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太尉刘宽碑(中平二年二月) 东汉 · 桓麟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七
公讳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其先□□,圣汉王侯,继次有国有号,列存家序。公之考乃作司徒,辅毗安、顺,勋载二叶。公托受纯和之气体,有乐道宁俭之性,疾雕饰,尚朴素,轻荣利,重谦让。幼与同好镌坟典于茅庐,是以根经纬,综精微,诲童冠而不倦。伉浮云之志,三公莫能致之。大将军以礼胁命,举高第,拜传真御史,迁梁令。垂□康,逾产、豹,丧旧君以弃官。遵洙泗之业,在改编仕思初之计。三府并招,博士征,皆辞疾不就。司隶举茂材,大尉举有道,公车征拜议郎司徒长史,入登侍中,宣美顾问。延熹八年地震,有诏询异。公以演策沈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齐密机喉,王命惟允。迁东海相,以德兴化,泽臻民物。复迁南阳太守,壹行质省简易之教,推贞谅以示下,显众善以厉否,恻隐之诚,通乎神人,故能去鞭扑,如获其情,弗用刑,如弭其奸。帝初即位,开学稽古,训咨儒林,佥曰公优。征拜大中大夫,纳用劝讲。复拜侍中、屯骑校尉、宗正、光禄勋,遂授大尉,悉谟百揆四门之职,怀夫三事,和昭鼎实。功成则退,固疾逊位,拜光禄大夫,迁卫尉,复作大尉。每执盘桓,成则三让,以交会□精,引咎折躬。朝克忠谠,思其良犹,即召里巷,拜永乐少府光禄勋。先是时也,狂寇张角,□□妖逆,公卬观见像,上遏其源,未遝诛讨,乱作不旋。帝乃追宝先谋,锡之土田,封逯乡侯,食邑六百户,年六十有六,中平二年二月丁卯薨。天子闵悼恻怛,内发手笔为策,□涕咨嗟。使右中郎将张良持节临吊,赠车骑将军印绶,位特进,赐琀赗襚,有加典礼。复使五官中郎将何夔持节,谥曰昭烈侯。夏四月庚戌葬,公卿百寮缙绅之徒,其会如云,可谓其存也荣,其亡也哀者焉。于是故吏李谦等,有感殷鲁述德之颂,以为洪懿休策,宜著无穷,故杂论攸行,纪其大略,镌石立碑,其辞曰:
于穆显融,惟予公侯,缵我前烈,克明厥繇。熙精恬默,潜庸底昭,德以莅政,俾民是□。其乐伊何?匪诱匪威,允丕礼让,实化玄为。入□诲保,训导万机,作镇上司,御劝不迷。温温其恭,□尹实秪。秩秩其苞,群儒实师。奕奕其容,隅商□□。刊视万祀,孰嗣厥徽(《隶释》十一,又略见《艺文类聚》上六。案:《隶释》有刘宽两碑前碑桓麟撰,据《艺文类聚》知之;后碑蔡邕撰,据《文选·王仲宣诔》注知之。洪适皆未考出。案:挚虞《文章志》云:「麟文见在者十八篇,有碑九首,诗七首,《七说》一首,沛相郭府君书一首。」)!
