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奏复冕旒旧章 东晋 · 顾和
 出处:全晋文
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若不能用玉,可用白璇珠(《晋书·顾和传》。中兴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成帝太常改之。)
重与陶侃 其二 东晋 · 温峤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
苏峻遂得志。
四海虽广,公宁有容足地乎?
贤子越骑酷没,天下为公痛心,况慈父之情哉(《后魏书·晋司马衍传》。案:此即前篇约文。)
石勒疏劝进 后赵 · 石虎
 出处:全晋文
臣等闻有非常之度,必有非常之功;
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事。
是以三代陵迟,五伯迭兴,静难济时,绩侔睿后。
伏惟殿下天纵圣哲,诞膺符运,鞭挞宇宙,弼成皇业,普天率土,莫不来苏,嘉瑞征祥,日月相继,物望去刘氏,威怀于明公者,十分而九矣。
今山川夷静星辰不孛,夏海重译,天人系仰,诚应升御中坛,即皇帝位,使攀附之徒,蒙尺寸之润。
大将军大单于冀州赵王(晋书无此十三字。)
汉昭烈蜀魏王在邺故事,以河内汲、顿丘平原清河钜鹿常山中山长乐乐平十一郡,并前赵国广平阳平章武渤海、河闲、上堂、定襄范阳渔阳武邑燕国乐陵十三郡,合二十四郡,户二十九万为赵国,封内依旧改为内史,准《禹贡》、魏武冀州之境,南至盟津,西达龙门,东至于河,北至于塞垣。
大单于镇抚百蛮,罢并、朔、司三州,通置部司以监之,伏愿钦若昊天,垂副群望也(《晋书·载纪·石勒传》上,石季龙张敬张宾右司马张屈六,程遐文武等一百二十九人上疏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三。)
晋成帝 东晋 · 慕容凰
 出处:全晋文
臣究观前代昏明之主,若能亲贤并建,则政致升平;
若亲党后族,必有倾辱之祸。
是以周之申伯,号称贤舅,以其身藩于外,不握朝权。
降及秦昭,足为令主,委信二舅,几至乱国。
逮于汉武,推重田鼢,万机之要,无不决之。
死后,切齿追恨。
成帝暗弱,不能自立,内惑艳妻,外恣五舅,卒令王莽,坐取帝位。
每览斯事,孰不痛惋!
设使舅氏贤若穰侯王凤,则但闻有二臣,不闻有二主。
若其不才,则有窦宪梁冀之祸,凡此成败,亦既然矣。
敬能易轨,可无覆坠当隆晋道,而遭国多难,殷忧备婴,追述往事,至今楚灼。
迹其所由,实因故司空亮居元舅之尊,势业之重,执政裁下,轻侮边将,故令苏峻祖约,不胜其忿,遂致败国。
至令太后发愤,一旦升遐。
若社稷不灵,人神无助,豺狼之心,当可极邪?
前事不忘,后事之表,而中书监左将军冰等,内执枢机,外拥上将,昆弟并列,人臣莫俦。
陛下深敦渭阳,冰等自宜引领。
臣常谓世主若欲荣显舅氏,何不封以藩国,丰其禄赐,限其劳利,使上无偏优,下无私论。
如此,荣辱何从而生!
噂𠴲何辞而起!
往者惟亮一人,宿有名望,尚致召变,况今居之者,素无闻焉!
且人情易惑,难以户告,纵令陛下无私于彼,天下之人,谁谓不私乎名位殊班,出处悬邈,又国之戚昵,理应降悦,以适事会。
臣独矫抗此言者,上为陛下,退为冰计,疾苟容之臣,坐鉴得失。
颠而不扶,焉用彼相!
