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洴溪桥 南宋 · 赵渥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一
油井小聚,洴溪之滨。
夏秋雨集,沟浍皆盈。
众水所汇,实病于行。
谁作斯桥,庞君守真。
宁瘠一己,而利他人。
此心与桥,为世通津。
我观地水,如车转轮。
陵谷变迁,成毁有因。
桥不足恃,所恃者仁。
仁者之心,与石不磷。
矢我铭诗,刻此坚珉(清高培谷光绪《西充县志》卷一三)
海兰河屯乾隆甲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二
海兰河屯者汉言榆城也遵槎尔筏岭而西旁见旧城之基焉雉堞无存土垒尚在昔年征战之时各筑堡自守遗老既尽无能道其事者以其生榆树焉则谓之榆城而已
虎视龙争各据时,高培战垒阔穿池。
何年贝勒失名姓(昔东方部落强有力者率自称贝勒,剩此荒城祗址基。
总为圣人驱除(去声)难,维新天命眷归期。
秋风戍经过处,奋旅维艰企继思。
阅接筑高堰堤工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
砖工不若石工坚,改筑曾教庚子年庚子南巡回跸阅高家堰工据萨载请将三堡六堡等卑矮砖工加高余以砖工不若石工经久因命改建石工不惜多费帑金分年脩筑以资巩固兹一律加高培厚改筑完整既以卫民兼因代赈濒河州县庶冀永远安澜云)
培厚加高一律巩,卫民代赈两谋全。
亦云救弊补偏耳,恒念有孚勿问焉(易益卦有孚惠心勿问元吉向尝释勿问谓加惠于民不问其感德与弗感德以视历来释经者谓加惠于民不问可知为元吉之解较为切实)
固堰可重堤不可,当年圣训实昭然。
按:高家堰为黄淮关键淮扬各府藉资保障恭阅皇祖实录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工部议覆靳辅高家堰加筑小堤一疏皇祖谕曰承受洪泽湖大水全惟高家堰是赖将高家堰之堤筑之使其益坚则可其外筑一小堤有何益哉倘高家堰之堤冲决则一小堤能禦之乎此皆靳辅执其向时意见而行之也先是二十六年靳辅请于高家堰外另筑重堤特命廷臣会同地方大吏履勘又下九卿详议罢其事兹复请加筑小堤仍即曩时重堤之见胶执于中是以圣训委曲申谕祗宜固高堰捍障淮湖不宜加筑重堤也继复命大学士张玉书刑部尚书图讷二人察视加脩高家堰工以期永远坚固雍正八年皇考以治河之道必须保固高堰堤工使清水力能敌黄发户部帑金一百万两将堤工险要单薄处加脩石工为永远之计余昨庚子南巡饬督臣萨载三堡六堡旧有砖工改石补高培厚凡皆推阐圣谟历巡指示坚筑高堰之训谕以期金堤巩固淮扬数郡得保安全因阅高堰接筑堤工谨识如右
阅永定河堤因示直隶总督方观承乾隆庚午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六
水由地中行,行其所无事。
要以禹为师,禹贡无堤字。
后世乃反诸,祗惟堤是贵。
无堤免冲决,有堤劳防备。
若禹岂不易,今古实异势。
上古田庐稀,不与水争利。
今则尺寸争,安得如许地。
为堤已末策,中又有等次。
上者禦其涨,归漕则不治。
下者卑加高,堤高河亦至。
譬之筑宽墙,于上置沟渠(叶)
行险以侥幸,几何其不溃。
胡不筹疏浚,功半费不赀(叶)
因之日迁延,愈久愈难试。
两日阅永定,大率病在是(叶)
无已相咨询,为补偏救弊。
下口略更移,取其趋下易。
培厚或可为,加高汝切忌。
多为减水坝,亦可杀涨异。
取土于河心,即寓疏淤义(向来河臣治堤率以加高培厚为请朕以培厚尚可加高则堤高而河亦日与俱高非长策也其堤取土类取之堤外朕谓就近取堤外之土以益堤堤虽增而地愈下宜取河中淤出新土用之则堤即寓浚淤之义似为两得)
河中有居民,究非久长计。
相安姑弗论,宜禁新添寄(河中淤地穷民辄就播种搆草舍以居水至则避去虽不为害而筑墙叠坝未免有填河之患祇以迁徙非民所愿不得已姑听之而禁其后勿附益增廓云)
条理尔其蘉,大端吾略示。
桑乾岂巨流,东手烦计议
隐隐闻南河,与此无二致。
未临先怀忧,永言识吾意。
文安堤工三叠旧韵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七
文安地处洼,淀水相击豗。
辛巳辛卯,冲堤凡两开文安地势洼下旧多积水自辛巳漫溢培修堤工之后民间得以种植有收至辛卯复被淀水冲击地亩仍为水占随令将堤工增高培厚以冀消涸及癸巳亲临阅视又命军机大臣会同该督彻底稽核减轻赋额并将无田之赋清釐豁免)
吾民叹昏垫,赈济频救灾。
茭楗那惜费,低增薄与培
癸巳临阅后,至今安晏皆。
兹来观民风,熙熙迎驾排。
暖衣过冬月,新苗茁垓。
幸此十馀岁,象如癸巳(该处堤工稳固十馀年以来并无漫溢之患而堤南大洼地亩连年多获丰收兹来省视麦田一望青葱民气倍形安乐为之欣慰)
既思语忌盈,吾惟益惕哉。
观永定河下口入大清河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押有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八
乙亥永定,熟议移下口(永定河自康熙三十七年创筑两岸堤工由安澜城入淀嗣后下口改由岔口及王庆坨冰窖草坝贺老营屡经迁徙总以堤形𦂳束未能畅泄乾隆二十年亲临阅视将下口移今条河头之南入沙家淀下注)
南北仍存堤,不过遥为守。
中馀五十里,荡漾任其走。
水散足容沙,凤河清流有。
以浑会清南,入大清河(河下口南北两堤仍令加高培厚遥为保障中宽五十里任其荡漾足以散水容沙自此会凤河而南遂成清流入大清河达津归海)
幸此卅年来,无大潦为咎。
然五十里间,长此安穷久(近年夏秋雨水调匀未致大潦故水不为害堤外田地岁获有收但自乙亥改移下口以来此五十里之地不免俱致停沙目下固无事数十年后殊乏良策未免永念惕然也)
五字志惕怀,忸怩增自丑。
文安堤工四叠旧韵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八
文安本洼区,所虑潦波豗。
前岁乃大异,春旱夏云开。
以此甘雨希,水乡受旱灾文安太洼自癸未修筑堤工苏桥马村诸处加高培厚之后水涸农兴连年报稔惟前岁间畿南艰泽水乡洼地转受旱灾当即先事截漕发帑加意赈恤而昨秋收穫旋报十分收成兹来跸途经览比户盈宁民气和乐兼之麦田芃绿丰稔可期实赖堤工巩固利益非浅)
赈济不遗力,冀周元气培。
昨秋幸有收,仓箱比户皆。
老幼鲜饥色,笑语迎銮排。
即看冬麦茁,新绿芃垓。
阅堤颇慰志,庶弗孤此来。
咄悔吾言失,满损谦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