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次成仲深田园杂兴韵 明 · □东溟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沧浪先生诗集卷之二
溪上茅斋白竹扉,一林桑柘夕阴移。
图书满壁生涯足,岩径穿云俗物稀。
周党自坚丘壑志,幼安谁识庙堂姿。
沧浪已作忘机地,鸥鹭烟沙好可依(东溟)。
春日偕李克苍比部登鹤楼晚过武当宫漫兴八首 其八 明 · 沈鈇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淮南佳树意同游①,此日相携江上楼。
海内缔交真意气②,眼前得失总浮沤③。
谩持白璧悲冰鉴④,且对青山典鹔裘⑤。
醉和沧浪成一噱⑥,肯容崔颢擅风流。
【校注】
(1)淮南佳树:《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喻隐者所居。因乃淮南王刘安所作,故称。李白《寄淮南友人》:“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2)意气:志趣。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3)浮沤:水上泡沫,喻世事无常。苏轼《龟山辨才师》:“羡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
(4)白璧:贾谊《新书·连语》:“梁尝有疑狱,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梁王曰:‘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之…… 朱公曰:‘臣鄙人也,不知当狱。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侧而视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千金。’”冰鉴:喻知人之明。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5) 裘: 羽所制之裘。《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
(6)噱:《说文·口部》:“噱,大笑也。”
本诗总括组诗之旨,写与李比部交游之情。首联谓两人均怀隐逸之趣,同游鹤楼;颔联言意气之重,得失之轻,谓与李比部结交情重;颈联慨叹友人虽有白璧之智、冰鉴之明,然无由施展;尾联醉而赋诗,效渔父而歌沧浪,收束全诗。
赠金允祯。时有卜邻江上之约。金解吟诗。善书 其一 明 · 成文浚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沧浪先生诗集卷之一
吾庐岂不好,引兴在沧浪。
带月归孤屿,乘潮上野航。
细鳞穿荇带,香醑拆荷裳。
更道天随子,新诗满锦囊。
次城主李公韵 其一 明 · 成文浚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沧浪先生诗集卷之一
笑仙馆下早称贤,垂耳盐车困靮鞭。
印匣尘生无一事,琴堂春日据梧眠(城主。成先生悌元门生。成先生自号东洲笑仙。)。
感兴吟 其二 明 · 成文浚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沧浪先生诗集卷之二
沧浪非是爱吟诗,为感人寰似奕棋。
安得虞唐五色线,皇王衮职一纶弥。
后数日复次。投赠士彦求和 其二 明 · 成文浚
四言诗 出处:沧浪先生诗集卷之一
沧浪清兮,我发斯沐。
沧浪浊兮,我足斯濯。
不阅我躬,遑恤人忧。
彼美渔父,聊可与游。
送区册 明 · 姜沆
押阳韵 出处:睡隐别集
南方山水甲天下,磅礴淑气蟠穹苍。
白金水银丹砂良,石英钟乳不足当。
瑰奇忠信人间出,区氏之子颀而长。
炳如丹穴凤凰羽,隐若风林虎豹章。
我本玉皇柱下史,谪官万里来炎荒。
阳山穷邑斗许大,夹江荒茅间疏篁。
雁鹜禽言苦嘲啁,炎风搅夏声礌硠。
况乃山深水有波,悍石横流如釰铓。
长蛟蝮蛇闪毒舌,赤豹玄熊大陆梁。
平生亲奋缺过从,半岁孤吟猿狖乡。
区也不惮道路难,把钓拿舟来我傍。
倾山意气慰穷鳞,目击已知中所藏。
众皆弃枯集于菀,独子不为时世妆。
居然菰葛立谈间,皇王帝伯撑枯肠。
或山而采水而渔,桂风杉月同翱翔。
要余湔浣学古脑,探囊一试黄昏汤。
穰穰文学遽如许,岁籥才周富稛仓。
浮生离合会有时,雨散星分安可常。
南陔香草待晨羞,明镜妆台愁洞房。
少妇寄衣母寄书,一封共寄啼千行。
庭闱温凊及岁时,䌽服几时趋北堂。
天涯从此先知音,鬓发更觉成沧浪。
临分一言当马挝,去矣终莫甘摧藏。
兰不当门亦见锄,早晚声名登未央。
长鸣天马待驾驭,去取公卿易驱羊。
吾衰倘免葬蛮山,他日相从城凤凰。
奉次量田使沧浪李子章见赠韵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二十一湖营录
湖西按使本非才,褊性终为俗子猜。
计策不成头似雪,篇章无用谤如雷。
敢言朽蘖沾春泽,方见炎烟起死灰。
三十三年三握手,沧浪居士未须咍。
重题绝句 其二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五
井邑萧条草树荒,忆君曾此佩铜章。
鲜于亭上清诗在,名与江流万古长(故训导鲜于缵。箕子之后。居于县南十里许地。有亭名沧茫。后五峰李相公。改命曰沧浪。)。
九友居士兄。自高阳香谷草堂寄沧浪成君仲深诗来。又以成君语求余和诗。乃步余韵也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八
余于丁未岁。宿香谷草堂。实正月二十一日。时大雪初霁。皎月如烛。与兄夜坐。吟玩彻晓。仍占五字数句。题诸壁上。成君今年过香谷。阻雪宿草堂。亦正月二十一日。不但月日相同。而雪夜清景又同。或者天公好事。以草堂风致。分付我两人而然耶。前后同遇。何其奇也。成君遂用余韵。为之赋三篇。因求和于余。又何好奇之甚也。余一宿草堂。三变寒暑。来守莱山。奄踰两春。而莱去高阳。千有馀里。岭海之陬。瘴疠之乡。簿书旁午。鞭扑纷嚣。居常忽忽如在梦寐中人。草堂留题。漫不自省。置之相忘之域久矣。雪夜清景。其何能复记耶。今读成君诗。旧迹茫然。始认为真赝间。俄而。追念情境。宛然若在目前。辄书此以归之。俾作草堂一奇事也。且余平日。尝窃慕成君之风。成君今者。不以余为鄙。既步余韵。又索余和。抑非幸耶。故首篇致区区之意于成君焉。至如雪月清夜。一般意味。不可以形诸毫端。兄与成君。当自知之。欲辨忘言者。其是之谓欤。东谷道人。书于东莱府之衙舍。
洒落牛溪翁,胸襟如霁月。
沧浪正派深,典刑非朽骨。
平生圣贤书,言外得妙趣。
寂寞老白屋,一饭孰三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