徐福陈霍氏之戒,宣帝不从,至令忠臣,更为逆族,良由察之不审,防之无渐。
臣今所陈,可谓防渐矣。
但恐陛下不明臣之忠,不用臣之计,事过之后,更处焦烂之日耳。
王章刘向,每上封事,未尝不指斥王氏,故令二子,或死或刑。
谷永张禹,依违不对,故容身苟免,取讥于世。
臣被发殊俗,位为上将夙夜惟忧,罔知所报,惟当外殄寇仇,内尽忠规,陈力输诚,以答国恩。
臣若不言,谁当言者(《晋书·载纪·慕容皝传》,又《十六国春秋》二十五。)
琅琊王穆帝升平五年 东晋 · 王述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九
推宗立君,以为人极,上古风淳,必托有道。
洎乎后代,争乱渐兴,故继体相传,居正守位,以塞奔统,非私其亲。
或时有艰难,而嗣胤幼劣,故有立长。
成皇帝深达帝道,不私亲爱,越授天伦,庙无毁迁,统业桓固。
康皇帝既受命于成帝,宗庙社稷之重,已移于所授,主上宜为康王嗣(《通典》八十)
帝加元服议 其一 东晋 · 王彪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一
礼虽有丧冠,当是应冠之年,服制未终,若须服终,便失应冠之年故也。
礼所以冠无定时月,春夏不可,便用秋冬。
若今岁内修复未毕,入新年,卜仲春之日,加元服,不失年,不失礼。
今便准丧冠,阙飨乐而行事,诚有倚傍。
然加衮冕,火龙焕然,以准丧仪;
情有不体。
若别有事,必速加元服,权诸轻重,不须修复毕者,便当准丧冠耳。
《通典》五十六「孝武将冠」太常王彪之议。
新年至尊当加元服。
今若依成帝故事用三元日者,冠有金石之乐,恐修山陵未必,于乐便阙。
礼,冠自卜日。
又云「夏葛履,冬皮履」,明无定时,不必三元也。
按晋故事及两汉,皆非三元,当任时事之宜耳(《通典》五十六)
迁新宫诏咸和八年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昔犬贼纵暴,宫室焚荡,元恶虽剪,未暇营筑。
有司屡陈朝会逼狭,遂作斯宫,子来之劳,不日而成。
既获临御,大飨群后,九宾充庭,百官象物。
知君子勤礼,小人尽力矣。
思蠲密网,咸同斯惠,其赦五岁刑以下」。
令诸郡举力人能举千五百斤以上者(《晋书·成帝纪》)
求卫公、山阳公后诏咸康二年十月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历观先代,莫不褒崇明祀,宾礼三恪。
故祀宋启土,光于周典;
宗姬侯卫,垂美汉册。
自顷丧乱,庶邦殄悴,周汉之后,绝而莫继。
其详求卫公、山阳公近属,有履行修明,可以继承其祀者,依旧典施行(《晋书·成帝纪》)
诏赐羊聃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此事古今所无,何八议之有,犹未忍肆之市朝,其赐命狱所(《晋书·羊曼传》。子聃,迁庐陵太守,疑郡人简良等为贼,杀二百馀人,有司奏罪当死,以景献皇后是其祖姑,应八议,成帝诏云云。又见《法苑珠林》一百十引《冤魂志》作:「此事古今所未有,此而可忍,孰不可忍?何八议之有,可狱所赐命。」)
遗诏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朕以眇年,获嗣洪绪,托于王公之上,于兹十有八年。
未能阐融政道,剪除逋祲,夙夜战兢,匪遑宁处。
今遘疾殆不兴,是用震悼于厥心。
千龄眇眇,未堪艰难。
司徒、琅邪王岳,亲则母弟,体则仁长,君人之风,允塞时望。
肆尔王公卿士,其辅之!
以祗奉祖宗明祀,协和内外,允执其中。
呜呼,敬之哉!
