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殷祭议 东晋 · 王谧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
有非常之庆,必有非常之礼,殷祭旧准不差,盖施于经常尔。
至于义熙之庆,经古莫二,虽曰反正,理同受命。
愚谓履运惟新,于是乎始,宜用四月(《宋书·礼志》三;《通典》四百十九,元兴三年,领司徒王谧丹杨尹孟昶议。)
上宋书表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七
臣约言:臣闻大禹刊木,迹炳虞书;
西伯勘黎,功焕商典。
伏惟皇基积峻,帝烈弘深,树德往朝,立勋前代。
若不观风唐世,无以见帝妫之美;
自非睹乱秦馀,何用知汉祖之业。
是以掌言未记,爰动天情,曲诏史官,追述大典。
臣实庸妄,文史多阙。
以兹不才,对扬盛旨,是用夕惕载怀,忘其寝食者也。
臣约顿首死罪。
窃惟宋氏南面,承历统天,虽世穷八主,年灭百载,而兵车亟动,国道屡屯,垂文简牍,事数繁广。
若夫英主启基,名臣建绩,拯世夷难之功,配天光宅之运,亦足以勒铭钟鼎,昭被方策。
及虐后暴朝,前王罕二,国畔家祸,旷古未书,又可以式规万叶,作鉴于后。
宋故著作郎何承天始撰《宋书》,草立纪传。
止于武帝功臣篇牍未广;
其所撰志,惟天文律历。
自此外,悉委奉朝请山谦之
谦之孝建初又被诏撰述,寻值病亡。
仍使南台侍御史苏宝生续造诸传,元嘉名臣,皆其所撰。
宝生被诛,大明中,又命著作郎徐爰踵成前作。
因何苏所述,勒为一史。
起自义熙之初,讫于大明之末
至于臧质鲁爽王僧达诸传,又皆孝武所造。
自永光以来,至于禅让,十馀年内,阙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且事属当时,多非实录。
又立传之方,取舍乖衷,进由时旨,退傍世情,垂之方来,难以取信。
臣今谨更创立,制成新史,始自义熙肇号,终于升明三年
桓玄谯纵卢循、马鲁之徒,身为晋贼,非关后代;
吴隐、谢混郗僧施,义止前朝,不宜滥入宋典
刘毅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孟昶诸葛长民,志在兴复,情非造宋,今并刊除,归之晋籍。
臣远愧南、董,近谢,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良,鞠躬局蹐,腼汗亡厝。
本纪、列传,缮写已毕;
合志、表七十卷,臣今谨奏呈。
所撰诸志,须成续上,谨条目录,诣省拜表奉书以闻。
臣约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宋书·自序》,《艺文类聚》五十五。)
徐仆射领军述役僧言 南北朝末隋初 · 释真观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四
泉亭光显寺释真观致书领军檀越:窃闻四依开士,匡正法于将颓;
十地高人,秉元文于已绝。
能使崛山遗迹,无亏冥坐之风;
祇树馀留,得肆经行之道。
伏见今者皇华,奉宣严宪
絓是僧尼之类,不书名籍者,并令损兹净戒,就此黎民,去彼伽蓝,归其里闬。
既普天下,莫非王臣。
正当黾勉恭承,鞠躬祗奉。
但愚情所谓,窃或疑焉。
自佛法肇兴,千有馀载,流传此地,数百年间,济济生徒,一何为盛!
虽复市朝亟改,风化顿移,慧炬常明,戒香恒馥。
其为福利,难可胜言。
所现灵祥,闻诸史传。
至如浮图和上,曜彩邺中,高坐法师,流芳巩洛
或复昆明池内,识劫烧之馀灰;
长沙寺里,感碎身之遗阴。
道开入境,仙人之星乃出;
法成去世,绀马之瑞爰浮。
乃有青目赤髭,黄眸白足连眉表称,大耳传芳,莫不定水渊澄,义峰山竖。
汪汪道望,类迦叶之高踪;
肃肃威仪,似额鞞之清行。
顷年讹替,乃日浇漓,而法正洪基,犹应未殄。
忽复违其本志,夺彼前心,莫不仰高殿而酸伤,辞旧房而凄楚。
依依法座,重反何期;
恋恋禅门,再还无日。
乃非歧路,而有分袂之悲。
虽异河梁,遂结言离之痛。
若以不继名籍,为其深罪,延兹咎累,亦可哀矜。
夫出俗之人,务应修道,许其方外之礼,不拘域中之节。
或有不贯名籍,无关簿领,并皆游方采听,随处利安。
望刹为居,临中告饭,或头陀林下,或兰若岩阿,如此之流,宁容继属?
若胜业不全,清禁多毁,宜应休道。
此事诚然,而持犯难知。
圣凡相滥,譬庵罗之果,生熟难分;
雪山之药,真伪难辩。
忽使昆峰之上,玉石同焚
大泽之中,龙蛇等毙,何期惜也!
吁可伤哉!
