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奏事 其一 东汉 · 张禹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
案令,丞相奏事,司直持案,长史将簿。
中二千石奏事,皆与其丞合缘。
是以臣下各得尽心竭诚,而事公明(《御览》二百五十三引「汉名臣奏」。案:此引在谢承《书》后,王隐《晋书》之前,知非前汉张禹。)
谢大理薛卿启884年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某启。
某闻宋济之困名场。
空馀坦率。
唐衢之升军宴。
但益号咷。
斯人以当年不偶于良知。
晚岁遂成其永恨。
况某早将此事。
以戒前车。
至愿蹉跎。
年光老大。
向秦庭而屡泣。
抱楚足以频伤。
中间辄以所著谗书。
上干阍吏。
近见某官。
知阁下爰哀弱植。
俯降深仁。
回日月于壶中。
展方书于肘后。
欲使徐甲之尸必起。
蔡经之骨重生。
仰嘉音而背若负山。
承厚旨而身如有翼。
既容托迹。
窃敢兴言。
某动不知机。
进惟招毁。
王隐之名者虞豫
苏秦之过者张仪
偫居不出一言。
彼则谓某矜才傲物。
痛饮不逾三爵。
彼则谓某恃酒凌人。
何争名竞利之场。
有蠹节食苗之类。
苟非令君侧耳于车上。
中郎注目于亭间。
则随赵轭以长鸣。
与吴椽而共朽者也。
谨启。
报后主降书 曹魏 · 邓艾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四
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
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
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
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
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
微子归周,实为上宾;
君子豹变,义存大易;
来辞谦冲,以礼舆榇。
皆前哲归命之典也。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蜀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
山涛 曹魏 · 晋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足下在事清明,洁操迈时,念多所乏,今致钱二十万,丝百斤,谷二百斛(《艺文类聚》四十八引王隐《晋书》。又见《晋书·山涛传》,有删节。案,《吴志·孙皓传》注引《汉晋春秋》有晋文王《与孙皓书》,乃荀勖作,编入集。)
议复肉刑 曹魏 · 曹彦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
严刑以杀,犯之者寡;
刑轻易犯,蹈恶者多。
臣谓玩常苟免,犯法乃众。
鲸则彰刑,而民甚耻。
且创黥刖,见者知禁,彰罪表恶,亦足以畏。
所以《易》曰:「小惩大戒」。
岂蹈恶者多邪?
假使多恶尚不至死,无妨产育,苟必行杀为恶,纵害而不已,将至无人。
天无以神,君无以尊矣。
故人宁过不杀,是以为上,宁宽得众。
若乃于张听讼,刑以止刑,不可革旧。
过此以往,肉刑宜复。
肉刑于死为轻,减死五百为重。
重不害生,足以惩奸。
轻则知禁,禁民为非。
所谓相济,经常之法。
议云不可,或未知之也(《御览》六百四十八引王隐《晋书》)
魏舒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每与足下共论此事,日日未果,可谓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晋书·魏舒传》,司徒剧阳子逊位还第,司空卫淳书。又见《御览》四百二十四引王隐《晋书》。)
遗令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古不合葬,明于终始之理,同于无有也。
中古圣人改而合之,盖以别合无在,更缘生以示教也。
自此以来,大人群子或合或否,未能知生,安能知死,故各以己意所欲也。
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过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问耕父,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之冢也。
遂率从者祭而观焉。
其造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也,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不填之,示藏无珍宝,不取于重深也。
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贵不劳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
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动,历千载无毁,俭之致也。
吾人入朝,因郭氏丧亡,缘陪陵旧义,自表营洛阳城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
而所得地中有小山,上无旧冢。
其高未足以邢山然东奉二陵,西瞻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
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
至时皆用洛水圆石,开隧道南向,仪制取法于郑大夫,欲以俭自完耳。
棺器小敛之事,皆当称此(《晋书·杜预传》,又《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御览》五百五十四并引王隐《晋书》)
山涛 西晋 · 裴秀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三
彪处方伯之任,殊亦为高祖论道之士,不宜处外耳(《书钞》七十二引王隐《晋书·山涛传》云,为冀州刺史秀与书。案:彪字疑有误。)
功臣泰始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昔唐虞三代之盛,暨于汉魏创制,褒崇元勋,班爵行赏,行国同礼,施禄逮下,万邦咸仰。
朕以寡德,登于天位,记于王公之上。
腹心股肱文武之臣,光济帝业。
余嘉乃勋,庆赏之行,其用宜速(《御览》二百引王隐《晋书》)
诏称张华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张华黄门侍郎,博览图籍,四海之内,若指诸掌(《书钞》五十八引王隐《晋书》泰始三年诏)
诏勿罪曲路(五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狂狷怨诽,亦朕之罪,勿罪也(《群书治要》二十九引《晋书》。泰始五年廷尉西平民曲路伐登闻鼓,言多妖妄毁谤,帝诏。按:《治要》所载《晋书》,乃王隐书也。)
奏杀李忽 孙吴至西晋 · 周处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一
觉父以偷生,破家以邀福;
子圉告归,怀嬴结舌。
忽无人子之道,证父攘羊,伤化污俗,宜在投畀,以彰凶逆。
毕刑市朝,不足塞责(《御览》六百四十七引王隐《晋书》。处为中书省事,时女子李忽觉父北叛时杀父,处奏云云,奏可。)
胡奋勉入直诏(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射声校尉胡奋,外掌方任,内参九列,不宜同之常例,勿使入直(《御览》二百四十二引王隐《晋书》)
诏答侯史光(三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太保耆艾元老,高行清粹,朕所毗倚,以隆道宏治者也。
前后逊让,不从所执,此非有司所得议也,其寝光奏(《御览》二百六引《晋书》。御史中丞侯史光上言,祥久以疾病,阙废朝会,应免官。诏云云。案:《书钞》五十二引王隐《晋书》前四句同,今《晋书·王祥传》有删节。)
夺情起山涛吏部尚书(十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四
吾所共致化者,官人之职是也。
方今风俗陵迟,人心进动,宜崇明好恶,镇以退让。
太常虽尚居谅暗,情在难夺,古人亦墨绖从戎(此句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补。)
方今务殷,何得遂其志邪?
其以涛为吏部尚书(《晋书·山涛传》,又见《北堂书钞》六十《艺文类聚》四十八引王隐《晋书》。)
陈邵给事中(六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燕王陈邵清贞洁静,行著邦族,笃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悦典诰,老而不倦。
宜在左右以笃儒教。
可为给事中(《晋书·陈邵传》,又见《书钞》五十八、《初学记》十二并引王隐《晋书》。又略见《御览》二百二十一。)
庾纯河南尹(六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河南,京畿大郡,为四方之表则。
中书令庾纯,清粹忠正,才绍治化,其以河南尹(《书钞》七十六、《御览》二百五十二并引王隐《晋书》。《书钞》又引《中兴书》,「才绍治化」作「才经治乱」。)
羊祜车骑将军开府(八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四
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卫将军羊祜,历位文武,有佐命之勋,其以车骑将军开府三司之仪(《书钞》五十二引王隐《晋书》)
羊祜不以敛诏十一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五
南城侯羊祜,固辞历年,志不可夺。
身没让存,遗操益厉。
此夷叔所以称贤,季子所以全节也。
今听复本封,以彰厥美(《艺文类聚》五十一、《书钞》四十八并引《起居注》。又见《晋书·羊祜传》,《文选·齐竟陵王行状》注引王隐《晋书》。)
山涛司空十二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道高德茂,器宇渊济,宜赞三事,以敷五教(《书钞》五十二引王隐《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