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巾几铭 远古 · 黄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毋翕弱,毋俷德,毋违同,毋敖礼,毋谋非德,毋犯非义(《路史·疏仡纪》「黄帝作巾几之铭」。案《后汉·朱穆传》《注》:「黄帝作巾机之法。」即此。《汉志》道家有《黄帝铭》六篇)
觞铭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乐极则悲,沈湎致非,社稷为危(己上三铭,并《后汉朱穆传》注引《太公阴谋》)
刘伯宗绝交诗 东汉 · 朱穆
四言诗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子异域。
永从此决,各自努力(○《后汉书》朱穆传注引集。)
按:《诗纪》三
上疏请罢省宦官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
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愚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虚。
即陛下可为之君,众僚皆、契之臣,兆庶黎民,蒙被圣化矣(《后汉·朱穆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二,有删节。)
上疏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见燋烂(《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注,又范蔚宗后汉·皇后纪论》注,并引袁崧《后汉书》。案:刘陶《大钱议》如此,或朱穆亦有此语耳。)
奏记大将军梁冀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穆伏念明年丁亥之岁,刑德合于乾位,《易经》龙战之会。
其文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渭阳道将胜,而阴道负也。
今年九月,天气郁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夫天地大验(此四字从袁宏《纪》补),善道属阳,恶道属阴,若修正守阳,摧折恶类,则福从之矣。
穆每事不逮,所好唯学,传受于师,时有可试。
将军少察愚言,申纳诸儒,而亲其忠正,绝其姑息,专心公朝,割除私欲,广求贤能,斥远佞恶(此四语袁宏《纪》在篇首,作「宜专心公门,然后能斥逐邪恶」。)夫人君不可不学,当以天地顺道,渐渍其心。
宜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将军与之俱入,参劝讲授,师贤法古,此犹倚南山平原也,谁能倾之(已下袁宏《纪》别为一篇,云「穆意欲言宦官,恐冀漏泄之,复附以密记」)
今年夏,月晕房星,明年当有小厄。
宜急诛奸臣为天下所怨毒者,以塞灾咎。
议郎大夫之位,本以式序儒术高行之士,今多非其人,九卿之中,亦有乖其任者,惟将军察焉(《后汉·朱穆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有小异。)
奏记梁冀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古之明君,必有辅德之臣,规谏之官,下至器物,铭书成败,以防遗失。
故君有正道,臣有正路,从之如升堂,违之如赴壑。
今明将军地有申伯之尊,位为群公之首,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
顷者,官民俱匮,加以水螽为害,而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诏书发调,或至十倍;
河内一郡,常调缣素绮縠,才八万余匹,今乃十五万匹。
各言官无见财,皆当出于民。
民多流亡,皆虚张户口。
户口既少,而无资者多,当复榜掠割剥,强令充足。
公赋既重,私敛又深。
二千石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厌,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绝命于棰楚之下,或自贼于迫切之求,大小无聊,朝不保暮。
又有浮游之人,称矫贾贩,不良长吏,望为驱使令家人诈乘其势,掠夺百姓。
此类交错,不可分别,辄以托名尊府,遂令将军结怨天下,吏民酸毒,道路叹嗟。
昔秦政烦苛,百姓土崩,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谀之臣,犹言安耳,讳恶不悛,卒至亡灭袁宏《纪》作「昔秦之末,不恤四方,近亲市人,数如此故,以为安稳。一旦瓦解,陈、项并起,至于土崩」)
永和之末,纲纪少驰。
颇失人望。
四五岁耳,而财空户散,下有离心。
兴徒发使令家人诈乘其势不复应命,怀粮廪兵,云当向杂(疑有误)
马免之徒,乘弊而起,荆、扬之间,几成大患。
幸赖顺烈皇后初政清静,内外同力,仅乃讨定,乃获安宁。
今民心事势,复更戚戚,困于永和,内非仁爱之心可得容忍,外非守国之计所宜久安也。
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
岂可目去明即昧,履危自安,主孤时困,而莫之恤乎!