琴歌 东汉末 · 阮瑀
文士传曰: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太祖时征长安。大延宾客。怒瑀不与语。使就技人列。瑀善解音。能鼓琴。抚弦而歌。为曲既捷。音声殊妙。太祖大悦云。
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
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
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三国志》王粲传注。《文选》六十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御览》五百七十二。《乐府诗集》六十。《诗纪》十七。又吴棫韵补四引运、怨二韵及怨、玩二韵。○《三国志》裴注曰:鱼氏典略、挚虞文章志并云瑀建安初。辞疾避役。不为曹洪屈。得太祖召。即投杖而起。不得有逃入山中焚之乃出之事也。又典略载太祖初征荆州。使瑀作书与刘备。乃征马超。又使瑀作书与韩遂。此二书今具存。至长安之前。遂等破走。太祖始以十六年得入关耳。而张骘云。初得瑀时。太祖在长安。此又乖戾。瑀以十七年卒。太祖十八年策为魏公。而云瑀歌舞辞称大魏应期运。愈知其妄。其辞云他人焉能乱。了不成语。瑀之吐属必不如此云云。逯案。据此知歌系后人所依托。姑编入俟考。)。
奏议皇太子除服 其二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二
谅闇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无服丧之文,而惟文称不言,汉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为节,皇太子与国为体,理宜释服,卒哭便除(《晋书·挚虞传》,又见《宋书·礼志二》,有小异。案:此隐栝预奏,而文不同,故并录之。)。
诏诸贤良方正直言会东堂(四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省诸贤良答策,虽所言殊途,皆明于王义,有益政道。欲详览其对,究观贤士大夫用心(《晋书·挚虞传》)。
东堂策问贤良方正夏侯湛等十七人(泰始中)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顷日食正阳,水旱为灾,将何所修,以变大眚?及法令有不宜于今,为公私所患苦者,皆何事?凡平世在于得才,得才者亦借耳目以听察。若有文武器能有益于时务而未见申叙者,各举其人。及有负俗谤议,宜先洗濯者,亦各言之(《晋书·挚虞传》)。
追赠马敦策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皇帝咨故督守、关中侯马敦,忠勇果毅,率厉有方。固守孤城,危逼获济。宠秩未加,不幸丧亡,朕用悼焉。今追赠牙门将军印绶,祠以少牢(《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案:元康四年有《册陇西王泰为太尉文》,乃挚虞作,编入《挚虞集》。)。
太康颂 西晋 · 挚虞
四言诗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于休上古,人之资始。
四隩咸宅,万国同轨。
有汉不竞,丧乱靡纪。
畿服外叛,侯卫内圮。
天难既降,时惟鞠凶。
龙战兽争,分裂遐邦。
备僭岷蜀,度逆海东。
权乃缘间,割据三江。
明明上帝,临下有赫。
乃宣皇威,致天之辟。
奋武辽隧,罪人斯获。
抚定朝鲜,奄征韩貊。
文既应期,席卷梁益。
元憝委命,九夷重译。
邛、冉、哀牢,是焉底绩。(一章)
我皇之登,二国既平。
靡适不怀,以育群生。
吴乃负固,放命南冥。
声教未暨,弗及王灵。
皇震其威,赫如雷霆。
截彼江沔,荆舒以清。
邈矣圣皇,参乾两离。
陶化以正,取乱以奇。
耀武六旬,舆徒不疲。
饮至数实,干旄无亏。
洋洋四海,率礼和乐。
穆穆宫庙,歌雍咏铄。
光天之下,莫匪帝略。
穷发反景,承正受朔。
龙马骙骙,风于华阳。
弓矢囊服,干戈戢藏。
严严南金,业业馀皇。
雄剑班朝,造舟为梁。
圣明有造,实代天工。
