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朱博傅晏赵玄罪议 西汉 · 龚胜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春秋》之义,奸以事君,常刑不舍。
鲁大夫叔孙侨如欲颛公室,谮其族兄季孙行父于晋,晋执囚行父,以乱鲁国,《春秋》重而书之。
今晏放命圯族,干乱朝政,要大臣以罔上,本造计谋,职为乱阶,宜与同罪,罪皆不道(《汉书·朱博传》:彭宣等奏请诏谒者,召傅玄晏诣廷尉诏狱。制曰:「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大夫博士议郎议。」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以为。)
雨诗(《诗纪》作苦雨。) 西晋 · 傅玄
徂暑未一旬,重阳翳朝霞。
厥初月离毕,积日遂滂沱
屯云结不解,长溜周四阿。
霖雨如倒井,黄潦起洪波。
湍流激墙隅,门庭若决河。
炊爨不复举,灶中生蛙虾(○《类聚》二作傅玄诗。《诗纪》二十二。又《书钞》百五十作傅玄诗。引阿一韵。百五十一傅玄诗。引一句。编珠一傅玄诗引波、河二韵。韵补二引河、虾二韵。)
杂诗(《诗纪》作苦热。) 西晋 · 傅玄
 押蒸韵
朱明运将极,溽暑昼夜兴。
裁动四支废,举身若山陵。
珠汗洽玉体,呼吸气郁蒸。
尘垢自成泥,素粉随手凝(○《类聚》五作傅玄诗。《御览》三十四作傅玄诗。《诗纪》二十二。又《书钞》百五十六引呼吸气郁蒸一句。)
杂诗 西晋 · 傅玄
 押微韵
习习谷风兴,回回景云飞。
青天敷翠采,朝日含丹辉(○《书钞》百四十九、百五十四。○逯案。《书钞》百四十九引傅玄乐府《诗》云:青天含翠彩。素日驰青晖。当即此篇异文。)
杂诗(《诗纪》作失题。) 西晋 · 傅玄
 押支韵
旸谷发精曜,九日栖高枝。
愿得并天御,六龙齐玉羁(○《类聚》一作晋傅玄诗。《诗纪》二十二。又《书钞》百四十九引枝一韵。)
两仪诗 西晋 · 傅玄
 押庚韵
两仪始分元气清。
列宿垂象六位成。
日月西流景东征。
悠悠万物殊品名。
圣人忧代念群生(○成花谷后一作傅玄诗。《诗纪》二十二。○逯案。《类聚》一、《初学记》一引两仪《诗》云:两仪始分。元气上清。列宿垂象。六位时成。日月西迈。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齐名。圣人忧世。实念群生。与此少异。)
吴楚歌(七言) 西晋 · 傅玄
燕人美兮赵女佳。其室则迩兮限层崖。
云为车兮风为马。玉在山兮在野。
云无期兮风有止。思多端兮谁能理(○玉台新咏九作燕人美篇。《类聚》四十三作燕人美兮歌。《乐府诗集》八十三。广《文选》十四。《诗纪》二十二。又《御览》八作傅玄歌。引马、野、止、里四韵。)
云中白子高行 西晋 · 傅玄
陵阳子。来明意。
欲作天与仙人游。超登元气攀日月。
遂造天门将上谒。阊阖辟。
见紫微绛阙。紫宫崔嵬。
高殿嵯峨。双阙万丈玉树罗。
童女制电策童男挽雷车。
云汉随天流。浩浩如江河。
因王长公谒上皇。钧天乐作不可详。
龙仙神仙。教我灵秘。
八风子仪。与游我祥。
我心何戚戚。思故乡。
俯看故乡。二仪设张。
乐哉二仪。日月运移。
地东南倾。天西北驰。
鹤五气所补。鳌四足所支。
齐驾飞龙骖赤螭。逍遥五岳间。
东西驰。长与天地并。
复何为。复何为(○《乐府诗集》六十三。广《文选》十三。《诗纪》二十二。又编珠一。草堂诗笺七高都诗注、《书钞》百五十二并作傅玄诗。引车一韵。《御览》十三作傅玄诗。引童女制电四字。)
潜通赋 西晋 · 傅玄
 押文韵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五
尺蠖屈体以求伸兮,龙阶木而升云(《御览》九百四十八作傅奕。案:傅奕唐人,此当是傅休奕。钦定《全唐文》一百三十三卷傅奕不收此赋,今定入《傅玄集》中。)
叙酒赋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五
应酒旗之灵象,明粲而在天,推酒泉之嘉名,□□□□□(《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八引傅玄《酒赋》)
或三酿而速美,或九酝而后成(同上引《叙酒赋》)
长安与中山,比苍梧宜城,造乐限以御□,味密甜而胆苦(同上。案:末句是标目。)
饮者柸无算,欧醴成川渠(同上)
唐尧千钟竭,周文百斛泊,有康樽定国(同上。案:此有脱误。)
掌谏职上疏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臣闻先王之临天下也,明其大教,长其义节;
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上下相奉,人怀义心。
亡秦荡灭先王之制,以法术相御,而义心亡矣。
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魏文慕通远,而天下贱守节
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今。
陛下圣德,龙兴受禅,弘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综殷周之典文。
臣咏叹而已,将又奚言!