又其割爱辞亲,披缁剪发,既无仆使,永绝妻孥。
或老病之年,单贫之士,皆凭子弟,还相养卫。
如其一朝而散,溘死沟渠,遂有赴峻壑而投身,缢长绳而殒命。
虽复汨罗之痛,匹此犹轻;
荒谷之悲,方斯未重。
且复奇才绝学,并寄后生,听讲诵经,咸资晚秀,所以须陀得戒,犹是幼童,身子扬名,差非耆老。
如斯之类,若并翻缁,恐此法门,便无绍继,梵轮绝矣,精空舍焉。
若八陈未休,四郊多垒,前房所寄,后殿斯凭。
愚谓此人,殆诚无用。
若必有拔距投石之能,索铁伸钩之力,则并从军幕,久预长驱。
傥复尚服缁衣,犹居寺宇,则是习勇心薄,乐道情深。
若非卫玠清羸,便同孟昶之浮怯,既不便弓马,徒劳行陈。
虽复身披甲胄,还想法衣;
手执干戈,犹疑锡杖。
必当迩闻战鼓,色变心惊,远望军麾,魂飞气慑。
将恐有阻都护之威,无益二师之勇。
若谓不输王课,靡助国储,所以普使,收其赋敛。
但浮游之属,萍迸蓬飞,散诞之流,且贫终窭。
乡里既无田宅,京师又阙主人。
纳屦则两踵并穿,敛襟则护肘皆现。
观董生之百结,尚觉轻华;
颜子一箪,更疑丰饱
求朽壤以为药,宁识紫丸;
服粪埽而为衣,岂逢黄绢?
货财之礼,此而无从;
怀璧之愆,信哉应免!
若令其在道,犹可分卫自资,遂使还民,便是糇粮莫寄。
伏惟皇朝御历,齐圣钦明,继踵轩羲,比肩炎昊。
握镜之风弥远,垂衣之化方深。
兼复梁栋三宝,敷宏十善。
昔汉明灵感,止梦金人
晋武复修,才招玉像。
用今方古,彼有惭焉。
或深经是护,等仙预大王
宝塔斯成,类无忧国主
明扬仄陋,信巢父之清虚;
徵聘渔畋,许严君之高尚。
愚谓絓预今者,俯首僧尼,若已离法衣,无过道业。
或常居邸肆,恒处田园,并依民例,宜从策使,如其禅诵知解,蔬素清虚。
或宣唱有功,梵声可录。
或缮修塔庙,建造经书,救济在心,听习为务。
乃至羸老之属,贫病之流,幸于编户,无所堪用,并许停寺,仍上僧籍,必望十城之宝。
或出荆山,百步之中,时逢芳草。
于是寺断流俗之僧,众无餔糟之客。
六时翘请,常以国界为心;
三业精修,必用君王为本。
岂不幽明踊跃,人鬼欣欢,冥力护持,善缘扶助。
然后二仪交泰,六气调和,征马息鞍,军旗卷旆。
边荒入附,无待丹水之师;
玉制来朝,还想稽山之集。
何其乐矣,实可欣哉!
傥复疆场不虞,军资有阙,薄须费计,伏听徵求。
仰惟领军檀越,外则探赜典坟,内则钩深经论,才高帷幄,寄重盐梅,必愿降意刍荛,留心正法。
微惠研详,薄垂观监。
如其一毫可采,深希曲为矜论,无使兰艾同锄,薰莸俱剪。
庶得仙人苑里,更转法轮,长者园中,还铺讲席。
则匡维之德,比恒岱以齐高,拥护之功,似沧溟而共广。
横此忤烦,弥增悚惕(《释藏》轻九,《广弘明集》二十七)
汉南李相公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五
不审近日尊体何似。彼州是号奥区。
又称胜槩羊叔子之事业。
方为用武之邦。庾元规之风流。
更是徵文之地。人彊而寿。
气厚且深。伏计戎律既贞。
诏条尽举。岘山同峻。
汉水俱清。远想亭皋。
如飞木叶。柳宫务间。
莲幕才多。杜镇南鲁史之馀。
山太守习池之宴。非留车允。
即送范云歌郢中绕雪之妍。
舞江上弄珠之态。乐而不极。
欢且无荒。况彼亲邻。
又其令季。当时钧轴。
已相推于弟瘦兄肥。此日藩方。
复共庆于家齐国理。外威诸夏。
内屏明廷。昔晋室簪缨。
宋朝人物。谢万已称富贵。
孟昶寻处威权。而安石东山
尚为士。彦重白屋。
犹是布衣。未有鸿雁成行。
鹡鸰接翼。入共锵金鸣玉。
出联大邑高封。拥甲多踰万人。
列土尽方千里。政同鲁卫。
地则冉康。方将禀庆于高庙之灵。
谁敢不忠于大君之侧。某爰初筮仕。
即奉光尘。接班固兰台
束皙于东观。悲欢三纪。
契阔四朝。算存殁之途。
数吊庆之问。永惟庇赖。
独在高明。而方限山川。
远违门馆。向风慕义。
镂骨铭心。傥蒙识以后凋。
知其不谄。敢以尊主安人之誓。
远承左提右挈之恩。下情无任瞻望攀恋之至。
与周主簿书 宋 · 林季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竹轩杂著》卷五
某顿首,彦达主簿贤友:春初罢官仁里,匆匆就途,乃勤从者踏雪追饯,至数十里,迄今使人不能忘也。
兹辱诒书,存问累纸,且以长笺副之,礼意隆洽,并以悚感,仍喜初冬讲学休胜。
下谕云云具悉,不过以名未显,位未登,猥居下僚为可耻耳。
呜呼,处心如是,误矣。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非徇名也,谓无实也。
无实者多喜名,名非喜之所能近;
有实者多避名,名非避之所能远。
韩退之言:「内不足者,急于人知。
霈然有馀,厥闻四驰」。
此语得其情矣。
自古以来,谁不好名?
