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柏梁诗 西汉 · 刘彻
 押词韵第三部
东方朔别传日。孝武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
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
郡国士马羽林材。总领天下诚难治。
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
撞钟伐鼓声中诗。宗室广大日益滋。
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官柏梁台。
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
郡国吏功差次之。乘舆御物主治之。
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
三辅盗贼天下危。盗阻南山为民灾。
外家公主不可治。椒房率更领其材。
蛮夷朝贺常会期。柱枅欂栌相枝持。
枇杷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
啮妃女唇甘如饴。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类聚》五十六。古文苑四。《诗纪》一。又书少五十引大将军镇抚四夷者也一句、五十三引台一韵、五十四引来一韵持一韵。匡谬正俗七引时、来、怠三韵。《初学记》十二引来一韵。《御览》三百五十二引东方朔传引时一韵、九百六十六引一韵、九百七十引一韵。○逯案。《诗纪》从章樵本古文苑。各官下附以人名。今据韩本删之。顾炎武日知录据史汉纪传年表。辨此诗年代官人皆相牴牾。因定为后世依托。然考《汉书》武帝纪。于建元六年即出大司农一官名。与此牴牾相同。吾人如信班书。不得独疑此诗。且此诗出东方朔别传。此别传即班书传所本也。)
短歌行 曹魏 · 曹丕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可入宴乐。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衔草鸣麑。
翩翩飞鸟,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仁者寿,胡不是保(六解○乐府云。右一曲魏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二。○顾炎武日知录曰:近日盛行诗归一书。尤为妄诞。魏文帝短歌行。长吟永叹。思我圣考。圣考谓其父武帝也。改为圣老。评之曰圣老字奇。)
乐天梦亡友刘太白同游二首元和十三年作于通州,时为通州司马白居易原唱为《梦亡友刘太白同游章敬寺》,次韵唱和。白诗云:“十五年前哭老刘”,刘卒于贞元二十年,故当元和十三年作。刘太白:指刘敦质,参本卷《和乐天刘家花》注。) 其一 818年 中唐 · 元稹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君诗昨日到通州,万里知君一梦刘。
闲坐思量小来事,秪应元(秖:同“祇”,仅。元:本来,原来,后作原。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二:“元者,本也。本官曰元官,本籍曰元籍,本来曰元来。唐宋人多此语,后人以‘原’字代之。”)是梦中游。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809年 中唐 · 元稹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忆在开元观,食柏练玉颜(食柏:传说服食柏树叶与果实,可以延年或成仙。旧题汉刘向《列仙传·赤须子》(卷下):“赤须子……好食松实、天门冬、石脂,齿落更生”)
