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劝进魏公 曹魏 · 荀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七
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建忠将军昌乡亭侯鲜于辅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乡侯贾诩、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传异、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中护军国明亭侯曹洪、中领军万岁亭侯韩浩、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领护军将军王图、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曰:
「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卫也。
往者天下崩乱,群凶豪起,颠越跋扈之险,不可忍言,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馀年,书契以来,未有若此功者。
周公承文、武之迹,受已成之业,高枕墨笔,拱揖群后,商奄之勤,不过二年,吕望因三分有二之形,据八百诸侯之势,暂把旄钺,一时指麾,然皆大启土宇,跨州兼国。
周公八子,并为侯伯,白牡骍刚,郊祀天地,典策备物,拟则王室,荣章宠盛,如此之弘也。
逮至汉兴,佐命之臣,张耳、吴芮,其功至薄,亦连城开地,南面称孤。
此皆明君达主行之于上,贤臣圣宰受之于下,三代令典,汉帝明制。
今比劳则周、吕逸,计功则张、吴微,论制则齐、鲁重,言地则长沙多,然则魏国之封,九锡之荣,况于旧赏,犹怀玉而被褐也。
列侯诸将。
幸攀龙骥,得窃微劳佩紫怀黄,盖以百数,亦将因此传之万世,而明公独辞赏于上,将使其下怀不自安,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忘辅弼之大业,信匹夫之细行,等所大惧也(《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双庙祝文咸淳三年 南宋 · 吴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
咸淳三年,令吴由率同寓杨公、邑庠诸生,以十月十六日己巳,祭许公于庙,盖公尽节之日也。
曰,闻之夫子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富贵无能,磨灭难纪,惟忠义之士,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莫不兴起,人心所同也。
唐安史之乱,窜身奉贼者何可胜计,屹然砥柱于大河南北,惟平原睢阳耳。
卒之捍蔽江淮,以济中兴,实维睢阳死守之力。
太守许公,兹邑人也。
始与城父姚公决固守之谋,终与张都督、南开府、雷将军诸公尽效死之节,盖与此城相为始终存亡者。
孤忠伟绩,天下后世所同欷歔叹息,况父母之邦乎!
邑有庙,奉五公暨诸将,岁时惟谨,独于尽节之日未有表而出之者。
幼读书而知有睢阳战守之烈,兹试令,而获在武原忠义之乡,私窃以为荣幸。
因与邑寓杨君订之旧史,质之《通鉴》,参之长历,夫然后知睢阳之陷于孟冬之九日后七日而许竟以不屈死,辄于是日载举祀事于庙庭之下,以补旧典之缺,以慰邦人之思。
呜呼!
士之舍生取义,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
彼其见之明、断之果、守之固,此心所存,知有主耳国耳,身且不暇顾,况暇计其时与日乎!
史册之可稽,时日之不泯,天所以彰忠义之迹,使来者因得以致其哀慕景仰,而感发其忠义同然之心也。
居是邦而想公之所由生,拊是日而思公之所以死,伟哉烈丈夫,视世之虚生浪死与草木同腐者,果何如哉!
维时霜露凄凄,木落草衰,百拜英风,奠此一卮,焄蒿悽怆,如或见之。
千载辽鹤,能不一归以惠顾乡井之群黎云。
按: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七,民国十一年续修铅印本。
上疏定班位 晋 · 阎式
 出处:全晋文
夫为国制法,勋尚仍旧,汉晋故事,惟太尉大司马执兵,太傅太保父兄之官,论道之职,司空司徒,掌五教九土之差。
秦置丞相总领万机。
汉武之末,越以大将军统政。
今国业初建,凡百未备,诸公大将,班位有差,降而竞请施置,不与典故相应,宜立制度,以为楷式(《晋书·载纪·李雄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八十。)
