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画谏 唐 · 卢硕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七
汉文帝时未央宫永明殿画古者五物两汉故事文帝三年永明殿画屈轶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獬豸凡有五色物也)
成帝阳朔中。尝坐偫臣于下。
指之曰。予慕理。
故目是以自况。大司马阳平侯王凤拜舞而贺曰。
陛下法古为治。上稽唐虞。
仁远乎哉。行之斯至。
旌鼓之属。在陛下建之而已矣。
至于神草灵兽。臣知不日当产于明庭。
以彰上天之允答也。微臣不胜凫藻之忭。
御史大夫张忠出次而言曰。斯无用之物也。
臣请即日圬之。且是画肇于太宗之时
凡八圣矣。开眼而睹之者。
背面而违之。未闻有裨于治也。
臣敢为陛下条举。臣尝闻文帝时
雒阳贾谊博士。能诵诗属书。
尝为上陈古先帝王之道。汉朝正朔之法。
上以公卿之任。无以易
冯敬之伍。害其贤而毁之。
遂疏而不信。傅卑湿之国。
后虽徵还。卒不得大用。
丧志而死。至今负才藏器之徒。
犹以为愤。此则善虽进而不能用也。
帝又。降诏除诽谤之令。
许人言事。迨中宗朝。
大臣杨恽盖宽饶。以讥刺辞语。
皆坐大辟。先帝在东宫
言其法太深刻。中宗竟不悔。
此则木虽旁午。人不敢书上也。
元帝时。宏恭石显专权乱政。
前将军望之嫉其奸邪。讽上除之。
不从。望之反罹其愆。
迫以自杀。此又邪不可触之验也。
前日安昌侯禹居陛下师傅之尊。不能率已以俭。
而乃决泾引渭。广开田畴。
便身娱耳。多置侈乐。
平陵朱云上书请斩其首。陛下怒不可忍。
遽将诛之。仓卒无据。
乃至丧胆失魂。臣意列圣用此。
乃类是乎。臣之狂瞽。
欲陛下言而必行。丹雘之设。
不足以留连圣念也。且大司马亲勋之望。
朝野所倚。不能因事而谏。
反以为贺。佞孰甚焉。
臣谨以指之。若斧锧将及。
是陛下误屈轶也。臣不敢就僇。
周相国挹斋入京仲冬相国书招谢桥结夏。) 其一 明末清初 · 阮大铖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咏怀堂辛巳诗卷上
帝梦依依片野堂,天书频趣舍人装。
沙堤首引端揆步,玉案重沾内苑香。
身御卿云笼屈轶,手携霖雨润祥桑。
悬思温室觇丰采,忧国知公鬓已霜。
灵芝 明 · 曾敬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城北古榕一株,扶疏数亩。予构亭读书其下,树穴忽生灵。其肤玉,其旋金,其茎紫。初发似兽形,时有气结若明珠。邑人咸往观之,因赋以排律。
乔木风霜饱,擎天雨露新。
台隍高藉枕,庐舍旧为邻。
夜夜祥光闪,朝朝瑞气屯。
北窗薰可卧,秋水乐相亲。
忽尔中元届,休哉四皓臻。
暗移蓬岛甲,阴植阆园辛。
穴破敷玉,庭空树剖珍。
朱柯扶碧蕊,紫笋托玄筠。
初谛犹龙虎,徐看已凤麟。
明珠分海错,湛露落河银。
五色抽苏秀,九茎传谢薪。
甘泉曾咏鬯,函德复歌湮。
和气通三界,贞符叶五伦。
尧蓂能数日,屈轶可知人。
仙质谁俦侣,幽馨自主宾。
弹冠今有汉,采药久辞秦。
华物锡天宝,奇人降岳申。
念渠圣瑞,愧我塞慈仁。
眉宇能勾当,庭阶免蹙频。
精华无苇筏,明德实梁津
马应羲河负,龟从禹雒陈。
