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移书让太常博士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全汉文 卷四十、文选卷四十三
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
哀帝五经博士讲论其议,诸儒博士或不肯置对,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曰: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著。
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
是故孔子忧道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
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记帝王之道。
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重遭战国,弃笾豆之礼,理军旅之阵,孔氏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
陵夷至于暴秦,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
天下惟有易卜,未有他书。
至于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然公卿大臣之属,咸介冑武夫,莫以为意。
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尚书
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
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
在朝之儒,唯贾生而已。
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出于建元之间。
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
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赞之。
故诏书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以远矣。
鲁恭王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
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
及春秋左氏丘明所脩,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孝成皇帝悯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或脱编。
博问人间,则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
此乃有识者之所叹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
或怀疾妒,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不备,谓左氏不传春秋,岂不哀哉!
今圣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亦悯此文教错乱,学士若兹,虽深照其情,犹依违谦让,乐与士君子同之。
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旨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道,绝灭微学
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庶之所为耳,非所望于士君子也。
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所亲论,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内外相应,岂苟而已哉!
夫礼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
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帝犹复广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
何则?
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立之。
传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志其大者,不贤者志其小者。
今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义,岂可偏绝哉?
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蔡仲龙朝请郎袁商朝奉郎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二、《鹤林集》卷七
敕具官某等:汉《左氏》不立学官,独赵人贯公以所授传训为河间献王博士
王邸之习读《左传》,其来尚矣。
仲龙靖厚钟于气禀,尔淳方得于家传,自为宫僚,颇通艺业,比既以说《诗》受赏矣。
丘明亲授经于圣人,训艳而富,义幽而章,又得尔等为之发挥,其裨益岂少哉!
彻章转官,用酬稽古之力。
可。
春秋讲义序 南宋 · 沈光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九、《春秋讲义》卷首
汉儒诵其师说曰:「为人君父者不可不通《春秋》,为人臣子者不可不通《春秋」》。
至哉,言乎!
汉人颇识此意,东宫藩邸,命夫惇诲故老、名儒师傅授以是学。
仲舒江都贯公河间博士东平中山长沙梁王之傅,三傅皆有师法,而敏捷之疏,廉直之严,素刚之望之,尤其妙一时之选者也。
然微辞奥旨,或讲焉而不精,错诸事业,适以贻害天下。
如「九世复雠」一语,差毫釐而谬千里,追思异时师友,何所逃罪?
甚哉,讲学之难乎!
非讲学之难,而所与共学者难其人耳。
端明戴公身端行治,雅邃《麟经》,横帙,资善堂,重席颛讲,明白正大,义精语平。
天叙人彝,春生秋杀,粲然于口授指画间,有以发先儒所未言。
长子桷修葺旧闻,锓木金陵学舍,属光挂名编端。
光末学肤受,安能窥公传道授业之秘?
独慨夫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汝无忘吾所论著,扬名后世,以显父母」。
迁卒其业,卓然以继《春秋》自任。
今是书之传,恐司马氏不得专美于汉。
公讳溪,字少望,以儒宗为宫端世号岷隐先生
嘉定癸未夏五月,鄞沈光序。
春秋(策问)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八、《乐轩集》卷六
传《春秋》者五家,邹氏、夹氏,汉闻其人矣,不闻其语也。
左氏姓名见于《论语》,斯人也而有斯书也,抑托其姓名者欤?
公羊、谷梁,汉闻其语矣,未闻其人也,第曰其学本于齐鲁耳。
应劭之《风俗通》奚以知其皆在子夏之门欤?
或以高为汉初人,或以赤为秦孝公同时人,然高诚齐人也,辞有登莱化我而已矣。
赤也何如?
俶其名,元始其字,阮孝绪之《世录》则云尔也。
董仲舒公孙弘,善为《公羊》者也,于是武帝尊其学。
俄而太子则反其所好焉。
宣帝情钟于太子韦贤夏侯胜是又为鲁之人。
时哉时哉,《谷梁》之所由盛也。
《左氏》首出于张苍之家,是为汉世之先进者也。
贾谊贯公皆是其学,胡为泯泯,刘歆力拥而不前?
至都之东,陈元、贾逵服虔辈始能挽而出之。
今虽与二家并行,而人以左氏为巨擘。
抑物之显晦各有时欤?
将久而后有定论欤?
「三长五短」,刘知几则左袒于丘明者也。
「《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何休之意亦以楚虽失之,齐亦未为得欤?
「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若郑玄者果足以发之针之起之欤?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诬;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
范宁之意,则截长补短,而后可为善矣。
夫四子之论,未知其孰优?
然而较之杜预,又如何也?
文中子以三《传》作而《春秋》散,卢仝以三《传》皆束之高阁,然欤?
抑大言欤?
唐之啖、赵、陆淳,本朝前辈如孙、如胡,其于经传得之浅深,诸君必有权衡之论。
若以王金陵之言为解,则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日本添井井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五
海水天风浩荡中,抱经高阁屹榑东。
十年槎客归来梦,一瞬诸天变灭空。
稷下尚闻尊祭酒,河汾无地寄王通。
神徂圣伏宁无感,稽首河间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