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宋故国子博士惠公墓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四、《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九
吾州宜兴县湖洑山中有隐君子惠公彦达,享年八十五,以德齿之尊,号里长者
予与公弟彦光朝议同时擢名第,又与公犹子胜仲殿中同朝为御史,寅缘得从公游。
公沈毅有畦畛,寡言笑,不忮不求,犯而不校,以为常德,故人无愚良贵贱皆敬惮之。
有一子,中年得惑疾遂废,三孙未胜衣,公招聘师儒导之学,既冠昏,嶷嶷自立,有闻于时。
曰晔,用朝议公奏任,卒官右通直郎
曰迪,曰哲,相继中进士第
迪字懋吉,尤知名,三任中都官,至国子博士,自天子、大臣,皆论以为国器,不幸得疾不可治。
呜呼,悲夫!
懋吉少年时,治一室,读书其中,予过焉,赋小诗属之,懋吉和答,有「小屋牵萝补,高轩偃盖过」之句。
予读之叹惊,此奇作也。
已而受其贽,亹亹数千言,笔势澜翻,如行云流水,文从字顺,无琢肝肾、撚须鬣艰难辛苦之态。
予三复其言,加之数年,敛华摭实,必以大手笔擅天下。
既收科第,名闻烨然。
为州学官、国子师,行践要途为世用。
一旦溘然正昼而殒,讣闻,惊呼失声。
既葬而追伤不已,乃为文表墓上。
懋吉三荐至礼部,绍兴二十四年同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扬州高邮县主簿
未赴,近臣以其文行荐于朝,召见,差充临安府府学教授
岁满,升左从政郎大理司直、兼主簿
用举者改左宣教郎,除国子博士
懋吉在大理时,上书言:「画一之法,守之如金石,行之如四时,所以使吾人迁善远罪,徙义修慝之道也。
而本寺一司敕外,又有申明、比附、断例之属,无一定之制。
老奸宿赃,以狱为市,轻重高下,皆出其手,正条不可则入之申明,申明不可则入之比附,比附不可则入之断例。
有司虽知其非,属已著之令甲,无如之何矣。
臣以谓一司敕令、本寺正条,而申明、比附、断例等皆一时指挥,宜诏敕令所应本寺诸条格刊条笔削,合为一书颁之。
有司专一奉行,使老吏不得措其奸,百姓知所避就,天下幸甚」。
懋吉又因漏泄狱情一事,开封府条令罪至徒流,而大理法止于笞杖,不同如此。
廷尉天下之平,京师首善,四方万里之所归赴,而一罪有二法,若此类皆合刊正,定于一者也。
在国子时,当转对,奏言:「庆历中枢密副使韩琦疏言西戎屡乘战胜辄求通顺,实图休息。
国家以生灵为念,所获者实利,所屈者虚名。
彼不背盟,我则抚纳无倦;
彼若背德,我则攻守有备。
此和策之得也。
今陛下兼爱南北之民,屈己和戎,韩琦所论,正今日事。
臣闻备边莫大于择帅,莫先于久任。
天下之事固难为于仓猝之时,必定于閒暇之日;
亦难办于暂用之人,必成于久任练达之士。
艺祖皇帝命将守边,如郭进之在山西何继筠之在无棣董遵诲之在通远,皆久其官而责其成,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
太祖太宗之世,咸以功名始终,书之国史。
今日两淮、荆襄控制南北,宜择文武兼资如仁宗韩琦范仲淹之贤;
既得其人,又当如艺祖任郭进之流,久于其任。
东晋时刘弘荆襄上流,课农桑,省刑罚,专督江汉,威行南服。
陶侃继之,四十一年,自南陵白帝数千里,路不拾遗。
所辟置,而羊祜所知。
三人者相继,而荆襄利害得于习知之素,故其成效章章如此。
使其暂去暂来,虽方叔召虎不能为矣」。
上称善,下其书。
方议除官,已不及矣。
懋吉自幼学,已卓越有大志,不专治举子业,自六籍、百氏之书与《太史公记》无不读;
文词辩丽,诗律高雅,亦无不工。
而靖深端默,专务晦藏,不表襮以峙声名。
两任师儒之官,而有籍于学者朝去暮来如寄客。
懋吉据一席,诵说有法,督责课试无虚日,诸生靡然向化,不敢嬉宕,彬彬有可观者。
士风颓靡,文气骫骳,千人一律,懋吉因考礼部试,不专用有司尺度,或守朴学不事空言,不徇时好以投人耳目,皆被收采。
于是老于文学、屡试不售者,皆在选中,时称得人
尤工言治道,不为甚高难行之论,陈献便宜,酌古御今,皆合人情世务之要。
棘寺录罪人之橐,积累至若干则输之内帑主簿例合分受,懋吉弃弗取,其厉志又如此。
使天假之龄,发明利器,错诸事业,则高文大册可施诸朝廷,颂诗乐歌可荐诸郊庙;
垂法立宪,必能使三尺之书如持衡,天下无冤民而刑可错;
橐弓戢戈,必能使两地生灵保首领以终天年,而兵可寝。
噫!