思为若有翼,临履更存身。
九万程为徙,八千岁作春。
祝釐祈报响,对果敢忘因清乾隆揭阳县志》卷八)
按:吕永光、张玲整理
六月廿七日舟发潞河书事感怀寄中朝诸君子凡四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八
圣德轩图可比伦,明廷屈轶正嶙峋。
流传谏纸台生色,突兀班心国有人(是日见公安毛侍御疏)
反舌春残休发口,训狐月白自谋身。
凭君传语昌黎叟,载笔无烦论争臣
德州饮罗钦瞻侍御斋 其三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十
虎兕难吾道,龙蛇验物情。
焚琴诚有谓,登俎亦何名。
畏世缄双泪,开尊过此生。
向来怜屈轶,萧艾本纵横。
敉庵给谏出补外臬同圣秋赋送归吴 其三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三
主圣窗开屈轶年,彤云金镜夕扉前。
千人狱自祥麟转,万井春驱猛虎还。
南越戈船严助对,中朝贾生篇。
梧桐一院今摇落,未觉空山稳昼眠。
胡道南侍御内擢假归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九
曾传白简出兰台,殿上清霜屈轶催。
国计顿纡盐铁论,正人原有才。
同朝龙象春星散,异数风云掌月开。
休汝勿淹花下骑,九霄玉踠待君回。
千秋岁 其一 寿柏乡相国二首 清 · 陈维崧
 押词韵第十一部
黑头台鼎,画戟牙门整。
文笔健,风裁正。
芙蓉丞相府屈轶中书令
论事业,从来魏自同于丙。

北斗斜珠柄,南苑陈金镜。
司马相,臣民庆。
明堂朝玉帛,太庙编钟磬。
鱼水乐,千秋不数贞观盛。
寿佟臬宪奎庵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瀛海椿枝雨露稠,口碑千载起遐陬。
霜威独著三台望,寿域先开八月秋。
庭草绿深丛屈轶,法星光久耀阎浮。
閒僧欲举盐梅颂,一炷清香满石楼。
升平嘉宴同群臣赋诗用柏梁体 清 · 玄烨
 押阳韵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三十五
朕于宣政听览之馀,讲贯经义。历观史册,于《书》见“元首”、“股肱”,“赓飏”、“喜起”之盛,于《诗》见《鹿鸣》、《天保》诸篇,未尝不慕古之君臣一德一心,相悦若斯之隆也。今际海内宴安,兵革偃息,首春令序,九陌镫煇,丰穰有徵,吾民咸乐。思与诸臣欣时式燕,爰于乾清宫广集簪裾,肆筵授几。斯时也,蟾光鳖炬,焜耀堂廉,彩树琼葩,杂罗樽俎。许笑言之勿禁,宽仪法而不纠。次登文陛,渥以金罍,咸俾有三爵油油之色焉。《易》曰:“上下交而志同。”《传》曰:“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则今日之兕觥旨酒,岂徒以饮食燕乐云尔哉?顾瞻诸臣,或位居谐弼,或职任卿尹,或典文翰,或司献纳,宜共成篇什,以绍《雅》、《颂》之音。朕发端首倡,效柏梁体班聊递赓,用昭升平盛事,冀垂不朽云。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丽日和风被万方(御制)
卿云烂熳弥紫阊内阁大学士臣勒德洪
一堂喜起歌明良内阁大学士明珠
止戈化洽民物昌内阁大学士李霨
