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刘知县后隆堂 宋 · 王庭圭
 押尤韵
五季列(李本、傅校作裂)壤争未休,庸儿崛起操锄耰。
朝为吴臣暮归楚,黥髡盗贩更据州。
君家大傅出奇策,气压百万奸夫谋。
一朝谈笑解纷乱,辞爵却归东海头。
自言其后必隆盛,庆源远与江河流。
昔时杨宝所活一黄雀,犹能四叶清德传至彪。
又闻何敞阴功唯治狱,天遣使者赐策何其优。
有如大傅安堵十万户,宜令后世衮衮生公侯。
鹳将雏同李文麟 元末明初 · 郭钰
鹳将雏,愿雏长,结巢千尺苍松上。
自矜毛骨殊,凡鸟不敢向。
朝哺夕抱羽翼成,风鹤云鹏共还往。
挟弹子,窥巢攫其雏。
雏小岂能充尔腹,老大育子恩勤渠。
荒村风雨母归急,空巢深锁寒烟孤。
哀鸣上下尾毕逋,人之爱子皆若予。
鸱鸮鸱鸮无处无。
君不见黄雀何足道,杨宝饲之玉环报。
医士长律十首 其十 雀环 元末明初 · 胡奎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雀也当年知报德,至今闻者亦惊猜。
衔将白玉连环去,化作黄衣使者来。
不是抚摩全羽翼,安能翔舞出蒿莱。
金丸年少那知此,杨宝阴功位上台。
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铭685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君讳越。字复圭
宏农仙掌人也。其先帝高辛氏之裔。
周有天下。晋授其封。
至宣公伯乔。早基杨国。
若乃彤弓旅矢。巨鬯赤茀
则礼命之。乐歌之。
天王之宠光。保元侯之休祉。
其后十六代。有杨宝者。
天锡黄鸟。授以白环。
若曰命君子孙。世登三事。
迨震秉彪赐。四代五公
烈光昭于汉室。盛德充于海内。
金圭铭鼎。至今为宏农世家也。
高祖椿魏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司徒公。
进位太保。加侍中
给后部鼓吹。致仕归邑。
赐安车驷马。传制二人。
可谓国之元老。帝之师臣
功成名遂。社稷之
曾祖思善齐通直散骑常侍
中书侍郎。祖敬通
镇远将军郑州治中邛州别驾。父君同。
蒲州芮城县。皆国书旧史。
烈乎名节。公即芮城府君之第二子也。
少而冲嶷。苦节真素。
礼非玉帛。室有琴书。
少连之风而悦之。庶乎身中权。
中清。上以察乎道。
下以敦乎物。不应州郡之命。
而有金玉之心。尝叹曰。
以明月珠。弹千仞雀。
吾不能也。于是观宝龟之象。
心灭朵颐。探金虎之爻。
志存幽履。遂去家遁于嵩山
经十馀年。丹山白云之志眇然矣。
太宗文武圣皇帝初临天下。物色幽人。
焚山榜道。网罗遗逸。
君子若曰。天下有道。
可以见矣。于是始以角巾应命。
褐衣诣阙。陈大道之宏谟。
论至言之阃奥。帝曰俞。
尔言乃可厎行。若岁大旱。
用汝作霖雨。今南山近塞。
北漠连胡。石州边烽。
皇化未谧。汝往钦哉。
辑乃人。禦乃敌。
以息匈奴之患。始解褐。
石州方山县。樽俎在堂。
干旄在阶。布大信于獯戎。
示折冲于衽席。威名震曜。
乃升闻也。有敕徵授宪台监察御史
绣衣始拜。珥笔升朝。
台阁以之生风。豪贵由其敛手。
又敕直中书待制。未几。
又迁秘书郎直中书省如故。
游凤凰之池。观蓬莱之府。
是天下之荣践也。又转宗正寺丞
