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偶阅宏光南朝事迹为赋四绝 其四 清 · 敦诚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四松堂集卷一
高烧椽烛春难晓,细写吴绫夜未央
莫更远寻江令宅,祖堂寺里又斜阳阮大铖度曲处。)
五君子哀诗 其四 吏部姜君垓(字如须莱阳人 明末清初 · 徐枋
 出处:居易堂集卷之十七
吾友神皇裔,海岱聿挺生。
风骚缅哀怨,感激空生平。
忆昔年弱冠,贤书贡王廷。
先公分礼闱,清鉴持文衡
圭璋自特达,遇合洵有神。
射策汉阙下,一出凌群英。
终军正年妙,卫玠复神清。
䌽衣绾紫绶,翩翩驰帝京。
妙年奋直节,慷慨输忠贞。
击奸穹碑碎,粉署清轩如须官行人署中题名碑有逆案阮大铖姓名如须特疏请碎其碑重勒石俞旨铲去大铖名)
揽辔周四方,江山助精灵。
咳唾珠玉落,诗歌金石声
为国除大憝,折槛有难兄。
若翁仗大义,阖门殉孤城。
忠孝聚一门,泣血动圣明。
将母避世难,日夕从南征。
回首望日观,苍茫隔蓬瀛。
禹穴讨幽意,苏台怀古情。
间关辞绂冕,契阔甘柴荆。
与余为昆弟,意气浩纵横。
俯仰死生间,长恸中肠倾。
有时良宴会,酒酣涕泪零。
涕泪咽笑语,四坐怀酸辛。
余既终避世,君亦长辞荣。
采薇与种瓜,十年同伶俜。
胡然鵩鸟入,龙蛇岁峥嵘。
贾生泣死,千秋徒令名。
忠魂返帝乡,彷佛从霓旌。
中宵望天宇,烱烱增华星。
七歌集句(长吟遣愁,悲歌当哭,我思古人,实获我心。集七歌。) 明末清初 · 周筼
十年失路谁知己,扰扰尘中犹未已。
恒饥稚子色凄凉,病仆呻吟呼不起。
当年意气不肯平,昨日论交竟谁是?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石田茅屋荒苍苔。
园中有枣行人食,忍能对面为盗贼。
有时长叹独移时,安知我有不平色。
秋风落叶闭重门,白发如丝叹何益。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江客不堪频北望。
意中索莫与先异,春草青青新覆地。
年年岁岁一床书,不忍见之益愁思。
愁心反覆梦难成,天寒雁度堪垂泪。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中天夜久高明月。
北风微雨虚堂秋,昨日之日不可留。
四时不得一日乐,朝夕催人自白头。
仰天大笑出门去,安得行叹复坐愁。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伤心不忍问耆旧。
世情付与东流水,穷巷苍苔绝知己。
岩扉松径长寂寥,东园几树桃花死。
愧尔东西南北人,欲向何门趿珠履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雌龙怨吟寒水光。
世人结交须黄金,郢中《白雪》且莫吟。
桃花欲开不自觉,千里春色伤人心。
眼前好恶那能定,隔叶黄鹂空好音。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一沉一浮会有时。
天寒野阴风景暮,落日疏钟小槐雨
寂寂寥寥扬子居,惟有幽人自来去。
何用年年空读书,井底看星梦中语。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空庭细雨莓苔绿(以己意驱遣成语,故无凑集之痕。第七句仍用杜陵原本,因无可集也。存此以备诗中一格。)