海东(与北平韩子晋怀旧作)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七十六
曾无候骑至回中,屡有旌旗向海东。
去节王乌难缮塞,悬金魏绛又从戎。
营连白昼龙城暗,铙发清霄鹭羽红。
燕颔猿肱愁未见,封侯重数汉诸公
虞万州刚简生日 南宋 · 魏了翁
 押词韵第七部
春风吹我游锦官,客眸饱作沧江观。
鹤飞自由白日静,山来不断平野宽。
主人闻客倒屣迎,案头点易朱未乾。
速呼朋俦俾接席,又遣儿女来拜前。
馆中列鼎食客众,堂后鸣钟聚指千。
客来辄留张坐饮,客醉复与开榻眠。
主人投閒六年久,禄廪不继胡能然。
问之主人笑不言,神情散朗心常閒。
向来曾于我乎贷,至今尚质黄金盘。
又闻吾兄市桥尉,假五十万青铜钱。
橐中似尔空亦屡,门外车马纷阗阗。
其间犹有不知者,误谓公子非儒酸。
谁知出分本无几,况复奉赐随分班。
知之不知吾何恤,日用饮食于其閒。
西京相裔平通侯,轻财重义无敢先。
三年田家未云久,便怀富贵讥南山
节侯有子韦少翁,亦以明经世其传。
爵之附庸有何薄,径欲忍愧从夷蛮。
人于居约视所守,又以久近察所安。
近而不渝傥可勉,久而无怨良独难。
不须远求汉诸公,姑复近考今时贤。
虽云暂閒未尝约,一念长作膏火煎。
戚然不能以一日,宁复如君之六年。
泉无昼夜盖有本,潦有朝夕繄无源。
归来试与友朋道,言之孔易行维艰。
厥今人物眇然甚,天道岂不于君还。
友朋请书为君寿,更祝养素勤加餐。
光武二十八将功业先后论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永乐大典》卷一八二七
炎汉中兴,龙飞白水
戎车四征,英雄竞起。
或奋身于行伍之下,或效用于义旗之始。
荡平寇难,克复洪业,功书旂常,宠列茅土。
永平之际,图形于南宫云台者二十有八人焉。
邓禹授西讨之略,岑彭建南征之效;
吴汉勇挚有谋,隐若敌国之势;
贾复方直多计,而少方面之勋;
寇恂之居河内冯异之守洛阳,轮挽折冲,并茂能绩。
陈俊太山而破张步耿弇延岑而扱临淄,王霸之颇识兵事,祭遵之选用儒雅,任光迎车驾而展用,马成筑亭障而厎绩,杜茂之破卢芳朱祐之降秦丰景丹之残五校,邳彤之屠邯郸耿纯之克赤眉,铫期之胜青犊,马武之力战无前,盖延之梯城破敌,功效尺寸,竞为忠良。
李忠疏财而受赐,臧宫执朴而见亲,王梁应符而被衮,刘植谈说而受封,坚镡傅俊之徒,刘隆万修之辈,事迹罕著,其名不远,然皆一时英勇之士也,而有遭会焉。
夫汉氏之兴也,高祖因秦之弊,提三尺剑而有天下,宽令善教,以怀民心。
三七厄会,大盗移国。
民思汉德,如涸望雨。
世祖因民之情,崛起南阳
诸将攀龙鳞,附凤翼,因日月之,仗大顺之义,故竞有攻城野战之略,而成中兴际会之事。
若考其隆杀,定其等差,据其所同而稽其所,度其所起而观其所立,则有先后矣。
夫德行宠位,归于邓禹,功业之际,则又殊焉,史氏言之,其详尚矣。
曰中兴将帅,立功名者多矣。
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二将之功实为大矣。
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难矣。
夫言功者莫大于方面,居勋贵者莫善于不伐,临事者莫重于义信。
以是观之,二帅之功可以冠夫四七之列矣。
张天觉得登字1087年7月 北宋 · 黄庭坚
 押蒸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张侯起巴渝,翼若垂天鹏
历诋汉诸公,霜风拂觚棱。
去国行万里,淡如云水僧
归来头亦(文集、山谷集、翁校本作益)白,小试不尽能。
湖海尚豪气,有人议陈登
持节三晋邦(文集、蒋刻本、山谷集作上三晋),典刑寄哀矜。
公家有閒日,禅窟问香灯。
因来叙行李,斩寄老崖藤。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 其二 1169年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孺子亭
东汉诸公孰最贤,南州高士独推先。
蒲轮徒枉当年聘,尘榻从教尽日悬。
吾道固应天未丧,此时争奈木将颠。
栖栖尔辈成何事,那似清风万古传。
文中子中说序 宋 · 阮逸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文中子中说》(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四六、《经义考》卷二七九、《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七三
周公,圣人之治者也,后王不能举,则仲尼述之,而周公之道明。
仲尼,圣人之备者也,后儒不能达,则孟轲尊之,而仲尼之道明。
文中子,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流矣。