居岁馀。帝思南史之才。
将崇东观之美。又迁起居郎
骑都尉龙朔中
天子将观兵于东夷。以复先帝之业。
凡居中者。多出守旁郡。
是岁授公朝散大夫。除冀州司马
又转魏州司马。皆知州事
于时天下雌韩而雄魏。壮武而柔文。
公始厌承明。初临外郡。
探丸垩面。犯禁崇奸。
欲尝朱博之能。以观龚遂之政。
公深钩潜往。英机立断。
短服赭裾。于是乎理。
麟德初梓州长史。盖在华之南区
彭之北鄙。人豪俗侈。
政削公朘。攒六国之遗氓。
三巴之奥壤。公下车问俗。
观风立政。先之礼让。
教以诗书。抑浮窳。
禁蟊食。至于堂叩钟磬。
家擅山川。莫不为之节制。
行其典礼。来暮之颂。
复起于斯。时高宗大帝方接千载之统。
升中太山。玉帛云趋。
朝者万国。公预陪金跸。
侍拜瑶坛。白云既封。
皇庆斯洽。加朝散(一作议)大夫
馀官如故。东山拜命。
西驾未归。逢太岁之临辰。
感殷楹之梦奠。遇疾薨于官舍。
时年六十四。呜呼哀哉。
遗令薄葬。不藏珠玉。
唯孝经一卷。尧典一篇。
昭示后嗣。不忘圣道。
即以某年月日。葬于西岳习仙乡登仙里之西麓。
遵遗命也。嗣子嘉宾等。
哀号泣血。柴骨栾心。
缅惟罔极之恩。思崇永锡之道。
以为吾邱子(疑一作于)没。无助冥因。
季由之叹。空勤负米。
于是考偫圣之典。探众妙之门
求所以昭报幽扃。赞祉冥籍。
则云金仙慈救。宝手来迎。
若德崇于此。则功济于彼。
是用归诚真谛。祈祐能仁。
钳铁围而写容。现金莲而得像。
遂于登仙麓茔之侧。造阿弥陁像一躯。
坐高三丈。并象变菩萨。
天人毕备。全金涌出。
众宝装严。云仙鬼神。
周罗上界。珠幡羽盖。
围绕中天。所以丕显尊灵。
光昭惠业。达人之能事毕矣。
孝子之事亲终矣。铭曰。
岩岩大岳。浼浼长河。
歊云滃雾。含灵伫和。
杨侯之国。宛其中阿。
子孙瓜瓞。轩盖骈罗。
四代五公。自于伯起
蝉联彪懿。令闻不已。
二千户侯。三十刺史
世济其荣。至我君子。
峨峨君子。皎有令光。
不宠我组。而括其囊。
洗心岩遁。抗迹云翔。
冥鸿不远。白驹在场。
解其萝袂。绾我墨职。
边朔多虞。猃狁孔棘。
之子之往。允威允德
干旄在阶。烽火罢色。
行行骏马。绣衣之光。
烈烈董狐。司史之良。
而我君子。总其徽章。
出同严助。政穆王祥
雄魏既康。郪蜀犹侈。
揽辔言迈。题舆载理。
尺兵允戢。乱绳攸靡。
天子登封。拜服玉趾。
大礼既毕。归路迟迟。
岁亦止。天不憖遗。
呜呼氓吏。号泣涟洏。
曷其往矣。来暮歌思。
茕茕孤子。棘心哀疚。
永号昊天。眇泣冥祐。
莲花之国。金池玉霤。
崇此香缘。生彼秾秀。
全金既涌。众宝斯庄。
考坟其左。叔茔其旁。
香花围绕。柏成行。
千秋万岁。祚祉无疆。
雀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事类赋》卷一九
伊翩翻之小鸟,实瑶光之下沦。
既目之曰凭霄,亦号之为嘉宾。
变化尝闻于入水,翔集更见于依人。
则有报杨宝而衔环,为王祥而入帷。
或出昆丘,或产条枝。
嘉不疑之颂,美公干之诗。
探而反之,既称于齐景;
慎所从也,盖闻诸仲尼
至若奚奴长啸,河南幼射,楼上既忧于廉范,斗下亦惊于思话。
亦有狎异类于寒岭,缀五彩于邯郸,降含章之禁闼,衔灵宝之仙篇。
又闻弹以明珠,化为黄玉,郭璞之占集鸡,杨宣之知覆
呈藻翰乎永安,翔皓羽于东园
挟弹见庄辛之说,沽衣闻少孺之言。
东莱传巨公之异,西域班超之贡。
桂树而成篇,集不其而作颂。
