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封赐功臣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丞相安平侯敞杨敞居职守位,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
其益封嗣子忠及丞相阳平侯义蔡义度辽将军平陵侯明友、(范明友)前将军龙雒侯增、韩增太仆建平侯延年杜延年太常蒲侯昌苏昌谏大夫宜春侯王谭当涂侯平)或即魏圣、杜侯屠耆堂、(复陆屠耆堂)长信少府关内侯夏侯胜邑户各有差。
御史大夫广明昌水侯田广明将军充国营平侯赵充国大司农延年阳城侯田延年少府乐成为爰氏侯(史乐成光禄大夫迁为平丘侯、王迁右扶风周德典属国苏武廷尉光、李光宗正德刘德大鸿胪韦贤詹事畸、(宋畸)光禄大夫丙吉、京辅都尉广汉赵广汉爵皆关内侯
德、武食邑(《汉书•宣纪》)
陈崇草奏称莽功德 新朝 · 张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
窃见安汉公自初束修,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蒙两宫厚骨肉之宠,被诸父赫赫之光,财饶势足,亡所《午吾》意,然而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
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
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笃于师友。
孔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公之谓矣。
及为侍中,故定陵侯淳于长有大逆罪,公不敢私,建白诛讨。
周公,季子鸩叔牙,公之谓矣。
是以孝成皇帝命公大司马,委以国统。
孝哀即位高昌侯董宏希指求美,造作二统,公手劾之,以定大纲。
建白定陶太后不宜在乘舆幄坐,以明国体。
《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公之谓矣。
深执谦退,推诚让位。
定陶太后欲立僭号,惮彼面刺幄坐之义,佞惑之雄,朱博之畴,惩此长、手劾之事,上下壹心,谗贼交乱,诡辟制度,遂成篡号,斥逐仁贤,诛残戚属,而公被胥、原之诉,远去就国,朝政崩坏,纲纪废弛,危亡之祸,不隧如发,《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悴」,公之谓矣。
当此之时,宫亡储主董贤据重,加以傅氏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雠中山,则必同忧,断金相翼藉假遗诏,频用赏诛,先除所惮,急引所附,遂诬往冤,更征远属,事势张见,其不难矣!
赖公立入,即时退,及其党亲。
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乘其未坚,厌其未发,震起机动,敌人摧折,虽有不及持刺,虽有樗里不及回知,虽有鬼谷不及造次,是故董贤丧其魂魄,遂自绞杀。
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非陛下莫引立公,非公莫克此祸。
《诗》云「惟师尚父,时惟鹰扬,亮彼武王」,孔子曰「敏则有功」,公之谓矣。
于是公乃白内故泗水相丰、令邯,与大司徒光,车骑将军舜建定社稷,奉节东迎,皆以功德受封益土,为国名臣。
《书》曰「知人则哲」,公之谓也。
公卿咸叹公德,同盛公勋,皆以周公为比,宜赐号安汉公,益封二县,公皆不受。
传曰申包胥不受存楚之报,晏平仲不受辅齐之封,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公之谓也。
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父子之亲天性自然,欲其荣贵甚于为身,皇后之尊侔于天子,当时之会千载希有,然而公惟国家之统,揖大福之恩,事事让退,动而固辞。
《书》曰「舜让于德不嗣」,公之谓矣。
自公受策,以至于今,亹亹翼翼,日修其德,增修雅素以命下国,俊俭隆约以矫世俗,割财损家以帅群下,弥躬执平以逮公卿,教子尊学以隆国化。
僮奴衣布,马不秣谷,食饮之用,不过凡庶
《诗》云「温温恭人,如集于木」,孔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公之谓矣。
克身自约,籴食逮给,物物卬市,日阕亡储。
又上书归孝哀皇帝所益封邑,入钱献田,殚尽旧业,为众倡始
于是小大乡和,承风从化,外则王公列侯,内则帷幄侍御,翕然同时,各竭所有,或入金钱,或献田亩,振贫穷,收赡不足者。
令尹子文朝不及夕,鲁公仪子不茹园葵,公之谓矣。
开门延士,下及白屋,娄省朝政,综管众治,亲见牧守以下,考迹雅素,审知白黑。
《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易》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公之谓矣。
比三世为三公,再奉送大行,秉冢宰职,填安国家,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书》曰「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公之谓矣。
此皆上世之所鲜,禹稷之所难,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
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嘉瑞叠累,岂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贤之致哉!