抚安之急,诚在大将军
易二千石长吏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
内以自明,外解人惑袁宏《纪》作「内以明己,外以解人之厄」),使挟奸之吏无所依托,司察之臣得尽耳目。
宪度既张,远迩清一,则将军身尊事显,德耀无穷。
无道明察,无言不信,今日行之,则今日从矣。
惟垂省览袁宏《后汉纪》二十,《后汉·朱穆传》,各有删节,合录成篇。)
奏记梁冀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大将军内有贵亲之固,外有功业之重,诚不可复枉道散财,以事左右近臣。
宦者选举刑赏,有干典制,辄率公卿诣朝堂,案其罪咎,则改节从训,犹影响也。
今反越津逾序,以大事小,以明事暗,从其过言,随其失行。
天下之事,受其枉戾,伤损财物,坏乱纲纪。
左右近官,并以私情干扰,天下虽大,而民无所容足也。
余尚可忍,官位之事,尤不可私。
毒害流布,日夜广远。
大将军省废他事十刻之间,考案古今官民之极,度数作趣,较然可见。
如不早悟,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若以轻愚,不信其言,可呼所亲识古今者,请征核其实,不可不诫,惧有后恨袁宏《后汉纪》二十)
刘伯宗绝交书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昔我为丰令,足下不遭母忧乎?
亲解缞绖,来入丰寺。
及我为侍书御史,足下亲来入台。
足下今为二千石,我下为郎,乃反因计吏以谒相与。
足下岂丞尉之徒,我岂足下部民,欲以此谒为荣宠乎?
咄!
刘伯宗于仁义道何其薄哉(《后汉·朱穆传》注引《集》)
留板与冀州从事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勿画我形,以为重负。
忠义之未显,何形像之足纪也(《后汉·朱穆传》注引谢承《书》,「临当就道,冀州从事欲为画像置听事上,留板书」云云)
崇厚论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夫俗之薄也,有自来矣。
仲尼叹曰:「大道之行也,而不与焉」。
盖伤之也。
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
故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非畏义也;
事违于理,则负结于意,非惮礼也。
故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
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而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
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
中世之所敦,已为上世之所薄,况又薄于此乎!
故夫天不崇大,则覆帱不广,地不深厚,则载物不博,人不敦庞,则道数不远。
昔在仲尼不失旧于原壤,楚严不忍章于绝缨。
由此观之,圣贤之德敦矣。
老氏之经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夫时有薄而厚施,行有失而惠用。
故覆人之过者,敦之道也;
救人之失者,厚之行也。
往者,马援深沼此道可以为德,诫其兄子曰:「吾欲汝曹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闻,口不得言」。
斯言要矣。
远则圣贤履之上世,近则邴吉张子儒行之汉廷,故能振英声于百世,播不灭之遗风,不亦美哉!
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
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
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凡此之类,岂徒乖为君子之道哉,将有危身累家之祸焉。
悲夫!
行之者不知忧其然,故害兴而莫之及也。
既然矣,又有异焉。
人皆见之而不能自迁,何则?
务进者趋前而不顺后,荣贵者矜己而不待人,智不接愚,富不赈贫,贞士孤而不恤,贤者厄而不存。
田鼢以尊显致安国之金,淳于贵势引方进之言。
夫以韩、翟之操,为汉之名宰,然犹不能振一贫贤,荐一孤士,又况其下者乎!
禽息史鱼所以专名于前,而莫继于后者也。
故时敦俗美,则小人守正,利不能诱也。
时否俗薄,虽君子为邪,义不能止也。
何则?
先进者既往而不反,后来者复习俗而追之,是以虚华盛而忠信微,刻薄稠而纯笃稀。
斯盖《谷风》有「弃予」之叹,《伐木》有「鸟鸣」之悲矣!
嗟乎!
