光禄少卿殷令名副使
务从优厚。
称朕意焉。
又下谥诏曰
名以实称。
事光于前典。
谥为表礼
缛厚于尊言。
故博闻强立。
少傅文成之美。
行刚服远。
冠军景桓之赐。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鄂国公司徒并州都督敬德
襟宇宏邵。
机神秘远。
气茂英果
情驰义烈。
阐雄图而赞业。
标峻节以凝功。
道叶宗臣。
望隆时宰
爰升九命之宠。
宜享三尊之位。
福谦从说。
悼往增酸。
奉上危身。
诚许国之贞操。
安人和众
亦经邦之懿范。
式详兹典。
锡以大名
谥忠武
仍遣使持节备礼告柩。
显庆四年岁次巳未四月丁未朔十四日庚申
陪葬于昭陵
礼也。
惟公资和清粹。
禀锐雷霆。
勇冠六军。
不失独夫之色。
志澄四海。
期于万里之外。
登范车而绎虑。
以栖情。
苍璧内融。
负青冥其非远。
白圭外审。
体黄裳而愈固。
艺或微而咸综。
技虽末而旁该。
象珥初弯。
先穿卧石。
鱼文且击。
遂引飞泉。
擅扛鼎而推雄。
掩蒙轮而效捷。
观其事亲孝。
事君忠。
居身节。
士信
识通其变。
远鉴穷于未形。
智括其神。
临事期乎不测。
非外物之攸奖。
咸宜体以自然。
运属艰虞。
披荆而扶帝业。
功宣草昧。
借箸以沃神襟。
载扈升陑。
爰参誓牧。
孙吴而高视。
以长驱。
是以舍代偃齐。
似青邱之吞梦泽。
推坚衄锐。
犹黄间之穿鲁缟。
祥符捧日
亮尧景而增辉。
道契从风。
虞薰而演化。
故能丹书誓策。
青社疏荣。
位兆衔珠。
资五申而统律。
寄深锡壤。
十部宣风
年暨抽簪。
礼优执酳。
悬舆胜躅。
昭茂宠于安车。
驷高门
峻朝章于行马。
斯所谓道烈可纪。
令终有俶者欤。
有子右领军将军宝琳。
凤羽摛姿。
龙媒骋逸。
丞相之子。
道懋传经。
王公之孙。
望高倒屣。
掩八屯而效职。
副九列以腾芳。
履孝扬名。
克隆华阀。
显亲穆誉。
爰树丰碑。
纪德卢山
载表茂陵之域。
题贞毕陌。
式分京兆之阡。
庶令过客披文。
立名可则。
故怀斯惠。
望拜知归。
其铭曰。
商周龙跃。
尹望鹰扬
风云宜感。
鳞翮曾骧。
于赫皇祚。
禔祯会昌
锡兹元弼
勋烈推光。
茂德初诞。
英徽早畅。
狼宿摛精。
龟文协贶。
弃繻关下。
受符圯上
秘策金韬。
腾猷玉帐。
贞心孤邵。
猛气横飞。
长戈参捷。
雄戟双挥。
蛟分承影
雁落忘归。
韬奇伫睿。
屈迹乘机。
衅起射天。
妖凝斗日。
明一光启。
半干秀出。
道契披图。
功宣授律。
冀北先驰。
图南载逸。
受脤扬威。
尊征耀武。
马陵削树。
鸢方铸柱。
云卷鸣祠。
风讴啸雨。
静祲破竹。
销氛玉弩。
戎衣式定。
河带同盟。
望高四履。
宠峻千兵。
裂壤剖邑。
分麾建营。
网罗方邵。
蹑迹良平。
出建隼旟。
入参凤辇。
名班贽玉。
贲光仪铉。
朱户吟笳。
青门树冕。
金装甫散。
璇霜遽践。
昔恭丹扆。
载奉薰琴
今陪元襚。
空悲谷林。
纷纷礼缛。
杳杳光沈。
阍桐永閟。
宰树方深。
瞻言史策。
远振徽音。
昭庆令王璠清德颂碑 隋末唐初 · 李大亮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六义垂训。有国风之词焉。
十翼发挥。有震雷之体焉。
雷也者。一同法雷而分地。
风也者。万井宣风以代天。
周列子男之班。汉疏令长之任。
铜墨彰其美制。龟蛇宠其旐斿。
中都之男女异途。灌坛风雨不作。
鲁仲康之仁恕。作践三台
常伯魏之清贞。终居九列
雕琼鏻琬。谓之不忘。
翼子谋孙。谓之不朽。
传芳播美。其在兹焉。
公讳璠。字伯玉