左少保光斗 清 · 严遂成
五言排律  出处:明史杂咏卷三
扶掖登皇极(殿名。),春秋十六龄。
狐雄殊跋扈,鸡牝欲司晨
盗宝词旁及,投缳事岂真。
震惊凡几日,哀痛甫经旬(光宗崩六日,熹宗登极,在位止踰月。)
私憾徐良彦,昌言贾继春公疏请召还继春。)
上方随请剑,当道竟埋轮。
实草应山(有言杨疏公与谋并代草。),宁逢丞相公疏劾忠贤,并及广微三十二斩罪。)
见危防二法(酷讯时,公自计杀我有二法,刑毙、狱毙,遂诬服。),兴利验三因(先官御史,兴水利,有天地人三因之议。)
督学人伦鉴,调元物议均(廷臣争改元,公以八月以前为万历,后为泰昌,议遂定。)
废庄封不启,假印获初巡(初为巡按,即擒豪吏假官假印。)
缇骑犹加礼,诬赃不贷贫。
诸生金荟萃,群从系逡巡。
羹饷黄泉泪,鸰原夜雨神。
飘零小弱弟,南渡作逋臣(母以哭子死,长兄坐累死,弟光先,福王时官巡按,争马士英阮大铖事,逃左良玉军。)
康熙二十五年予请急归里自京门赴益都特谒冯相公夫子恭呈八章每章六韵共九十六句 其二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押马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八十五
衔恩托钧陶,砂砾就广冶。
戴崇亦何人,乃许食西庌。
只怜苦饥驰,出入贳羸马。
但得随春风,抠袂自洒洒。
有时开禊堂,集之万柳下。
婴绂追上辰,咏叹振大雅。
黄鹤楼集补纪事1596 明 · 任家相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黄鹤楼集卷下
宇内以楼名者,盖无如黄鹤楼云,而集故不传。
郡侯孙公始辑之,搜采亦既勤已;
乙未春,不佞偕计都门,友人黄可圣市书长安肆中,一散帙残漫,仅可读曰“黄鹤楼集”。
可圣售视余曰:“楼故有集乎”?
余阅之,则正德中宪副恽公巍为锡山秦中丞西涯先生倡和诸作集之,因稍稍裒次,大较在郡公集者过半,其他多旁出芜杂,犹之乎无集也。
余归述之于公,公曰:“余向剧簿书而操文墨,谓是集创为耳,兹即非善本,曷参订之”?
遂索之可圣,所取未备者,属游生书,而不佞为校舛讹。
邹吏部传本宁太史诗至,公亟命录,乃李献吉、何仲默二先生楼中无专题,见之次汉阳二诗。
余因请之公曰:“此当代崔李也,不借之重乎”?
公唯之。
刻成,公题之曰《黄鹤楼集补》。
余不佞谓山川以景物著,而景物以赋咏章,两者常相待以为胜,非是则宇宙忽忽耳,安所称钜丽也!
且文林藻士,送目呕心,岂尽流连光景,无亦其忧生愤世之怀,欲发舒无从而聊寓之延眺,故登台愁叹,凭轩涕流,新亭、岘首之慨,后先一揆而已。
如必以为是疥壁,是覆瓿,不尽欲关诸品题者口,令宇宙匆匆乎?
甚矣!
人之好惎也。
夫扶舆不能尽铲山川之嵚岑谺豁者,而夷为坟衍;
山川不能尽易楼台之耸特挺秀者,而降为蓬堵,胜有所钟也。
即兹楼毁而愈新,造物亦或阴护之,以胜吾楚。
何楼之待以为胜者,率堙弃之不少惜,甚矣!
人之好忧也。
公既辑是集,复拾残漫、掇遗逸如不及,真抽扬小善,不啻若已有哉!
集中如南楼、北榭虽圮废,而鲁直诸作者诗,公尚附之,曰:“吾不欲其废也”。
祢正平鹦鹉赋》暨《吊鹦鹉洲》赋咏,不佞间请之公,公愀然曰:“姑舍是,是非余辑鹤楼集指也”。
呜呼!
公之意念深远矣!