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
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
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斑斓。
因言辛庾辈(辛、庾:辛指辛丘度,行大。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自注:“辛大丘度,性迂嗜酒”;庾指庾敬休字顺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与元稹有姻懿关系。参拙著《元稹年谱新编》贞元十年谱文。),亦愿访羸孱(访:原作“放”,据蜀本、卢本及何焯校改。羸孱:瘦弱之人,此为元稹自称之谦辞。)
既回数子顾,展转相连攀。
驱令选科目(科目:指唐代分科选拔官吏之名目。清顾炎武《日知录·科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见于史者凡五十馀科,故谓之科目。”),若在阓与阛(阓与阛:阓,市之门;阛,绕市之墙。《广雅·释宫》:“阛,道也。”王念孙疏證:“案,阛为市垣,阓为市门,而市道即在垣及闸之内,故亦得阛阓之名。”此泛指喧闹之市区。)
学随尘土坠,漫数公卿关(公卿关:唐代科举,举子往往需求助于当权者,使为之称扬,如过道关口,故云。)
唯恐坏情性,安能惧谤讪。
还招辛庾,静处杯巡环
进取果由命,不由趋险艰。
穿杨二三子(穿杨:形容箭术高明。《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此喻指科举及第。),弓矢次第弯。
推我亦上道,再联朝士班。
二月御史三月使巴蛮。
蛮民感切)(詀諵:低声碎语貌。)诉,齧指明痛瘝(齧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痛瘝:疾苦,病痛。)
怜蛮不解语,为发昏帅奸(昏帅:指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严砺曾擅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及两税外加徵钱米等。)
归来五六月,旱色天地殷(殷:赤黑色。《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杜预注:“殷,音近烟,今人谓赤黑色为殷色。”)
分司别兄弟分司:唐制,中央官吏在东都任职,称分司。),各各泪潸潸
哀哉剧部职,唯数赃罪锾(锾: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为六两,一说为十铢二十五分之十三,一说为六两大半两。)
死款依稀取,斗辞方便删(斗辞:辩讼之辞。)
道心常自愧(道心:即菩提心。菩提乃梵文之音译,意译为“觉”“智”等,指对佛教根本精义之觉悟,旧译借用《老》、《庄》术语,称之为“道”。),柔发难久黫(黫:黑色。《史记·天官书》:“黫然黑色甚明。”)
折支望车乘(折支:弯腰。支,同“肢”。《正字通·支部》:“支,与肢通,人四体也。”),支痛谁置患。
奇哉乳臭儿,绯紫绷被间(“绯紫”句:指因门荫而得高官。绯紫,红色与紫色之官服。唐制,散官五品以上服绯,三品以上服紫。此泛指高官所穿之官服。绷被:襁褓。绷,同“绷”,包裹婴儿之小被。)
渐大官渐贵,渐富心渐悭。
闹装辔头𧤾(闹装:明王骥德《古本西厢记》:“盖闹装犹杂装之谓。”辔头:马龙头。𧤾:同“觼”,系辔之有舌环。《说文·角部》:“觼,环之有舌者。”桂馥义證:“觼,系辔之环也。”),静拭腰带斑。
