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太子太师致仕赠司空兼侍中文惠陈公神道碑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一五、《黄氏日抄》卷六一、《文编》卷五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一、乾隆《新郑县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颍川公既葬于新郑,其子尚书主客郎中述古等七人,具公之行事及太常之状、祁伯之铭以来告曰:「唯陈氏世有显人。我先正文惠公,历事太宗、真宗而相今天子,其出处始终之大节,可考不诬如此。故敢请以墓隧之碑」。予为考其世次,得其所以基于初、盛于中、有于终而大施于其后者,曰:信哉!陈氏载德,晦显以时。其畜厚来远,故能发大而流长。自公五世以上,为博州人。皇高祖翔,当五代时,为王建掌书记,建欲帝蜀,以逆顺祸福譬之,不听,弃官于阆州之西水,遂为西水人。皇曾祖齐国公讳诩,皇祖楚国公讳昭汶,皇考秦国公讳省华,皆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自翔已下,三世不显于蜀。至秦公,始事圣朝,为左谏议大夫。其配曰燕国太夫人冯氏。公其次子也,讳尧佐,字希元。举进士及第,累迁太常丞、知开封府录事参军。用理狱有能绩,迁府推官。以言事切直,贬通判潮州。自潮还,献诗数百篇,而大臣亦荐其文学,得直史馆,知寿、庐二州,提点府界诸县公事。丁秦公忧,服除,判三司都勾院、两浙转运使,徙京西、河东、河北三路,纠察在京刑狱。天禧三年,编次御试进士,坐误差其第,贬监鄂州茶场。未至,丁燕国太夫人忧。明年,河决滑州,天子念非公不可塞,乃起公知滑州。乾兴元年,作永定陵,徙公京西转运使以办其事。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副度支,拜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同知天圣二年贡举,知通进银台司。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知审官院、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其年八月,参知政事。居三岁间,凡三请罢。明道二年,罢知永兴军,行过郑州,为狂人所诬。御史中丞范讽辨公无罪,徙知庐州,又徙同州,复徙永兴,又徙郑州。累官至户部侍郎。景祐四年四月,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为人刚毅笃实,好古博学。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其仁足以庇民,智足以利物,忠足以事上,诚足以信于人。潮州恶溪,鳄鱼食人,不可近,公命捕得,鸣鼓于市,以文告而戮之,鳄患屏息。潮人叹曰:「昔韩公谕鳄而听,今公戮鳄而惧,所为虽异,其能使异物丑类革化而利人一也。吾潮间三百年而得二公,幸矣」!在潮修孔子庙、韩公祠,率其州民之秀者就于学。知寿州,遭岁大饥,公自出米为糜以食饿者,吏民以公故,皆争出米,其活数万人。公曰:「吾岂以是为私惠邪?盖以令率人,不若身先而使其从之乐也」。钱塘江堤以竹笼石,而潮啮之,不数岁辄坏而复理。公叹曰「堤以捍患而反病民」,乃议易以薪土。而害公政者言于朝,以为非便。是时,丁晋公参知政事,主言者以黜公,公争不已,乃徙公京西。而笼石为堤,数岁功不就,民力大困。卒用公议,堤乃成。河东地寒而民贫,奏除石炭税,减官冶铁课岁数十万以便民,曰:「转运,征利之官也。利有本末,下有馀则上足,吾岂为俗吏哉」!太行山当河东、河北两路之界,公以谓晋自前世为险国,常先叛而后服者,恃此也。其在河东,凿泽州路,后徙河北,凿怀州路,而太行之险通。行者德公以为利,公曰:「吾岂为今日利哉」!河决坏滑州,水力悍甚,每埽下湍激,并人以没,不见踪迹者不可胜数。公躬自暴露,昼夜督促,创为木龙,以巨木骈齿浮水上下,杀其暴,堤乃成,又为长堤以护其外。滑人得复其居,相戒曰:「不可使后人忘我陈公」。因号其堤为陈公堤。开封府治京师,公以谓治烦之术,任威以击彊,尽察以防奸,譬于激水而欲其澄也。故公为政,一以诚信。