安得起正平辈于九京而与公遇也。
公刻有《楚纪》、《武昌郡志》,皆列在文苑。
可圣名养正
游生名天衢江夏人
万历丙申岁仲春望日,郡治后学任家相顿首谨书。
[注]:作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阮怀宁居(今为扬商寓所) 清 · 全祖望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祥琴集
圆海居停尚有存,当年道路目凶门。
蝗男录就诛馀孽,燕子笺成上至尊。
东涧老来重纳拜(幸存录谓钱尚书以门生礼见圆海今本多删去此语)昆铜痛定亦招魂。
今逢潦尽潭清日,败瓦残扉落月昏。
虞美人词 清 · 全祖望
 出处:虬骨集
鸿沟既割归太公,旋复背之非英雄。
美人临死何从容,有此差足慰重瞳。
英布周殷愧入地,蒙面何以见江东
芳魂至今舞春风,其与项庄拔剑之意将无同
啼鹃集之血泪红。
吁嗟乎野鸡难复位宫闱,生玷辟阳死赤眉。
刘季楚歌空自悲。
美人泉下目未瞑,为告愤王应齿冷。
青燐婆娑助清影。
文先生启美手迹后 清 · 全祖望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吴船集
舍人称汛爱,偶尔狎怀宁
亦有番江彦,同调焦尾声(谓邝湛若启美湛若皆以声伎交圆海而故美尤狎之)
抗词漳海狱,泣血下江兵
到底岐缁素,何曾混渭泾。
王廉生扇头李香君小影三首 其一 甲戌 晚清 · 李慈铭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白华绛柎阁诗癸
粉本南朝绝可怜,扇头璧月尚婵娟。
清流何与人间事,花下长翻燕子笺(今年厂市购得百子山樵元刻《燕子笺》。)
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769年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志非言不形。言非文不彰。
是三者相为用。亦犹涉川者假舟楫而后济。
自典谟缺。雅颂寝。
世道陵夷。文亦下衰。
故作者往往先文字后比兴。其风流荡而不返。
乃至有饰其词而遗其意者。则润色愈工。
其实愈丧。及其大坏也。
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
以八病四声为梏拲。拳拳守之。
如奉法令。闻皋繇史克之作。
则呷然笑之。天下雷同。
风驱云趋。文不足言。
言不足志。亦犹木兰为舟。
翠羽为楫。玩之于陆而无涉川之用。
痛乎流俗之惑人也旧矣。帝唐以文德敷祐于下。
民被王风。俗稍丕变。
则天太后时。陈子昂以雅易郑。
学者浸而向方。天宝中
公与兰陵萧茂挺长乐贾幼几勃焉复起。振中古之风。
以宏文德。公之作本乎王道。
大抵以五经为泉源。抒情性以托讽。
然后有歌咏。美教化。
献箴谏。然后有赋颂。
悬权衡以辩天下公是非。然后有论议。
至若记序编录铭鼎刻石之作。必采其行事以正褒贬。
非夫子之旨不书。故风雅之指归。
刑政之本根。忠孝之大伦。
皆见于词。于时文士驰骛。
飙扇波委。二十年间。
学者稍厌折杨皇荂。而窥咸池之音者什五六。
识者谓之文章中兴。公实启之。
公名华。字遐叔
赵郡人安邑府君第三子。
质直而和。纯固而明。
旷达而有节。中行而能断。
孝敬忠廉。根于天机。
执亲之丧。哀达神明。
其任职釐绩。外若坦荡。
内持正性。谏不犯颜。
见义乃勇。举善惟惧不及。
务去恶如复仇。与朋友交。
然诺著于天下。其伟词丽藻。
则和气之馀也。学博而识有馀。
才多而体愈迅。每述作。
笔锋风生。听者耳骇。
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二年博学宏词
