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对归胙判(甲监享以胙归父馂而祭) 唐 · 晁良贞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精意以享。敬于展牲。
率礼莫违。洽乎归胙。
甲以肤敏。典司蒸礿。
分以贵骨。爰封介之牺。
奉乎高堂。用入老莱之膳。
恩必逮下。子道或沾其食馀。
祭示有先。神理讵歆其馂末。
既比庆封之祀。难许叔氏之礼。
逸人赋 中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粤真隐先生者。
体旷容寂。
神清气冲。
迥出尘表。
深观化宗。
偃太和之室。
咏元古之风。
收人之所不宝。
弃人之所必崇。
以道德为林圃。
永逍遥于其中。
有玩世公子。
思发其蒙。
乃诣先生之所舍。
询出处之异同。
于是稽首跪而称曰。
仆闻士之生也。
备百行。
荣九德。
静为物轨。
动为人则。
可见故不隐。
可言故无默。
使上叶唐虞之化。
安仁寿之域。
既两仪交泰。
九有不携。
然后分人之土。
执人之圭。
伊尹负鼎而去有莘。
太公释钓而出磻溪
朝沦洿泥。
夕升丹梯。
若乔木之集鹓凤。
清流之跃凫鹥。
何必矫抗斯慕。
中和见暌。
蹑迹
追踪
膏屯于骨月。
和剿于氓黎。
捐坦荡之修衢。
履幽废之荒蹊。
漱寒泉之泠泠。
藉青草之萋萋。
悲林风之夕振。
厌山鸟之晨啼。
始支离而馁息。
终挛卷而寒栖。
信行藏之足验。
唯名实之可稽。
愿一闻其至言。
俾向方而不迷也。
先生宇合寥天。
心凝帝先。
泯祸福之境。
杜枢机之权。
将有言而中止。
不得已而应焉。
曰夫洪荒之际。
物靡艰阻。
上如崇邱。
下若平楚。
高卑定位。
各畅其所。
贤愚同条。
智诈罔举。
孰为出。
孰为处。
孰为默。
孰为语。
迨乎时迁朴散。
质变淳讹。
升沈异躅。
明暗殊科。
刚柔相轧。
曲直相摩。
或贪饵以吞钩。
或横飞以触罗
惟皇王之悯俗。
爰拯溺于洪波。
乃自揖。
让。
迄今于干戈。
虽政教之异宜。
之滋多。
欲遏乱以求理。
譬招风而静柯。
遂饰礼以邀敬。
修乐以导和。
虽圣哲之区区。
卒倾颓而奈何。
于是上有淫君。
下彰忠臣。
龙逢之列。
苌宏之伦。
苟徇义以成名。
竟违天而杀身。
祗足以增恶声于暗主。
竭惠泽于生民。
故全德之士。
韬精保真。
悟历数之在运。
知存亡之匪人。
将扶危而翼颠。
犹一发之擢千钧。
块壤之壅长津。
所以守嘉遁之元吉。
从少微之隐沦。
于是洪崖广成肇其端。
子州善卷绪其后。
汾水见傲帝之宾。
颍阳闻洗耳之叟。
以鸿名为糟粕。
以大宝为尘垢。
情蠲于取舍。
意适于林薮。
不刳心而无欲。
非吐纳以永寿。
眄江河为畎浍。
谓嵩岱为培塿。
故天子不可得而臣。
诸侯安可得而友。
岂作者之维艰。
诚历世之可久。
莫不道贯通于古今。
迹无系于奇偶。
镇末代之伪薄。
使向风而归厚
若乃子高之规夏禹
臧叟之诲周文。
仲连却秦师。
干木之藩魏君。
弦高俛仰以成绩。
四皓从容以立勋。
初混世以表用。
竟超然而绝偫。
既抗志于青霞。
聿栖身于白云。
兹乃无封滞于万物。
时抚俗以解纷者矣。
若乃顾推让有泰山之重。
视富贵若鸿毛之轻。
则孤竹之子。
王季之兄。
食薇首阳之下。
悦采药于勾吴之坰。
柱史归周而道阐。
关尹去职而真成。
晨门藏名于抱关。
沮溺避世而耦耕
汉阴抱瓮忘机
渔父乘流而濯缨
于陵灌园逃相
莱氏负戴以辞卿。
南华漆园以寓迹。
列子郑圃以消声。
楚狂隐晦。
蜀严湛冥。
丞相推堂于盖公。
廷尉结袜王生
故文景尊之术。
国既富而刑清。
季主卜筮以训俗。
文通讼田以污名。
颜阖凿坏以避聘。
伯休潜遁以脱荣。
庞公课妻以耘锄。
严光拂衣于帝庭。
启期三乐以达意。
梁鸿五噫以抒情。
尚子平之持操。
毕婚娶以长往。
许叔元之守节
遗伉俪以遐征。
听苏门之咏啸。
若鸾凤之和鸣。
夏统之长歌。
欻云飞而雪零。
至于焦先瞿硎
郭文董京
天机符于太素。
渊默会于真精。
寂尔无闷。
则子真仲蔚
确乎不拔。
台佟管宁
或琴书以自娱。