万章、公孙丑不能极师之奥,尽录其言,故孟氏章句略而多阙;
杜诸公不能臻师之美,大宣其教,故王氏续经抑而不振。
《中说》者,子之门人对问之书也,薛收、姚义集而名之。
唐太宗贞观初,精修治具,文经武略,高出近古。
若房、杜、李、魏、二温、王、陈辈,迭为将相,实永三百年之业,斯门人之功过半矣。
贞观二年御史大夫杜淹始序《中说》及《文中子世家》,未及进用,为长孙无忌所抑,而寻卒,故王氏经书散在诸孤之家,代莫得闻焉。
二十三年太宗没,子之门人尽矣,惟福畤兄弟福畤文中子幼子。)传授《中说》于仲父凝,始为十卷。
今世所传本文多残缺,误以杜淹所撰《世家》为《中说》之序(杜贞观三年卒,今世所传本乃贞观二十三年序。),又福畤于仲父凝得《关子明传》,凝因言关氏卜筮之验,且记房、魏与太宗论道之美,亦非《中说》后序也,盖同藏缃帙,卷目相乱,遂误为序焉。
逸家藏古编,尤得精备,亦列十篇,实无二序。
以意详测,《文中子世家》乃杜淹授与尚书陈叔达,编诸《隋书》而亡矣叔达依迁史入《隋书》,今亡。)
关子明事具于裴晞《先贤传》,今亦无存。
故王氏诸孤痛其将坠也,因附于《中说》两间,且曰:「同志沦殂,帝阍悠邈,文中子之教郁而不行,吁,可悲矣」。
此有以知杜淹见抑而续经不传,诸王自悲而遗事必录,后人责房魏不能扬师之道,亦有由焉。
夫道之深者,固当年不能穷;
功之远者,必异代而后显。
方当圣时,人文复古,则周孔至治大备,得以隆之。
荀卿、扬雄二书,尚有韩愈、柳宗元删定,李轨、杨倞注释,况文中子非荀、扬比也,岂学者不能伸之乎!
是用覃研蕴奥,引质同异,为之注解,以翼斯文。
夫前圣为后圣之备,古文乃今文之修,未有离圣而异驱,捐古而近习,而能格于治者也。
皇宋御天下,尊儒尚文,道大淳矣,修王削霸,政无杂矣,抑又跨唐之盛,而使文中之徒遇焉。
韩愈氏力排异端,儒之功者也,故称「孟子能拒杨墨,而功不在禹下」。
孟轲氏儒之道者也,故称颜回,谓与禹、稷同道。
不称文中子,其先功而后道欤,犹文中子不称孟轲,道存而功在其中矣。
唐末司空图嗟功废道衰,乃明文中子圣矣。
五季经乱,逮乎削平,则柳仲涂宗之于前,孙汉公广之于后,皆云圣人也,然未及盛行其教。
噫,知天之高,必辩其所以高也。
子之道其天乎,天道则简而功密矣。
门人对问如日星丽焉,虽环周万变,不出乎天中。
今推策揆影,庶髣髴其端乎。
大哉,中之为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
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象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不扃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
《中说》者如是而已。
李靖问圣人之道,子曰:「无所由,亦不至于彼」。
又问彼之说,曰:「彼道之方也,必也无至乎」。
魏徵问圣人忧疑,子曰:「天下皆忧疑,吾独不忧疑乎」!
退谓董常曰:「乐天知命,吾何忧?
穷理尽性,吾疑」?
举是深趣,可以类知焉。
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逸才微志勤,曷究其极,中存疑阙,庸俟后贤,仍其旧篇,分为十卷。
谨序。
次韵严文炳暂别归吴门(且坚仲春归来之约) 南宋 · 陈造
 押词韵第四部
白驹絷维之,君乃再岁住。
政如荷蓧翁,鸡黍止季路
得句推敲馀,每肯向予吐。
平生识丁字,颇亦指佳处。
只今妙著述,讵云工训故。
东陆方播和,南云遽回顾。
似闻汉诸公交口河东
挽袖不转头,欻作翩鸿去。
郡舍虽旧约,侯门有晚遇。
可忘酒招携,况识棋胜负。
老景乐事稀,春意骏足骛。
无令归骖前,怒风鏖花絮。
次韵陆子高子高归乡里,去甚匆匆,有诗见赠,因次韵留之) 南宋 · 陈造
 押鱼韵
一从别君来,圆缺几望舒。
相与兄弟然,异姓殊厥居。
向来帆归船,欲去仍趑趄。
平安可但已,拟凭双鲤鱼。
两地邈千里,二年能几书。
了知故人意,记忆犹勤渠。
当君访甓社,值我留南徐
参辰巧相避,终冀或起予。
扣户听剥啄,果尔不作疏。
属者久契阔,兹焉不踌躇。
甚欲挽袖留,扣子万卷储。
子家老嗣宗,三赋陵相如
阿戎青出蓝,万壑赴归墟。
宸廷奉大对,百韫财一纾。
有偕仲补衮,无取辛引裾。
俯视汉诸公,彼馁此有馀。
置之不吾即,欲刃捐礛䃴。
南台西掖,高位为谁虚。
未须芹藻地,脱口鎗佩琚。
平时交游间,别酒惯搀袪。
如君可畏敬,且复同乡闾。
求全待补劓,涉险资闲舆。
滔滔多面朋,著眼增欷歔。
视我若浼然,于君何赖与。
愿言风谊重,暇计日月除。
许寻十日盟(自注:子高初来,已欲作十日留。),妙论穷终初。
治具有赤脚,抄诗戒小胥
安得方角轮,一昔生君车。
馆职(三) 南宋 · 唐仲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八、《悦斋文钞》卷二
问:历代屯田皆有成绩,今日兼行官庄募民之法,得不偿失,何也?