皆为科首。由南和秘书省校书郎
八年伊阙。当斯时。
唐兴百三十馀年。天下一家。
朝廷尚丈。夫羿工乎中微。
拙于使人无已誉。公才与时并。
故不近名而名彰。时辈归望。
如鳞羽之于虬龙也。十一年监察御史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
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
持斧所向。郡邑为肃。
为奸党所嫉。不容于御史府
右补阙禄山之难。
方命圯族者蔽天聪明。勇者不得奋。
明者不得谋。公危行正词。
献纳以诚。累陈诛凶渠完封疆之策。
阍犬迎吠。故书留不下。
时继太夫人在邺。初潼关败书闻。
或劝公走蜀诣行在所。公曰。
奈方寸何。不若间行问安否。
然后辇母安舆而逃。谋未果。
为盗所获。二京既复。
坐谪杭州司功参军。太夫人弃敬养。
公自伤悼以事君故。践危乱而不能安亲。
既受污。非其疾而贻亲之忧。
及随牒愿终养。而遭天不吊。
由是衔罔极之痛者三。故虽除丧。
抱终身之戚焉。谓志已亏。
息陈力之愿焉。因屏居江南
省躬遗名。誓心自绝。
无何。诏复授左补阙
又加尚书司封员外郎。玺书连徵。
公卿已下。倾首延伫。
至之日将以司言处公。公曰。
焉有隳节夺志者。可以君之宠乎。
遂移疾请告。故相国梁公岘之领选江南也。
表为从事。加检校吏部郎中
明年遇风痹。徙家于楚州
疾痼贫甚。课子弟。
力农圃。赡衣食。
雅好修无生法。以冥寂思虑。
视爵禄形骸。与遗土同。
惟吴楚之士君子。撰家传。
修墓版。及都邑颂贤守宰功德者。
靡不赍货币。越江湖。
求文于公。得请者以为子孙荣
公遇暇日。时复缀录以应其求。
过是而往。不复著书。
少时所著者。多散落人间。
自志学校书郎已前八卷。并常山公主志文窦将军神道碑崔河南生祠碑礼部李侍郎安定三孝论哀旧游诗韩幼深避乱诗序祭王员外端沈起居兴宗裴员外腾文别元旦诗并杨骑曹集序王常山碑。
并因乱失之。名存而篇亡。
监察御史已后所作颂赋诗歌碑表叙论志记赞祭。凡一百四十三篇。
公长子羔字宗绪。编为二十卷。
号中集。其中陈王业。
则无疆颂。主文而谲谏。
则言医含元殿赋。敦礼教。
则哀节妇赋灵武二孝赞。表贤达盛德。
崔宾客集序元鲁山房太尉德政碑平原张公颂梁国李公传德先生诔权著作墓志李太夫人传卢夫人颂。一死一生之间抒其交情。
则祭萧功曹刘评事张评事文。吟咏情性达于事变。
则咏古诗。思旧。
则三贤论。辨卿大夫之族姓。
则卢监察神道碑。自叙。
则别相里造范伦序。诠佛教心要而合其异同。
南泉真禅师左溪朗禅师碑。其馀虽波澜万变。
而未始不根于典谟。故览公之文。
知公之质。不俟觌容貌。
听词气。假令束带立于史臣之位。
足以润色王度。天而病之。
时不幸欤。公之病也。
尝以斯文见托。诒某书曰。
桓谭扬雄当有身后名。华亦谓足下一桓谭也。
及于公才。宜播其述作之美。
明于后人。故拜命之辱而不让。
今乃著其文德。为之冠于篇首焉(自监察御史已下文苑英华作自监察御史已后迄至于今所著述者公长男羔字宗绪编而集之断自监察御史已前十卷号为前集其后二十卷颂赋诗碑表叙论志记赞祭文凡一百四十四篇为中集其中陈王业则无疆颂议世道则卜原论质文论主文而谲谏则言医含元殿赋敦礼教则哀节妇赋灵武二孝赞与外孙女二孩书表贤达盛德则元鲁山房太尉颂德铭崔宾客集序平原张公颂梁国李公传德先生诔权著作墓表李夫人传卢夫人颂一死一生之间抒其交情则祭萧功曹刘评事张博士文吟咏情性达于事变则咏古诗辨卿大夫族姓则卢监察神道碑思旧则三贤论自叙则别相里造范伦序诠佛教心要而会其异同则南泉真禅师左溪朗禅师碑其馀虽比兴万变而未始不根于道德故览公之文知公之质不俟觌容貌听词气而后睹其行若使束带立于史臣之位其备献替足以润色王度正一代之训典天而病之国不幸也然遐叔身甚病而心甚壮文益赡而才不竭则前路逸气讵可矣他日继于此而作者当为后集及常游公之藩也久故录其述作之所以然著于篇)