故非独君之受命也,臣之生亦不虚矣。
是以伯禹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揆公德行,为天下纪;
观公功勋,为万世基。
基成而赏不配,纪立而褒不副,诚非所以厚国家,顺天心也。
高皇帝褒赏元功,相国萧何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奏事不名,入殿不趋,封其亲属十有馀人。
乐善无厌,班赏亡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是故公孙戎位在充郎,选由旄头,壹明樊哙封二千户
孝文皇帝褒赏绛侯,益封万户,赐黄金五千斤。
孝武皇帝恤录军功,裂三万户以封卫青,青子三人,或在襁褓,皆为通侯。
孝宣皇帝显著霍光,增户命畴,封者三人,延及兄孙。
绛侯即因汉藩之固,杖朱虚之鲠,依诸将之递,据相扶之势,其事虽丑,要不能遂。
霍光即席常任之重,乘大胜之威,未尝遭时不行,陷假离朝,朝之执事,亡非同类,害断历久,统政旷世,虽曰有功,所因亦易,然犹有计策不审过征之累。
及至、戎,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
课功绛、霍,造之与因也;
比于、戎,地之与天也。
而公又有宰治之效,乃当上与伯禹周公等盛齐隆,兼其褒赏,岂特与若云者同日而论哉?
然曾不得蒙等之厚,臣诚惑之!
臣闻功亡原者赏不限,德亡首者褒不检。
是故成王之于周公也,度百里之限,越九锡之检,开七百里之宇,兼商、奄之民,赐以附庸殷民六族,大路大旂,封父之繁弱,夏后之璜,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礼。
曰:「叔父,建尔元子」。
子父俱延拜而受之。
可谓不检亡原者矣。
非特止此,六子皆封。
《诗》曰:「亡言不雠,亡德不报」。
报当如之,不如非报也。
近观行事,高祖之约非刘氏不王,然而番君得王长沙,下诏称忠,定著于令,明有大信不拘于制也。
春秋晋悼公魏绛之策,诸夏服从。
郑伯献乐,悼公于是以半赐之。
绛深辞让,晋侯曰:「微子,寡人不能济河。
夫赏,国之典,不可废也。
子其受之」。
魏绛于是有金石之乐,《春秋》善之,取其臣竭忠以辞功,君知臣以遂赏也。
今陛下既知公有周公功德,不行成王之褒赏,遂听公之固辞,不顾《春秋》之明义,则民臣何称,万世何述?
诚非所以为国也。
臣愚以为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
所赐之品,亦皆如之。
诸子之封,皆如六子。
群下较然输忠,黎庶昭然感德。
臣诚输忠,民诚感德,则于王事何有?
惟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仪形虞、之盛,敕尽伯禽之赐,无遴周公之报,令天法有设,后世有祖,天下幸甚(《汉书·王莽传》上)
奏遗王莽王仁就国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七
新都侯莽,前为大司马,贬抑尊号之议,亏损孝道,及平阿侯臧匿赵昭仪亲属,皆就国(《汉书·元后传》:傅太后帝母丁姬皆称尊号,有司奏。案《哀纪》事在建平二年。)
晋山阴侯史府君神道碑 唐 · 史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六
若夫天定位。
地成形。
三光摇造化之基。
九土运阴阳之气。
出乎震。
见乎离。
建官凝体国之理。
多士郁经邦之化。
则有祥开白虎。
感骤帝而挺生。
迹焕苍龙。
应驰王而杰出。
圣人神道而设教。
贤哲思皇以熙绩
总天下之顺。
是资舟楫之用。
康天下之务。
多仗股肱之力。
故能经纶大造。
裁成于品汇之先。
左右中州
制宰于神明之表。
求之振古。
何代无其人哉。
公讳宪。
字景法
其先京兆杜陵人
十三世祖崇
后汉建武中封溧阳侯
子孙因家焉。
今为县人也。
自大电含枢。
三百年之盛德。
流虹贯日。
七十载之宏图。
凭天宠以宏业。
被龙光而锡允。
众仲称官有世功。
太史则周之天官
延陵曰周多君子。
大夫则卫之司直
竟宁之畴嗣也。
伏青蒲而谏之。
建武懋功也。
丹阳而国之。
陆海摛其颖烈。
三江派其遥绪。
东南之美。
复在于斯。
高祖光。
字伯朗
中书侍郎
侍中
魏称通事
周美有常。
莫非其人。
藻蔚于皇涣。
皆称其职。