意欲兵民乐业,耕战并修,以省大费,其亦有术乎?
对:夷狄强盛不足忧,兵农未一深可虑。
中国禦戎,自有常道。
贪欲徼求,是赂之而已;
侮嫚骄倨,是容之而已;
背约盗边,是备之而已;
深入为寇,是驱之而已。
主诚有道,将诚有能,法令诚行,赏罚诚信,兵甲诚足,士卒诚练,加之以天时,因之以地利,犬羊虽聚,其若我何?
此常人之所甚惧而君子以为不足忧也。
彼以其众,我以其寡,故战常患乎不胜;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故用常患乎不足。
少发则有济师之请,多募则有乏食之虞,锋镝未交而战士之气慑于强敌,疆埸未固而齐民之力匮于久饷,将帅畏缩以失机会,官吏趣办以苟目前,日甚一日,虽有智者,将不能善其后,此不亦深可虑乎?
知其深可虑而无以救之,使不足忧者遂至于可忧,则亦何取于善谋哉!
然兵农之分久矣,虽尧、舜复生,井田之法亦未易于遽复,于其未易复之中求其粗可复之术,无出于屯田而已。
募民徙边,居室田作,因以备胡,晁错之议也,文帝行之而边备以修。
步兵留田,得十二利以省大费,赵充国之策也,宣帝从之而先零以降。
二者虽非井田之法,而耕战并修,实有古人之遗意。
此诚安边制敌之长算,后世之不可易者也。
故汉之西域、魏之许下、唐之振武,皆仿之议而行之也;
杜茂之于广武、邓艾之于淮南、荀羡之于石鳖,皆述充国之策而为之也。
彼其行之一时而成效昭然著于史策,何独至于今日而不可行哉!
国家自中兴以来,计司议臣屡尝及此,而皇华之遣,以讲求规画为名者亦至于再三矣。
既立官庄之法,又下募民之令,累年于兹而功效未见,岂独时变之不同,实亦讲之未悉而行之未诚耳。
议者皆谓兵农之分莫甚于本朝,盖自有唐方镇以来,迄于今日几四百年矣,为农者力耕以养兵,为兵者捍患以卫农,各安其事,各享其利,吾将一旦合而同之,屈其果敢强力跅弛不羁之气,以俯首于耒耜之间,驱其安居乐业畏懦无能之众,以从事于横尸之地,是强其所不能也,几何而不骇且乱乎?
为是说者,是知时变而未达于人情者也。
人情虽有恶劳之心,亦必有趋利之心,虽有畏死之心,亦必有自保之心,因其情而利导之,若水之于下,未有不趋者也。
且兵之骄而难制,孰有甚于唐永泰之后?
德宗时,屯兵在关中者十七万,经费不充,德宗议减之,李泌独曰:「诚用臣言,可不减戍卒,不烦百姓,粮食皆足,府兵亦成」。
究其策非有他也,出缯帛市耕牛,命官铸农器,籴种,募戍卒愿耕者给贷之,须熟则倍偿其种而增价以籴其馀,俟其安土则徙置其家,而以田为永业,此亦不出乎因人情而利之耳,令一下而愿耕者十五六,孰谓今日之兵而不可使耕乎?
秦之遣戍也,皆谪而往,民之行者如坐弃市。
晁错之募人也,诱之以赎罪,劝之以赐爵,安之以室家,联之以保伍,为之城郭之固,设之赏募之利,以至中周虎落、蔺石渠答之备,委曲周密,使民乐徙而有常居之心,文帝从之,盖未闻有一毫之害也。
岂秦之民异乎汉之民哉,亦避害就利而已,孰谓今日之民而不可使守乎?
兵可使耕,民可使守,而吾之屯田未获其利,盍亦深究其情而为之计乎?
盖自古养兵未有厚于今日者,平居无事,列营于都会之地,奇技淫巧萃于目前,皆足以荡其心而惰其志,孰肯服田力穑于南亩之间?