或澹漠以无营。
此则同人者体貌。
异人者神明。
抱不易之纯粹。
含自然之孤贞。
道取怡于閒放。
业故无于屯平。
晓物理之尚简。
知天道之恶盈。
彼鸿飞寥廓。
奚弋者之能萦。
故宠章焉得而见累。
悔吝何由而相倾哉。
尔其阴德密庸。
元功潜著。
不戚其所毁。
不欣其所誉。
为无为以成性。
事无事以澹虑。
洞希夷之可察。
涉恍惚而斯据。
涓以结友。
忽驾景而飞去。
兹乃隐道。
其谁能测无何乡之处乎。
是以朝廷之士。
一入而不出。
山林之客。
宜往而勿还。
若沽名于白贲。
衒迹于青山。
觊蒲轮于谷口。
希束帛于云关。
非岩泉之养正。
实丘壑之藏奸。
繄末世之鄙薄。
曷清流之可攀。
或因兹以幸达。
讵不蕴终身之厚颜矣。
夫徼福之萌祸胎。
祈昌之结衰根。
不韦之识奇货。
献孕妻以密言。
吕公之辨龙颜。
谋纳女以永尊。
计克从而事捷。
排天路以腾翻。
遽变生而殃搆。
招衅罚以钟门。
霍氏之翼三后。
之复存。
何赫奕于当时。
亟殄歼其子孙。
鉴兴亡之体势。
实异代而同源。
已覆败于前车
又倾摧于后辕。
秦肆坑儒之毒。
汉流党锢之冤。
众君子欲修名显著。
乃贻戚于茔魂。
仰在居之悠迥。
谁克叩于帝阍。
固知祥风依于蓬荜。
沴气袭于华轩。
吾方将反汗漫。
师元元。
黜生死。
同乾坤。
当愈幽忧之疾。
所以秉斯道而弥敦也。
先生之言既毕。
公子拜首而谢曰。
小子久耽浅近之常议。
幸沐精微之奥论。
可谓涤除遗滓。
披拂重昏。
愿澡雪其形神。
以游夫子之末藩而已矣。
仲咸以予编成商于唱和集以二十韵诗相赠依韵和之992年 北宋 · 王禹偁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诗战虽非敌,吟多偶自编。
齐强侵北鄙,许败守东偏(自注:《春秋》,齐人侵我北鄙,又郑灭许,奉许叔居于东偏。盖喻许之强弱。)
犹恨多虚日,何妨且系年(自注:予到郡一年,唱和始及百首。)
龙媒难趁逐,驽驾赖驱牵。
拙句传非梦,雄词纵自天。
一嘲花灼灼,再咏雁翩翩。
白雪终无继,洪崖拍肩
骖鸾元在汉,堕鼠不成仙。
硎发锋铓利,衡诚势力悬。
石因良玉润,褧借锦衣鲜。
糠籺豪家笑,铏羹古味全。
虎盐宜燕享,猴棘谩雕镌。
我笔非江氏,君才比孟坚
岂劳开茜旆,早合(原作洽,据清抄本改)步花砖。
重甚连城璧,精于万选钱
西江闻祖德(自注:冯定西江送客》诗:文□所讽咏。),南国许名贤(自注:仲咸近为江左大族。)
夜阁调琴月,秋堂煮茗烟。
淡交轻势利,孤达鄙荣迁。
媚挹怀珠水,幽听喷玉泉
谪居叨属和,都志命迍邅。
春秋左氏传杂论一 其三 郑师入郜入防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九
庚午,郑师入郜。
辛未,归于我。
庚辰,郑师入防。
辛巳,归于我。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
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右隐十年。
经书:「,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公败宋师于菅。
辛未,取郜。
辛巳,取防」。
杜预云:「齐、郑后期,而传言郑入郜、入防,盖郑后至而得邑,归功于鲁,鲁受而不辞,故书『取』也」。
按,十一年,公及齐侯、郑伯入许,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恭,故从君讨之。
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不敢预闻」。
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其敢以许自为功乎」?
是鲁与齐、郑连伐宋、伐许而同胜之,齐皆不取,鲁取宋邑而让许土,郑以宋邑归鲁而得许,不有也,郑庄公为有礼且正,宜矣。
隐公,贤君也,知让许土而不嫌于取郜、防,岂其心哉?
