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论采石水军劄子1171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闻《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圣人笔之,以为天下后世戒,其可忽诸?
臣窃惟南方以水为险,所恃以立国者长江尔。
中兴以来,以两淮为藩篱,以长江为门户,我之所必防而敌之所必窥者,曰京口、曰采石、曰九江、曰鄂渚
就数处中,惟采石为要且重。
何则?
湍流虽猛而江面实狭,所以北方每每觊觎而侥倖也。
迹之前事,隋韩擒虎五百人宵济,缚其醉卒而陈弗之觉;
五季时,樊若水引绳绝江,请造浮梁以济师,我太祖皇帝用其策而下池阳
金人入寇也,而采石受敌最力,几为不可药之忧。
臣待罪当涂,屡至江上,目阅而心计之。
窃谓守长江之策,全藉可信之人与禦敌之器尔。
天祐我宋而吴蜀为一,无王浚楼船之虞。
万一北人习熟水战,是长江之险与我共之,得不为之寒心哉?
今采石所屯,其人其器未为尽善,公占破而私役使,以为当然。
夫不专其任,又乌能责其所习哉?
舳舻尾衔,鳞次江浒,徒为观美而已。
异时差官阅视,不过朱雘其外耳。
甚者钉断板缺,轮轴剜敝,举而置之抵触决骤之地,是能保其必胜哉?
臣愚欲望圣慈,特降睿旨,遴选裨校之良者,专一董统其众,时张水嬉,自为一军,无令他属。
间遣信臣按试,重加赏罚而殿最之。
器用精而徒卒专,使奋跃淬砺,常若寇至,诚为今日先务。
械系令孤浚诏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浚何愚(《魏志·王浚传》注引《魏书》)
上书请平吴 西晋 · 王浚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莫不嗟怨。
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若今不伐,天变难预。
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
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晋书·王浚传》)
上书自理 西晋 · 王浚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臣前被庚戌诏书曰:「军人乘胜,猛气益壮,便当顺流长骛,直造秣陵」。
臣被诏之日,即便东下。
又前被诏书云「太尉贾充总统诸方,自镇东大将军胄及浑、浚彬等皆受充节度」,无令臣别受浑节度之文。
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知孙皓穷踧,势无所至。
十四日至牛渚,去秣陵二百里,宿设部分,为攻取节度
前至三山,见浑在北岸,遣书与臣,可暂来过,共有所议,亦不语臣当受节度之意。
臣水军风发,乘势造贼城,加宿设部分行有次第,无缘得于长流之中回船过浑,令首尾断绝。
须臾之间,遗使归命。
臣即报浑书,并写笺,具以示浑,使速来,当于石头相待。
军以日中至秣陵,暮乃被浑所下当受节度之符,欲令臣明十六日悉将所领,还围石头,备越逸。
又索蜀兵及镇南诸军人名定见。
臣以为已来首都亭,无缘共合空围。
又兵人定见,不可仓卒,皆非当今之急,不可承用。
中诏谓臣忽弃明制,专擅自由。
伏读严诏,惊怖悚慄,不知躯命当所投厝
岂惟老臣独怀战灼,三军上下咸尽丧气。
世受国恩,任重事大,常恐托付不效,孤负圣朝。
故投身死地,转战万里。
被蒙宽恕之恩,得从临履之宜。
是以凭赖威灵,幸而能济,皆是陛下神策庙算。
臣承指授,效鹰犬之用耳,有何勋劳而恃功肆意,宁敢昧利而违圣诏。
臣以十五日至秣陵,而诏书以十六日起洛阳,其间悬阔,不相赴接,则臣之罪责宜蒙察恕,假令孙皓犹有螳螂举斧之势,而臣轻军单入,有所亏丧,罪之可也。
臣所统八万余人,乘胜席卷。