鹞子绣线𩏪(𩏪:鹞子身上用丝线织成之饰物。),狗儿金油(去声)(镮:泛指圆圈形物体,亦作“环”。)
香汤洗骢马(骢马:青白色错杂之名马,古代御史之所乘。《后汉书·桓典传》:“【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翠篾笼白鹇(白鹇:鸟名,又称银雉,雄鸟之冠及下体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萧颖士《白鹇赋序》:“白鹇,羽族之幽奇,素质黑章,爪觜纯丹,体备冠距,颇类夫鸡翟,神貌清闲。”)
月请公主(一作俸)。(“月”句:《唐六典·公主邑司》:“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田园徵俸之事。”请:告诉。《尔雅·释诂上》:“请,告也。”封:卢本、杨本、全诗一作“俸”),冰受天子颁(“冰受”句:古代帝王夏天赏赐贵重宠臣冰块,以示恩宠。《大戴礼记·小正》:“颁冰: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
开筵试歌舞,别宅宠妖娴。
坐卧摩绵(一作锦)(绵:纪事、季本一作“锦”。卢校“疑锦”,似是。),捧拥綟丝鬟(綟丝鬟:黄黑色发髻,此借指年轻女性仆人。綟,用荩草染成之颜色,黑黄而近绿。《急就篇》卷二:“缥綟绿纨,皂紫石延。”颜师古注:“綟,苍艾色。东海有草,其名曰䓞,以染此色,因名綟云。”)
旦夕不相离,比翼若飞𪈿。
而我亦何苦,三十身已鳏(鳏:男子无妻。《释名·释亲属》:“无妻曰鳏。鳏,昆也。昆,明也。愁悒不寐,目恒鳏鳏然也,故其字从鱼,鱼目恒不闭者也。”)
愁吟心骨颤,寒卧支体𤸷(五闲切,又渠云切,痹也。《素问·五常政大论》:“皮𤸷肉苛,筋脉不利。”张隐庵集注引张介宾曰:“𤸷痹而重也。”)
居处虽幽静,尤悔少愉懒(愉懒:懈怠。愉,同“偷”;懒,同“懒”。)
不如周道士,鹤岭临钟湾鹤岭缑氏山之岭,在今河南偃师市境内,王子乔成仙后曾乘鹤于此短暂驻留。参卷5《别李三》注。潼:蜀本、杨本、董本、全诗作“钟”,似是。钟湾,疑亦在河南偃师境内。)
绕院瑟瑟,通畦水潺潺。
阳坡自寻:多年生草本植物,长在山野,嫩叶可食,俗称蕨菜。《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村沼看沤菅(沤菅:水浸茅草,使之柔韧。菅,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长二三尺,古代用以编盖房顶。)
穷通两未遂,营营真老闲。
留题霍山圣公 宋 · 陈纲
七言排律 押冬韵
峻极巍峨势望雄,层峦叠嶂翠重重。
为神有感兴唐祚,作镇无疆福晋封。
材产十州资构厦,泉分数邑润耕农。
幽岩旧榻高人隐,绝顶遗坟古帝踪。
欲雨片云生峭壁,未明先日照危峰。
断崖当午晴雷震,深壑经秋积霭浓。
樵去每逢游洞鹿,僧禅时见戏潭龙。
名光祀典传千载,仰祝牲牢致享恭清顾炎武《求古录·霍山中镇庙石刻》)
司马晋州待制哀辞(原注:石刻在夏县司马公祠堂。) 北宋 · 马端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志古流难合,谈高道自明。
风波志恩分(自注:公为郡牧倅,当曹之迁也,人以公始尝坚辞其辟,当自为辨。公恻然谢曰:“今日正宜从其行也。”卒不以辨。识者韪之。)针石尽交情(自注:公与人交,必尽规谏。始若不胜其言,退则敦义弥笃。)
让节蒙知厚(自注:公在凤翔日,被召知谏院,公辞之,自是深简上心。),华班绝绮荣(自注:公生平特立,至为侍从,皆出宸选。)
贱生怀感遇,当路假晶荧(自注:端辱公以八使慰荐,遂蒙改官。)
累次青油幕(自注:端在益昌及岐下,皆预宾席。),中间白玉京