其先琅琊人也。系文武之遥源。
绍灵仙之庆绪。导扬前烈。
垂裕后昆。秦则三将登坛。
汉则五侯通轨。迪哲踵武。
论道槐庭。邦淑国华。
庆兴椒掖。奕叶不泯。
非共筮。室家君王。
无亏砺岳。曾祖岌。
隋任北海郡长史德表题舆。
材称展骥。袭海沂之谦让。
庆源之重望。祖德。
皇朝义阳郡义阳县。庞水生金。
昆峰产玉。抚桐乡之耆老。
先问百年。静蒲邑之阶庭。
巳闻三善。父知。
皇朝颍州郡襄城县上柱国。桂林一枝。
凤毛五色龙泉出匣。
彩发珠星。鹊绕临台。
精含满月。擅子游文学
政洽弦歌。伏门豹之英雄。
人怀畏爱。公禀粹辰象。
降灵海岳。岁方童丱。
子将为其题目。未及志学。
士季识其非凡。天与聪明。
帝资㯋悟。班孟坚之文彩。
黄叔度之波澜。精微之书。
殆将三绝。温柔之旨。
蔽在一言。侪辈挹其多能。
敏悟嘉其才对。洞张华之博识。
晁错之甲科。以国子监太学明经擢第辉扬。
上党郡长子县主簿。又任北京乐平县主簿
长子望邑。乐平帝畿。
黄绶班雄。朱丝抗直。
秩满授此县令河东士女。
不忘遗恩。沣北编氓。
首欣来晚。此土分晋馀境。
全赵名都。覆釜前通。
登僧后镇。风烟临代。
斜望宝符。郊壤连邢。
傍临玉井。冀州既载。
陶唐帝都。士庶殷繁。
麻条畅。公下车宰邑
视俗施教。先之以敬让。
示之以好恶。明察则俗无幽枉。
正谊则吏不忍欺。声调子贱之琴。
尘覆史云之甑。妾不衣帛。
有类季孙。父对霜缣。
雅同胡质。或让鱼留犊。
辞玉谢金。不之过也。
公之清洁也如此。建初启运。
先皇陵寝。圣上虔恭之所。
偫下肃雍之地。崇奉茔域。
发自宸衷。裒建美名。
实由天旨。改象城而为昭庆
贵先祖而创嘉声。郡之与县。
俱同十望。国资孝理。
寄在循良。妙帝心。
授公此令。至若公卿巡谒。
夙夜祗共。物有备而无亏。
俗惟勤而不觉。公之干蛊也如此。
欲求忠臣。出于孝子。
公仁慈恻隐。累代同居。
幼子童孙。家无异爨。
每志摄享。竭力禋诚。
陵侧居人。数馀千户。
或旁圣(疑)英杰。或招复逃迁。
茂陵阳陵之俦。三徙七迁之邑。
并加抚育。有同赤子。
公之异化也如此。鸧鹒春啭。
勖之以耕桑。鸿雁秋飞。
敦之以收穫。田夫执耒。
蚕妾承筐。凤遍于郊原。
鹓绮盈于杼柚。遂得冰丝委筐。
露积如山。妇子馌而无辞。
田畯悦而相贺。励朽勉惰。
载酒劳勤。公之劝农也如此。
缧索绳犯。降绥志偷。
伺绳而执凶徒。焚饰而擒贼煞。
境绝探丸之客。途逢守剑之夫。
不假埋梧。无烦候
豺狼自屏。钩距无施。
巳除梁上之奸。讵用史瞒之𣘚。
公之明略也如此。孝弟者人之本。
慈爱者化之先。道协五常。
伦分十等。蟹筐蚕绩。
蝉冠范緌。既革知人之非。
方识宰君之化。人同李郭。
俗齐曾闵。境无鹿犯。
块有鸟衔。感应通诚。
公之孝理也如此。地迩幽燕。
境连赵魏。土多剽悍。
人尚櫜鞬。自戎马在郊。
鸣鼙接响。骑射驰逐。
罕习诗书。公抚教以仁。
崇文备武。斌斌杂半。
君子道存。开设学校。
检阅庠塾。人如
俗同邹鲁。公之兴学也如此。
大君有命。中使巡风。
激浊扬清。旁求俊彦。
昭庆阖境。以公清平
感恩申状。使司览奏。
寻以名闻。总众美而为最。
择其义而临之。抚字才周。
芳声满岁。昔甘棠勿剪。
叹羡诗人。伐枳兴谣。
见称舆颂。缁黄道路。
率有雅词。儿齿台背。
愿旌其善。四子讲德
尚著篇章。百姓预谋。
宜刊厥绩。莫不他山采石。
异邑求文。请镌无愧之词。
用纪非常之德。大亮精非吐凤。
思尽怀蛟。过谈见推。
辞不获免。其词曰。
伟哉圣贤。生德自天。
山泽通气。孕育云仙。
凝祯沙禁。禀粹沂川。
英俊之地。黻冕相连。
王孙公子。令闻不巳。
西北玉玺。东南箭美。