盖许,国也;
郜、防,邑也。
人情于大者则不敢贪而辞,小者则易而受。
三国有功,而鲁独失,惜哉!
赤松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一
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长至后一日,与二三友访吕仲平之庐。
登高四望缥缈,赤松之居如在屋后。
后二日,呼儿觅藜杖,命友戒行囊。
将出门,仰视天际,云物飘浮,雨意坠地,兴尽欲止。
既而曰:「会有能为我开之者」。
缓步出北郭五里许,廛市烟火始绝,山光野色渐与人相应接,而晴光亦时著人。
又二里许,至季氏之庐,所居依山,茂林清池相映带。
季氏兄弟与其知友陈岩夫亦亟襆被,欲共宿山中。
道间有可寓目处则止,一以休足力,一以适吾意。
又行十里,至小石桥,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而水声琤瑽,如环佩之相击相应。
复行三里许,入山门。
长松偃蹇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伍。
至桥亭,坐于老木之上,古涧横石,激为清湍,澎湃汹涌,人籁俱爽,心目为之醒然。
止于漱玉,饮于濯缨,曩岁雷雨泉石之声,恍然犹在耳边。
复曳杖入小桃源,暝色已满岩谷矣。
徙倚枕流,四际溟濛,水天一色,泉声松韵,始若暴风急雨之骤至,徐而察之,又若车驰卒奔而未有所止也。
云间时有疏星点缀林杪,与水影相照,清澈无底。
坐而假寐,神清如游乎钧天而不自知。
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
晨兴,复至其处,灏气游衍,天宇无滓。
再至过清,驻目久之。
道士设豆粥。
即寻支径,谒二仙祠,世相传以为黄初平兄弟觅亡羊之地,或曰此留侯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邪?
雨微作,欲还观中,已而复霁,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饮,造之。
自崖而返,景移目改,亦忘乎足之前苍然列屏,流水在下。
望桃源之亭榭,亦隐约可见。
中道或有依涧而上,观瀑泉,履白石,欲穷其源而不可得,复相与会于丹井之上。
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道家者说真人鍊丹处。
其语虽若诞谩不经,然广谷大川之间,亦安知无葛天氏之民遗世忘言者欤?
归途,高者平,险者顺,山回路转,乌纱攲斜,随意先后,非徒望之者,忘其为谁氏之子也。
雨复作,小憩于村舍,至山下,雨亦止,日犹未中。
少休即饭,饭竟,信其所之。
道士多扃户,时闻棋声。
再寻桃源之游,登御风亭,林木交翳,今皆廓然。
复循山磴,游于物外,乔木倚天,涧流清壮,此间桃源之津所从始也。
过小桥,缘山而行,泉石相搏,无风而涛。
行且百步,幽意益邃,横涧为桥,榜曰三峡,惊涛怒流,与巨石相吞齧,前莫知其所穷,后莫知其所止,清深幽胜,殆与尘世相隔,使人凡情俗虑不扫而自去。
复行数十步,过磐石,临浚流,景象天逸,不特与所谓物外者异,亦与所谓三峡者异。
横绝一小桥。
又数步,临涧而高,大石侧立于小亭之后,其名曰泠然。
平流满盈以止,众止上下,水石滚滚不少休。
望涧之北,山容如画。
下泠然又数十步,复有杰石横峙,不倚物而立。
由杰石而前登栖碧,位置清峻,水声潺湲,心迹可以俱清。
杰石之后,地平如掌,可据高梧而坐,丹井路亦可由此而上。
诵《招隐》、《游仙》之篇,徘徊登眺,不知日之入。
须臾,暮烟四合,不可以久留,复寻旧游而归。
仲平赋诗,和之者亦有自得意。
抵夜,复坐于枕流,林外灯火,久益微茫,泉流静深,尤与夜气相宜。
是行也,初为一日之留,而山灵不我厌也,晦而雨,雨而晴,极目于丹井,称心于桃源,而于枕流、过清之间,朝暮几与神交,自己未辛酉,凡三日而后返。
因识所游之大概及同游者之姓名于幅纸,以为他日之思。
仲平亦姓吕氏,河南人,乐于山水而不厌者。
季氏兄弟长曰元发,次曰淳父,幼者未字。
岩夫居古栝,亦相与再宿而归云。
缙云沈伯明子温、叔昭子成东阳李从仲、乔子疆、郭元简、陈仲益许叔仪、徐正之、徐用之、浦江郑厚之、石介卿、永康章仲温、武义梦得王性之,皆欲从余山行者。
祖烈、乔年亦令随宾友之后,庶几其长而亦渐知此意焉(《南宋文录录》卷一一。又见《名山胜概记》卷二○,《古今游名山记》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一。)
再至过清:右引作「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