无坠祖宗之显命(《晋书·成帝纪》)
琅邪王丕大统升平五年五月 东晋 · 康献褚皇后
 出处:全晋文卷十三
帝奄不救疾,胤嗣未建。
琅邪王丕,中兴正统,明德懋亲。
昔在咸康,属当储贰
以年在幼冲,未堪国难,故显宗高让。
今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统(《晋书·哀帝纪》)
又议 东晋 · 谢奉
 出处:全晋文
五帝之道,以天下为公,唯德与贤,不私其亲。
逮殷周,则继代承业。
虽百王迭建,而典谟不易,所以镇系人心,闲邪息乱。
今大晋宗祀配天,成帝疾痛,皇嗣幼冲,深惟社稷,迁于康皇,轨同唐虞,高义大行。
天祚不永,迁嗣本位。
考之先典,求之人情,咸谓主上应继成帝(《通典》八十)
琅邪王 东晋 · 江夷
 出处:全晋文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成皇帝舍胤嫡之受,而授重天伦,道崇先代。
康皇帝祗承明命,正统既移,至尊应继康皇帝(《通典》八十,升平五年五月穆帝崩,皇太后令立琅邪王丕,太常臣夷等五人议。)
将之广陵镇孝武帝 东晋 · 王坦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九
臣闻人君之道以孝敬为本,临御四海以委任为贵。
恭顺无为,则盛德日新;
亲杖贤能,则政道邕睦
昔周成、汉昭,并以幼年纂承大统
当时天下未为无难,终能显扬祖考,保安社稷,盖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之所致也。
伏惟陛下诞奇秀之姿,禀生知之量,春秋尚富,涉道未广,方须训导以成天德
皇太后仁淑之体,过于三母,先帝奉事积年,每称圣明。
臣愿奉事之心,便当自同孝宗
太后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
琅邪王馀姚主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导习仪刑,以成景仰恭敬之美,不可以属非至亲,自为疏疑。
昔肃祖崩殂,幼冲,事无大小,必咨丞相导,所以克就圣德,实此之由。
仆射臣安、中军臣冲,人望具瞻,社稷之臣。
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愚谓周旋举动,皆应咨此二臣。
二臣之于陛下,则周之汉之霍光显宗之于王导
冲虽在外,路不云远,事容信宿,必宜参详,然后情听获尽,庶事可毕。
又天听虽聪,不启不广;
群情虽忠,不引不尽。
宜数引侍臣,询求谠言。
平易之世,有道之主犹尚诫惧,日昃不倦;
况今艰难理尽,虑经安危,祖宗之基系之陛下,不可不精心务道,以申先帝尧之风。
可不敬修至德,以保宣元天地之祚(《晋书·王坦之传》)
上嗣显宗以修本统诏十一月丙辰 东晋 · 晋哀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显宗成皇帝顾命,以时事多艰,弘高世之风,树德博重,以隆社稷。
而国故不已,康穆早世,胤祚不融。
朕以寡德,复承先绪,感惟永慕,悲痛兼摧。
夫昭穆之义,固宜本之天属。
继体承基,古今常道。
宜上嗣显宗,以修本统(《晋书·哀帝纪》)
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七 显宗成皇帝 东晋 · 曹毗
四言诗
于休显宗,道泽玄播。
宣德音,畅物以和。
迈德蹈仁,匪礼弗过。
敷以纯风,濯以清波。
连理映阜,鸣凤栖柯。
同规放勋,义盖山河(同上)
法华宗要序 南朝宋 · 释慧观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三
夫本际冥湛,则神根凝一;
涉动离淳,则精粗异陈。
于是心辔竞策,尘想争驰,翳有浅深,则昏明殊镜。
是以从初得佛,暨于此经,始应物开津,故三乘别流。
别流非真,则终期有会。
会必同源,故其乘唯一,唯一无上,故谓之妙法。
颂曰: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最无有上。
夫妙不可明,必拟之有像,像之美者,莲华为上;
莲华之秀,分陀利为最。
妙万法而为言,故喻之分陀利。
其为经也,明发蒙不可以语极,释权应之所由;
御终不可以秘深,则开实以显宗致。
权应既彰,则局心自废;
宗致既显,则真悟自生。
故能令万流合注,三乘同往,同往之三。
会而为一,乘之始也。
觉慧成满,乘之盛也,灭景澄神,乘之终也。
虽以万法为乘,然统之有主,举其宗要,则慧收其名。
故经以真慧为体,妙一为称。
是以释迦玄音始发,赞佛智甚深,多宝称善,叹平等大慧。
颂曰:为说佛慧故,诸佛出世间。
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
然则佛慧乃一之正实,乘之体成,妙之至足,华之开秀者也。
虽寄华宣微,而道玄像表,称之曰妙,而体绝精粗。
颂曰:是法不可示,言词相寂灭。
二乘所以息虑,补处所以绝尘,唯佛与佛,乃能究尽。
故恒沙如来,感希声以云萃;
已逝之圣,振馀灵而现证。
信佛法之奥区,穷神之妙境,其此经之谓乎!
此经之谓乎!