江南曲三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胡夏客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三
六院笙歌己沸天,内家舞队更翩跹。
庭花旧曲不堪唱,司马新编燕子笺(宫中教习优伶少司马阮大铖新剧名燕子笺)
陈定生 明末清初 · 任源祥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天道一何远,夺吾陈仲弓
典型忽已替,志义更谁同。
忆昔文章盛,相资气谊隆。
先民推李郭,后进说褒融。
清议排群小,危言仗数公。
司徒神采毅定生父于廷,左都御史。)上舍羽毛丰。
厨顾名流辈,龙鸾国士风。
节由贞母峻,德自隐君崇定生曾祖母邵氏贞节,建坊。祖一经称孝洁先生。)
疾恶元成性,防微实有功定生吴应箕顾杲出《留都防乱揭》,逐阮大铖。)
祸机乘间发,世变涉途穷(事详《行略》。)
消长波涛里,存亡险阻中。
冯生如束湿,吾党尽飞蓬。
硕果人还在,灵光数未终。
铜官秋色静,阳羡晓云空。
默坐书千卷,论诗酒百筒。
忘年为倡和,推分略愚侗。
得句成欣赏,翻经赖折衷。
狂夫惭阮籍,老友识王戎(长君维崧与予为石交。)
庭训高宗匠,家声擅国工。
祇今瞻仰失,歌阕涕沾胸。
南京六君咏南京陷,死者寥寥,得丐与卒而六焉,悲夫!然其死不愧四君,四君又岂不屑六也?故并君之。) 其四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藏山阁诗存卷六
铮铮杨御史,阉党共推君。
「要典」三朝据,同流一死分。
漫嗟遮锦被,转恨杂鸡群。
可信髯司马,投降最早闻(杨副宪维垣。闻北有「阮大铖投降独早」之旨。)
秋思赋 明末清初 · 柳是
时既容与,势则漂皓。
将有体之相宣,固聊声之洁变。
案衍还会,溓澅称遽;
任物未详,化始孰去。
曾违累而远群,遂约虚而驿意。
运密漠之遗旨,专潺猗以植遇;
猎水裔之嫽妙,烨娑草之善捷。
鸟应淡而远纠,条敷窏而辅胁。
何焰易之不倨,写纷狡之必列。
若爽旦之迢璀,方漻屏而又复。
结情纚,被腾竖;
荡繁石,涌绛浏。
外形奔濩,逸机疏炯。
与乎漫漫,青荧激流;
缤纷可裁,暗蔼眇眇。
鸿焯远来,刚英上回;
累然相击。
漠不町受。
遽役容于混成,将华威而先疾。
厥高行游,招摇中息。
栖峛崺,迁郁悒;
仰踸踔,禀骏迟。
竞恍慵而齐形。
修仪之各合。
不翔峙于狎中,藉纵冽之甫吟。
谅横坠之悉取,尚丰侔之可禁。
虽建嶪其易从,恣迥奥而载任。
帐鴖鼯之相角,竞栌礧之负搪。
意妍要于所届,感众隐而宅华。
室幽轇而触暮,月错迕而少蹶。
风蔑蔑以夷新,波沦沦而练叶。
神回依于美羁,匪霁蔼之交灭。
招易叛于若兹,术群聚而非密。
肃华坂,欻桂棹,滥云湄,岌玉磶;
湚,整危凝。
广奇隙,萃弱丽。
质自然之博大,抗精观之废留。
猗吾道之郅郅,多杂好之衍衍。
经弘规而中泰,陬一释而未旋。
涂大事惕,不蹈倖源,殊制绝形,沛沛黯黯。
即汍沅之在中,轩集之在外。
动厉溃之谁营,总纂粲之无睹。
河内涵而径末,星绳缘烁而难趋。
揆肆望之掩蔼,益濈没之徘徊;
讵升景之不能,悲淳滀之可测;
案梧子之沈浮,想姿之无则。
骈风吹以导靡,瑟玉柱而愆式。
平青气之絪缊,顺红兰之序色。
揆思所任,冥割乃深;
搽荡往播,固以成文。
纡明象之吾属,引怡虑之最盈。
乃返沉冥,格和宁
思太上之立德,俨缥际而少闻;
为盛遥之逸举,亦渥彩而寡乘。
倘朗婳之不至,又奚取乎诡词?
解悫素之可怀,亦时与于未异。
奏钟律而一悟,何炫耀之不长?
摩揭孽而勿更,流滈瀚其孰忘?