以余叛亲离,无复羽翼,匹夫独立,不能庇其妻子,雀鼠贪生,苟乞一活耳。
而江北诸军不知其虚实,不早缚取,自为小误。
臣至便得,更见怨恚,并云守贼百日,而令他人得之,言语噂沓不可听闻。
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犹有专辄。
臣虽愚蠢,以为事群之道,唯当竭节尽忠,奋不顾身,量力受任,临事制宜,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若其顾护嫌疑,以避咎责,此是人臣不忠之利,实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臣不自料,忘其鄙劣,披布丹心,输写肝脑,欲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庶必扫除凶逆,清一宇宙,愿令圣世与唐虞比隆。
陛下粗察臣之愚款,而识其欲自效之诚,是以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讨之事。
燕王之人乐毅汉祖之任萧何,无以加焉。
受恩深重,死且不报,而以顽疏,举错失宜。
陛下弘恩,财加切让,惶怖怔营,无地自厝,愿陛下明臣赤心而已(《晋书·王浚传》)
复上表自理 西晋 · 王浚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被《壬戌诏书》,下安东将军所上扬州刺史周浚书,谓臣诸军得孙皓宝物,又谓牙门将李高放火烧伪宫。
辄公文上尚书,具列本末。
又闻浑案陷上臣。
臣受性愚忠,行事举动,信心而前,期于不负神明而已。
秣陵之事,皆如前表,而恶直丑正,实繁有徒,欲构南箕,成此贝锦,公于圣世,反白为黑。
夫佞邪害国,自古而然。
故无极破楚,宰嚭灭,及至右显,倾乱汉朝,皆载在典籍,为世所戒。
乐毅伐齐,下城七十,而卒被谗间,脱身出奔。
乐羊既反,谤书盈箧
况臣顽疏,能免谗慝之口!
然所望全其首领者,实赖陛下圣哲钦明,使浸润之谮不得行焉。
然臣孤根独立,朝无党援,久弃遐外,人道断绝,而结恨强宗,取怨豪族。
以累卵之身,处雷霆之冲,茧栗之质,当豺狼之路,其见吞噬,岂抗唇齿
夫犯上干主,其罪可救,乖忤贵臣,则祸在不测。
朱云折槛,婴逆鳞之怒,庆忌救之,成帝不问。
望之、周堪违忤石显,虽阖朝嗟叹,而死不旋踵。
此臣之所大怖也。
今浑之支党姻,内外皆根据磐牙,并处世位。
闻遣人在洛中,专共交构,盗言孔甘,疑惑观听。
曾参之不杀人,亦以明矣,然三人传之,共母投杼。
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夫猛兽当途,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栗!
伪吴群臣,今皆生在,便可验问,以明虚实。
前伪中郎将孔摅说二月武昌失守,水军行至。
孙皓出案行石头还,左右兵人皆跳刀大呼:「要当为陛下一死战决之」。
魏帝尚以千人定天下,况今有数万众,自足辨事。
意大喜,谓必能然,便开库藏,尽出金宝,以赐与之。
小人无状,得便持走,惧,乃图降首。
降使适去,左右劫夺财物,略取妻妾,放火烧宫。
逃身窜首,恐不脱死,臣至,遣军主者救断其火耳。
周浚十六日前入宫,臣时遣记室吏往观书籍,使收缚。
若有遗宝,则前得,不应移踪后人,欲求苟免也。
臣前在三山得浚书云:「皓散宝货以赐将士,府库略虚」。
而今复言「金银箧笥,动有万计」,疑臣军得之。
言语反复,无复本末。
臣得与军司张牧、汝南冯紞等共入观宫,乃无席可坐。
后日又与牧等共视舟船。
浑又先臣一日上其船,船上之物,皆浑所知见。
臣之案行,皆出其后,若有宝货,浑应得之。
又臣将军素严,兵人不得妄离部阵间。
秣陵诸军,凡二十万众。
臣军先至,为土地之主。
百姓之心,皆归仰臣。
臣切敕所领,秋毫不犯。
诸有市易,皆有伍任证左,明从券契,有违犯者,凡斩十三人,皆吴人所知也。
余军纵横,诈称臣军,而臣军类皆蜀人,幸以此自别耳。
岂独浚之将士皆夷齐,而臣诸军悉聚盗蹠邪!