亦有生三河而鼓翅,出贝多而善舞。
闻集肩于潘乐,见入怀于唐祖。
流火既闻于太伯,探鷇亦传于主父
茍逍遥于蕃篱,又安知夫鹏举
寄上大司马公百韵 清 · 吴绮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林蕙堂全集卷二十一
紫纬钟金斗,苍灵协宝符
自天昭世德,维岳诞真儒。
吐篆游麟异,徵休集凤殊。
赋棋誇李泌与字羡阳乌。
入梦尝探锦,临关即弃繻。
才名高贾董,物望起韩苏。
雁塔年如玉,鸡林价比瑜。
人争看一卫,户尽诵三都
早合台登骏,聊将舄化凫。
绿杨眠晓月,红杏润春酥。
糗备千军饱,城当百战孤。
雈苻逃境外,桃李粲庭隅。
眷注隆青琐,风流艳紫衢。
吹箫秦凤叶,捧馔谢螺俱。
淑女逢之子,文人悦彼姝。
牛衣多涕泪,马仗肯含糊。
弹事闻修竹,筹边见伏蒲。
攀裾谈禁密,借剑斥奸谀。
戆竟忘投鼠,豪应欲射狐。
九歌逢彼怒,百折咏卬须。
不幸言终验,无端口卒瘏。
塞穷还失马,巢覆尚探雏。
北寺悲囊首,南冠悔剥肤。
旻天留彦博,圣代得夷吾
画省藏馀藁,清卿足美醹。
笙镛𢋫帝载,琮璧会王图
履尾旋遭忌,盟心岂自渝。
娄公甘拭面,元相己衔须。
宠拟三专渥,宽先五教敷。
度支权益重,版部眷恒纡。
弄印无尧者,垂绅似绛乎。
神羊威巀嵲,骢马步踟蹰。
色正人难继,言危道似迂。
驺知清德减,楼畏直声涂。
无礼严鹰隼,多谗畏虎貙。
到天愈劲,涉浪梗堪虞。
保护烦英主,迁延过险途。
先生官独冷,短簿职空劬。
度岭吴丞相,浮湘楚大夫
晛消臣节显,蔀彻睿情孚。
葱佩心仍简,兰台迹未逋。
平民邦用典,作士帝称俞。
赤子皆求活,苍生久茹荼。
囚知无死法,公每向人吁。
漉酒消秦沴,封章赐汉酺。
鸡竿频执奏,犴户鲜号呼。
喜气腾丹棘,恩光动白榆
爽鸠增上秩,司马晋中枢。
太乙轩皇阵,文昌上将谟。
律惟张九伐,邑不诫三驱。
王者方居正,宵人敢负嵎。
乱因长孺戢,情待武侯输。
海蜃销金铎,星狼靖玉弧。
丹宸冰鉴捧,黄阁火城趋。
御李思偕楚,班荆忆在吴。
隋堤柳树,湾水泛茱萸
有道门庭广,无媒径路
仙舟来李郭,甲第启崔卢。
雪苑招奇彦,星房及下驽。
金丸公子弹,绣被越人舻。
赵氏交群纪,孙郎列顾厨。
少瑜诚卓荦,端礼本华腴。
文爱香山俊,诗称邓尉臞。
梁生能授简,杜老善操觚。
湖海皆词客,江山半酒徒。
杯倾红玛瑙,笔架紫珊瑚。
梅岭衣香散,桐楼舞席铺。
钗光摇翡翠,灯影醉氍毹。
大令过桃叶嵇康株。
时时陪胜赏,处处得欢娱。
日月曾无几,云泥竟自辜。
数奇嗟李广,歧路泣杨朱
入雒年非昔,游梁计转愚。
扣门人走避,撤烛鬼揶揄
再进孙弘,还分谢朓襦。
吟囊长傍鹤,游杖或悬蚨。
说项忘疏贱,依刘振槁枯。
清言偕上客,故态恕狂奴。
剑割东方肉,裘沾卓女酤。
校书怜鲁字,执戟滥齐竽。
光逸寒门累,冯唐薄宦拘。
身因酬遇重,腑为感恩镂。
厚谊真千古,浮踪又五湖。
还乡怀䌽绶,到郡合银菟。
善酿无中若,空城有下菰。
南阳豪莫问,东海狱多诬。
辛苦存姜桂,艰难事牧刍。
哀鸣飞泽雁,局促耻辕驹。
羊子书三箧,庞参水一盂。
筼筜惟斸玉,薏苡欲疑珠。
夜月恒歌鹊,秋风但忆鲈。
忧深防灌莽,贫彻愧葭莩。
未识于谁止,仍须赖给扶。
新恩瞻赤舄,旧好感黄垆。
失道凭双炬,乘流借一壶。
宠知垂素手,荣冀转青矑。
四岳云将起,三生露共濡。
勋名传汉册,谣颂托吴歈。