天之降才,岂偶然耶?
岂人之委曲周旋,辅成其天者不至耶?
胡夺之遽而使中道夭耶!
享年五十四,以乾道三年七月丁酉卒。
曾祖智、赠右正议大夫
祖溥,即彦达也。
俊民,以君贵,赠右承事郎
妣沈氏,赠孺人
娶同郡胡氏,赠孺人
生六男子:端文、端智、端常、端方、端尚端立
二女:适右迪功郎荆湖北路提刑司干办公事沈纶,进士戴刊。
孙男女二人。
诸孤以其年十一月甲申合祔于县君山龙山玲珑山胡孺人之墓。
诗文之在藁者千馀篇,端文方以类诠次为书,未出也。
宜兴惠氏自正议公二子,二孙、二曾孙相踵起家,中科第,盖三世矣。
予始见懋吉与弟哲同举秋赋,联名并中,于时父、祖四老人皆无恙,里老惊观,有荣耀焉。
哲今为左从政郎、监行在点检酒库籴场。
连枝竞秀,如埙如篪,所谓莫逆。
懋吉之亡,拊诸孤,治葬送尤尽力。
而懋吉诸子已能传父学,籍籍有文名被荐送者。
懋吉怀奇不试,赍恨而没,造物之报,不在其身,又将见诸郎追取三世故物,兄弟升腾,以亢惠氏之宗云。
讨斩张奕上表 西晋 · 刘弘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三
臣以凡才,谬荷国恩,作司方州,奉辞伐罪,不能奋扬雷霆,折冲万里,军退于宛,分受显戮。
猥蒙含宥,被遣之职,即进达所镇。
范阳王虓先遣前长水校尉张奕领荆州,臣至,不受节度,擅举兵距巨。
张昌奸党初平,未枭擒,益梁流人萧条猥集,无赖之徒,易相扇动,飙风骇荡,则沧海横波,苟患失之,无所不至。
比须表上,虑失事机,辄遣军讨奕,即枭其首。
奕虽贪乱,欲为荼毒,由臣劣弱,不胜其任令奕肆心,以劳资斧,敢引覆餗之刑,甘受专辄之罪(《晋书·刘弘传》)
补选缺吏表 西晋 · 刘弘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三
被中诏,敕臣随资品选,补诸缺吏。
夫庆赏刑威,非臣所专,且知人则哲,圣帝所难,非臣暗蔽所能斟酌。
然万事有机,豪厘宜慎,谨奉诏书,差所应用。
崇化莫若贵德,□则所以济屯,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也。
顷者多难,淳朴弥凋,臣辄以徵士伍朝补零陵太守,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臣以不武,前退于长史陶侃、参军蒯恒,牙门皮初,戮力致讨,荡灭奸凶,恒各以始终军事,初学都战帅,忠勇冠军,汉沔清肃,实初等之勋也。
《司马法》「赏不逾时」,欲人知为善之速福也。
若不超报,无以劝徇功之士,慰熊罴之志。
臣以初补襄阳太守为府行司马,使典论功事,恒为山都
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沶乡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醴陵
南郡廉吏仇勃,母老疾困,贼至守卫不移,以致拷掠,几至陨命。
尚书令史郭贞,张昌以为尚书郎,欲访以朝议,遁逃不出,质其妻子,避之弥远。
勃孝笃著于临危,贞忠厉于强暴,虽各四品,皆可以训奖臣子,长益风教。
臣辄以勃为归乡,贞为信陵
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晋书·刘弘传》)
固请以皮初为襄阳太守 西晋 · 刘弘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三
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
皮初之勋宜见酬报(《晋书·刘弘传》。朝廷以皮初虽有功,名器宜慎不可授初,乃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下教云云,乃表云云,诏听之。)
用皮初下教 西晋 · 刘弘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三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同心;
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
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晋书·刘弘传》。以皮初补襄阳太守,朝廷以初虽有功,名器宜慎,乃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下教。)
下荆部教 其三 西晋 · 刘弘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三
礼,名山大泽不封,与共其利。
今公私并兼,百姓无复厝手地,当何谓邪?