每岁正月,夜放灯,则悉籍恶少年禁锢之。公召少年,谕曰:「尹以恶人待汝,汝安得为善?吾以善人待汝,汝其为恶邪」?因尽纵之,凡五夜,无一人犯法者。太常博士陈诂知祥符县,县吏恶其明察,欲中以事,而诂公廉,事不可得,乃欲以奇动京师,自录事已下,空一县皆逃去,京师果諠言诂政苛暴。是时章献明肃太后犹听政,怒诂,欲加以罪。公为枢密副使,力争之,以谓罪诂则奸人得计而沮能吏,诂由是获免。公十典大州,六为转运,常以方严清肃莅下,使人知畏而重犯法,至其过失,则多保佑之,故未尝桉黜一下吏。公贬潮州,其所言事,盖人臣所难言者。共平生奏疏尤多,悉焚其稿。其他文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野庐编》、《潮阳编》、《愚丘集》,多慕韩愈为文。与修《真宗实录》,又修《国史》。故事,知制诰者常先试其文辞,天子以公文学天下所知,不复命试,自国朝以来,不试而知制诰者,惟杨亿及公二人而已。公居官,不妄进取。为太常丞者十三年不迁,为起居郎者七年不迁。自议钱塘堤为丁晋公所绌,后晋公益用事,专威福,故人子弟以公久于外,多勉以进取,公曰:「惟久然后见吾守」。如是十五年。今天子即位,晋公事败投海外,公乃见召用。公初作相,以唐刘蕡所对策进曰:「天下治乱,自朝廷始,朝廷赏罚,自近始。凡蕡之所究言者,皆当今之弊。此臣所欲言,而陛下之所宜行,且臣等之职也」。天子嘉纳之。公在相位不久,其年冬雷地震,星象数变。公言王随位在臣上而病不任事,程琳等位皆在下,乃引汉故事,以灾异自责,求罢,章凡四上。明年三月,拜淮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康定元年五月,以太子太师致仕,诏大朝会立宰相班,遂居于郑。其起居饮食,康宁如少者。后四年,年八十有二,以疾卒于家。公居家,以俭约为法,虽已贵,常使其子弟亲执贱事。曰「孔子固多能鄙事」,作为善箴,以戒子孙。临卒,口占数十言,自志其墓。公前娶曰杞国夫人宋氏,后娶曰沂国夫人王氏。子男十人:长曰述古,次曰比部员外郎求古,主客员外郎学古,虞部员外郎道古,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博古,殿中丞修古,秘书省正字履古,光禄寺丞游古,大理寺丞袭古,太常寺太祝象古。秦公三子。长曰尧叟,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季曰尧咨,为武信军节度使。皆举进士第一人及第。三子已贵,秦公尚无恙,每宾客至其家,公及伯、季侍立左右,坐客蹙蹜不安,求去,秦公笑曰:「此学子辈耳」。故天下皆以秦公教子为法,且以陈氏世家为荣。公之孙四十人,曾孙二人。合伯、季之后,若子、若孙、若曾孙六十有八人。女若孙、曾五十有四人。而仕于朝者,多以材称于时。呜呼!可谓盛矣。铭曰:
陈氏高节,在污全洁。閟德潜光,有俟而发。其发惟时,自公启之。英英伯季,踵武偕来。相车崇崇,武节之雄。高幢巨毂,四世六公。惟世有封,秦楚及齐,尚书、中书,仪同、太师。祖考在前,孙曾盈后。公居于中,伯季左右。惟勤其始,以享其终。惟能其约,以有其丰。休庸显问,播美家邦。有远其贻,有大其继。刻诗垂声,以质来裔。
句 宋 · 李南阳
押微韵
朝冯玉几言犹在,夜启金縢事已非(永熙挽词)。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 《春明退朝录》: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旬假,太宗犹对辅臣。至夕,帝崩。李南阳永熙挽词云云。
断藤峡 明 · 孙承恩
押词韵第六部
滩束江水急,一流忽旁分。
断岸百尺馀,俨若辟两门。
人言兹峡中,水势常崩奔。
我来值冬日,水退露石根。
徭人负深阻,巢穴蜂蚁屯。
前闻肆屠劫,犬豕相狺狺。
峡旁少行舟,过者敛精魂。
惴惴畏其出,谁能问其津。
昔年韩襄毅,曾兹建殊勋。
朅来几何时,江路复荆榛。
煌煌秉使节,旌旗耀江云。
万里吾目中,犬豕何足云。
咏怀吴中先哲赠别受之孝廉七章(并序) 其三 韩襄毅雍 明 · 何允泓
押词韵第三部
三吴一虎臣,矫矫韩永熙。
韬钤罗胸臆,威光生颔颐。
束发冠惠文,辨彼浮江尸。
三十仗节钺,开府章江湄。
墨吏解组绶,桀王去军麾。
再谪再起家,云中总佽飞。
是时王威宁,陛见相参差。
裕陵左右顾,拊髀为嗟咨。
粤寇玩招抚,岭表连疮痍。