虽吾夫子日谈道义于洙泗间,犹不能使诸弟子销其求知之心也。
其曰:「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
又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
岂真与人辩利害、较得失,如是如是,而后为人所知哉!
盖以当时驰骛于外者尚多有之,傥能反求诸身,庶或有益于得称。
张学干禄,告以「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言行果为禄设耶?
盖所以告子张者不得不然。
必无是念,而夫子亦无是告也。
大率子张志大而行不掩焉者,如以闻为达,亦止为名而已,殊不知质直好义,虑以下人,自可以达,达则何患于不闻也?
吾子名闻而字彦达,当时之意,必曰「是闻也,非达也」,吾将有取于达者,今未之思,何也?
人之争名,甚于争利,决性命之情,侥倖一得,祸将子归矣。
李邕武后,声色俱厉,或责之,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呜呼!
之谏,忠也;
于为名,斯不忠也。
然则流离窜逐,竟戮于市,实有以取之矣。
好名之祸如此,亦何利于吾子乎?
吾子又谓乡人不肯传授宏词衣钵,歉然有不满之意。
夫习宏词,将以求美官也,美官皆由于宏词乎?
词美而行恶,不害为小人;
行美而词拙,不害为君子。
自古文人不护细行,顷阅文艺传,鲜有全人,不骜倨则儇佻,不谀佞则讥讪,往往凭藉自取祸败者多矣。
吾子行义志业自可以表见于时,何必区区然专事于宏词耶?
夫子以衣钵传颜子颜子曾子曾子子思子思孟轲死不得其传。
吾子弗此之传,而传宏词衣钵,何也?
吾子如欲激昂淬砺,力自奋拔,固善矣,而来书乃有「簪绅满屋」之语,殆若愤嫉者。
怀愤嫉之心以往,天地虽宽,将无投足之所矣。
且今之富贵者果皆贤耶?
贫贱者果皆不肖耶?
君子当论其贤否,毋计其穷达可也。
吾子贫而无谄,不俯伛以蕲合于人,知其恶矣。
以圣人言之,犹未若贫而乐,乐则其心和平,无悻悻之气,非学问以成其德者不能也。
是以子贡因得闻此语而有会于切磋琢磨之说,是说也不敢自私,将与吾子共之。
铅山阙在何时?
可忍贫以待之。
忍贫最好,能忍贫者,名为有力大人。
舜发畎亩,傅说举于版筑胶鬲举于鱼盐,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皆由此涂来也。
雅恃情眷,占答不觉喋喋。
气序正寒,倍百为吾人自爱。
林士遂亨秀见寄咏雪诗三十韵士遂林亨秀字。时为会宁通判。投诗于书堂。诸僚即步其韵和送。) 其十五 明 · 崔演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参差带雨粗仍细老杜诗。带雨不成花。○楼钥雪诗。烟深带雨参差下。),颠倒随风去却还老杜雪诗。随风且看叶。○东坡雪诗。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楼钥雪诗。空阔随风自在飘。○韵海诗料。海岸轻寒去却还。)
斫路老僧频耐苦东坡雪诗。野僧斫路出门去。寒液满鼻清淋漓。),卧家高士有馀闲(事见上门闭终朝人卧久注。○朱文公雪诗。洛下先生想卧家。○韵海诗料。洛阳见蝶安犹卧。)
曹麻让白难同色(诗。蜉游掘阅。麻衣如雪。○谢惠连雪赋。以麻衣比色。○胡宿雪诗。色欺曹国麻衣浅。)卫鹤争鲜亦夺颜卫懿公好鹤。有乘轩者。○谢惠连雪赋。皓鹤夺鲜。)
披氅点衣俱不恶王恭披鸳氅。涉雪而行。孟昶见之曰。真神仙中人也。○朱文公雪诗。乘兴正须披鸳氅。○宋谢庄朝回。衣为飘雪印点。时人玩之。以为风韵。○李义山雪诗。有情应点谢庄衣。○杨诚斋雪诗。欺人故点衣。○曾茶山诗。笑看六出点衣裾。),晚来幽兴颇相关老杜诗。向来幽兴熟。又幽事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