惟未举清无有礼之臣,以敦风节;
未退虚鄙,以惩不恪,臣是以犹敢有言(《晋书·傅玄传》。《通典》十四:「泰始初,又议考课,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以为政教颓敝,风俗不淳,上疏云云。」又见《御览》六百二十三。)
上疏陈要务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臣闻舜举五臣,无为而化,用人得其要也。
天下群司猥多,不可不审得其也。
不得其人,一日则损不赀,况积日乎!
《典谟》曰「无旷庶官」,言职之不可久废也。
诸有疾病满百日不差,宜令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更用。
臣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此王政之急也。
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
自士已上子弟,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各随其才优劣而授用之。
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
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一人游手在其间。
分数之法,周备如此。
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
农工之业多废,或逐淫利而离其事;
徒系名于太学,然不闻先王之风。
今圣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
臣以为宜亟定其制,而通计天下若干人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
若干人为农,三年足有一年之储;
若干人为工,足其器用;
若干人为商贾,足以通货而已。
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事业之要务也。
前皇甫陶上事,欲令赐拜散官皆课使亲耕,天下享足食之利。
禹、稷躬稼,祚隆后世,是以《明堂月令》著帝籍之制。
伊尹古之名臣,耕于有莘;
婴齐大夫,避庄公之难,亦耕于海滨。
昔者圣帝明王,贤佐贤士,皆尝从事于耕农矣。
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在职者又多,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参倍于前。
使冗散之官为农,而收其租税,家得其实,而天下之谷可以无乏矣。
夫家足食,为子则孝,为父则慈,为兄则友,为弟则悌。
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不令而行也。
夫为政之要,计民而置官,分民而授事,士农工商之分不可斯须而废也。
若未有精其防制,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余皆归之于农。
若百工商贾有长者,亦皆归之于农。
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
《虞书》曰:「三载考绩,三步黜陟幽明。
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也。
故居官久,则念立慎终之化;
居不见久,则竞为一切之政。
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黜陟。
陶之所上,义合古制。
惟陛下裁之。
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
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
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而不觉也。
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然则尊其道者,非惟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
贵其业者,不妄教非其人也。
重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
若此,而学校之纲举矣。
前春乐平太守曹志,上欲为博士卒史,此尊儒之一隅也。
主者奏寝之,今典千里,臣等并受殊宠,虽言辞不足以自申,意在有益,主者请寝,多不施用,臣恐草莱之士,虽怀一善莫敢献之矣(《晋书·傅玄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又《通典》十四,又十九)
水旱上便宜五事疏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臣闻圣帝明王受命,天时未必无灾,是以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惟能济之以人事耳。
