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荫坪叠落花前颌四首索和己未及今十年矣感而赋此 其四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底急韶华不我留,馀春惜取曲江头。
纵横满地谁能扫,高下随风那自由?
几树棠梨差可馆,旧时花萼岂无楼?
夜阑犹剔残灯照,心恋空林敢即休(上图藏韬庵《致草沅经书》手迹、吴宓《空轩诗话》)?
祷雨 清末民国初 · 梁鼎芬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节庵先生遗诗卷四
今夏久未雨,赤日光隆隆。
江边那知旱,苦语闻老农。
山田土不破,泥井泉不通。
民间久彫敝,况乃罹灾凶。
吾侪召天罚,敢谓官无功。
侧闻新太守,立朝世清忠。
下车未几日,步祷不有躬。
哀哉天难闻,近者术几穷。
先生学道人,閒居意从容。
岂识农事苦,终岁心冲冲。
听之发深嘅,余亦一村佣。
侥倖窃天禄,无德遂不终。
月令尚记忆,要术曾发蒙。
虽无斯民责,忧乐实所同。
老农去不顾,我貌愧且恭。
惆怅万里客,梦寐怀昌丰。
又见祈雨僧,礼佛撞清钟。
十二月八夜寒蟾清绮略无纤云因忆清华园诸友戏为设身处境各缀小诗讯之 其四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二
更忆吴刚还一叹,年年斫桂费沉吟。
月华如练人千里,乌鹊南飞感独深(雨僧。)。
佩弦以长诗述清华园旧事仆曩亦常游园中军兴仅于衡山一遇诸友已感云散次韵以复于佩弦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五
渝江六月苦蒸热,鬼车日日乘长晴。
汗流出入厌幽隧,百体困顿忘昏明。
忽睹佳人寄谣咏,圆珠大玉纷重轻。
感叹昔游哀世乱,心期千里同峥嵘。
清华园客我亦厕,矧复踵子经湘衡。
索居追梦念我友,悲歌和比巴猿鸣。
吴刚(雨僧。)斫桂耗心力,流波暗逝称馀生。
荷声藤影绕孤馆,参差吹彻餐落英。
我爱浦兄(江清。)最蕴藉,春风条畅秋星莹。
叶(公超。)朱(佩弦。)仙俪各足傲,按歌布子眸澄泓。
石荪清谈平伯默,使我恋甚儿时饧。
此皆才俊互雄长,而我追步相支撑。
当时为乐视甚易,事去难若黄河清。
祝融绝顶宿僧寺,共伤离散心如醒。
人生百年发易脱,欢娱忧患劳将迎。
欲登昆崙啸俦侣,倚天携手歌同行。
临睨愁看劫罅火,兽蹄鸟迹森交横。
收摄千哀归一茹,君知硉矹情难名。
次韵萧公权教授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五
吾生爱结交,无间新旧雨。
酒杯通九流,邮筒驰九土。
师友溯恩源,欲述当万语。
桐城(吴北江夫子。)始传经,顾我如父母。
长沙(章行严丈。)脱我囚,馈学气再鼓。
同学数少年,及今几寒暑。
曾(履川。)吴(稚鹤。)贺(孔才。)与方(障川。),并我而为五。
伟哉泾阳君,高谊来缟纻(吴雨僧。)。
荐我寒溪毛,明堂登豆俎。
旧京逮沪渎,腾腾积万楮(始雨僧以书来订交。嗣在北平及上海,相继识陶燠民、陈通伯、刘寿民、朱佩弦、俞平伯、叶公超、浦江清、刘弘度、施蛰存、戴巍成、卢冀野,皆雨僧因缘也。)。
大江日东流,惟浙水异股。
叔子起永嘉(伍叔傥未谋面时,读吾文大善之。),求我乃甚苦。
亦如叶石荪(帆海相识,遂成良友。),爱我无狎侮。
四海萧与李(哲生。),俊茂白玉麈。
诗登泾阳集,字字皆飞舞。
昔意友鹓雏,顾惭如腐鼠。
一旦攀两雄,嗜梅何惜齼。
愿得成连琴,亲对海山谱(雨僧诗集中载公权及哲生诗。去年始与哲生唱酬,顷佩弦转致公权此诗,因得和韵,然皆未能执手晤言也。)。
横览复焉穷,相维在肝腑。
男儿将四十,正若日当午。
文字豁天真,试唱予和汝。
高吟往复篇,快意忘失所。
兵戈莫能离,云海莫能阻。
作诗聊挂一,质直存迹府。
沁园春·再挽晦闻 民国初 · 张尔田
押词韵第六部
畴昔相知,自许千秋,惟曹与君。
忆甘陵结客,曾经名见,洛阳作赋,如此才横。
酹起陶潜,重邀李白,何日尊前细论文。
春秋笔,叹诗亡不作,泣凤伤麟。
纷纷。
竖子成名。
祗我辈栖迟行路尘。
问坏空成住,到头谁幻,黄农虞夏,过眼皆陈。
语可当薪,玄真覆酱,犹有侯芭后死人(谓君门人吴雨生。)。
归休了,算交亲有泪,天地无情。
读钱钟书先生《谈艺录》 现当代 · 陈述元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两间庐诗
莲沼蛇山瑞气遒(西南联大建校昆明西郊,隙地就荒,无地名。就大范围而言,北枕蛇山,东界莲花池。蛇山,俗称长虫山;莲花池相传为陈圆圆自沈处,小街中有牌坊,榜“祥钟莲沼,瑞接蛇山”八字,文化大革命中被毁。),陈钱(吴宓先生尝言,当代博学,老年惟陈寅恪,少年惟钱钟书。)当日此羁游。
千秋尚友参同契(先生《谈艺录》引言云:“三十五年间,人物浪淘,著述积薪。”有慨乎其言之。),百国征文考异邮。
留得人天双眼在,何分海溷一沤浮。
不知凤翥西头路(当年城区通往联大有两小径,一为文化巷,一为凤翥街。),犹记先生杖履不。
《吴宓与陈寅恪》读后有作 当代 · 何永沂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驱鱼涸辙相濡意(聂诗:“何不驱鱼盈涸辙,使之君我共情长。”),坠雁南天问讯情(陈寅恪于一九六九年在广州逝世,直至一九七一年身居蜀地仍处险境的吴宓尚未知陈的死讯,竟不顾自身安危,修书中山大学革委会询问陈寅恪的状况。)。
守道同趋无尽劫,玉壶击碎有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