传家兰桂。司徒继轨。
坚贞。霜霰难毁。
挺生良佐。望重州端。
恤人以惠。济猛以宽。
化消蜂虿。俗比鹓鸾。
不异邦国。齐氓共欢。
资父事君。以配祖考。
忠为令德。不贪为宝。
义阳襄城。异邑同道。
上以化物。犹风靡草。
仕为时须。天工人代。
下车作宰。吏怀畏爱。
肃高洁。庶氓仰赖。
正直清平。百城之最。
虔奉陵庙。惟精惟一。
公仰巡谒。以兢以栗。
良宰摄享。神歆元吉
明德惟馨。芳猷秩秩。
务啬劝分。不愆穮蓘。
兆人勤艺。惟邦之本。
禁令严刻。鲜不为则。
虽赏不窃。罕用徽纆。
刑赏无差。教化之柄。
宁僭不滥。用恤人命。
我有箴规。孝弟恭敬。
君子万年。室家相庆。
下之从政。犹泥在钧。
不敢暴虐。不敢违仁。
道兮不远。德兮有邻。
吾君敷化。可书诸绅。
贤劫千佛名经 北宋 · 释惠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句容金石记》卷四
粤惟大劫初启,三界渐成。
光音布金藏之云,洪雨涵大千之界。
现优昙于大海,应贤劫以传灯。
劫长劫短,或灭或增。
灯灯不绝,佛佛继兴
度无量众,摄化有情者。
邑有开士李京、高祺、众信等,家传孝悌,誓发四宏。
继须达之遗风,作阿育之日业。
同兴奉佛之因,共结菩提之果。
各抽净贿,用刊千佛。
安窣睹波,良缘斯备,功不唐捐。
先愿皇风永扇,佛日增辉。
作地生之巨祉,为见世之津梁。
生生常奉于真风,世世长亲于佛会。
家门肃睦,祖祢超升。
同缘随喜,福果他生。
见贤劫之道场,礼龙华之弥勒。
虚空有尽,此福无穷。
大宋绍圣三年五月日。
当院徒弟同管勾僧承安、承实,当寺专管勾造塔沙门修进,当寺校勘藏经沙门惠清序文,当寺校勘长沙门从觉,当寺塔院住持沙门叔英立石,劝缘兴教禅院住持传法沙门清济,当县后行手分胡祥书,当县会首前行高祺,都会首杂事李京,同劝缘押司录事许隆、祁先。
今具舍钱施主姓名如后兴教禅院住持沙门清(□□省。),押司录事许隆、祁先、印兴、徐道,杂事李京,前行高祺(已上各二千省。),前行胡宗元、徐政、李安、经初,后行许用、王华胡祥、经真、刘严、许宣、包象、丁和、许澄、蔡宁,乡司团首丁珉、高嵩,书手乐容、高明、经、戎初,贴司丁琦、胡章、孔琪、江源张圭厅子姚教,搯子戴忠等七人(已上各一千省。),市居本府助教仲文(三千省。),管忠政、管忠顺、王公定(巳上各二千省。)郭礼、许怡、姚德全、汪明、高庆福,刘怀信汤世程江仲华、陈庆、王庆颜刘振汪仲初王仲德、汪宣、李迁徐安平高庆安、刘洙、刘滋孙子隆许昭庆、周辙、陈皋张通许世章、曹元、河北李训王密、苗忠义(各一千省。)李京母徐氏(二千省。)妻梅(一千省。),江仲文妻许氏(二千省。)刘滋妻张氏六娘(一千省。),丁琦妻张慧贤(一千省。),乡居望仙乡巫銶(二千省。)句容乡田嵩(千五省。),仁信乡谭怀政,解忠昭移风乡江,福祚乡杨隆,孝义乡张宣,上容乡陈臻,通德乡杜晦,望仙乡巫执中、坐岐、巫仲徽、巫敦书(已上各一千省。)
金陵袁居中刊。
用易岩韵寿易岩 宋末元初 · 王柏
天地之气秋惟清,清之极者为圣人。
惟皇降衷本均平,贤愚美恶气质成。
有伟易岩万人英,圣涯涵泳心即经。
人心道心惟一精,怡然融液(四库本作洽)万理明。
矩度迥出风尘表,视履元吉祥素考。
义利两关路分晓,富贵功名何足道。
一枝绿玉畅幽声,殷勤拜捧寿吾兄。
明朝西现长庚星,芒寒色正占千龄。
老而有子希世珍,一念种出无边春。
它年头角昂俊声,安车迎养双朱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