故洪水滔天而免沈溺,野无生草而不困匮。
伏惟陛下圣德钦明,时小水旱,人未大饥,下祗畏之诏,求极意之言,同罪己,侔周文之夕惕。
臣伏欢喜,上便宜五事:
其一曰:耕夫务多种而耕暵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
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
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
施行来久,众心安之。
今一朝减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
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
人失其所,必不欢乐。
臣愚以为宜佃兵持官牛者与四分,持私牛与官中分,则天下兵作欢然悦乐,爱惜成谷,无有损弃之忧。
其二曰:以二千石虽奉务农之诏,犹不勤心以尽地利。
昔汉氏以垦田不实,征杀二千石以十数。
臣愚以为宜申汉氏旧典,以警戒天下郡县,皆以死刑督之。
其三曰:以魏初未留意于水事,先帝统百揆,分河堤为四部,并本凡五谒者,以水功至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故也。
谒者一人之力,行天下诸水,无时得遍。
伏见河堤谒者车谊不如水势,转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
可分为五部,使各精其方宜。
其四曰:古以步百为亩,今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所觉过倍。
近魏初课田,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作斛,水田收数十斛。
自顷以来,日增田顷亩之课,而田兵益甚,功不能修理,至亩数斛已还,或不足以偿种。
非与曩时异天地,横遇灾害也,其病正在于务多顷亩而功不修耳。
窃见河堤谒者石恢甚精练水事及田事,知其利害,乞中书召恢,委曲问其得失,必有所补益。
其五曰:臣以为胡夷兽心,不与华同,鲜卑最甚。
邓艾苟欲取一时之利,不虑后患,使鲜卑数万散居人间,此必为害之势也。
秦州刺史胡烈素有恩信于西方,今往,诸胡虽已无恶,必且消弭,然兽心难保,不必其可久安也。
若后有动衅,计能制之。
惟恐胡虏适困于讨击,便能东入安定,西赴武威,外名为降,可动复动。
此二郡非烈所制,则恶胡东西有窟穴浮游之地,故复为患,无以禁之也。
宜更置一郡于高平川,因安定西州都尉募乐徙民,重其复除以充之,以通北道,渐以实边
详议此二郡及新置郡,皆使并属秦州,令得专御边之宜(《晋书·傅玄传》)
大本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八
象天地以立制(《北堂书钞》十七引傅玄《大本》)
傅嘏(《三国·刘表传》注,《北堂书钞》七十六)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傅嘏字兰若(《北堂书钞》六十),祖父睿,代郡太守
父充,黄门侍郎弱冠知名)
是时何晏以材辩显于贵戚之间,邓飏好变通,合徒党,鬻声名于闾阎,而夏侯玄以贵臣子少有重名,为之宗主,皆求交于而不纳也。
友人荀粲,有清识远志,然犹怪之。
曰:「夏侯泰初一时之杰,虚心交子,合则好成,不合则怨至。
二贤不睦,非国之利,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答之曰:「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虚声而无实才。
何平叔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
邓玄茂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内无关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
多言多衅,妒前无亲。
以吾观此三人者,皆败德也。
远之犹恐祸及,况昵之乎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
河南尹(此四字依《艺文类聚》六加)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古六乡六遂之士。
其民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貊,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而奸之所行。
前尹司马芝,举其纲而太简,次尹刘静,综其目而太密,后尹李胜,毁常法以收一时之声。
立司马氏之纲统,裁刘氏之纲目以经纬之,李氏所毁以渐补之。
郡有七百吏,半非旧也。
河南俗党五官掾功曹典选职,皆授其本国人,无用异邦人者,各举其良而对用之,官曹分职,而后以次考核之。