时有八百余人,缘石头城劫取布帛,臣牙门将军马潜即收得二十余人,并疏其督将姓名,移以付浚,使得自科结,而寂无反报,疑皆纵遣,绝其端绪也。
又闻吴人言,前张悌战时,所杀财有二千人,而浑、浚露布言以万计。
以吴刚子为主簿,而遣刚至洛,欲令刚增斩级之数。
可具问孙皓及其诸臣,则知其定审。
若信如所闻,浚等虚作,尚欺陛下,岂惜于臣!
云臣屯聚蜀人,不时送,欲有反状。
又恐动吴人,言臣等当诛杀,取其妻子,冀其作乱,得骋私忿。
谋反大逆,尚以见加,其余谤𠴲,故其宜耳。
浑案臣「瓶磬小器,蒙国厚恩,频繁擢叙,遂过其任」。
浑此言最信,内省惭惧。
今年平吴,诚为大庆,于臣之身,更受咎累,既无孟侧策马之好,而令济济之朝有谗邪之人,亏穆穆之风,损皇代之美,由臣顽疏,使致于此,拜表流汗,言不识次(《晋书·王浚传》)
王浚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二
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秣陵,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
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晋书·王浚传》)
咏史诗 武昌 晚唐 · 胡曾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王浚戈鋋发上流,武昌鸿业土崩秋。
思量铁锁真儿戏,谁为吴王画此筹。
又与王浚 其二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太尉贾充总统诸方,自镇东大将军胄、及浑、浚、彬等皆受节度(《晋书·王浚传》,上书自理曰:「又前被诏书」。)
王浚不受王浑节度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伐国事重,宜令有一。
诏使将军受安东将军浑节度思谋深重,案甲以待将军
云何径前,不从命,违制昧利,甚失大义。
将军功勋,简在朕心。
当率由诏书,崇成王法,而于事终恃功肆意,朕将何以令天下(《晋书·王浚传》)
王浚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前受诏径造秣陵,后乃下受浑节度
诏书稽留,所下不至,便令与不受诏同责,未为经通。
不即表上被浑宣诏,此可责也。
有征伐之劳,不足以一眚掩之(《晋书·王浚传》。有司奏,表既不列前后所被七诏月日,又赦后违诏,不受浑节度,大不敬,付廷尉科罪,诏云云。)
主皓请降书 孙吴 · 薛莹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一
吴郡孙皓叩头死罪:昔汉室失统,九州分裂,先人因时,略有江南,遂分阻山川,与魏乖隔。
今大晋龙兴,德覆四海。
暗劣偷安,未喻天命。
至于今者,猥烦六军,衡盖路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
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印绶,委质请命,惟垂信纳,以济元元(《吴志·孙皓传》。《晋书·王浚传》。案:《薛莹传》云:「奉书于司马胄王浑王浚请降,其文莹所造也。」)
周浚 西晋 · 何恽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二
《书》贵克让,《易》大谦光,斯古文所咏,道家所崇。
前破张悌,吴人失气,龙骧因之,陷之区宇。
论其前后,我实缓师,动则为伤,事则不及。
而今方竞其功。
彼既不吞声,将亏雍穆之弘,兴矜争之鄙,斯愚情之所不取也(《晋书·周浚传》,随王代吴,欲与王浚争功,笺与谏止,不纳。)
上疏呈木柹 孙吴 · 吴彦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四
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晋书·王浚传》)
上书请迁都寿春 西晋 · 周馥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不图厄运遂至于此!
