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张孟奇徐鸣卿招同黄贞父李伯远汤嘉宾毕孟侯蔡敬天韩孟郁刘百世陈元朋米仲诏西郊李将军园社集得天字排律三十一韵 明 · 邓云霄
七言排律 押词韵第七部
出郭春心净渺然,郊原晴绿草如烟。
金银远寺云霞外,松柏诸陵日月边。
南陌游人纷杂遝,西山爽气自澄鲜。
鱼吹弱藻窥琼佩,燕蹴香泥落锦鞯。
公子斗鸡随蹋鞠,隹人拾翠上秋千。
红尘难觅虚无界,青甸遥寻小有天。
梓泽侯家开别业,兰亭春宴集群贤。
声名入洛人争重,诗赋游梁各竞妍。
太白前身金粟佛,惠休今世玉堂仙(伯远、嘉宾。)。
四愁高咏心游岳,千顷虚襟思涌泉(孟奇、贞父。)。
公干西园多骏藻,伟长邺下富鸿篇(鸣卿、百世。)。
琴心尽入中郎调,酒态惊看吏部眠(敬夫、孟侯。)。
醉后芾书殊矫矫,草成琳檄自翩翩(仲诏、元朋。)。
出奇赵帜谁能拔,高议云台我愧先(孟郁、玄度。)。
百里应佔星并聚,连城今见璧相联。
天垂柳幕供行帐,风扫花茵拥列筵。
曲度松涛归晚浦,觞熏兰气对晴川。
拍浮簪绂浑如奇,潦倒形骸信可捐。
竹下围棋非赌墅,林间挥麈到忘筌。
太常浪说真持戒,绣佛长斋岂入禅。
白眼径宜呼白堕,青州何必减青田。
佯狂自适贤人意,妙趣难教醒者传。
已见携壶还荷锸,更闻骑马似乘船。
酒龙沉醉如云卧,仙茗清泠带月煎。
渴吻顿消神皎皎,睡魔潜去腹便便。
催诗走笔惊铜钵,得句流霞映彩笺。
可道元兄如季弟,谁居王后让卢前?
千秋大业坛方建,五字长城壁愈坚。
曼倩金门虚执戟,子云玄室负怀铅。
蛩吟自觉难成响,牛耳看君递操欢。
休向傍人誇贵纸,须知古调在无弦。
天目歌送李伯远之临安学博 明 · 邓云霄
越山高,越水长,越天万里吞南荒。
绝峤东西开两目,中天日月悬睛光。
照破鸿蒙视太古,转盼中原一抔土。
云霞明灭映天台,岩壑轩翔压天姥。
洞中仙鼠飞白鸦,玉芝茁茁森于麻。
流泉瀑布奔深涧,昭明翻经曾洗眼。
唐代琼宫结构存,汉皇龙简精灵远。
灏气微茫上太清,山麓下接临安城。
临安之城大如斗,不意近入李君手。
峰影澄明落泮池,支颐爽气当窗牖。
龙飞凤舞古记之,片毡携去休攒眉。
勿论桃李待时雨,喜得烟景迎新诗。
君来已贵长安纸,君去佳名满人耳。
洒笔振衣第一峰,可念同盟者诸子。
君不见马融帐,非虚设,郑虔妙技称三绝。
丈夫垂名动万年,此心肯向傍人说。
青袍黄绶且夷犹,白雪阳春若与俦。
知君双目如天目,一笑山空水自流。
初夏同汤中允嘉宾黄仪部贞父张民部孟奇刘民部元定米明府仲诏沈虞部季彪徐兵部鸣卿毕秘书孟侯邓兵部玄度蔡兵部敬夫李孝廉伯远刘孝廉百世集草桥赋诗效骆体 明末清初 · 韩上桂
北阙晴霞绕,西山爽气来。
车尘纷郭市,花影傍郊台。
入夏薰风试,辞春落絮催。
谁人怀雅尚,何处骋新裁。
新裁属桂苑,雅尚存兰坂。
燃藜志独勤,拄笏心常远。
且听蝉鸣初,勿愁莺唤晚。
遂拟逐邹枚,相将挟刘阮。
阮饮何如刘,枚文亦似邹。
琼瑶堪并照,鸾鹤可为俦。
珠小随星聚,蝇微附骥游。
便应疏礼法,敢谓厕风流。
流深透寒沼,丛薄间疏筱。
胜事草桥边,逸兴云林表。
驱车尚患迟,策驷休嫌杳。
景物颇同吴,风色常如晓。
晓意在潜鳞,知心付绿蘋。
丹花纷满把,芳味暗沾唇。
共问土城迹,难寻野渡津。
颓基留怆念,宿莽迥清神。
神游九州隘,念决秋毫界。
秘理搜根荄,虚襟消芥蒂。
楚骚盛怀芳,齐谐多志怪。
偶谈岂用伸,就奕何妨败。
败英起扑衣,密柳暗藏扉。
挂瓢思任性,抱瓮羡忘机。
日夕牛羊下,烟沉鸟雀归。
群公犹致恋,贱子欲何依。
依依良有以,矫矫私自喜。
获遇李君车,愿进张良履。
不誇簪绂随,但歆色笑迩。