其治以德教为本,然持法有恒,简而不可犯,见理识情,狱讼不加槚楚,而得其实,不为小惠,有所荐达及大有益于民事,皆隐其端迹,若不由己出,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尚书,事小大无不综,既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
司隶校尉钟会年甚少,以明智交会。
初,李丰同州,少有显名,早历大官,内外称之,又不善也。
谓同志曰:「饰伪而多疑,矜小失而味于权利,若处庸庸者可也。
自任机事,遭明者必死」。
丰后为中书令,与夏侯玄俱祸,卒如言。
自少与冀州刺史裴徽散骑常侍荀《虎甘》善,、《虎甘》早亡。
又与镇北将军何曾司空陈泰尚书仆射荀顗、后将军钟毓并善,相与综朝事,俱为名臣(《三国·魏·傅嘏传》注。案:自卷三末至此,言三国事甚多,《晋书·傅玄传》云:举秀才,除郎中,与东海缪施俱选入著作,撰集《魏书》。《史通·外篇》《三国志》云:《魏史》司隶校尉傅玄等复共择定,则此或即底本也。)
自叙(《史通·内篇·序传》) 其二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玄字休奕,子咸,字长虞,《晋书》有传(《意林》。案:「《晋书》有传」四字当是校语,误入正文。)
傅玄 曹魏末晋初 · 王沈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八
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
每开卷,未尝不叹息也。
不见贾生,自以过之,乃今不及信矣(《晋书·傅玄传》)
四厢乐歌二首 其二 正旦大会行礼歌 晋初 · 成公绥
穆穆天子。光临万国。
多士盈朝。莫匪俊德。
流化罔极。王猷允塞。
嘉会置酒。嘉宾充庭
羽旄曜辰极。钟鼓振泰清。
百辟朝三朝。彧彧明仪刑。
济济锵锵。金振玉声。
礼乐具。宴嘉宾。
眉寿祚圣皇。景福惟日新。
群后戾止。有来雍雍。
献酬纳贽。崇此礼容。
丰肴万俎。旨酒千钟
嘉乐尽宴乐。福禄咸攸同。
乐哉。天下安宁。
道化行。风俗清。
箫韶作。咏九成。
年丰穰。世泰平
至治哉。乐无穷。
元首聪明。股肱忠。
澍丰泽。扬清风。
嘉瑞出。灵应彰。
麒麟见。凤凰翔。
醴泉涌。流中唐。
嘉禾生。穗盈箱。
降繁祉。祚圣皇。
承天位。统万国。
受命应期。授圣德。
四世重光。宣开洪业。
景克昌。文钦明。
德弥彰。肇启晋邦。
流祚无疆。泰始建元
凤皇龙兴龙兴伊何。
享祚万乘。奄有八荒。
化育黎蒸。图书焕炳。
金石有徵。德光大。
道熙隆。被四表。
格皇穹。奕奕万嗣。
明明显融。高朗令终。
保兹永祚。与天比崇。
圣皇君四海。顺人应天期。
三叶合重光。泰始开洪基。
明曜参日月。功化侔四时。
宇宙清且泰。黎庶咸雍熙。
善哉雍熙。惟天降命。
翼仁佑圣。于穆三皇。
载德弥盛。总齐璇玑。
光统七政。百揆时序。
化若神圣。四海同风。
兴至仁。济民育物。
拟陶钧。拟陶钧。
垂惠润。皇皇群贤。
峨峨英俊。德化宣。
芬芳播来胤。播来胤
垂后昆。清庙何穆穆。
皇极辟四门。皇极辟四门。
万机无不综。亹亹翼翼。
乐不及荒。饥不遑食。
大礼即行。乐无极。
登昆仑。上层城。
乘飞龙。升泰清。
冠日月。佩五星。
扬虹霓。建彗旌。
披庆云。荫繁荣。
览八极。游天庭。
顺天地。和阴阳。
序四时。曜三光。
帝网。正皇纲。
播仁风。流惠康。
迈洪化。振灵威。
怀万方。纳九夷。
朝阊阖。宴紫微。
建五旗。罗钟虡。
列四县。奏韶武。
铿金石。扬旌羽
纵八佾。巴渝舞。
咏雅颂。和律吕。
于胥乐。乐圣主。
化荡荡。清风泄。
总英雄。御俊杰。
开宇宙。扫四裔。
光缉熙。美圣哲。
超百代。扬休烈。
景祚。显万世。
皇皇显祖。翼世佐时。
宁济六合。受命应期。
神武鹰扬。大化咸熙。
廓开皇衢。用成帝基。
光光景皇。无竞惟烈。
匡时拯俗。休功盖世。
宇宙既康。九域有截。
天命降鉴。启祚明哲。
穆穆烈考。克明克隽。
实天生德。诞膺灵运。
肇建帝业。开国有晋。
载德奕世。垂庆洪胤
明明圣帝。龙飞在天。
与灵合契。通德幽玄。
仰化青云。俯育重渊。
受灵之祜。于万斯年(○《宋书》乐志。《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三。《诗纪》三十九。又《文选》补遗三十四作傅玄。引化荡荡一章。)
诏报傅玄(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举清远有礼之臣者,此尤今之要也(《晋书·傅玄传》)
傅玄、皇甫陶诏泰始初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常侍恳恳于所论,可谓乃心欲佐益时事者也。
而主者率以常制裁之,岂得不使发愤耶!
常侍所论,或举其大较而未备其条目,亦可便令作之,然后主者八坐广共研精。
凡关言于人主,人臣之所至难。
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
每念于此,未尝不叹息也。
故前诏敢有直言,勿有所距,庶几得以发懞补过,获保高位。
苟言有偏善,情在忠益,虽文辞有谬误,言语有失得,皆当旷然恕之。
古人犹不拒诽谤,况皆善意,在可采录乎?
近者孔晁綦母和皆按以轻慢之罪,所以皆原,欲使四海知区区之朝无讳言之忌也(按《武帝纪》此下有「是何言乎,其详评议。」)
出付外者,宁纵刻峻是信邪?
故复因此喻意(《晋书·傅玄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