戎狄交侵,畿甸危逼。
臣辄与祖纳、裴宪、华谭、孙惠等三十人伏思大计,佥以殷人有屡迁之事,周王岐山之徙,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河朔萧条,崤函险涩,宛都屡败,江汉多虞,于今平夷,东南为愈。
淮扬之地,北阻涂山,南抗灵岳名川四带,有重险之固。
是以楚人东迁,遂宅寿春,徐、邳、东海,亦足戍御。
且运漕四通,无患空乏。
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居俭守约,用保宗庙,未若相土迁宅,以享永祚。
臣谨选精卒三万,奉迎皇驾。
辄檄前北中郎将裴宪使持节、监豫州诸军事、东中郎将,风驰即路。
荆、湘、江、扬各先运四年米租十五万斛,布绢各十四万匹,以供大驾。
王浚、苟晞共平河朔,臣等戮力以启南路。
迁都弭寇,其计并得。
皇舆来巡,臣宜转据江州,以恢王略。
知无不为,古人所务,敢竭忠诚,庶报万分。
朝遂夕陨,犹生之愿(《晋书·周馥传》。永嘉四年,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议上言。)
读史 清 · 夏塽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澶渊辛苦和戎策,无事真思保百年。
尽辇金钱投巨壑,顿挥玉斧画蛮天。
水龙兵气惊王浚,风鹤军声壮谢玄
磨盾是谁工露布,一篇《海赋》总云烟。
请追录王浚后表 东晋 · 桓温
 出处:全晋文
臣闻崇德赏功,为政之所先;
兴灭继绝,百王之所务。
故德参时雍,则奕世承祀;
功烈一代,则永锡祚胤。
案故抚军王浚历职内外,任兼文武,料敌制胜,明勇独断,义存社稷之利,不顾专辄之罪,戈长鹜,席卷万里,僭号之吴,面缚象魏。
令皇泽被于九州,玄风洽于区外。
襄阳之封,废而莫续,恩宠之号,坠于近嗣,遐迩酸怀,臣窃悼之。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糊口江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
汉高定业,求乐毅之嗣;
世祖旌贤,建葛亮之胤。
夫效忠异代,立功异国,尚通天下之善,使不泯弃。
建元畅于当年,著嘉庆于身后,灵基托根于南垂,皇祚中兴于江左,旧物克彰,神器重耀,岂不由伊人之功力也哉?
诚宜加恩,少垂矜悯,追录旧勋,纂锡茅土。
则圣朝之恩,宣畅于上,忠臣之志,不坠于地矣(《晋书·王浚传》,有二孙,过江不见齿录,安西将军桓温镇江陵表言。)
王彭祖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王浚永嘉中大司马。加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诸军事。会京洛倾覆。大树威令。专权横恣。时童谣曰:
幽州城门似藏户。中有伏尸王彭祖(○《晋书》王浚传。《书钞》七十二、《御览》五百四十九并引王隐《晋书》。《诗纪》四十四。)
北州为朱硕棘嵩 魏晋 · 无名氏
 押阳韵
赵录曰:晋幽州王浚。矜豪日甚。不亲政事。所任皆苛刻小人。棘嵩、朱硕贪横尤甚。北州童谣曰:
府中赫赫朱邱伯,十囊五囊入棘郎(○《十六国春秋》十二。又《诗纪》四十四作棘郎谣。引郎一韵。《晋书》王浚传引郎一韵。《书钞》百三十六、《御览》七百四并引王隐《晋书》引郎一韵。)
夔府杂诗 其一 清 · 贝青乔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五
鱼复洲边系缆孤,周遭浓翠合岷巫。