速改此法。
又酒室中云齐中酒、听事酒、猥酒,同用曲米,而优劣三品。
投醪当与三军同其薄厚,自今不得分别(《晋书·刘弘传》。旧制岘方二山泽中,不许百姓捕鱼,下教。)
琅邪王胄子为停侯诏(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琅邪王胄督率所统,连据涂中,使贼不得相救。
又使琅邪刘弘等进军逼江,贼震惧,遣使奉伪玺绶。
又使长史王恒率诸军渡江,破贼边守,获督蔡机,斩首降附五六万计,诸葛靓、孙奕等皆归命请死。
功勋茂著,其封子二人为亭侯,各三千户,赐绢六千匹(《晋书·琅邪王胄传》)
刘弘太安二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将军文武兼资,前委方夏,宛城不守,咎由赵骧。
将军所遣诸军,克灭群寇,张奕贪祸,距违诏命。
将军致讨,传首阙庭,虽有不请之嫌,古人有专之之义。
其恢宏奥略,镇绥南海,以副推毂之望焉(《晋书·刘弘传》)
豫章王炽皇太弟十二月丁亥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天祸晋邦,冢嗣莫继。
成都王颖,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还第。
豫章王炽先帝爱子,令闻日新,四海注意,今以为皇太弟,以隆我晋邦。
司空越为太傅,与太宰颙夹辅朕躬。
司徒王戎参录朝政,光禄大夫王衍尚书左仆射
安南将军虓、安北将军浚、平北将军腾各守本镇。
高密王简为镇南将军,领司隶校尉,权镇洛阳
中郎将模为宁北将军都督冀州,镇于邺;
镇南大将军刘弘荆州,以镇南土。
周馥缪胤各还本部,百官皆复职。
齐王囧前应还第,长沙王乂轻陷重刑,封其子绍为乐平县,以奉其嗣。
自顷戎车屡征,劳费人力,供御之物皆减三分之二,户调田租三分减一。
蠲除苛政,爱人务本。
清通之后,当还东京(《晋书·惠帝纪》)
矫诏讨刘舆 西晋 · 河间王颙
 出处:全晋文卷十四
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骠骑将军虓,距逆诏命,造构凶逆,擅劫郡县,合聚兵众,擅用苟晞兖州,断截王命。
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史刘弘平南将军、彭城王绎等其各勒所统,径会许昌,与并力。
今遣右将军张方大都督,统精卒十万,建武将军吕朗、广武将军骞貙、建威将军刁默为军前锋,共会许昌,除兄弟(《晋书·惠帝纪》,永兴二年十月,诏云云。又见《刘舆传》,以为河间王颙矫诏。)
诸葛丞相故宅碣表 西晋 · 李兴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鞸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盖神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
故谷风发而驺虞啸,云雷升而潜鳞骧;
挚解褐于三聘,尼得招而褰裳,管豹变于受命,贡感激以回庄,异徐生之摘宝,释卧龙于深藏,伟刘氏之倾盖,嘉吾子之周行。
夫有知己之主,则有竭命之良,固所以三分我汉鼎,跨带我边荒,抗衡我北面,驰聘我魏疆者也。
英哉吾子,独含天灵。
岂神之祗,岂人之精?
何思之深,何德之清!
异世通梦,恨不同生。
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巧,一何微妙!
千井齐甃,又何秘摇昔在颠、夭,有名无迹,孰若吾侪,良筹妙画?
臧文既没,以言见称,又未若子,言行并徵。
夷吾反坫,乐毅不终,奚比于尔,明哲守冲。
临终受寄,让过许由,负扆莅事,民言不流。
刑中于郑,教美于鲁,蜀民知耻,河渭安堵。
匪皋则伊,宁比管、晏,岂徒圣宣,慷慨屡叹!
