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嗟乎赋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二、《梅岩文集》卷一
恭惟皇宋科目之设,得人为盛。
今天子即位三十七年,改元景定辛酉春二月,下诏宾兴,归之精择主司
大哉王言!
士咸举手加额。
秋九月,既撤棘,取舍殊郁公论。
次焱病卧斗室,口占《嗟乎赋》一首。
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吾于此亦云。
词曰:
嗟乎!
场屋为困贤能之地,科举为老英雄之术。
亶哉斯言,未尝不书空而咄咄也。
且夫士者,毓海岳之清淑,孕斗牛之灵光,驾青蛇而骖白螭,被明月而佩宝璜。
金汤边陲,有表饵以缚首虏;
鼎铉廊庙,有仁义以禅皇王。
此其雄杰之志、魁垒之行,视馀子真琐琐耳,又岂肯低首下心与之较一日之长?
奈何乡里举选之法坏,公卿下士之礼亡,朝廷以时文取士,士舍文则无进用之方。
嗟乎!
岂料夫莞芎弃于洲泽,㼖登于簏筐,衡鉴失实,取舍不当也耶。
尔乃庭槐染黄,诏泥颁紫。
三年萤窗,不辞继晷之劳;
一旦鸿毛,所冀顺风之遇。
乃裹粮而趋,乃担簦而至。
岿浙山之崔嵬,仅去天兮一咫。
蒺藜横道兮钩衣,怪石崭岩兮啮屦。
虎豹伺人兮落日,猿猩啼月兮啸雨。
五步一回头,十步一扪趾。
望仆夫兮木末,憩吾杖兮山之尾。
盖功名之迫人,则亦不敢惮征行之羁旅也。
嗟乎!
吾挟吾胸中之耿耿者以往,诚自以为拾芥之不难,摘髭之甚易,讵拟一跌之如此。
若乃争先入棘,气吞万夫。
得题入手,若解牛中其肯綮;
挥毫落楮,驱骏马而驰之。
有如汤武仁义之兵,堂堂整整;
间出韩信背水之阵,怪怪奇奇。
力刊陈腐,独造精微。
视彼碌碌,何能为仆。
燕石有袭巾之遇,明珠多按剑之疑。
志士为之扼腕,群小至于揶揄。
嗟乎!
贵鱼目,贱珠玑。
蓻马兰,芟江蓠。
逐鸾凤于空谷,畜鹜鹅于庭墀。
斥骐骥为缓步,谓驽骀为善驰。
瑚琏摈远兮,登甂瓯于清庙;
黄钟毁弃兮,挟秦筝以弹之。
孟娵媞媞而见逐,嫫母勃屑而侍帏。
纷乱妍丑,颠倒是非。
鼓瑟虽工兮,其如齐王之好竽;
屠龙无用兮,不若市人之履狶。
事固有可怪者,何独功名之如斯。
或曰:科举之取人,关国家之气数。
祖宗盛时,可观其故。
赋「金在镕」,可知王佐才
赋「有物混成」,可占将相器。
本注疏则出师众之凿,尚典雅则黜轧茁之语。
用能得卓荦之才,致雍熙之治。
故汉之方兴也,晁、董对策而高科;
唐人之不竞也,刘蕡直言而斥去。
予曰:不然。
我皇大比之诏,归之精择主司
大哉王言,其知本欤。
故有陈恕而后王曾之获进,有王旦而后李迪之不遗。
而不然者则挝鼓以伸其说,诣府以讼其私。
今者漕台之差次,只据脚色之崇卑。
彼以真材擢高第者,半已昏于簿书之期会,而以假手入仕涂者,又乌识文字之妍媸。
糊眼之辈,冬烘之夫,纷流传于缪种,朝廷亦安得而考诸。
遂使儿辈,谈笑登名。
或析薪之手未洗,或荷蒉之肩尚赪。
或口犹乳臭,或字仅识丁。
或黄金买贵而不耻,或葫芦依本以翻腾。
兔园册入其素习,羊我氏岂伊所能。
缪偕计吏,迥乎可憎。
而吾徒者抱周程之问学,驰韩柳之文声,乃尔寂寂,邓禹笑人