吏文容议缓(自注:端在幕府,每奉公议,特被优假。),邦事恤言轻(自注:戊寅年,端辄奏疏言事,公时在京师,尝见悯孤直。)
自此嗟流梗,何期苦见兵(自注:是岁,别公出宰郾城明年移倅边郡。)
塞垣心易动,漳浦信弥惊(自注:今春得三堂信,知公属疾。)
玉蕊悲无验,金台望忽倾。
岁阑云惨淡,天迥泪纵横。
世有真忠亮,今亡至直清。
旧僚知葬日,投此吊佳城清顾炎武《求古录》)
留题赠灵岩公禅师丁巳(熙宁十年)三月二十七日 北宋 · 张会宗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人中令德居高地,天下精蓝占好山。
四绝名标清世上,十方僧聚白云间。
二龙珠照看经静(自注:寺僧谓予曰:此寺尝有识者曰二龙玩珠势也。),双鹤泉供洗钵閒。
早晚利荣缰锁脱,性通三教叩禅关清顾炎武《求古录》)
太师文彦博 北宋 · 赵顼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四纪忠劳著,三朝闻望隆。
享兹难老祉,报在不言功。
富矣勋弥大,居焉貌甚冲。
西都旧士女,白首伫瞻公清顾炎武《求古录》)
灵岩宣和六年三月廿七日 北宋 · 杜钦况
 押词韵第十一部
山回路疑绝,林深秘岩扃。
凿翠出金碧,开轩列云屏。
希有昔成道,久矣斯岩灵。
法定卧苍壁,白日穿空明。
清顾炎武《求古录》作金)指泉窦,一凿秋寒澄。
定水供万众,不缩亦不盈。
如公禅宗秀,于世本无营。
聊为出山云,乘风无(《求古录》作任)纵横。
坐令多宝藏,百神转雷霆。
夜月啸彫虎,玉匣开晶荧。
笑指八解池,外流中不倾。
何必空山雷,始悟物我情清赵祥星康熙山东通志》卷三五)
示严 明 · 李好闵
 押尤韵 出处:五峰先生集卷之六
乃翁鹿皮翁,寄汝鹿皮裘。
霜风夜来苦,念汝寒飕飗。
吾家自清素,缊袍宁人羞。
茅檐著背暄,读书黄花幽。
莫嫌书难穷,但恨时已遒。
书当久自尽,至乐迨玄头。
钱受之侍郎枚卜罢归一篇(崇祯元年 其一 明 · 茅元仪
四言诗
(其一。)
晶晶日月,雨雪忽零。
岂无师保,束此宁人
维桑失系,朽索弗宁。
大木将拔,先剪厥阴。
顾宁人 明末清初 · 曹溶
 押皓韵
北鄙寡同俦,中情正枯槁。
谬蓄四方略,救溺甚援嫂。
束缚无所施,空堂对衰草。
有美三吴杰,险要动深讨。
良马碧玉鞍,兴到踏丰镐。
土既经时,行李湿秋潦。
西南征调繁,万里赋纳藁。
囊有本务书,利病满怀抱。
采掇及细流,访我平城道。
艰辛戈戟间,匡坐说苍昊。
撞钟得洪音,太朴去纤缟。
汲古沃其根,枝叶倍姣好。
下视班张徒,炫目但虚藻。
是月凉露零,长边静杲杲。
旨酒共话言,愁绪惄如捣。
我性本浮游,悠忽将终老。
外物丧本真,进德未能早。
蒙君下针砭,宿疾期一扫。
自知良独难,人鉴庶为宝(原本少陵,岂惟形似。写亭林有用之学可以济时,其人在焉,呼之欲出。)
二子篇贻顾宁人李天生 明末清初 · 俞汝言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四
边郡诸侯谁好士,云中雁门称第一。
同开幕府阴山,共脱貂裘礼宾客
笳閒鼓卧烽息烟,尊罍楚楚屏筝瑟。
甲朝丙夜恣探论,如石投水胶在漆。
邺下梁园彼一时,安论轩车与遗佚。
就中宾客谁最奇,惟顾朱李无异辞。
朱十自小我好友,顾李未面神为驰。
关中博物因笃冠,操管滔滔濯江汉
刘曹未足多,古词郁郁星辰烂。
东吴布衣顾炎武,山经星志指掌数。
古文穿穴鄙夹漈,冥搜碑版考石鼓。
好奇尚侠大略同,李诗顾笔同千古。
余来云中踰万里,贪与诸君共抵几。
谁知聚散自有时,南北东西不并屣。
李生贻我怀古篇,朱生书尺尝蝉连。
游燕幸与顾子俱,我出顾入无后先。
均是山泽姿,并为诸侯友。
记程未尝隔千里,片席剧谈竟何有。
乃知造物甚相忌,合并从容亦难偶。
只今幕府一时歇,散去燕吴与秦粤。
此生宁有聚首期,各自孤眠对秋月。
不尔单父与吹台,高李杜陵俱异才。
啸歌今昔乾坤开,英雄奚必非蒿莱。