骈蕃于帝猷。
曾祖雅。
字叔安
散骑常侍
尚德怀道而当朝。
居官体诚而奉上。
祖辉。
字季明
晋积石将军。
乘师誓众。
仗钺捍城。
蒲类之为盟。
同贰师之列号。
父俦。
字伯伦
豫章太守
国以诤臣为基。
人以良吏为本。
以兴其理。
多资驭俗之能。
在位惟良。
是曰真宫之选。
天遗以文。
月悬其字。
故贤哉令闻。
是称百代之宗。
卓彼英姿。
独冠千人之表。
枝条磊砢而多节。
涯涘深沈而莫际。
金坚玉润。
岳镇泉渟。
吉甫降神。
咸颂国桢之美。
茂先为赋。
即推王佐之才。
藏器于身。
俟时而动。
静其节。
高其事。
在幽而阐。
自然公辅之资。
用晦而明。
终负朝廷之誉。
江东草昧。
晋主休明。
人未安业
帝明俾乂。
皇华昭赞。
待以殊荣。
固辞以疾。
再不应命。
制书责让。
起为尚书左民郎。
荀慈明之好学。
初不就徵。
谢安石之贞德。
从嘉召。
联荣锦帐。
肃事丹墀。
逶迤建礼之门。
赞奏明光之府。
斯言复睹。
时闻彦辅之谈。
故事将遗。
屡发文章之对。
建安太守
广熙故郡。
罗平旧俗。
上当牛女之野。
下带龙川之坰。
百越南垂。
旁通于比景
左瞰。
近接于居风。
地实贸迁。
人惟标准。
秦汉以还。
号为难肃
公下车风行。
宏道信理。
文翁之临蜀郡
政教多奇。
子翼之莅颍川
恩威大举。
用能决讼断辞。
兴利除害。
劝勤治民。
举善黜恶。
庶绩其乂。
缉熙以
烈虎称歌。
既表仁和之盛。
游麟入瑞。
爰旌礼训之隆。
朝廷嘉之。
累增赏异。
封山阴县
锡以山川。
加之绂冕。
丹书白马。
以为利建之仪。
玉佩金章。
用表诚封之命。
方当入调鼎餗。
光践台阶。
虽忻郑鹿之祥。
忽起虞鸿之疾。
春秋七十有二。
薨于会稽郡
追赠江州刺史
生也有涯。
多屈宰衡之望。
殁而不朽。
用伸追赠之章。
昔以晋永和八年归葬于旧原土山之乾。
坏山左转。
洮水长流。
齐太公五代
不忘周壤。
宣尼之四友。
我则殷人。
燕之往观。
从若斧者。
吴所习礼。
不至泉焉。
茫茫古阡。
寂寂幽陇。
时更晋宋。
代历陈隋。
随武子之谋身。
九原可作
蔺相如之立事。
千载犹生。
其盛烈也如彼。
其遗风也如此。
孙中散大夫太子洗马宏文馆学士江州刺史元道文林郎叔豪。
参训质疑。
遵仪克选。
忠临畏道。
业擅长衢。
嗣孙义谦宝俊君逸等。
价重南金。
美踰东箭。
敦行不怠。
在家必闻。
未能州县之劳。
深体丘园之逸。
以为家声世业。
若被于管弦。
相质披文。
未宣于金石。
畴资故实。
爰命小人。
虽仁不让师。
而意非称物。
潘黄门之藻思。
敬述源流。
谢康乐之才华。
恭陈祖德。
后贤校理
犹知幼妇之辞。
深谷为陵。
当阳之字。
铭曰。
伊昔有熊。
道德资始。
名烈五帝。
泽流千祀。
文舍伯邑。
武兴太史
官有世功。
春秋所祀。
卫尉畴嗣。
孝成以康。
将军绩。
光武其昌。
事列盟府。
功书太常
源分陆海。
派别三江
懿彼侍中
飞缨殿内。
为王之伯。
熙帝之载。
左貂右蝉。
切问近对。
八舍攸履。
七车不昧。
散骑帝友。
朝夕进规。
奉兴肃事。
赞道攸宜。
有济之论。
浚之仪。
献替之美。
复在于斯。
桓桓积石。
允文允武。
外擅爪牙。
内为心膂。
气逸南仲。
才高邵虎。
作师之贞。
爰誓其旅。
豫章太守
人之领袖
如玉之贞。
之茂。
共理天下。
是资时秀。
良二千石
抑非虚授。
惟君挺生。
才术纵横。
黄裳元吉
白贲永贞
荆岩植润。
汉水腾明。
是谓家宝。
膺兹国桢。
英英学艺。
为郎满岁。
紫帐趋荣。
青缣沐惠。
王谭练习。
郑泰才计。
持实有章。
大猷无替。
悠悠广熙
南海之湄。
言典斯郡。
远予将之。
变其风俗。
镇以宣慈。
人斯攸赖。
不忍欺
列郡之政。
兹焉为盛。
开国承家。
大君有命。
山川光锡。
圭组辉映。
是曰懋功
往哉惟敬。
重此台望。
期诸栋隆。
初忻郑鹿。
奄叹虞鸿。
麟伤孔子
马思滕公
死而可作。
善始令终。
言式其墓。
坏山之路。
如斧载形。
广轮为度。
委郁松槚。
苍茫草露。
万古同心。
千春罢曙。
猗欤云允。
世岂乏贤。
不忘其本。
愿述其先。
陆家茂德。
潘氏流泉。
家声懿范。
日月俱悬。
晏尚书亳州谢上表1033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宋景文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初违四近,出守一麾
祗禀诏条,奉扬民政。
拥左鱼于官次,傃疲马于君轩。
揆宠循躬,竞荣惭刻。