嗟乎!
场屋为困贤能之地,科举为老英雄之术。
亶哉斯言,盖未尝不书空而咄咄也。
或者又曰:既不关国家之气数,即当系一身之穷通。
今以子文之美,其如子命之穷。
命也不淑,文亦徒工。
予笑曰:苟如子言,吾其卖书买牛,卖砚买犊。
樊迟之稼,耕子真之谷。
少糊叔段之口,不负将军之腹。
温饱可期,菽麦粗足。
亦何至为诗书所误,自取挫辱。
虽然,天下所赖者士,古今所重者儒。
君待之而尧舜,民赖之而唐虞。
山林兮长往,羌麋鹿其与居。
此遗世独善之士,岂得时行道之徒。
且吾闻之,玉一玉也,屈于厉武,而伸于成王
骥一骥也,困于盐车,而苏于孙阳
爨桐以焦而遭蔡,太阿久閟而逢张。
时有利钝,顺之者昌。
盍亦亲笔砚之几,启图书之箱。
左经兮右史,夜烛兮晓窗。
豁着道眼,硬着脊梁。
气不可索,志当益彊。
昔者孟明焚济河之舟,冯异渑池之翼,皆愈挫而愈锐,故前失而后得。
视吾囊而铁砚固无恙也,则亦可以一笑而自释。
昊天有成命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昊天有成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宥密
缉熙,单厥心,肆其之。
按: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
交引库厅壁记景定三年 南宋 · 吴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三六
交引库外府属之一,交引所由造也。
若稽国朝,惟四川用交子法,引钞笇请则昉制于汴都
六飞南跸,诏造用交子如四川
居无几何,改为关,再改为会。
自会子法立,领以他局,今库惟引钞出焉。
托尺纸之书,行千金之积,良贾牟大利,得此恃亡恐,不得则于法为私有。
夫国以义为利,榷天下之货而制其柄,而使服其政令,非利而为之,所以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是之取尔。
库无他贮储,惟官纸若朱。
常日文书行,梓以墨铜,籀以红栉。
比者题号者胥史工徒鱼贯坐,各力乃事。
既成,特白丞簿,曰是当书。
既书,乃收数而授之榷货务,商族趋焉。
厅庑粗备,踵故以火禁,筦库氏勿得处其间。
舍隶人保逆旅,旬用三日入听治,启闭出内,作钳尾字,退则皆雁鹜。
境囊欺橐蠹,检核无所于用。
余尝居是官,持不可,诣公府言状,改前之为,盖自宝祐癸丑冬始也。
厅旧无壁记,太博四明王君似道而上无稽焉。
当王君时,撒老屋新之,砻巨石于庭,曰是将刻记。
会秩满去,弗果。
后六年余来,屋比入于坏,亟起图之。
役甫休,余亦去,时甲寅七月也。
又后八年,景定壬戌秋古杭金君应桂继请于朝,得楮缗万,是葺是营,增多于前功,且刻石以成王君志。
盖二十年间,先后三人,而斯石始克立,顾有所待耶!
世之以便文处痴事,以传舍视公宇,作者之攸始,求者之弗图,余甚为此惧。
有能不苟而可心诚求之,虽治天下亦如此屋若石矣,是可书。
余故泚笔,承金君之命,且以谂后之君子云。
下武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一章)