朝廷赫斯怒,征发十万师。
拜公为大帅,两广专制之。
崎岖断藤峡,指画列须眉。
踏平荔浦寨,飞渡修仁溪。
衣履罥菁莽,矢石先偏裨。
蠢尔苗獠骨,斩磔高陵坻。
一炬照千峡,胆落百种夷。
洗戈府江水,勒铭罗山崥。
归开苍梧府,旁建十丈旗。
膝行前夷王,长跪临监司。
手注逆酋血,满引金屈卮。
监司众错愕,手战谁能持。
至今海南广,璟颜戟其髭。
盼蚃凛血食,威名怖夜啼。
惜哉百战勋,荫绝羽林儿。
故府倘可问,无为徒叹欷。
辄有所述 明 · 姚文粹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寻幽乘兴陟高冈,曲径人稀草自芳。
冰井寺边山涧冽,韩公祠下午风凉。
鸣禽见客声偏急,古木凌空色故苍(故,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二作“更”。
(杨权整理))。
长啸薄林天地迥,舞雩襟度落遐方(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二九)。
阅镇峡堡次韩襄毅韵 明 · 陈宗夔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粤西诗载卷八
前七十年藤峡剿,韩公之功真绝少。
后七十年弩滩平,蔡公之功亦非小。
滩连峡险反侧多,倏忽黎民倏夷獠。
攻城劫寨寡宁日,老稚晨昏不相保。
忆从宪庙初登年,蛮獠称兵正云扰。
韩公被命震天下,力抵浮言决征讨。
文臣武将一时聚,整整堂堂复强矫。
层嶙已见应机开,双髻从来乘虚捣。
须臾列盗尽俘灭,万姓稽呼角崩倒。
雷轰决裂破昏晦,雨溢淋漓沃焦稿。
平开戍垒江流通,兔窟鲸波静如扫。
丁男始出把犁锄,妇子才嬉怀乳褓。
自从韩公奉凯还,营垒又见生秃草。
碧滩滩寇复猖獗,据险负固称天造。
筹边念切司马忧,分兵亟上浔阳道。
一朝夷寇复歼决,抚散馀徒櫜弓早。
戍楼重立镇江郭,郭外新民渐驯扰。
若教防御尽如今,百粤封疆百年好。
吁嗟乎韩公往矣,蔡公归西土,歌思思未了。
巡行愧乏靖边猷,伸纸裁诗惭二老。
四十咏 其十二 韩襄毅雍 明 · 王世贞
押遇韵
襄毅秀弱冠,扬策振天路。
中踬乃益习,晚柄谐所遇。
威伸七纵略,功成五月渡。
壮心寄隐迹,坐惜齿龄暮。
秋日湘南杂兴八首 其六 明 · 何乔远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十九
汉家开府有韩雍,都督山云后再逢。
铁骑遥清蛮峒穴,铜关永闭日南封。
黄茅秋瘴吹朝雨,乌鬼幽篁散暮峰。
此日烽烟仍未靖,斯人安得起从容。
丙申闰五月十又四日读新修滕王阁诗文集重题十绝句 其八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牧斋有学集卷六
吴楚风烟接上游,凭栏极目总神州。
吴儿爱说韩襄毅,题破江南第一楼。
呈韩宪副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牂牁一柱是崧台,文武声华宪府开。
燕喜每期张仲饮,干旄先下彼姝来。
羚羊东驻韩雍迹,锦石西封陆贾才。
更为南交持雅颂,纵横玉尺奋高裁。
韩侯儿 明末清初 · 方文
韩侯之族世所悲,韩侯有儿人莫知。
我今痛饮淮阴市,请为君歌《韩侯儿》。
侯昔钟室衔冤日,小儿三岁谁能匿。
有客毅然窃负逃,密以情探萧相国。
相国闻之惊且忧,为言关陇不可留。
作书授客使入海,南粤赵佗堪与谋。
赵佗夙与萧韩善,养儿成人延一线。
去韩之半改姓韦,子孙渐繁满乡县。
因之世世为土官,魏晋以后休隐瞒。
萧相前书赵王册,刻诸金石永不刊。
韩襄毅公曾有说,乍闻此事叹奇绝。
其客姓名虽不传,自与程婴比风烈。
钓台之下淮水奔,我来泊舟先怆魂。
千古英雄有本色,死生贵贱何足论。
要知吕亡汉亦灭,韩侯血食至今存。
韩山谒文公祠(山因文公得名有古木参天土人呼为韩木) 清 · 彭孙遹
押阳韵 出处:松桂堂全集卷四十二
韩山郁以特,韩木何苍苍。
乃有韩公祠,气色参相望。
我来拜祠下,拜罢重登堂。
披帷觌公像,俨若在我傍。
身黜名愈显,事久泽不忘。
风流千百世,被此蛮蜑乡。
烈士殉节义,达人重文章。
寄托苟有在,贬窜其何伤。
又奉答题烟江叠嶂堂绝句二首次原韵 其二 清 · 宋荦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西陂类稿卷十一