揽万象之崄介,究渊琐之共方。
望盛时以森桀,距阆阆而邀翔。
若华滋之隐隐,抚玄瓒之泱殃。
乃摄太乙,降玄冥。
丹山峨峨如濎濙,六气扶摇其毓赴。
寒门糅糅而骇神,飞龙杳杳其若津。
气相察兮宏窐不逮,灵往郁兮嘉思倾涉。
发鲸鱼兮蝹蝹触奔,夸沏圠兮插阍硎。
訬百官兮韬豢响,廓垠淢兮彪族详。
耾震晦兮水不溃,申遌遌兮后助信。
雰庭决兮开騀穰,日纪乱兮道消长。
傧浮硕兮天声洪,涉无有兮亦已去。
盻漘风兮中所予,石复复兮阴藩藩。
吾将浸淫兮不知止,嗟秋之阗来兮迁堙易。
南都 明末清初 · 铭起
 出处: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君不见南都形势何其雄,九门天阙凌鸿濛。
又不见长江汗漫千万里,江流直接蓬壶宫。
高帝精灵尚凭此,龙翔凤举纷来同。
我行正值秋风老,夜报羽书天未晓。
壮年伏枥徒悲鸣,拟将投匦长安道
长安健马(指当国之姓)肥,长乐歌钟待漏稀。
满堂窈窕矜神丽,别样新裁大内衣。
龙湾鼙鼓江波急,秦淮弦管追游集。
司马阮大铖庭前传杀人,中书门下招舶客。
犀贝珊瑚不计钱,鲛人缅人贡奇特。
此时离宫门始开,沉沉红日凤凰台
永巷宣传桑落酒,洛中忽报媫妤来。
掖廷真伪难陈说,俄闻帝胤潜东浙。
乘传京师临百僚,东宫旧臣惊蹩躠。
是日冲人归内廷,顷刻神龙变为蛭。
微蛭拘囚龙莫稽,都人肝脑为摧裂。
只今淮甸谁最尊,名藩乘障比云屯。
出入不由天子诏,黄金填咽通侯门。
江南江北如敌国,史相名可法孤军不遑食。
精诚诉天天莫闻,一似汾阳閒废日。
国法可刑犴狴高,空传龙种尚垂髫。
天家疑案悬九鼎,旅人一夕颜为凋。
题太平箭金陵太平门其左扇一箭饮羽又馀箭痕者二为顺治年间江宁时台都统所射驻防人不忍湮其迹故常整葺存之经过朅览辄成近体)乾隆辛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六
人心天命向清时,江表安能一木支。
况复处堂仍燕乐福王于明亡之馀南奔金陵仍与阮大铖䓁日以声伎为乐云),岂能怒臂拒雄师。
鹰扬三箭皆饮羽,乌合千军尽倒旗。
应胜天山树边绩,英名长共石城垂。
吴恭亨妾李氏联 清 · 李锡淇
对联 出处:对联话
从夫子于谣诼横生、忧患纷集之秋,那料小星遽中陨;
孺人有无穷期望、特别经营未竟,畴将恨海与填平。
为陈湖仲进士大父寿时尊甫新迁国博 明末 · 陈子壮
五言排律 押阳韵
世家诚易识,同姓复难忘。
诸子高阳俊,令昆大父行。
受书惟孝友,应诏自贤良。
无愧公卿长,兼难元季方
喈音元扈上,丹木山阳
风积天池羽,兰滋大国香。
泥金喧赐第,冠玉动名郎
少小升卿字,峥嵘祖德章。
研田逢岁近,璧水衍流长。
负局偕樵斧,敲针倦钓璜。
出关为李耳,入市即韩康
元有书千卷,青窥药一囊。
如云鸠杖祝,湛露雉羹尝。
驷马初过里,三鳣日到堂。
鲁公从拜后,孔父益循墙。
南极衣冠气,崧高日月光。
看花逢甲子,吹律中篪簧。
圣果三真授,璚音八会飏。
方诸修桂树圆海浴扶桑。
怪尔鸡窠出,儿孙乳不妨。
秋日杂诗二十首 其七 清 · 孙元衡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据孙元衡《赤嵌集》台银本为底本,其馀诸本为校勘参考。此诗又载黄叔璥《台海使槎录》、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
信此飘零眼,浮观别异同。
四时无正候,百物有奇功。
版籍翻稽妇(新集之民,迁徙不常,以有妇者为定户),蛮村浑贱翁(蕃人贵力食,老则安坐待哺,然每遭凌贱,化之不悛)
糟醨聊可啜,应笑学郫筒(蕃酒,刳大竹酿之,味实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