二子相见定有日,麟游凤舞何时哉。
华山歌赠王山史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二十三
华山突兀凌八荒,仙掌擘画摩青苍。
洗头盆水泻银汉,斜挂星辰森在旁。
攀絙直上几千仞,俯看海日生扶桑。
韩愈当年惊眩处,昔为绝险今康庄。
谁能罗致归户牖,琅琊先生有草堂。
霞举烟霏何烂熳,杖藜散帙随昏旦。
奔腾腕下走,研索床头穷系彖。
安车强起栖僧阁,夜夜山中梦红药。
蹀躞金门懒上书,公卿缟纻还垂橐。
先生岂是尘中人,披帷㥾就多逸民,所欢顾况尤比邻(谓亭林先生。)
华山不作终南径,看尔三峰顶上身。
宁人先生之云中兼柬曹侍郎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丈夫贫贱相看老,岁寒松柏同枯草。
发愤徒为风雅篇,羁怀又向燕云道。
云中地苦难为情,匹马萧萧事远征。
泪洒昭君青草墓,歌投都尉羊城
不嫁红颜厮养卒,何妨奇服曼胡缨。
雕虫篆刻虽无用,一字褒讥臣子恐。
君追孔氏著麟书,我学三闾持橘颂。
云中魏尚宣威,今日曹公肃鼓旗。
缓带投壶垂雅颂,彩毫题赋掩晴晖。
容仪欲见如琼树,书札相将隔紫微。
八月龙沙飞急雪,中军置酒琵琶咽。
令德高言相献酬,君欢好把酡颜啜(清沈岱瞻纂《同志赠言》,见《亭林遗书汇辑》附录。)
岁暮杂诗六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朱鹤龄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愚庵小集卷五
蕞残何事尚拳拳,编缉偏教疾病缠。
敝榻有缘同寄茧,清宵无梦到钧天
勤看魄影依窗入,倦听钟声向枕传。
鼎鼎百年虚岁月,敢将述作比前贤顾亭林魏叔子余经学诸书可为先儒羽翼汪钝翁称余毛诗通义当与严氏诗缉并传故云)
岁暮杂诗六首 其五 明末清初 · 朱鹤龄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愚庵小集卷五
知交海内一亭林,避爵飘然太华阴
久别芝颜成北客,时贻帐秘胜南金亭林极推余书传左钞为细校讹字以所著百馀条惠贻增入)
龙蛇厄至谁能赎,山水人亡遂绝音。
书种后来可得继,梦回枯眼泪霪霪。
朱致一 明末清初 · 朱鹤龄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愚庵小集卷四
苦忆朱公叔,萧条隐独真。
云霞供净几,竹柏润纶巾。
白社尊遗老,青山属外臣。
华平花未放(华平花见选赋),结绿席空珍。
草宿山阳玄恭没已一年),书传旅食人宁人远寄日知录)
因君感存没,双泪洒衣绅。
徐健庵太史过访 明末清初 · 朱鹤龄
 出处:愚庵小集卷二
亭林余畏爻,卓荦儒林奋。
贯穿经史籍,事事精考證。
韵学摧休文,尤得不传蕴。
叩击恨无从,游辖眇秦晋
宅相今巳兴,珠玉朗辉映。
三张才并雄,景阳名早晟。
酷似舅家风,吾党推渊镜。
茕茕苫土中,三礼析幽夐。
纡驾无卮言,经疑勤讨问。
同心计与吴甫草弘人,存殁多赙赠。
悯余空橐垂,兼金助雕锓。
此谊求古人,暄色回霜鬓。
斗酒愧未储,无计留鞍镫。
交道从此敦,人知重蒿径。
潘次耕北游 明末清初 · 朱鹤龄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愚庵小集卷三
昆崙木禾天下无,当其未发同枯株。
潘生崭崭露头角,何异琼蕊方敷腴。
哲昆文章叹零落,赖子收拾灰烬馀。
十载悽凉歌隔谷,至今神色惨未舒。
高气巳足空九县,健笔更欲凌三都
新诗起予夺老眼,羽翮绚练珠玑铺。
今来别我适远道,担簦直走无所须。
齐鲁燕赵多奇士,子去岂忧吾道孤。
鹿城顾子宁人久作客,为我传讯今何如。
(安节曰:昔人谓谢朓诗工于发端此作发端绝妙以后亦磊落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