世士诚躬师孔圣之崇则,嘉楚严之美行,希李老之雅诲,思马援之所尚,鄙二宰之失度,美韩棱抗正,贵丙、张之弘裕,贱时俗之诽谤,则道丰绩盛,名显身荣,载不刊之德,播不灭之声,然后知薄者之不足,厚者之有余也。
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岂得同年而语,并日而谈哉(《后汉·朱穆传》)
绝交论 东汉 · 朱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或曰:「子绝存问,不见客,亦不答也。
何故」?
曰:「古者进退趋业,无私游之交,相见以公朝,亨公以礼纪,否则朋徒受习而已」。
曰:「人将疾子,如何」?
曰:「宁受疾」。
曰:「受疾可乎」?
曰:「世之务交游也久矣,不敦于业,不忌于君,犯礼以追之,背公以从之。
其愈者则这也,其甚者则求蔽过窃誉,以赡其私。
利进义退,公轻私重,居劳于听也。
或于道而求其私,赡矣。
是故遂往不反,而莫敢止焉是川渎并决而莫敢之塞,游家而莫之禁也。
《诗》云:「」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后生将复何述?
而吾不才,焉能规此?
实悼无行,子道多阙,臣事多尤,思复白圭,重考古言,以补往过。
时无孔堂,思兼则滞,匪有也,则亦焉兴?
是以敢受疾也,不亦可乎(《后汉·朱穆传》注引《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一,《御览》四百十)
朱穆 东汉 · 梁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如此仆亦无一可耶(《后汉书·朱穆传》)
朱穆益州刺史六年四月 东汉 · 汉桓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
制诏:「尚书朱穆,立节忠亮,世笃尔行,虔恪机任,守死善道,不幸而卒,朝廷闵焉。
今使权谒者中郎杨贲,赠益州刺史印绶,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呜呼哀哉(《蔡中郎集·朱公叔鼎铭》)」!
朱公叔谥议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益州刺史南阳朱公叔卒,门人陈季圭等议所谥,云宜曰忠文子
陈留蔡邕议曰:「昔在圣人之制谥也,将以劝善彰恶,俾民兴行,贤愚臧否,依事从实,虽文、武之美,灵、厉之秽,罔不具存。
自王公以降,至于列国大夫,皆用配号,传于无穷。
秦以世言谥而黜其事
汉兴以来,惟天子与五等之爵,然后有之,公卿大臣,其礼阙焉。
历世弥久,莫之或修。
益州府君贯综典术,率由旧章,始与诸儒考礼定议,加陈留府君益州之谥,是后览之者亦无间焉。
今子亶纂袭前业,不忘遗则,孝既至矣,礼实宜之。
谨览陈生之议,思忠文之意,参之群学,稽之《谥法》,夫万类莫贵乎人,百行莫羡乎忠,故夏后氏正以人统,教以忠德。
然则忠也者,人德之至也。
而犹有三焉。
孔子曰「进思尽忠」,又曰「臣事君以忠」,奉上之忠也。
曰「为人谋而不忠乎」,又曰「忠焉能忽诲乎」,谋诲之忠也。
《春秋左氏传》曰「小大之狱必以情,情,忠之属也」,又曰「上思利人曰忠」,抚下之忠也。
三者,人之则,而忠行乎其中。
益州府君自始事至没身,忠言不辍乎口,忠谋不已乎心。
其在帝室,正身危行,言如砥矢,策合神明,蹇蹇之谏,文章具存,奉上忠矣。
其在部臣,匡救善导,出自一心,疑不我听者,果有踬覆不测之祸,谋诲忠矣。
爰牧冀州,时值凶荒,劳心习思,勤恤度事,诛毙贪暴,纠戢贵党,虽则强御,当官能行,夫岂淫刑,将有利也;
发墓盗柩,议而不罪,夫岂漏奸,察以情也,抚下忠矣。
位在牧伯,职据纳言,秉权食禄,实有年数,而居无畜好,财货不益,粝食布衾,概谓之精丽。
昔鲁季孙行父卒,宰家器,无衣帛之妾,无食之马,君子曰「相三君则无私积,可不谓忠乎」,而谥曰文子