天地不违,黎元时邕。
三务斯协,用底厥庸。
既远其迹,将明其踪。
乔山惟岳,望帝之封。
猗欤圣帝,胡不封哉(《晋书·挚虞传》)!(二章)
新婚箴 西晋 · 挚虞
四言诗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今在哲文,遭家不造。
结发之丽,不同偕老。
既纳新配,内芬外藻。
厚味腊毒,大命将夭。
色不可耽,命不可轻。
君子是惮,敢告后生(《艺文类聚》四十。案:《初学记》十四年所载挚虞《新婚箴》,乃潘岳答也。非此篇佚文,故不录。)。
思游赋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虞尝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祐者义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此而行,所以速祸。然道长世短,祸福舛错,怵迫之徒,不知所守,荡而积愤,或迷或放,故借之以身,假之以事,先陈处世不遇之难,遂弃彝伦,轻举远游,以极常人罔惑之情;而后引之以正,反之以义,推神明之应于视听之表,崇否泰之运于智力之外,以明天任命之不可违,故作《思游赋》,其辞曰:
有轩辕之遐胄兮,氏仲任之洪裔。敷华颖于末叶兮,晞灵根于上世。准乾坤以斡度兮,仪阴阳以定制。匪时运其焉行兮,垂太虚而遥曳。戴朗月之高冠兮,缀太白之明璜(《御览》六百八十四作「缀太珠之明珰。」)。制文霓以为衣兮,袭采云以为裳。要华电之煜爚兮,佩玉衡之琳琅。明景日以鉴形兮,信焕曜而重光。
至美诡好于凡观兮,修稀合而靡呈。燕石缇袭以华国兮,和璞遥弃于南荆。夏像韬尘于市北兮,瓶罍抗方于两楹。鸾皇耿介而偏栖兮,兰桂背时而独荣。关寒暑以练真兮,岂改容而爽情。
感昆吾之易越兮,怀晖光之速暮。羡一稔而三春兮,尚含英以容豫。悼曜灵之靡暇兮,限天晷之有度。聆鸣蜩之号节兮,恐陨叶于凝露。希前轨而增骛兮,眷后尘而旋顾。往者倏忽而不逮兮,来者冥昧而未著。二仪泊焉其无央兮,四节环转而靡穷。星鸟逝而时反兮,夕景潜而且融。景三后之在天兮,叹圣哲之永终。谅道修而命微兮,孰舍盈而戢冲。握隋珠与蕙若兮,时莫悦而未遑。彼未遑其何恤兮,惧独美之有伤,蹇委深而投奥兮,庶芬藻之不彰。芳处幽而弥馨兮,宝在夜而愈光。逼区内之迫胁兮,恩摅翼乎八荒。望云阶之崇壮兮,顾轻举而高翔。
造庖牺以问象兮,辩吉繇于姬文。将远游于太初兮,鉴形魄之未分。四灵俨而为卫兮,六气纷以成群。骖白兽于商风兮,御苍龙于景云。简厮徒于灵圉兮,从冯夷而问津。召陵阳于游溪兮,旌王子于柏人。前祝融以掌燧兮,殿玄冥以掩尘。形彯彯而遂遐兮,气亹亹而愈新。挹玉膏于莱嵎兮,掇紫英于瀛滨。揖太昊以假憩兮,听赋政于三春。洪范翕而复张兮,百卉陨而更震。睇玉女之纷彯兮,执懿筐于扶木。览玄象之韡晔兮,仍腾跃乎阳谷。吸朝霞以疗饥兮,降廪泉而濯足。将纵辔以逍遥兮,恨东极之路促。诏纤阿而右回兮,觌朱明之赫戏。莅群神于夏庭兮,回苍梧而结知。纚鹪明以承旂兮,驵天马而高驰。谗羲和于丹丘兮,诮倒景之乱仪。寻凯风而南暨兮,谢太阳于炎离。戚溽暑之陶郁兮,余安能乎留斯!闻碧鸡之长晨兮,吾将往乎西游。奥浮鹢于弱水兮,泊舳舻兮中流。苟精粹之攸存兮,诚沈羽以泛舟。轶望舒以陵厉兮,羌神漂而气浮。讯硕老于金室兮,采旧闻于前修。讥沦阴于危山兮,问王母于椒丘。观玄鸟之参趾兮,会根壹之神筹。扰毚兔于月窟兮,诘姮娥于蓐收。爰揽辔而旋驱兮,访北叟之倚伏。乘增冰而遂济兮,凌固阴之所滀。探龟蛇于幽穴兮,瞰罔养之潜育。哂倏忽之躁狂兮,丧中黄于耳目。偭烛龙而游衍兮,穷大明于北陆。
攀招摇而上跻兮,忽蹈廓而凌虚。登阊阖而遗眷兮,頫玄黄于地舆。召黔雷以先导兮,觐天帝于清都。观浑仪以寓目兮,拊造化之大炉。爰辨惑于上皇兮,稽吉凶之元符。唐则天而民咨兮,癸乱常而感虞。孔挥涕于西狩兮,臧考祥于娄句。蹠肆暴而保乂兮,颜履仁而夙徂。何否泰之靡所兮,眩荣辱之不图?运可期兮不可思,道可知兮不可为。求之者劳兮欲之者惑,信天任命兮理乃自得。
且以四位为匠,乾川为均。散而为物,结而为人。阳降阴升,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祸不可攘,福不可徵。其否兮有豫,其泰兮有数。成形兮未察,灵像兮已固。承明训以发蒙兮,审性命之靡求。将澄神而守一兮,奚飘飘而遐游!
