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丁子齐”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丁子齐(一)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止斋先生文集》卷三六
示及新篇,意趣闲淡。
然诗律更当进步。
子齐德性器度绝过伦辈,而区区犹有增益未能之望,则磨砻乎事业,奋发乎文章也。
古之大人,未有不兼通此,而后可以应天下之故者。
曾子守约之学,而《曾子问》一篇,自礼之穷,世故之变,悉讲而后已。
以此可以推测孔门之传也。
过节傥能惠然一来,各进所见,幸甚。
旧学典刑,日就寥落,非壁立自信,安得脱世间波荡?
某老矣,所觊朋友共发明之,无任引领。
丁子齐(二)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止斋先生文集》卷三六
下问《读书谱》,近方脱稿。
自画《易》至获麟,圣贤调度,尽在此卷。
若从头商搉得到分数,则异时出处定不草草。
以此,益要团栾如来谕也。
《书谱》又辱为之叙,文意俱盛。
前发艺祖以来诸贤,又及邵氏《经世书》,前辈未曾提掇,中间一二处未稳,更删定方可。
游诚之,恨未一见。
向薛常州每每称其为英才,缓急可倚。
伏闻与张钦夫相聚甚久,钦夫幕中,得其助为多。
郑四三丈为福建仓,失此良友,深以为歉。
子齐既与之处,若下人不真,不得其精要,当切思到底。
日月不可悠悠。
子约子静陆丈,不受其砭,又是意气未除。
子约之凝滞,非陆丈不能剖断得下。
其他空疏之人,又不可入其陶冶。
杨敬仲尊礼子静如洙泗,此必有以得其心者。
曾往扣其本末否?
某甚恨不得与诸公相讲切。
追忆伯恭景望二贤于丁酉聚首之时,不觉悽然。
丁子齐(三)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止斋先生文集》卷三六
除夜有怀》一章,岂能无意?
《诗》三百篇,大抵喜怒所作,要不失其正。
读《楚词》、汉赋、建安五言,吾辈可谓首鼠畏祸。
夫畏祸,岂所以待宽时耶?
近日士友相厉,多说无圭角,此是大患。
知者一向沉默,不知者固有所激昂,以要君为利。
为利者负国,沉默者谓之何哉!
六朝人物,区区中原之念,见之寝食。
今日举子,握笔作场屋文字者,未尝肯道其名字。
独不谓不能拨乱反正,其人固不足道耶!
吾辈为汉民将十馀世,而使吾君忍耻事雠垂六十年。
而学校乡党,晏然无进志。
其大者,则率其徒为清谈;
次摘章句,小则学为诗文自娱。
当此时,吾党与士友不变其说,谓之波荡,此某所为惧。
子齐勿以为疏也。
幽人贞吉」,勿事奔竞之谓。
若曰时事不得讲,人才不得评,则非古人之意。
平生读书,亦以为理义如此足矣。
杜门以来,大觉不然。
子齐试以《尧典》至平王《文侯之命》,商略古人所以处兴亡盛衰之变,有人则济,无人则否。
此事占田地阔,不应碌碌休也。
相爱之切,忉怛弥甚。
惟吾子齐志在本朝,故尽布之,不必于不相知者道也。
文季口手自足受用,未必听朋友之砭。
器远于足下信厚,异时出处,共相规约。
子齐话头止如向来所云,非所望也。
苏黄门晚节,甚惭于东坡,以温公待小申公如许,至变法时,每苦晦叔太懦,力量真难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