王配于京,世德
永言配命成王(二章)

成王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三章)

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四章)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于万斯年,天之祜。(五章)

天之祜,四方
于万斯年,不遐有佐。(六章)

按:下武六章,章四句。
噫嘻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服尔耕,十千
按:噫嘻一章八句。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七 西周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年六岁,即位享国,亲以其身见于鬻子之家而问焉,曰:「昔者先王与子修道而道修,寡人之望也。
亦愿以教。
敢问兴国之道柰何」?
鬻子对曰:「唯,疑。
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兴国之道,君思善则行之,君闻善则行之,君知善则行之,位敬而常之,行信而长之」。
则兴国之道也」。
周成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八 西周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曰:「敢问于道之要柰何」?
鬻子对曰:「唯,疑。
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
《政》曰:「为人下者敬而肃,为人上者恭而仁,为人君者敬士爱民,以终其身」。
此道之要也」。
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九 西周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曰:「敢问治国之道若何」?
鬻子对曰:「唯,疑。
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
《政》曰:「治国之道,上忠于主,而中敬其士,而下爱其民」。
故上忠其主者,非以道义,则无以入忠也。
而中敬其士,不以礼节,则无以谕敬也。
而下爱其民,非以忠信,则无以谕爱也。
故忠信行于民,而礼节谕于士。
道义入于上,则治国之道也。
虽治天下者,由此而已」。
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十 西周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曰:「寡人闻之,有上人者,有下人者,有贤人者,有不肖人者,有智人者,有愚人者。
敢问上下之人何以为异」?
鬻子对曰:「唯,疑。
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
《政》曰:「凡人者,若贵若贱,若幼若老,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闻道而弗取藏也,知道而弗取行也,则谓之下人也」。
故夫行者善,则谓之贤人矣;
行者恶,则谓之不肖矣。
故夫言者善,则谓之智矣,言者不善,则谓之愚矣。
故智愚之人有其辞矣,贤不肖之人别其行矣,上下之人等其志矣」。
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祷书 其一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云云。亦藏其策于府。及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祷书,乃泣,反周公。」)
祷书 其二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王未有识,是旦执事。
有罪殃,旦受其不祥(《史记。蒙恬传》:「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云云。乃书而藏之记府。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案即《书。金滕》事。《书》谓代武王,《史》谓代成王,为异。)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十一 西周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问于鬻子曰:「寡人闻之,圣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云。
若夫富,则可为也;
若夫寿,则不在天乎」?
鬻子对曰:「唯,疑。
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
《政》曰「圣人在上位,则天下不死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阋,不私相杀也」。
故圣王在上位,则民免于一死,而得一生矣。
圣王在上,则君积于道,而吏积于德,而民积于用力,故妇人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馁矣。
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二死而得二生矣。
圣王在上,则君积于仁,而吏积于爱,而民积于顺,则刑罚废矣,而民无大过之诛。
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三死而得三生矣。
圣王在上,则使民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矣。
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四死而得四生矣。
故圣王在上,则使盈境内兴贤良以禁邪恶,故贤人必用,而不肖人不作,则己得其命矣。
故夫富且寿者,圣王之功也」。
周成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御览》八十四)」。
成王 西周初 · 尹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
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
有令,信而不食言”。
王曰:“其度安在”?
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王曰:“惧哉”。
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
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
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
若何其无惧也(《说苑。政理》)”?
卜居成周命龟 西周 · 周成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无中土乎。
使予有罪,则四方伐之。
无难得也(《说苑。至公》。案《汉书。娄敬传》,“成王成周,都。以为此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钧矣。有德则易以兴,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务以德致人,不欲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
定成周 西周 · 周成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
惟余一人。
有善,易得而见也。
有不善,易得而诛也(《吕氏春秋。长利》:“南宫括曰:“成王定成周”其辞云云。”)
齐鲁之命 西周 · 周成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
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鲁语上》:“展禽使乙喜犒师曰:“昔者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引末二语。)
伯禽 西周 · 周成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成王伯禽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
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籍之。
谏者勿振以威,勿格其言。
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
有武无文,民畏不亲。
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既成威德,民亲以服。
清白上通,巧佞下塞。
谏者得进,忠信乃畜”。
伯禽再拜受命而辞(《说苑。君道》)
请城成周 春秋周国 · 周敬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天子曰:“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以为伯父忧。
我一二亲昵甥舅,不遑启处,于今十年。
勤戍五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
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驰周室之忧,侥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
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
今我欲侥福假灵于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无勤,诸侯用宁,蝥贼远屏,晋之力也。
其委诸伯父,使伯父实重图之,俾我一人无徵怨于百姓,而伯父有荣施,先王庸之(《左传》昭三十二年,“王使大夫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
嵩洛庚申 清 · 何绍基
 押东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二
观水不至洛,观山不至嵩。
周流三万里,飘泊等萍蓬。
我初见洛水,盖自巩县东。
行行入偃师,河洛斯会同。
心胸大怡悦,耳目忽昭融。
因悟皇古初,天人共明聪
游河与巡洛,辄与帝谓通。
皇戏画卦理,神禹治水功。
图书实阐示,易范开冥濛。
嵩峙洛河间,允为天地中。
茫茫羲禹后,制作来姬公。
测景先阳城,朝夕正考工。
规度百里内,乃营城庙宫。
成王受图卜,垂拱冲人冲。
太保非不圣,承命位自攻。
公成文武德,岂忘镐与丰。
兹事盖悬绝,一埽口耳空。
卜年将九百,周祚得再隆。
封国指奎娄,定道育圣躬。
河图虽不出,凤亦不栖桐。
闻知嗣先圣,万古开愚聋。
溯惟皇羲来,放勋及重瞳。
发祥地相望,阙里连葱葱。
海岱与嵩洛,其气相始终。
至孔乃尽泄,巍荡天比崇。
我由岱至嵩,千里驰如虹。
获睹泱泱洛,回忆洋洋风。
斯游信奇绝,神志为之充。
吁嗟今世事,周孔道欲穷。
将使礼乐区,化为夷与狨。
疮痍满宙合,悔祸望苍穹。
私忧一怀古,莛寸叩钟洪。
使告于诸侯 东周 · 王子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
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
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
诸侯释位,以间王政。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
至于幽王,天不吊周。
王昏不若,用愆厥位。
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
至于惠王,天不靖周,生颓祸心,施于叔带
惠、襄辟难,越去王都,则有晋、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
则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
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
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
至于灵王,生而有髭。
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
灵王景王,克终其世。
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壹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谁敢讨之”!
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
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倍奸齐盟,傲很威仪,矫诬先王。
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
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
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毋速天罚赦图不谷,则所愿也。
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而诸侯实深图之。
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穆后及太子寿早夭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
亦唯伯仲叔季图之(《左传》昭二十六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王子朝使告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