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久不见樊山老人柬以一诗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相逢楚老各嵚㟢(谓沈观勿二翁。)元白天才并可师。
曾忆凉宵同说鬼,数稽佳约畏谈诗。
盛名制锦三千牍,清暇拈须十二时。
朝左近纡樊准议,西京儒雅赖将持。
合肥七十生日诗二首 其二 甲戌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大道无偏党,群儿或谤疑。
徙薪初不觉,微管近应知。
悯乱惟疏食,沈观每剧棋。
从公久论政,今日许弦诗。
樊山录示移居诗依韵奉和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五
蚁尊鲑菜饷比邻,风俗天涯意倍亲。
舍卫园林多长者,永嘉名士是流人。
三闾不坠睢漳望,四上常留屈景春。
安石榴前容客醉,绿阴如幕草如茵(新居与少朴中丞沈观楼近接。)
六月十二日山谷生日超社第七集会于泊园观余所藏宋本山谷内集任注各和集中七古韵一首用浯溪诗韵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海日楼诗卷五
黄集任注传覃溪,博校不异邕师碑。
补阙叶已缮青纸,仿写本乃亡乌丝(翁氏原本,余曾见之。盖仿写宏治本,非景写者。宏治本则从宋本出也。)
当年西江祖关启,蹴踏九州马驹儿。
洪蜀闽杨竞雕印,三注磊磊轩眉西。
子耕年谱祖任例,诸孙埒刻留龙栖。
兹为闽刻著埒跋,鲜本倭本纷来为(任注《内集》今所见者,宋刻有蜀本、闽本,覆宋刻有宏治本、朝鲜本、东洋本。)
惜哉翁谢都未见,题记空怀浙浒师。
沈观楼如灊峰阁,雨凉不烦松扇挥。
吉日长留瓣香敬,凌云想像高冠危。
山谷冥参曹洞禅,吾侪真吟曹郐诗。
匪风下泉王霸尽,坏劫岂复容高辞。
西州漆简牢保持,长物理不长相随。
一朝神山风引去,题字为记周馀悲(近日古物多渡东瀛,观罢乞诸公题字。)
上元日樊山泊园勿过谈泊园赋五言长篇余亦以五言答之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海日楼诗卷六
春光在何处,睨视眇不见。
雨者为云乎,孰居淫乐劝。
平生山泽心,寝处颇料拣。
晚岁一萧条,兵尘满区县。
焉为子列子,风驭泠然善。
且结曼荼拿,肉人为骨观。
斜阳漏隙影,野马骋无眩。
樊周排闼入,衡气若余覸。
煎茶恣盘礴,复接太冲款。
新花故宜笑,宿莽亦留眄。
亹亹谈平生,谁言非史汉。
吾侪寄喙鸣,非乐亦非倦。
窈窕玩扶舆,物生象方灿
宁甘迷七圣,正要论九变。
天琴列仙儒,不为泽癯怨。
沈观摩醯眼,彻视极端窾。
勿析名嬉,六门离合判。
老我据槁梧,因之穷曼衍。
释悲将用妄,留惑更无遣。
娱此顷刻欢,虚空留露电。
清江停鹄浴,芳树伫莺啭。
天开云将过,波起灵妃粲。
前月北来过沪沈观留饮寓斋有诗由仁先寄示索和癸卯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三
春申林际暂停车,无数吟人得掺裾郑苏堪邀同朱古微、程伯葭饮酒楼,又同访仁先沈观寓斋,电车上遇李梅庵,席上晤胡蕲生左笏卿,左邻樊樊山方为诗钟之集。又晤瞿止庵沈乙庵陈散原吴絅斋、蔡伯浩。)
郑老襟期同醉后,周郎玉貌改当初(不见沈观且十年。)
呕心好句将何补,到手深杯莫放渠。
别后吾宗能念我,频烦朔雁几行书。
叠韵再和 清末 · 祝廷华
 押词韵第十七部
笔花大放春正月,淋漓满纸云烟迹。
韩潮苏海公兼之,此才讵易求山泽。
造物生才转忌才,市隐乃有斯人宅。
驰骤名场数十年,庆逢花甲为加额。
我公微时即负名,膏火不继呼将伯。
鏖战不肯閒寒暑,阨穷无损家清白。
交游当世悉文豪,意气轮囷肝胆赤。
肉眼不识瑰异材,刘蕡未展青云翮。
退归林下拥皋比,楚材晋用尊前席。
兰陵士女多才名,成材胥感贤师力。
吾家先达昔有人,曾将文稿兼诗刻。
我公幼抱幽草思,老来尤挺寒松格。
等身著作寿名山,得者当如拱璧获。
笑我病足不入园,咫尺千里同逐客。
晨兴嘉藻慰孤怀,比之药石胜千百。
我生浩劫虽已过,沈观世变忧未释。
愿迟高驾醉壶觞,一倾积愫娱晨夕。
短才蹇劣何足言,耽吟况未知绳尺。
书来谀奖乃过望,曲高不和难宽责。
惜哉俗累未能祛,此心终以形为役。
乙盦过饭泊园沈观有诗次韵奉酬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续集卷中
皎旭丽广途,献岁始一至。
绕畦循墙根,散步屏车骑。
入门两秃翁,掀须获把臂。
花气暧轩壁,袭魂自相醉。
主人据胡床,收视腹真意。
新吟复盈握,鲜泽显瑰异。
定霸骚雅场,策勋方寸地。
此才元祐脚,讵减陈正字
维楚四家诗(君与樊山笏卿仁先湖北人。),横绝压朋类。
樊山汇群流,时效东方戏。
笏卿写素心,籁起大块噫。
绮年奋仁先,忍古哜深味。
得君当旗鼓,望气却魔魅。
悠悠熟醉人,不救国殄悴。
照坐沈夫子,旧痕襟上泪。
一饭过殷勤,谈艺破宵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