冀北蹇从鞭,司南迷可指。
指喻论难穷,圜连辨莫终。
彭殇宁异岁,鹏燕共乘风。
过去应成幻,将来岂尽空。
异时一念至,幽思满怀中。
哀明陵三十韵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六
北过清河桥,遥见天寿山。
胜朝十三陵,错落兆其间。
太行龙脉西南来,金堂玉户中天开。
左环右拱实佳域,千峰后护高崔嵬。
昌平(州名)黄土(山名)诚福地,永乐曾以亲临视(叶)。
英雄具眼自非常,岂待王(贤)廖(均卿)陈其艺(日下旧闻载永乐初卜陵众议欲用潭柘寺永乐独锐意用黄土山即此天寿山也又西京求旧录称明陵择地或云山东王贤或云江西廖均卿所闻异辞难以悬定据此则永乐考卜之说较为可信)。
或曰十三气数尽,朱明祚以此为准。
是盖形家惑世言,承天造命惟君允。
后嗣果能继祖烈,朱氏宗社那遽绝。
君昏国事付貂珰,瞻乌久矣于谁瞥。
向闻颓废应修治,工钜无敢发其辞。
汤山驻跸一往阅,胜朝旧迹当护持。
祾恩(殿名)制肖皇极(殿名)建,虽存已剥丹青烂。
宣德曾颂祛奢丽(明宣宗实录载宣德驻跸陵下语侍臣云皇祖尝言帝王陵寝有崇奢丽及藏宝玉者皆无远虑云云今观长陵享殿曰祾恩殿九间重檐石城明楼规制巍焕虽丹青剥落而榱栋闳壮与皇极殿相肖为自古所无岂所云祛奢崇俭者乎),此而非奢奢孰见。
石城明楼依然巍,三杯手酹拜如仪(今春驻汤山命取道昌平谒明永乐长陵酹酒三爵如钟山谒洪武孝陵之例论明成祖之事虽非予所景仰然既为古帝王自当下拜如仪)。
明臣屡咏衣冠閟(杨士奇陪祀长陵作云万里苍梧去不还又区大相供事长陵诗云文皇鼎成后此地葬衣冠又李应徵谒长陵诗云乾坤留剑舄伏腊拜衣冠盖均指榆木川事或出怨者之口),底须重订传讹词。
栋柱如旧椽木朽,檐瓦落地狐兔走。
以其初建工力观,未修盖数百年久(长陵殿宇虽存而椽木朽坏檐瓦落地以初建穷极工力论之不应芜废如是之速盖自明中叶以后怠弃不修者已一二百年至今则三四百年宜其荒废如是也)。
永陵制乃如长陵(明世宗陵曰永陵规制一如长陵而外多一周垣享殿明楼皆以文石为砌壮丽精致长陵不及见昌平山水记其后神宗定陵制亦如永陵而侈饰又过之云),定陵效之侈有增。
忘其前世艰开创,徒计身后胥堪轻(日下旧闻载永陵成世宗顾谓工部臣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乃筑重垣后定陵效之)。
长陵一碑功德记,馀皆有碑而无字。
泰山以后唐乾陵,此典何出竟为例(明诸陵惟长陵有圣德神功碑文馀陵俱有碑无字检查诸书惟徐乾学读礼通考载唐乾陵有大碑无一字不知何谓而明诸陵效之竟以为例实不可解也)。
思陵乃就妃园葬,赵一桂曾记开圹。
香殿三间复九间,寝床供案皆雄壮(明崇祯思陵乃因田贵妃园寝营建未毕而都城失守遂以帝后梓宫移至昌平州署吏目赵一桂率士民敛钱安葬记圹中隧道长十三丈馀石门内香殿三间陈设器用衣物又开二层石门内通长大殿九间寝休供案备具一妃园寝如此其馀诸陵侈费可知)。
一妃之费已如此,馀诸帝者可知矣。
即今虽为(去声)禁樵苏,松柏郁葱屋倾圮。
屋圮犹可龛帐无,并其神主全失诸。
尺木值几亦盗去,汝祖独非厥民乎(本朝定鼎后虽为明诸陵严禁樵苏松楸弗剪而经流贼兵热之后殿宇多就倾圮不独龛帐全无并神位亦俱遗失实不堪入目因降谕旨特派大臣前往相度并发帑金鸠工庀材通行修葺俾一律坚整完固重设神主以时祭享)。
不忍再视命修葺,怅然悚然欲垂泣。
此意弗更再三言,读召诰文示详悉(因谒明陵屈指数明季之事应亡弗亡屡赖棘详天恩而思受命保命之要必当以奈何弗敬为见所著读召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