观少习归一之言,长味会通之要。
然缅思愈勤,而幽旨弥潜,未尝不面灵鹫以遐想,临词句而增怀,谅由枝说差其本,谬文乖其正也。
有外国法师鸠摩罗什,超爽俊迈,奇悟天拔,量与海深,辩流玉散,继释踪以嗣轨,秉神火以霜烛,纽颓网于将绝,拯漂溺于巳沦。
耀此慧灯,来光斯境。
秦弘始八年夏,于长安大寺,集四方义学沙门二千馀人,更出斯经,与众详究。
什自手执梵经,口译秦语,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即文之益,亦已过半。
虽复霄云披翳,阳景俱晖,未足喻也。
什犹谓语现而理沈,事近而旨远。
又释言表之隐,以应探赜之求。
虽冥扉未开,固已得其门矣。
夫上善等润,灵液尚均。
是以仰感嘱累,俯慨未闻,故采述旨要,流布未闻,庶法轮遐轸,往所未往。
十方同悟,究畅一乘,故序之云尔(《释藏》迹八。)
孝武及昭后亲执爵议 南朝宋 · 孙缅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四
晋世祖宗,祠显宗烈肃祖,并是晋帝之伯,今朝明准,而初无有司行事之礼。
愚谓主上亲执孝武皇帝觞爵,有惬情敬,昭皇太后君母之贵,见尊一时,而与章宣二庙同飨阙宫,非惟不躬奉,乃宜议其毁替,请且依旧三公行事(《宋书·礼志》四,元徽二年十月,有司奏,至尊亲祠太庙孝武皇帝及昭皇太后,未详应亲执爵与不。下礼官议。前左丞孙缅议,又见《通典》四十七。)
上书陈时 北魏 · 韩显宗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一
其一曰:窃闻舆驾今夏若不巡三齐,当幸中山,窃以为非计也。
何者?
当今徭役宜早息,洛京宜速成。
省费则徭役可简,并功则洛京易就。
往冬舆驾停邺,是闲隙之时,犹编户供奉,劳费为剧。
圣鉴矜悯,优旨殷勤,爵浃高年,赍周鳏寡,虽赈贷普沾,今犹恐来夏菜色,况三农要时,六军云会,其所损业,实为不少。
虽调敛轻省,未足称劳,然大驾亲临,谁敢宁息?
往来承奉,纷纷道路,田蚕暂废,则将来无资。
此国之深忧也。
且向炎暑,而六军暴露,恐生厉疫,此可忧之次也。
臣愿舆驾早还北京,以省诸州供帐之费,并功专力,以营洛邑
南州免杂徭之烦,北都息分析之叹,洛京可以时就,迁者佥尔如归。
其二曰:自古圣帝必以俭约为美,乱主必以奢侈贻患。
仰惟先朝,皆卑宫室而致力于经略,故能基宇开广,业祚隆泰
洛阳基址,魏明帝所营,取讥前代。
伏愿陛下损之又损。
顷来北都富室,竞以第宅相尚,今因迁徙,宜申禁约,令贵贱有检,无得逾制。
端广衢路,通利沟渠,使寺署有别,四民异居,永垂百世不刊之范,则天下幸甚矣。
其三曰:窃闻舆驾还洛阳,轻将数千骑,臣甚为陛下不取也。
夫千金之子,犹坐不垂堂,况万乘之尊,富有四海乎?
警跸于闱闼之内者,岂以为仪容而已,盖以戒不虞也。
清道而后行,尚恐衔蹶之或失,况履涉山河,而不加三思哉!
此愚臣之所以悚息,伏愿陛下少垂省察。
其四曰:伏惟陛下耳听法音,目玩坟典,口对百辟,心虞万几,晷昃而食,夜分而寝。
加以孝思之至,随时而深,文章之业,日成篇卷。
虽睿明所用,未足为烦,然非所以啬神养性,颐无疆之祚。
庄周有言:形有待而智无涯,以有待之形,役无涯之智,殆矣。
此愚臣所不安,伏愿陛下垂拱司契,委下责成,唯冕旒垂纩,而天下治(《魏书·韩麒麟附传》。既定迁都,显宗上书。)
诏群官太和十七年九月丁丑 北魏 · 拓跋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
卿等或以朕无为移徙也。
平文皇帝弃背率土,昭成营居盛乐;
太祖道武皇帝神武应天,迁居平城
朕虽虚寡,幸属胜残之运,故移宅中原,肇成皇宇。
卿等当奉先君令德,光迹洪规。
北人比及十年,使其徐移。
朕自多积仓储,不令窘乏(《魏书·宗室元丕传》,又见《北史》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