《春秋外传》曰:「忠,文之实也」。
然则文,忠之彰也。
忠以为实,文以彰之,事通议合,两名一致,是贞俭之称文也。
邾子籧篨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
公曰:「民苟利矣,孤亦与焉」。
于是迁而遂卒,谥曰文公
是危身利民之称文也。
卫大夫孔圉谥曰文子子贡疑焉,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仲尼与之。
是勤学好问之称文也。
府君所在,屡以忤违,阽以深患,苟除民害,死生以之;
前后三黜,一罹疾废,于身危矣,兼包六典,命世作师,犹复宗事赵叟,示有攸尊,能下问矣。
有一于此,犹可以称,况乃忠兼三义,文备三德,于古志不悖,而《谥法》亦曰宜矣
本议曰忠文子
按古之以子配谥者,鲁之季文孟懿子,卫之孙文、公叔文,皆诸侯之臣也。
至于王室之卿大夫,其尊与诸侯并,故以公配。
《春秋》曰:「刘卷卒」,「葬刘文公」。
《公羊传》曰:「刘卷者何?
天子大夫也」。
经又曰:「王子虎卒」。
《左传》曰:「王叔文公卒,而如同盟,礼也」。
此皆天子大夫得称其礼,与同盟诸侯敌体故也。
又礼缘臣子咸欲尊其君父,故虽侯伯子男之臣,自称其君,咸得曰公。
及其卒也,异国之人称之皆然
是以邾子、许男,称公以葬《春秋》之正义也。
以例言之,则府君,王室亚卿也,有王叔、刘氏之比。
以臣子之辞言之,则有邾许称公之文,虽无土而其位是也。
今曰公犹可,若称子,则降等多矣,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周有仲山甫伯阳嘉父,优老之称也。
宋有正考父,鲁有尼父,配谥之称也。
《春秋》曰孔父,子曰伯某,父亡之称也。
父虽非爵号,与天子诸侯咸用优贤礼同,顺乎门人臣子所称之宜,可于公父之中,择一处焉,斯不得称子而已(本集,《后汉·朱穆传》注引《袁山松书》。)
赤泉侯五世像赞(《御览》七百五十引孙旸之《述画》曰:「汉灵帝蔡邕赤泉侯杨喜五世将相形像于省中,又诏为赞,仍令自书之。文画书,于时独擅。案《历代名画记》以赵岐、刘裒,蔡邕张衡并列,今人不复知有蔡画矣。)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四
闻之前训曰:「君子以朋友讲习,而正人无有淫朋
「是以古之交者,其义敦以正,其誓信以固。
逮夫周德始衰,《颂》声既寝,《伐木》有「鸟鸣」之刺,《谷风》有「弃子」之怨,其所由来,政之缺也。
自此以降,弥以陵迟,或阙其始终,或强其比周。
是以缙绅患其然,而论者谆谆如也。
疾浅薄而携贰者有之,恶朋党而绝交游者有之。
其论交也。
曰富贵则人争趣之,贫贱利人争去之(案《文选·应琚与曹长思书》注引蔡邕《正论》云:「皮朽则毛落水涸则鱼逝其势然也。当是此下脱《正论》即《正交论,选》注落一「交」字。)
是以君子慎人所以交己,审己所以交人,当富则无暴集之客,贫贱则无弃旧之宾矣。
故原其所以来,则知其所以去:「见其所以始,则睹其所以终。
彼贞士者,贫贱不待夫富贵,富贵不骄夫贫贱。
故可贵也。
朋友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善则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恶则忠告善诲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故君子不为可弃之行,不患人之遗己也。
信有可归之德。
不病人之远已也。
不幸或然,则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怨其远矣;
求诸己而不诸人,咎其稀矣。
夫远怨稀咎之机,咸在乎躬,莫之能改也。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而二子各有闻乎夫子,然则以交诲也。