蓼萧燕誉圣恩长内阁大学士冯溥
天心昭格时雨旸吏部尚书黄机
丰亨有兆祝千箱户部尚书梁清标
礼乐文章仰圣皇礼部尚书吴正治
庙谟指授靖八荒兵部尚书宋德宜
春回丹诏罢桁杨刑部尚书魏象枢
河清海晏工部尚书朱之弼
百度胥饬纲纪张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元文
千官济济盈岩廊吏部左侍郎张士甄
天工无旷勤赞襄吏部右侍郎杨永宁
有年歌协臣所望户部左侍郎李天馥
共期红朽答殊常户部右侍郎李仙根
转漕亿万充天仓户部仓场侍郎马汝骥
邦礼叨赞惭趋跄礼部左侍郎臣杨正中)
职司寅清佐垂裳礼部右侍郎富鸿基
天河洗甲通蛮乡兵部左侍郎焦毓瑞
皇威四畅咸来王兵部右侍郎臣陈一炳)
祗承钦恤和气翔刑部左侍郎杜臻
刑措不用民寿康刑部右侍郎叶方蔼
八材庀化师殳斨工部左侍郎臣赵璟)
右平左墄开明堂工部右侍郎金鼐
仰窥神策驱天狼内阁学士李光地
膏以大泽人胥庆内阁学士张玉书
帝庸作歌追虞唐翰林院掌院学士陈廷敬
身依云汉赓天章翰林院学士张英
恪秉训厉敦羔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文运
奉宣仁风之巡抚江宁右副都御史余国柱
九阍詄荡瞻龙光通政使司通政使王盛唐)
斗杓高掩贯索芒大理寺卿张云翼
图列养正亲羹墙詹事府詹事沈荃
黄钟大镛谐祯祥太常寺卿崔澄
郊衢击壤欢丰穰顺天府府尹熊一潇
大官珍膳罗酒浆光禄寺卿臣马世济)
调闲六御腾康庄太仆寺卿臣张可前
忝预风纪凛清霜都察院佥都御史张吉午)
出入玉佩声锵锵通政使司左通政崔官
纳言惟允尚职详通政使司右通政吴琠
褒忠励节感赐觞通政使司右通政陈汝器
圜扉阒寂春草芳大理寺少卿荣国祚)
拜手好生颂大理寺少卿徐旭龄
前星令望钦颙卬詹事府少詹事王泽宏
终始念典用斯臧詹事府少詹事崔蔚林
言模行范煇缥缃翰林院侍读学士蒋宏道
猗欤至德日就将翰林院侍读学士胡简敬
叨尘侍从恩莫量翰林院侍读学士朱之佐
靖共夙夜无怠遑翰林院侍讲学士严我斯
梧桐生矣于高冈翰林院侍讲学士孙在丰
䌷书东观翰墨香翰林院侍讲学士卢琦
三德六行为士坊国子监祭酒王士祯
宫官备位滋悚惶右春坊右庶子祖文谟
六经义叶如笙簧翰林院侍讲臣朱典)
奎文焕若森琳琅翰林院侍读臣王封溁)
朝朝橐笔侍御翰林院侍讲董讷
纪载圣治金匮翰林院侍讲王鸿绪
频年宣室虚对翰林院侍讲高士奇
宸篇掞藻烛昊苍翰林院侍讲郭棻
承华毓德成圭璋左春坊左谕德陈论
青宫琪树栖鸾凰右春坊右谕德朱世熙
金舆导从骖云骧司经局洗马臣田喜□)
罘罳流影耀璧珰通政使司左参议赵士麟
仁波溟渤同濊汪通政使司左参议臣赵之鼎)
鸾旂乘春零露瀼通政使司右参议张鹏
爰赓天保矢勿忘通政使司右参议臣郑重)
八表同轨来梯航大理寺寺丞臣徐诰武)
云门磬管声喤喤右春坊右中允臣吴鸣珂)
泰交天阙开春阳左春坊左中允李录予
惟睿作圣金玉相右春坊右中允臣郑开极)
珥笔何幸日月傍左春坊左赞善徐乾学
瑞逾宝鼎兼芝房左春坊左赞善臣郑之谌)
尧樽夜醉星低昂右春坊右赞善臣沈上墉)
在廷悦豫和宫商右春坊右赞善王尹方
滥典乐正董上庠国子监司业刘芳哲
治登三五休声飏翰林院修撰归允肃
睿谟典诰同洋洋翰林院编修王顼龄
记神圣功臣职当翰林院编修曹禾
琅函瑶版书焜煌翰林院检讨潘耒
石渠高议芟秕糠翰林院检讨严绳孙
日侍清禁研铅黄翰林院编修臣杜讷)