昔尔之隐,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
日居月诸,时殒其夕,谁能不殁,贵有遗格。
惟子之勋,移风来世,咏歌馀典,懦夫将励。
遐哉邈矣,厥规卓矣,凡若吾子,难可究已。
畴昔之乖,万里殊涂;
今我来思,觌尔故墟。
汉高归魂于丰、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两以仿佛,冀影响之有馀。
魂而有灵,岂有识诸(《蜀志·诸葛亮传》注引《蜀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楗为李为文曰云云。《水经·沔水》作李安。)
陶称上疏 东晋 · 庾亮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六
大司马侃之孽子,父亡不居丧位,荒眈于酒,昧利偷荣,擅摄五郡,自谓监军,辄召王官,聚之军府
车骑将军刘弘曾孙安寓居江夏,及将杨恭、赵韶,并以言色有忤,放声当杀,安、恭惧,自赴水而死,韶于狱自尽。
将军郭开长沙赴丧,附其兄弟,乃反缚悬头于帆樯,仰而弹之,鼓棹渡江二十馀里,观者数千,莫不震骇。
又多藏匿府兵,收坐应死。
臣犹未忍直上,且免其司马。
肆纵丑言,无所顾忌,耍结诸将,欲阻兵构难。
诸将惶惧,莫敢酬答,由是奸谋未即发露。
臣以侃勋劳王室,是以依违容掩,故表为南中郎将,与臣相近,思欲有以匡救之。
豺狼愈甚,发言激切,不忠不孝,莫此之甚。
苟利社稷,义有专断,辄收伏法(《晋书·陶侃传》)
登渭桥诗 南北朝 · 宗羁
 押东韵
仲山朝饮马,还坐渭桥中。
南瞻临别馆,北望尽离宫。
四面衣裾合,三条冠盖通。
兰香和季,云起忆成公
圯上相知早,鸡鸣幸共同(圯音夷。楚人谓桥为圯。○《类聚》九。《初学记》七。《诗纪》百十二。)
唐水衡监丞李府君墓志铭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六
君讳某。
字某
赵国人也。
乃昔嬴楚睽孤。
豪杰云起。
广武君霸王之略。
成安之师。
实欲北兴帝基。
南面称创。
雄图未展。
大运陵颓。
传云。
有明德当代不显。
其后必有昌者。
自武至君。
二十四代矣。
公侯宝王。
刻鼎铭钟。
纷纶葳蕤。
代济不泯。
六代祖孝伯
后魏北部尚书秦州都督宣城公
魏之名臣。
载在青史。
曾祖某。
后周陜州芮城县
祖某。
属隋运板荡。
君子道消。
逊言遁时。
不显于仕。
儒林郎
父某。
隆州苍溪县襄州荆山县
有高才而无贵仕。
君钟常山之气。
漳水之灵。
少尚名节。
躬行仁义。
始入太学
以精理见知。
未几。
进士高第
白水县
寻转云阳
屈青云之资。
从黄绶之任。
虽吏道迫屑
而遐情眇然。
秩满。
调补洛阳
盘根利器。
尹守拭目。
怀州司法
禄不徇荣。
位以行道。
雅尚贞逊。
与众趍少合。
洎上闻。
对策甲科。
益州大都督府录事参军
满岁。
擢授水衡监丞
君所居清澹。
仁惠为政。
识真之士。
公辅许之。
而好学笃道。
介如石焉。
故位不充量。
搢绅高其才。
烈士伏其义。
竟不能骧首云路。
长鸣天衢。
知与不知。
咸皆共叹。
有馀恨也。
而君浩然冥顺。
独与化游。
方将幽采元微。
精覈通变。
天命不祐。
春秋若干。
遘疾终于官。
某岁某月。
安厝于某所。
礼也。
呜呼。
古所谓殁而不朽者。
有矣夫。
遗言馀旨。
粲然可观。
有子曰某。
痛门风之将泯。
惧代业之罔传。
乃刊石纪德。
铭旌之曰。
常山之灵。
和氏之英。
世有明德。
钟此令名。
黄黻不贵。
拱璧为轻。
仕以宏道
禄匪徇荣。
高志厉云。
思机入冥。
呜呼天乎。
歼我国桢。
咏史(下) 刘弘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三纲政自诛辛冉,二盗清由识士行。
江左百年半天下,曾知开辟是新城(自注:张昌乱荆,陈敏盗杨,非刘弘信义威德行于南服,诛辛冉以正士心,拔陶侃以摧贼势,则荆杨莽为盗区,琅琊王何自入。张昌之平,皆之功,顾荣周玘陈敏,亦以上流之清、辈之逼也。使皆如王澄山简之在荆州,则当时之乱岂但北方而已。)
陈应求枢密1167年春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诚斋集》卷六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士之见王公贵人,而曰「我无求者」。
信乎无求,则不见矣。
虽然,有求则当无所不见,而士或有所见,有所不见,何也?
孟子之见梁,见齐,不知者真以为有求也,及观其答不见诸侯之问,则其不见者亦不加少矣。
孟子而果有求也,其又奚择?
某也以小吏而登枢密之门,其谁曰求哉!
夫所急乎求者,以利言也。
如以利,则今日之王公贵人,其能利人者何数也?