商也宽。
故告之以拒人,师也褊,故训之以容众,各从其行而矫之。
至于仲尼之正教,汛爱众而亲仁,故非善不喜,非仁不亲,交游以方,会友以文,可无贬也。
谷梁子亦曰:「心志既通,名誉不闻,友之罪也」。
今将患其流而塞其源,病其末而刈其本,无乃未若择其正而黜其邪与,与其彼农皆而独稷焉。
亦神农之嘉谷与稷并为粢盛也,使交而可废,则其愆矣。
括二谕而言之,则刺薄者搏而洽,断交者贞而孤。
孤有羔羊之节,与其不获已而矫时也,走将从夫孤焉(《后汉·嘉朱穆传谕》注)
鼎铭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四
忠文朱公,名穆字公叔,有殷之胄。
微子启帝乙元子,周武王封诸宋,以奉成汤之祀。
至元子启生公子朱,其孙氏焉。
后自沛迁于南阳之宛,遂大于宋,爵位相袭
列祖尚书令肃宗之世,守于临淮
考曰实,为陈留太守
及及忠文,克慎明德,以绍服祖祢之遗风;
悉心臣事,用媚天子,显允其勋绩;
寻综六艺,契阔弛思,所以启前惑而觉后疑者,亹亹焉,虽商、偃其犹病诸。
初举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
独念运际存亡之要,乃陈五事,谏谋深切。
退处畎亩,以察天象,验应著焉。
孝顺晏驾,贼江淮,时辟大将军府,实掌其事。
用拜宛陵,非其好也,遂以疾辞。
复辟大将军,再拜博士,高第。
御史,明司国宪,以齐百僚,矫枉董直,罔肯阿顺,以黜其位,潜于郎中
群公并表,乃迁议郎,登于薄观,纂业前史。
于是冀州凶荒,年馑民匮,而贪婪之徒,乘之为虐。
锡命作牧,静其方隅,乃摅洪化奋灵武,昭令德,塞群违,贞良者封植,残戾者芟夷,去恶除盗。
无俾比而作匿,用陷于非辜,复徵拜议郎,病免官,徵拜尚书清一以考其素,正直以醇其德,出纳帝命,乃无不允虽龙作纳言,山父喉舌,靡以尚之。
享年六十有四。
汉皇二十一世,延熹六年夏四月乙巳,卒于官天子痛悼,诏曰:「制诏。
尚书朱穆,立节忠亮,世笃尔行,虔恪机任,守死善道,不幸而卒,朝廷闵焉。
今使权谒者中郎杨贲赠益州刺史印绶,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呜呼哀哉!
肆其孤用作兹宝鼎,铭载休功。
俾后永用享祀以春先之德(本集)
朱穆坟前方石碑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五
维汉二十一世延熹六年四月丁巳,文忠公益州太守朱君名穆公叔卒于京师其五月丙申,葬干宛邑北万岁亭之阳旧兆域之南。
其孤野受顾命曰:「古者不崇坟,不封墓,祭服虽三年,无不于寝。
今则易之,吾不取也。
尔其无拘于俗,无废于诚。
「野钦率遗意,不敢有违,封坟三板,不起栋宇,乃作祠堂于邑中旧南阳里,备器铸鼎,铭功载德。
惧坟封弥久,夷于平壤,于是依德像,缘雅则,设兹方石,镇表灵域,用慰其孤罔极之怀,乃申词曰:
歆惟忠文,时惟朱父。
实天生德。
丕承洪绪,弥纶典术允迪圣矩
好是贞厉,疾彼强御,断刚若仇,柔亦不茹。
乃用明夷,遘难受侮。
帝曰休哉,朕嘉乃功。
命汝纳言,胤女祖纵。
父拜稽首,翼翼惟恭。
笃棐不忘,夙夜在公,昊天不吊,降兹残殃。
不遗一父,俾屏我皇。
我皇悼心,锡诏孔伤。
位以益州,赠之服章。
用刑彝器,宣昭遗光。
子子孙孙,永载宝藏(本集)
上疏陈事 东汉 · 刘陶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臣闻人非天地无以寓生,天地非人无以为灵,是故帝非民不立,民非帝不宁。
夫天地之与帝,帝之与民犹头之与足,相须而行,混同一体,自然之势也。
臣窃观之,今玄象错度,日月不明,地裂川溢,妖祥并兴,胤嗣仍绝,民率流亡。
昔夏癸由此而废,商辛以斯而丧。
若不悔寤,恐惧将无及矣。