愿言直节谨自防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
帝心勤民重农桑户科掌印给事中王曰温
具举细目恢宏纲礼科掌印给事中李迥
诞敷文德四国匡兵科掌印给事中刘沛先)
嘉禾既殖锄莠稂刑科掌印给事中姚缔虞
屈轶朱草纷两厢(掌河南道御史唐朝彝)
封章问夜检皂囊(掌江南道御史任玥
拟将劲操坚苍筤(掌浙江道御史李见龙
朝无阙事联班行(掌山西道御史郭维藩
千门燎火宵未央(掌山东道御史臣孙必振)
升平高宴迈柏梁(掌陜西道御史卫执蒲
镜浦台歌 清 · 姜再恒
 押侵韵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镜浦台,台下流水清且深。
鉴人形,美者为美恶者惭,不若屈轶鉴人心。
鉴人心,小人不登君子临。
古铜鉴歌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九
轩辕液金作神物,德合天地明日月。
阴阳精气此蕴郁,万八千春岂湮没。
丁甲护持魑魅祓,中圆光外绿云蔚。
如星重轮丽天阙,四灵五岳卒难核。
汉唐俗制气早夺,其祥应不让屈轶,以烛贤奸洞心骨。
书带草(此诗又载稿本、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稿本内容与底本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自昔汉康成,著述传古道。教授列生徒,郑公芳声噪。不期城外山,山中生瑞草。尔雅类未详,虞衡志莫考。似薤叶舒长,苍碧纷摛藻。称之曰书带,形肖名亦好。我闻周濂溪,窗前生意绕。又闻杜荀鹤,科名传吉兆。屈轶长明廷,紫芝四皓。是皆挺灵根,葳蕤荣大造。未若此柔姿,胚胎近探讨。气味得书香,芸生皆压倒。颖异自不凡,家僮勿乱扫。锦轴与牙签,左萦而右抱。移植到阶庭,滋培防枯槁。寄语诸儿曹,此乃吾家宝。以之榜斋堂,经神当远绍。」) 清 · 郑用锡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此诗收于《北郭园全集》,又载《北郭园诗钞稿本》、陈汉光《台湾诗录》。
在昔称康成,著述传吾道;
两序列生徒,高密儒名噪。
不期城外山,山下生瑞草;
称之曰书带,形肖名亦好。
我闻周濂溪,窗前生意绕;
又闻杜荀鹤,科名有吉兆。
屈轶长明廷,紫芝四皓
同是托灵根,一一成大造。
未若此葳甤,左萦复右抱。
为语儿辈知,此乃吾家宝。
一室拜经神,青青长摛藻。
三君祠 清 · 刘文嘉
三君祠外啼鹧鸪,三君祠前路盘纡。
妇孺瞻仰官长拜,千秋俎豆虞韩苏。
昔日天涯叹沦落,天遣先生为木铎。
不教廊庙展经纶,却向蛮荒兴礼乐。
党祸无人鉴覆车,石工姓字不忍书。
汉庭指佞屈轶,岭海尊贤有鳄鱼。
致君古难必,蛾眉谣诼偏多嫉。
百年荣瘁总成尘,一片浮云蔽日
当时行迹没苔钱,此日崇祠锁暮烟。
应羡山堂阮太傅,圣朝际遇胜前贤。
赠升吉甫尚书丁卯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人中屈轶孰如公?劲草天留抗疾风。
百折不渝回日志,万言应悟徙薪忠。
靖康至竟阶安石,臣靡终须殪有穷。
行幄从容近黄发,可摅所学补天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