衔玉酬杨宝,镕金顾孔愉
愿言回律,长恃济川桴。
举人韩郎中琮851年7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某启。某少承严训。
早学古文。非圣之书。
未尝关虑。论都之赋。
颇亦留神。徒以不授彩毫。
未吞瑞鸟。驰名江左
陆机莫及于才多。擅誉邺中。
王粲终闻于体弱。上下偫士。
差池累年。顷者辄露疏芜。
不思狂简。捧爝火以干日御。
动已光销。抱布鼓以诣雷门。
忽然声寝。不谓郎中授材路广。
登客门宽。望犬附书
冀鸡谈易。特垂题目。
曲赐丹青。旋属荥嶓从行。
神州视膳。同孟阳之觐蜀。
孝若之归齐。虽佩恩私。
竟乖陈谢。光阴荏苒。
诚抱勤拳。今此秋期
遂有天幸。更奉祢衡之刺。
敢无鬷蔑之言。某在京多时。
有疾。失外郡荐名之限
俯神皋试士之期。物情既集于宗师。
公选果归于令季。怀材者皆云道泰
抱器者自谓时来。以卞和为玉人。
无不收之琼玖。得蹇修为媒氏。
无不嫁之娉婷。是以愿托一拳。
潜布百两。顾方流而有托。
虑良会之犹赊。伏惟郎中先辈贤弟。
价重两刘。誉高二陆。
李膺则仙舟对棹。方马融则绛帐双褰。
若某者。虽陋若左思
瘦同沈约。无庾信之腰腹。
乏崔炎之须眉。然至于感分识归。
衔诚议报。将酬杨宝
则就雀求环。欲答孔愉
则从龟觅印。推其异类。
不后他人。谨复轴新文。
重干清鉴。马卿室迩。
孔子墙高。迟面莫由。
隳肝无所。任重道远。
方怀骥坂之长鸣。一日三秋
空咏马嵬之清什。知深可恃。
言切成烦。幽谷未见于莺乔。
曲沼空勤于凫藻。仰瞻几阁。
伏待简书。谨启。
集瑞图序1080年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七、《淮海集》卷三九、《皇朝文鉴》卷九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三、《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六、《古今图书集成》庶徵典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熙宁九年燕国舜文与诸弟持其先君之丧于宜兴
数月,有双瓜生于后圃。
后二年,又生紫芝三,双桃、双莲一,凡六物。
于是乡之耆老闻而叹曰:「邵氏其兴乎,何其瑞之多也」。
舜文因集六物者而图之,号《集瑞图》云
余谓万物皆天地之委和,而瑞物者又至和之所委也。
至和之气,磅礴氤氲而不已,则必发见于天地之间。
其精者盖已为盛德,为尊行,为豪杰之材;
其浮沉而下上者,则又为景星、卿云、甘露、时雨、醴泉芝草、连理之木、同颖之禾;
而栖翔游息乎其中者,则又为凤凰、麒麟、神马、灵龟之属。
晔乎光景色象之异也,蔼乎华实臭味之殊也,卓乎形声文章之无与及也,于是世指以为瑞焉。
繇是言之,世之所谓瑞者,乃盛德尊行、魁奇之才所钟、和气之馀者耶。
邵氏之祖考,既以潜德隐行见推乡闾,至舜文、彦瞻、端仁,又以文学收科第,弟兄相继有闻于时,而诸子森然皆列于英俊之域。
则是至和之气钟于其家久矣,宜其馀者发为草木之瑞也。
杨宝得王母使者白环四枚,而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凡四世为三公
以往推今,即邵氏六物之瑞,岂徒生而已夫?