斐陈辞以告退兮,主悖惘而永叹。惟升降之不仍兮,咏别易而会难。愿大飨以致好兮,盍息驾于一餐。会司仪于有始兮,延嘉宾于九乾。陈钧天之广乐兮,展万舞之至欢。枉矢铄其在手兮,狼弧翾其斯弯。睨翟犬于帝侧兮,殪熊罴于灵轩。
尔乃清道夙跸,载轮修祖。班命授号,𨏢辀〗整旅。兆司郁以届路兮,万灵森而陈庭。丰隆轩其警众兮,钩陈帅以属兵。堪舆竦而进时兮,文昌肃以司行。抗蚩尤之修旃兮,建雄虹之采旌。乘云车电鞭之扶舆委移兮,驾应龙青虬之容裔陆离。俯游光逸景倏烁徽霍兮,仰流旌垂旄焱攸襳纚。前湛湛而摄进兮,后僸僸而方驰。且启行于重阳兮,奄税驾乎少仪。跨列缺兮窥乾川,挥玉关兮出天门。涉汉律兮望昆仑,经赤霄兮临玄根。观品物兮终复魂,形已消兮气犹存。眺悬舟之离离兮,怀旧都之蔼蔼。仍繁荣而督引兮,将遄降而速迈。华云依霏而翼衡兮,日月炫晃而映盖。蹈烟煴兮辞天衢,心闛𦐇兮识故居。路遂遒兮情欣欣,奄忽归兮反常闾。修中和兮崇彝伦,大道繇兮味琴书。乐自然兮识穷达,澹无思兮心恒娱(《晋书·挚虞传》)。
泰始四年举贤良方正对策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策问曰:「顷日食正阳,水旱为灾,将何所修,以变大眚?及法令有不宜于今,为公私所患苦者,皆何事?凡平世在于得才,得才者借耳目以听察。若有文武器能有益于时务而未见申叙者,各举其人。及有负俗谤议,宜先洗濯者,亦各言之」。虞对曰:
臣闻古之圣明,原始以要终,体本以正未。故忧法度之不当,而不忧人物之失所;忧人物之失所,而不忧灾害之流行。诚以法得于此,则物理于彼;人和于下,则灾消于上。其有日月之眚,水旱之灾,则反听内视,求其所由,远观诸物,近验诸身,耳目听察,岂或有蔽其聪明者乎?动心出令,岂或有倾其常正者乎?大官大职,岂或有授非其人者乎?赏罚黜陟,岂或有不得其所者乎?河滨山岩,岂或有怀道钓筑而未感于梦兆者乎?方外遐裔,岂或有命世杰出而未蒙膏泽者乎?推此类也,以求其故,询事考言,以尽其实,则天人之情可得而见,咎徵之至可得而救也。若推之于物则无忤,求之于身则无尤,万物理顺,内外咸宜,祝史正辞,言不负诚,而日月错行,夭疠不戒,此则阴阳之事,非吉凶所在也。期运度数,自然之分,固非人事所能供御,其亦振廪散滞,贬食省用而已矣。是故诚遇期运,则虽陶唐、殷汤有所不变,苟非期运,则宋卫之君,诸侯之相,犹能有感。惟陛下审其所由,以尽其理,则天下幸甚。臣生长荜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晋书·挚虞传》)。
谏改除普增位一等表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臣闻昔之圣明,不爱千乘之国而惜桐叶之信,所以重至尊之命而达于万国之诚也。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遗惠馀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驿书班下,被于远近,莫不鸟腾鱼跃,喜蒙德泽。今一旦更以主者思文不审,收既往之诏,夺已澍之施,臣之愚心窃以为不可(《晋书·挚虞传》。时太庙初建,诏普增位一等,后以主者承诏失旨,改除之,虞上表。)。
祀皋陶议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故事,祀皋陶于廷尉寺,新礼移祀于律署,以同祭先圣于太学也。故事,祀以社日,新礼改以孟秋之月,以应秋政。挚虞以为:案《虞书》,皋陶作士师,惟明克允,国重其功,人思其当。是以狱官礼其神,系者致其祭,功在继狱之成,不在律令之始也。太学之设,义重太常,故祭于太学是,是崇圣而从重也。律署之置,卑于廷尉,移祀于署,是去重而就轻也。律非正署,废兴无常,宜如旧祀于廷尉。又,祭用仲春,义取重生,改用孟秋,以应刑杀,理未足以相易,宜定新礼,皆如旧(《晋书·礼志上》,又《艺文类聚》四十九引挚虞新礼议。又《通典》五十三、《御览》五百二十六引挚虞《杂祀议》。)。
挽歌议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歌劳,声辞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虽音曲摧怆,非经曲所制,违礼设衔枚之义。方在号慕,不宜以歌为名,除不挽歌之。挚虞以为:「挽歌因倡和而为摧怆之声,衔枚所以全哀,此亦以感众。虽非经典所载,是历代故事,《诗》称『君子作歌惟以告哀』,以歌为名,亦无所嫌。宜定新礼如旧(《晋书·礼志》中,《通典》八十六。)」。