而某也无足迹于彼之家,而独求于此之门,某之求之也,不可谓不小异矣。
故某也私窃自信,以为有所不见,而后可以有所见。
枢密之召也,天下皆曰:「此吾陈公也,其不以爵位而来」。
及其至也,国人皆曰:「吾能识之,此吾小都督也」。
枢密其必有以得此也,此某之所以见也。
且夫负天下之望而当天下之爱者,紫岩一老而已耳。
今天下之人不见紫岩,而其爱枢密也,与紫岩不异,枢密其必有以得此也,此某之所以见也。
某也紫岩门下之士也,思紫岩而不见,见紫岩之所与者则如见紫岩焉,而况天下之爱之如此也哉!
此某之所以见也。
然某至都下旬日矣,彷徨踯躅而未敢前,以详观枢密之施,则又有以信天下之爱者。
古之人盖有当天下之爱而虚其爱者矣,是故不难于得天下之爱,而难于信其爱。
信之为难者何也?
后不渝于其前,而实无所不逮于其名也。
枢密之相其君,亦近尔。
而能不动声色,不惊观听,不触威怒,不泄机括,不崇朝而清群小,何其神哉!
古之君子之于小人也,盖皆有意焉。
未除其人,先危其身,未就其功,先迎其凶,若此者纷如也。
萧太傅刘更生之徒,今犹不忘其悯,而枢密之举奇伟如此,何其神哉!
此真有以信天下之爱也。
此某之所以见也。
虽然,君子于此贺与忧相兼,唐宪宗盖尝出吐突承璀矣,然欲相李绛则出承璀,欲召承璀则罢,则是出之者召之所倚也,相之者罢之所伏也。
宪宗之任也,得非有所未坚?
其出承璀也,亦必有所未厌。
使诸君子有以消其君未坚之心,而生其既厌之心,则元和季年之衰,又何自而来?
今日之事,枢密亦尝忧之乎?
忧之矣,亦尝有以处之乎?
某也著书三十篇,极言当世之病,而无所悦于时之耳目,欲有献于上,贫未能也。
友人广汉子张子曰:「陈公不可不投以副」。
某是以来如枢密之门。
虽不见其欠一士,亦岂不能收一士?
枢密之用某与否,则非某也,枢密也,命也,天也。
不宣。
雍国太夫人冯氏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七
雍国太夫人冯氏者,皇兄右千牛卫大将军、赠永清军节度观察留后临汝侯惟和之夫人,襄州观察使襄阳侯从诲、宁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宣城公从审之母。
曾祖晖,静难军节度使卫王
继业定国军节度使、赠中书令
父讷,西上閤门使
冯氏自卫王,仍世守西边,有功,载国史。
夫人生将家,孝谨柔明,动不踰礼,以世族选为临汝侯之配。
居十有二年,而临汝侯卒,夫人居丧哀毁。
真宗嘉其行,特封谭国夫人以褒宠之。
夫人益自励,衣服饮食务为俭薄,居处严洁,未尝下堂,虽家人亦罕得见。
喜诵浮屠书。
皇祐五年正月癸亥,以疾卒,享年六十有七,追封雍国太夫人
子男二人,从诲、从审也。
女五人:长适东头供奉官宋宗颜;
次早亡;
次以疾废,为比丘尼
次适供备库使姚宗望;
次适西头供奉官宋从政
孙男十一人:世远、世仪,皆大将军
世英世坚、世及、世开、世卿、世肱,皆卫将军
世祎、世总、世仍,皆太子率府率
重孙九人:令驵、令晃,皆率府率
令戈、令甲、令绩、令课、令浮、令收、令佥,皆副率
嘉祐五年十月乙酉,合葬于临汝侯之墓。
铭曰:
高勋,选贤配。
进国爵,褒行懿。
大名,由子贵。
寿考隆,铭不坠。
题鸟王啖龙图 明 · 王世贞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八 鳞介类
黑风吹海海水立,琉璃宫中老龙泣。
此时鼓翼天关摧,左足下蹴龙宫开。
海人明珠若明月,愿赎龙躯了无答。
鼍参鼋史祈以身,天厨朝餔不尔珍。
老拳顿颡隆准坼,双角拉枯血中擘,败鳞飞空空欲赤。
馀噫尚足呼风霆,掷火波底流金铃,宛转骨尽神不灵。
我闻阎浮提,三千六百海,一龙一餐八万载。
须弥山倾劫福竭,鸟王与龙竟谁在。
君不见龙儿一梦何其聪,可怜宫中群小龙,金翅乃是宣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