盖有应之者矣!
好生之德 南宋 · 丁锐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四、《善诱文》(丛书集成初编本)
天地以好生为德,故羽毛鳞介无一不遂其性;
诸佛以慈悲为念,故蠢动含灵无一不适其情。
此无他,只是存心广大,一切众生皆吾爱子,一切血属皆吾性命,则放生讵可缓耶?
世人当知戒杀、止足以解物之冤。
若能放生,不唯与物为恩,又集无穷之福。
今人处世岂无所愿,子孙则欲其昌荣,名利则欲其超胜,以至学道学佛,必欲善行圆满,早成正觉。
余见世人皇皇百计,求是数者无一如意,曾未知放生因果,其效甚速。
不观古人已验之事,难发好生慈悲之心。
汉杨宝救一黄雀,报以玉环,令生清白子孙,其后震、秉、赐、彪,四世三公
睹前人子孙昌荣如此,则凡为子孙计者,可不以放生为急乎?
宋莒公戏编竹桥以度群蚁,遂魁天下,福禄寿考,当世无比。
睹前人名利超胜如此,则凡为名利计者,可不以放生为急乎?
孙真人解衣赎蛇,得水府活人之方,遂登仙籍。
寿禅师盗钱放生,恬不畏死,遂为大善知识。
则道佛之获报应,又如何耶?
且放生之门非止一端,或举于四月八日供佛之时,或施于庆诞日祝寿之际,或遇本命,或因疾病,或过门而怜其无辜,或出路而见其可悯,皆因果也。
会稽丁锐撰。
和刘伯玄二长句(并引) 其二 金龟引 明 · 欧大任
玉衡星正灵龟跃,翠妫之川下清洛。
觜蠵照彩但空闻,岠冉出波讵曾获。
莲叶浮游直到今,丛坐守犹如昨。
何年铸此铜纽成,炉冶阴阳五花爚。
赤符成字八千文,丹甲衔图一万春。
将因宝谍频书瑞,更与金章并纪珍。
西京龙首未央殿,学士将军时引见。
待诏七言同赋诗,出师五道遥催战。
一时封拜尽英豪,笔札铭功彝鼎高。
总戎别署军司马持节分驺部曲曹。
君不学传介子,挥戈西斩楼兰
肘后累累朱鹊光,烈城疏爵封义阳
又不学朱买臣,上书立拜会稽守。
邸中计吏惊且走,上谒引观郡侯绶。
北斗南辰大富昌,徵灵感会绾银黄。
馀十三铸还三顾,丈二之组绣文章。
金龟□须佩,燕颔终吾辈。
竖子不敢前,吒咤千人废。
刘生刘生侠者流,六国相印尔所羞。
久知童孺如杨宝,今日关西忠孝侯。
代钟震谢石守启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横塘集》卷一二
父为子隐,虽闻往载之详;
治本人情,终赖至仁之造。
拜恩甚重,刻感不忘。
伏念某赋才弗强,得性尤拙。
偶释锄犁于𤱶亩,辄参韦布于校庠。
蕞尔何知,欲造圣门之阃奥;
终焉无得,莫探学海之渊源。
上负义方,居怀战惕。
属私庭之诖误,繄公府以羁留。
交旧满前,谁是解骖之客?
谤谗交作,居多下石之人。
足感动于旁观,况爱钟于天性。
遂形尺牍,仰布寸诚。
虽纳罟获而弗知,已非善避;
然蹈水火而求免,惟在疾呼。
岂意矜怜,特垂宽贷。
兹盖某官聪明照物,忠厚存心。
简在朝廷,出临郡国。
坐敷美政,盖尝五月而报成;
留养斯民,不忍一夫之失所。
惇崇风教,乐育人材。
凡有所原,实劝为善。
遂令寒贱,猥被保全。
敢不颂咏鸿私,祗戴厚德。
邈矣缇萦之孝,幸继前修;
恻然杨宝之心,敢忘后报!