吉驾导从议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汉魏故事,将葬,设吉凶卤簿,皆有鼓吹。新礼以礼无吉驾导从之文,臣子不宜释其衰麻以服玄黄,除吉驾卤簿。又,凶事无乐,遏密八音,除凶服之鼓吹。挚虞以为:葬有祥车旷左,则今之容车也。既葬,日中反虞,逆神而还。《春秋传》,郑大夫公孙虿卒,天子追赐大路,使以行。《士丧礼》,葬有槁车乘车,以载生之服。此皆不唯载柩,兼有吉驾之明文也。既设吉驾,则宜有导从,以象平生之容,明不致死之义。臣子衰麻不得为身而释,以为君父则无不可。《顾命》之篇足以明之。宜定新礼设吉服导从如旧,其凶服鼓吹宜除(《晋书·礼志》中,《御览》五百六十七。)。
师服议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丧服》无弟子为师服之制,新礼弟子为师齐衰三月。挚虞以为:「自古弟子无师服之制,故仲尼之丧,门人疑于所服。子贡曰:『昔夫子之丧颜回,若丧子而无服。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遂心丧三年。此而怀三年之哀,而无齐衰之制也。群居则绖,出则否,所谓吊服加麻也。先圣为礼,必易从而可传。师徒义诚重,而服制不著,历代相袭,不以为缺。且寻师者以弥高为得,故屡迁而不嫌;修业者以日新为益,故舍旧而不疑。仲尼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贡曰『夫何常师之有』。浅学之师,暂学之师,不可皆为之服。义有轻重,服有废兴,则臧否由之而起,是非因之而争,爱恶相攻,悔吝生焉。宜定新礼无服如旧(《晋书·礼志》中。《通典》一百一,《御览》五百四十七。)」。
为皇太孙服议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太子初生,举以成人之礼,则殇理除矣。太孙亦体君传重,由位成而服全,非以年也。天子无服殇之仪,绝期故也(《宋书·礼志》二。惠帝太安元年,皇太孙尚薨,有司奏御服齐衰期,诏通议秘书监挚虞议。又略见《晋书·挚虞传》。)。
夫人不答妾拜议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汉魏故事:王公群妾见于夫人,夫人不答拜。新礼以为礼无不答。更制妃公侯夫人答妾拜。挚虞以为:「礼,妾事女君如妇之事姑,而妾服女君期,女君不报,则敬与妇同而又加贱也。名位不同,本无酬报,礼无不答,义不谓此。先圣殊嫡庶之别,以绝陵替之渐,峻明其防,犹有僭违。宜定新礼,自如其旧(《晋书·礼志》下,《通典》六十八。)。
驳潘岳古今尺议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昔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其形容,象物制器,以存时用。故参天两地,以正算数之纪;依律计分,以定长短之度。其作之也有则,故用之也有徵。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准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措之规矩,则器用合宜。一本不差而万物皆正,及其差也,事皆反是。今尺长于古尺几于半寸,乐府用之,律吕不合;史官用之,历象失占;医署用之,孔穴乖错。此三者,度量之所由生,得失之所取徵,皆絓阂而不得通,故宜改今而从古也。唐虞之制,同律度量衡,仲尼之训,谨权审度。今两尺并用,不可谓之同;知失而行,不可谓之谨。不同不谨,是谓谬法,非所以轨物垂则,示人之极。凡物有多而易改,亦有少而难变,亦有改而致烦,有变而之简。度量是人所常用,而长短非人所恋惜,是多而易改者也。正失于得,反邪于正,一时之变,永世无二,是变而之简者也。宪章成式,不失旧物,季末苟合之制,异端杂乱之用,当以时厘改,贞夫一者也。臣以为宜如所奏(《晋书·挚虞传》。将作大匠陈协掘地得古尺,尚书奏「今尺长于古尺,宜以古为正』。潘岳以为习用已久,不宜复改,虞驳。)。
驳司隶奏鲁夔违法事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河内太守鲁夔使民二百家共立一学,未成而司隶奏以违法,尚书郎中骑都尉臣挚虞驳:夔为近畿大都,朝所委任,亲临民物,足识事宜,累表仍上,求二百家立一学,是其留心学校,必欲有成也□□□□□□□□。
答杜预书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唐称遏密,殷云谅暗,各举事以为名,非既葬有殊降周室以来,谓之丧服。丧服者,以服表丧。今帝者一日万机,太子监抚之重,以宜夺礼,葬讫除服,变制通理,垂典将来。何必附之于古,使老儒致争哉(《晋书·挚虞传》,《通典》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