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沙门不应拜俗状 唐 · 刘仁睿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
窃以元风肇扇。
莫先于伯阳
总众妙而谦卑。
高栖物表。
致偫生于道德。
象帝之先。
聿宣为子之方。
赠言尼父
载扬事君之礼。
从政周行。
神功用而无名。
至化流而不测。
人能宏道
其在兹乎。
况乎道异崆峒。
人非姑射。
窃比河上之德。
不遵柱下之规。
虚谈捕影之书。
自取顺风之礼。
矜傲诞于家国。
绝忠孝于君亲。
有腼之容。
曾无愧怍。
及至青牛西迈。
涉流沙而化胡(弹曰。魏略西域传云。临猊国有神人。名曰沙律。年老发白。状如老子。常教人为浮图。有人灾祸及无子者。劝行浮图斋戒。令舍财赎愆。时临猊王久无太子。因祀浮图。其莫耶梦白象而有娠。及太子生。从右胁而出。自然有髻堕地能行七步。其形似佛。以祀浮图得儿。故名太子为浮图也。前汉哀帝元狩中。秦景使月氏。国王令太子口授于景。所以浮图经教前汉早行。后汉十三年明帝方感瑞梦也。秦传经不云老子化胡作佛经是老说。晋代杂录云。道士王浮每与沙门帛远抗论。王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明威化胡经。题彼沙律以为老子。曲能安隐诳惑人间尹喜与聃化胡作佛。佛起于此。裴子野高僧传云。晋惠帝时沙门帛远字法祖。每与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共诤邪正。浮屡屈焉。既瞋不自忍。乃托西域传为化胡经。以诬佛法。遂行于世。人无知者。殃有所归。致患累载。幽明录云。蒲城李通死。来云见沙门法祖。为阎罗王讲首楞严经。又见道士王浮。身被锁械求祖忏悔。但不肯赴。孤负圣人死方思悔。又案袁宏后汉纪皇甫谧高士传等。并无老子化胡作佛之文。即曰朝廷君子博识者多。岂得塞耳偷铃。指鹿为马。信可谓虚无之谈徒聒人耳。)
爰有白马东来。
葱山而梦汉。
宏通贝叶。
比妙莲华。
行以普敬为先。
教以不轻为本(事如左崇掖议中弹)
服貌虽异。
同趣无为。
率土之宾。
未闻无父之子。
普天之下。
未见无君之臣。
贞观年中。
巳定先后。
尽礼致敬。
断焉可知(弹曰贞观中诏本以皇系所宗殊无使拜之文但有先后之语令乃例兹遣敬斯则比附敕文失旨之愆孰重于此)
历代兹多。
曾莫先觉(弹曰自佛教入汉年逾六百其中晋代庾冰伪楚桓元赫连宋武萧齐有隋等诸君皆抑僧拜咸以事非通允俱寻旧迹而云历代滋多曾莫先觉者岂不面欺圣旨诬罔偫英乎)
陛下乘乾御历。
咸五登三。
振千古之隤纲。
维万国之绝纽。
岂徒革狸首之咏。
资父事君。
方且变天竺之风。
自家刑国。
谨议。
孟夏六日宛在堂后两楼告竣王子龙宋尔孚杨承之尔明就饮西楼台上得中字(题,康熙本作《孟夏六日宛在堂后两楼告竣宋尔孚携诸友就饮西楼台上得中字》。 )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七言排律
楼成孟夏正薰融,枕带双扶古寺东。
有客连群呼北牖,携樽扫地向西窗。
傲睨更择深篁近(此句,康熙本作“开幽始向深篁入”。 ),指点为寻仄径通(指点为寻,康熙本作“览旷仍求”。 )
阶引跻攀劳转折,槛供徙倚递冥蒙。
浮空立栋依环沼,御气开棂吸远风。
明灭诸山来不了,盈虚一水出无穷。
前川碧涌林湾薄,负郭青回麦垄充。
坐对云归千岫白,起看日坠半江红。
丹霞夹照纷披映(夹照,康熙本作“摆落”。 ),霁雾横轇次第矇(霁雾横轇、矇,康熙本作“绿霭沾濡、濛”。 )
恰好凉襟因友共,全收瞑色入杯同。
醉忘春去惊苍宿(苍,康熙本作“朱”。 ),卧恣天行数紫宫。
屈指不知时似箭,举头又见月如弓。
明生石炬光森漫(漫,康熙本作“缦”。寺中有双石炬。小注,康熙本作“楼对双峰,寺庭有双石炬”。 ),影拂榕阴佳郁葱。
静觉心胸消磈礧,错疑床履亦虚空。
市声迥绝虚台上(虚台,康熙本作“层霄”。 ),天语微闻广汉中。
纵目双河初倒景(倒景,康熙本作“窈窕”。 ),浩观四际弥烟丛(弥烟丛,康熙本作“倍魂熊”。 )
挹浆漫倩悬峰斗,颓玉犹誇饮涧虹。
此乐谁能推兴罢(此乐,康熙本作“对酒”。 ),因高辄欲擅词雄。
归从韵府翻图璧,移取灯檠撤锦幪。
努力夜游应有意,不堪秋至各飘蓬(余秋末拟北征,尔孚亦束装不远。康熙本无此小注。末四句,康熙本作“微勤亦自人力,命意还须夺化工。此日楼台留位置,千年气色自隆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