断肠猿狖三声泪,变色风云八阵图
关吏税肥严守钥,堠兵烽靖醉眠垆。
下游吴会今无事,王浚还宜训舳舻。
追理慕容白曜 北魏 · 成淹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臣闻经疆启宇,实良将之功;
褒德酬庸,乃圣王之务。
昔姜公仗铙,开隆周之基;
韩生秉旄,兴鸿汉之业。
故能赏超当时,名垂前史。
若阃外功成,而流言内作,人主猜疑,良将怀惧,乐毅所以背燕,章邯所以奔楚。
至如邓艾怀忠,矫命宁国,赤心皎然,幽显同见,而横受屠戮,良可悲哀。
士治伐吴,奋不顾命,万里浮江,应机直指,使孙皓君臣,与人洛。
大功亦举,谗书骤至,内外唱和,贝锦将成,微晋武之鉴,亦几于颠沛矣。
每览其事,常为痛心,圣主明王,固宜深察。
臣伏见故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济南王慕容白曜,祖父相资,世酋东裔,值皇运廓被,委节臣妾。
白曜生长王国,饮服道教,爵列上阶,位登常伯
天安初江阴夷楚,敢拒王命,三方阻兵,连城岳峙。
海岱苍生,翘首拯援。
圣朝乃眷南顾,思救荒黎,大议庙堂,显举元将,百寮同音,佥日惟允。
遂推毂委诚,授以专征之任,握兵十万,仗钺一方。
威陵河济,则淮徐震惧;
师出无盐,而申纂授首。
济北太原,同时消溃;
麋沟、垣苗,相寻奔走。
及问麾东埽,道固衔璧,盘阳、梁邹,肉袒请命。
于时东阳未平,人怀去就。
文静、高崇仁拥众不朝,扇扰边服。
崔僧佑、盖次阳、陈显达连兵淮海,水陆锋起,扬旌而至,规援青齐。
士民汹汹,莫不南顾。
时兵役既久,咸有归心,而白曜外宣皇风,内尽方略,身擐甲胄,与士卒同,安抚初附,示以厚恩。
三军怀挟纩之温,新民欣来苏之泽。
遂使僧佑拥徒弭旆,效顺军门;
文静崇仁弃城窜海;
次阳、显达望尘南奔。
声震江、吴,风偃荆、汉。
青州克平,文秀面缚,海波清静,三齐克定,逖彼东南,永为国有。
使天府纳六州之贡,济、泗息烽警之虞,开岱宗封禅之略,辟山川望秩之序。
斯诚宗庙之灵,神算所授,然抑亦白曜与有力矣。
及氛翳既尽,爵命亦隆,荣烛当时,声誉日远。
而民恶其上,妄生尤隙,因其功高,流言惑听。
巧伪乱真,朱紫难辨,伤夷未瘳,合门屠戮。
鸿勋盛德,蔑尔无间。
有识之徒,能不凄怆。
臣谓白曜策名王庭,累荣授,历司出内,世载忠美。
秉钺启蕃,折冲敌国,开疆千里,拔城十二,辛勤于戎旅之际,契阔于矢石之间,登锋履危,志存静乱。
及方难既夷,身膺高赏,受胙河山,与国升降,六十之年,宠灵已极。
观其立功,足明机运,岂容侥幸,更邀非望者乎?
且于时国家士马,屯积京南,跨州连镇,势侔云岳
主将骁雄,按钾在所,莫不殉忠死难,效节奉时。
此之不可生心,白曜足知之矣。
况僭逆阻兵,营岱厌乱,加以王师仍举,州郡屠裂,齐民劳止,神胆俱丧,亡烬之众,不可与图存,离败之民,不可以语勇哉!
白曜果毅习戎,体闲兵势,宁不知士民之不可藉,将士之不同已,据强兵之势,因涂炭之民,而欲立非常之事,此愚夫之所弗为也。
料此推之,事可知矣。
伏惟陛下圣鉴自天,仁孝宰世,风冠宇宙,道超百王。
开国以来,诸有罪犯极刑,不得骸骨者,悉听收葬。
大造之恩,振古未有。
白曜人旧功高,婴祸沦覆,名灭国除,爵命无绍。
天下众庶,咸共哀怜,方之馀流,应有差异。
愿陛下扬日月之光,明勋臣之绩,垂天地之施,慰僵尸之魂。
使合棺定谥,殁有馀称。
选其宗近,才堪驱策,锡以微爵,继其绝世。
进可以奖劝将来,退可以显国恩泽。
使存者莫大之恩,死者受骨肉之惠,岂不美哉!
仰惟圣明,沛然昭览,狂瞽之言,伏待刑宪(《魏书·慕容白曜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