宝善堂记咸淳四年九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二、《黄氏日钞》卷八六
杨宝仁心爱物,发于天性之真,而子孙之兴勃然,其所由兴者非善而何?
关西夫子,乃能以其身系国安危,身虽去国,凛凛大节,常能屹汉鼎而增之重,一何壮哉!
颜鲁公以鸿毛芥草禄山、希烈猝然之横逆,英风伟概,去之千载之下,犹若其在斗牛间。
窃意其慷慨自将,不拘拘小善之为者。
及观其自叙家世,乃自颜延之谆谆训戒,惟善是务,世守惟谨,以历隋、唐。
盖自昔士君子开公侯衮衮之源,固未有不自积善始,亦必其后之人愈泽而愈精,故能愈久而愈盛。
如其不然,陈太丘四世之名非不重,萧瑀八叶之传非不贵,然以陈群之材,犹不过随世就功名,萧钧而后,亦未见其能增光前文人,而况其馀冉冉纨裤之习,侵寻至于盛衰易位,高岸为谷,适重有识之叹者!
嘻,试起其初之积善而兴,果有异乎哉?
尝观夫子系《易》,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而继之者善。
是虽天地之所以孕化人物,亦不过惟其善。
及其次第人品,乃曰圣人不可得而见,得见君子斯可,君子不可得而见,得见善人斯可,若以善为仅仅者。
孟子道性善,直谓人皆可为尧舜,及其以第人品,亦以可欲之为善为二中四下之始基,是非自相背驰其说也。
天地初赋之善,虽圣神何能加毫末?
而此善一入于气质之禀,往往易溺而流于柔
变化气质以尽复其天地本然之善,是又存乎其人焉。
故人而用心不刚,则见善虽明,与无识同,为人子孙?
而继志不力,则袭其为善之庆,鲜亦不淫于富贵,为善之不可一日不勇固如此。
余友史猷夫以忠定越王诸孙,幼孤寓京,而能不豢于膏粱,不眩于繁华,刻苦自立,闭户读书,虽仕进不暇问,非刚有力者畴克尔?
一日俄访余,俾记其所居宝善之堂。
余曰:美哉,子之所也!
我朝蝉联赫奕,钟鼎相辉,孰有如君家之盛?
世或以其太盛也而掩其善,不知其所以能盛者正以其善尔,是岂容于不哉?
夫自而祖越王习于八行,公世积之善,为寒士时已作夜香文祝幽明万类,欲无一不被其福;
为尉时家未有立锥地,已能辞醋息钱月二万不受,辞捕盗赏不受,而为桥黄山,以济自古莫救之覆溺;
及达而为帝者师,则一念唯欲与天下相安;
出而帅越,亦必筑月河二斗门,以为百姓无穷之利;
移而帅福建,则又括废寺田四十五顷立义庄,以育上四州不举之子,寻甃栖霞岭至水口凡七百八十里,民到于今赖之。
此其为政之善,固不暇悉举。
迹其平生官至太师,寿登九帙,朝夕会宾朋,而未尝杀一生物,此何止黄花饲雀之心?
作《童丱须知》,切切然训迪其子若孙,饮食衣服莫不有戒,殆亦无愧《颜氏家训》之意。
然则君家之蝉联赫奕,钟鼎相辉,夫岂偶然之故?
正惟为之后者当知所自出,而常此善耳。
正惟此善者,常以刚而防其耳。
刚则利害不足以动,必无计较心以摇此善;
刚则权位不足以滞,必无持固心以违此善;
刚则财货不足以污,必无封殖心而戕此善。
穷则以其善而独善其身,达则以其善而兼善天下,卓然天地间,常为大丈夫,虽蝉联赫奕,钟鼎相辉,视之直不过太空一浮云,而何至宝非其所当哉!
猷夫其勉之。
积善馀庆,岂特将来为君家之
故家乔木,吾国亦将永得善人以为矣。
猷夫其勉之。
咸淳四年戊辰岁重阳日慈溪黄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