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称号,袭常存之庆,循不易之制,目不视鸣条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天灾不有痛于肌肤,震蚀不即损于圣体,故蔑三光之谬,轻上天之怒,怡民饥之忧,忽震裂之变,轻无嗣之祸,殆国家之命,非所以彰美祖业,克保天祉者也。
伏念高祖之起,始自布衣,拾暴秦之敝,追亡周之鹿,合散扶伤,克成帝业。
功既显矣,勤亦至矣,流福遗祚,至于陛下。
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轨,而忽高祖之勤,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群丑刑隶,芟刈小民,雕敝诸夏,虐流远近,故天降众异,以戒陛下。
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于鹿场,豺狼乳于春圃。
斯岂唐咨禹、稷,益典朕虞,议物赋土蒸民之意哉!
又令牧守长吏上下交竞,封豕长蛇蚕食天下;
货殖者为穷冤之魂,贫馁者作饥寒之鬼;
高门获东观之辜,丰室罗妖叛之罪;
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是愚臣所为咨嗟长怀叹息者也。
且秦之将亡,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嘉言结于忠舌,国命出于谗口,擅阎乐咸阳,授赵高车府
权去己而不知,威离身而不顾。
古今一揆,成败同势。
愿陛下远览强秦之倾,近察哀、平之变,得失昭然,祸福可见。
臣又闻危非仁不扶,乱非智不救,故武丁傅说,以消鼎雉之灾;
周宣用申、甫,以济夷、厉之荒。
窥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鸟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修,贞介绝俗。
前在冀州,奉宪操平,摧破奸党,弹纠豪杰,埽灭饕恶,肃清万里,不仁者远,虽山甫不畏强御,诚无以逾也。
前后历典牧守,正身率下,及掌戎马,镇抚北疆,神武扬于朔州,强胡慑于漠北。
文既俎豆,武亦干戈,功遂身退,家无私积。
斯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宜还本朝,夹辅王室,上齐七跃,下镇万国,不合久屈闲曹,委于草莽。
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
臣恐小人道长,遂成其败,犯冒天颜言,诚非议。
知必以身脂鼎镬,为海内先笑,所学之事,将复何恨。
不学鬼谷子之于东齐,而习秦、仪之于周、魏,贾王孙于蜀都,交猗顿之货殖,如此,亦可以示王室之爵,置天地之位矣。
臣始悲天下之可悲,今天下亦悲臣之愚惑也袁宏《后汉纪》二十一,《后汉·刘陶传》,合录成篇。)
诣阙上书讼朱穆 东汉 · 刘陶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伏见施刑徒朱穆,处公忧国,拜州之日,志清奸恶。
诚以常侍贵宠,父子兄弟布在州郡,竞为虎狼,噬食小人,故张理天纲,补缀漏目,罗取残祸,以塞天意。
由是内官咸共恚疾,谤讟烦兴,谗隙仍作,极其刑谪,输作左校。
天下有识,皆以同勤禹、稷,而被共、鲧之戾,若死者有知,则唐帝怒于崇山重华忿于苍墓矣。
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运赏则使饿隶富于季孙,呼噏则令伊、颜化为桀、蹠。
独亢然不顾身害。
非恶荣而好辱,恶生而好死也,徒感王纲之不摄,惧天纲之久失,故竭心怀忧,为上深计。
臣愿黥首系趾,代校作(《后汉·朱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