勾留初地对江湖,功业韩(襄毅公雍)林(贞肃公俊)敢浪图。
诗罢老僧同啜茗,风流龙井未全无。
次韵薛尺庵参政铜鼓 清 · 万光泰
押先韵 出处:江船集下
吉金最古首山鼎,后数三代兼秦权。
骆越铜鼓汉时出,铸成马式百体全。
伏波北逝馀鼓剩,文奇制诡穷推研。
槃瓠裔孙百牛购,比重铁券盟言坚。
胡卢笙圆竹笛短,都贝神怪花楼偏。
浴日亭前制尤古,虾蟆水族缘其边。
旁州别县亦间出,似铸九府流刀钱。
远随钟声应洛下,近挟剑气干斗躔。
泅溪掘土往往得,荒畬圻亹荒蒲搴。
千椎既寂翡翠活,五胜未蚀丹砂鲜。
土人好事恣傅会,海潭岭嶂虚名悬(新宁县东有铜鼓海,博白县北有铜鼓潭,灵山县东南有铜鼓岭,程乡县东南有铜鼓嶂,高要县西南、文昌县东皆有铜鼓山。)。
异事更说韩襄毅,手除瘴雾清腥涎。
秋月千营会组甲,春雷百面轰雕筵。
乐经鼓鼙思将帅,令吾怀古钦高贤。
岭东薛公治韶石,五经作笥边腹便。
考古不屑尚功下,正乐欲溯奚仲前。
诗成若响应千里,嗟予客此空经年。
波罗江高隔惊浪,广利庙远违长天。
水经圣鼓迹更近,故道尚亦迷流传(圣鼓道在阳山。)。
不量材薄复赋此,卧想跃冶飞炎烟。
谁人牛铎遇神解,举世瓦釜方喧阗。
笑持鲁鼓继薛鼓,韶峰此夜应鸣弦(韶州有鸣弦峰。)。
韩文公手植橡树歌 清 · 翁方纲
押歌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药洲集二、复初斋诗集卷三
韩公祠中韩公树,公昔手植山之阿。
乃知此祠因树建,以志公所尝经过。
树不知名或曰橡,其蒂成斗房成窠。
苞杼苞栩岭外少,柞棫瑟彼神居那。
棠思召公柏思葛,况乃教泽留菁莪。
我来阶下肃拜罢,手量先自旁垂柯。
其围三尺寸有二,高及丈有三尺多。
孤生根自溜风雨,拔地气已蟠山河。
谁知实堪皂色染,但见干作青铜磨。
我笑郡人好傅会,以花衰盛卜甲科。
祥徵蕊榜自宋始,绍圣崇宁与宣和。
岂知人亦公所植,加膏希光日切磋。
言公之言行公行,但在自励非关它。
濛濛绿雨晚来急,满城新荫垂婆娑。
粤西 清 · 阮元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研经室续集卷五
四千里路粤西还,祗过东边一半山(大人自注粤西幅𢄙周五千馀里总督祗到东半耳)。
袭职土司小封建(大人自注四十六土司官皆世袭有狄青时者有韩雍王守仁时者),射生岩峒古夷蛮。
镇兵胫走铅为瓦(大人自注兵之练捷足者以一斤铅为二瓦分缚两胫),猺妇肩佣银作镮(大人自注猺獞妇人能负重)。
富不甚饶贫不饿,乞儿少见路途间(大人自注今年米十数钱一斤行数千里祗见乞儿三四人较数年前大不同)。
初到礼部 清 · 沈象奎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斗室存稿卷一
袍帽匆悤谁与言,韩公祠下但消魂(部内铸印局右。有韩昌黎祠。)。
皇华旧事无从问,优钵罗花亦不存(礼部仪制。司有优钵罗花。开必四月八日。至冬结实。如鬼莲蓬。脱去其衣。中有金色佛一尊。今无存。)。
过连口 其四 清 · 程恩泽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程侍郎遗诗卷二
阳明平浰头,计禽池仲容。
及受桶冈降,几败琐匙笼。
神威摄其胆,行兵疾于风。
向欲逞诈力,万死希一功。
使不谋略周,反被蟊贼虹。
所以斩诸生,大藤推韩雍。
韩泷祠 清 · 何绍基
押寘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五
舟泊韩公祠,泷神即公位。
舟人竞传说,公实职斯事。
苟非祈祷虔,难卜涉川利。
试思公未来,神柄何所寄。
如何公既来,泷险每难避。
骂佛佛无语,驱鳄鳄识字。
神乎应有神,于人当默庇。
请读南行诗,诃责任泷吏。
斯吏竟何人,祔祀庶无愧。
韩江楼二首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石维岩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五部
湘子桥头雨不开,韩公祠畔云仍埋。
江深潮怒千帆急,日落天寒万马哀。
尚幸江山属吾士,可无樽酒到高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又作神京梦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