窃念臣本性孤远,获对盛明。
因缘篆刻之微,陶被师儒之诲。
先皇帝怜其稚齿,奖以片文。
长育中陵之阿,每诫素丝之习。
遂用谨敕,进服宠光。
涂饰朱丹,湔除埃𡏖。
乘人之乏,每食辄浮。
始自书林,寖阶辞掖。
属星渚之贰极,参震邸以为僚。
此际出入两闺,遭逢千载。
宁无越思之过,或有奇中之谗。
大度兼容,多言讫息
入跻内署,弥迩清光。
伏遇皇帝陛下重协睿华,丕承淳烈。
轸其旧物,谓无他肠。
断自宸衷,佐经枢筦。
室大柱小,罕不挠之期;
车重驭烦,有必颠之势。
果停密务,近守留都。
旋沐召还,再加收试。
南台风宪之地,秘殿侍从之荣。
咸叨践扬,蔑有论报。
擢司邦计,颛领使权。
虽笼天下之财,罔纾县官之急。
遽蒙中诏,参预宰庭。
申侯之有疵,用王谭于下第。
论思在日,僶俛踰年。
曾不能卓尔建明,毅然处可。
引俊良而咸事,放险谒之庸违。
开陈治端,总领群职。
而廊庙之任,方夏具瞻。
政之无良,臣任其咎。
陛下弗询徐防之免,罔责石庆之归。
人言则姑务纳污,天灾则不令移过。
括囊耽禄,久已自知;
伤锦瘝官,居然众验。
洪惟浚哲,终赐保全。
属当明辟之初,例举均劳之典。
懋官加等,作翰疏通。
道路甚夷,风土差乐。
恩护其短,谊不忍诛。
再生之慈,有死无答。
重念臣夙陶雅化,粗识大方。
盖知一心事君,四体率职。
惟书尽信,舍道弗营。
动保廉隅,进非绍介。
受命于地,乃冀于不凋;
获罪乎天,奚取于他祷。
但以孤特少助,依违取容。
独木不林,众怨如府。
积为拱默之罪,上孤振拔之私。
往咎深惟,胡颜自处。
所赖回霜申宥,涵海蒙禧。
废格典刑,矜怜愚憃。
乾坤施德,厚及于谢生;
犬马日长,誓思于补过。
收桑榆而可待,摩顶踵以为期。
宿业云初,乃情增悸。
汉论五 其四 成帝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二
封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王谭、商、立、根、逢时爵关内侯
夏四月黄雾四塞,博问公卿大夫,无有所讳。
两汉之衰,皆宦官外戚迭为之。
夫汉数路得人,其取贤如是其多门也,岂止于宦官外戚中有人材邪?
亦可叹也。
汉自吕氏掌内外兵卫,而兵权在外戚;
武帝田鼢丞相,有「除吏已尽,何不遂取武库」之语,而外戚渐侵政权矣;
宣帝之用许史,专以史高辅政,不惟侵政权,且秉政机矣。
成帝石显之祸,任用王凤,自王凤秉政,王章御史大夫,王氏愈盛,郡国守相,多出其门。
当时之敢言不屈者,惟有一王章耳。
既杀王章,公卿见侧目而视。
灾异之对,谷永申伯杜钦归过于后宫,二子以贤良方正进,而所言如此,尚何赖焉!
黄雾四塞,上天垂戒于五侯并封之日。
当时之廷臣,无耻甚矣!
是以新室篡逆,而汉业中微。
光武鉴新室之祸,不宠假外戚,明帝不使封侯与政,章帝欲爵马氏诸舅,太后不听,孝顺信用张防,自是复以大柄授之后族。
梁冀顽暴无知,俾之继商之位,终于悖逆,汉由是衰。
前车覆败,后辙相踵而不悟,此千载之遗恨,而忠臣义士所以悲恨也。
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
《诗》曰:「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此五帝三王盛德事也。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杨震所言转切,死于奸臣,而孝安不知。
当委靡不明之君,权移臣下,虽面折廷诤,血颈折槛,而犹不悟,况假借《诗》、《书》之微文而能感动其心邪?
自宣元时,宗室遗老独向一人,不忍刘氏微弱,王氏邪横,自为列大夫,深言切论,几陷虎口者屡矣。
向以成帝方向《诗》《书》,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向校中秘书,乃因《尚书》《洪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于《洪范》五行传论,奏之。
天子心知向忠精,为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权,向之谏术至此尽矣,朝无一可言之臣矣。
吁,汉事去矣!
虽龙逢、比干亦无谁之何矣,一刘向何所措其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