故官庄之设,类为虚文,募人以耕,得不偿失,无足怪也。
朝廷募民以垦閒田,其给复有限,彼力足以耕者,无非江南之富人也,输期将及,则舍而之他,既无租赋之入,徒有招徕之费,其无益于军储,亦不足怪也。
为今之许,莫若募出戍之卒而使之耕,立力田之科以为劝,则实利兴而边储足矣。
盖出戍之卒与安居者劳逸苦乐,实相倍蓰,习于劳则不惮于耕,乏于用则易诱以利,善新募者以劝其来,则翕然而趋之矣。
有力之氓能垦辟者,命之以官,为之等级,以俟其增广,则土著之法可以渐行,而无业之民从之若流水矣。
二者人情之自然,不待强而从者也。
虽然,无以率之则戍卒未易募,无以保之则富民未易劝也。
将者,士卒之表率,将之所为,则不令而自从,将所不为,则虽令而不从,今使仗旄钺者燕安自居,而使士卒兼耕战之劳,则虽严刑驱之,适足召乱而已。
晋扶风王骏之镇关中也,督劝桑农,与士卒分役,以及僚佐将帅兵士等,人垦田十亩,是以恩威并著,羌虏降附。
郭子仪之镇河中也,以军食常乏,乃自耕百亩,将校以是为差,于是士卒不劝而耕,是岁河中野无旷土,兵有馀粮。
且以贵如扶风、勋如子仪尚欲以身率之,况势位功名之下此者。
吾之将帅,诚能上体朝廷之德意,远追古人之高风,载耒耜于轺轩,衣皮裤于荆棘,弃去蒲博而力作之是务,不好音乐而茧之为善,使吾三军之士听唱而应,欣然乐而从之,虽欲不率,其能自容于众乎?
议者见赵充国之于临羌,与羊叔子之于襄阳,屯田积谷,坐制强敌,皆知屯田之为大利,而不知其有所因也。
夫临敌境而屯田,至难之事也。
人大佃皖城,稻田四千馀顷,积谷至八百万斛,王浑使应绰攻之,仓廪舟船一旦而尽,士之死者五千馀人;
祖逖之佃于谯北也,熟则寇至,丁壮战于外,老弱穫于内,多持炬火,急则焚烧,如是数年,亦终不得其利。
犹若此,而况他人乎?
是故湟中之战不捷,则充国之骑兵必不可罢;
石城之戍不撤,则叔子逻卒必不可灭。
否则,虽欲驱而治田,适足资盗粮耳。
今吾沿江之城池荒圮,戍卒单露,彼民愚而至神,虽有重赏之劝,亦未肯自取于危难之地也。
况长淮之流,经冬浅涸,可涉之处,无虑数十,胡骑迅疾,去来如风,聚众积粮,以速寇至,亦未为国之利也。
莫若命将帅牧守行视地形,度湖山之险可以阻固者,募新民居之,因立城堡,毋下千家,使寇之轻兵未易侵掠,而来耕者有利无害,然后劝谕之术可得而施矣。
二说诚行,则军民之愿耕者众,夫然后古人之良法皆可次第而举也。
田事出赋,人二十亩以均力役;
发骑就草,为佃者游兵,以防抄寇;
相土处民,计民置吏,以尽损益之宜;
令诸典农毋得以商事杂乱,以专耕桑之务;
教人挽,以济耕牛之乏;
兴炉󷀏,以便铸器之用,皆可次第施行,以助于屯田者也。
迟之累年,兵有积粟之利,民有安土之心,因其农隙,习之武事,举长淮之南皆府兵也,何忧乎边备,何患乎外寇哉!
然犹有可虑者,军民之不相安,而强敌之不乐于我也。
诸葛孔明以馈运数绝,使己志不遂,故其出斜谷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计,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孔明田于敌国之境,司马懿以十倍之众惕息而不敢动,军民杂处,又无秋毫之犯,果何术以致之?
以其威名著而纪律明也。
今吾之军政与诸将之威望,诚未可以比方古人,则借民以耕,以瘠地易上地,或未免于唐人之患,而先劫佃兵,恐反堕于鲜卑之谋也。
然而军之纪律,治之在我,诚择近臣之有方略素为诸将所严惮者,以兼董其事,又选宽和通敏之材以为守令,使与将帅同心协力以调辑之,亦无患乎兵之扰民矣。
至于敌人之情,则在庙算有以制之,非将帅攻守之所能独为也。
勾践之图吴,身自耕,夫人自织,以率民于内,卑辞厚礼,重赂行间,以玩敌于外,及其生聚之既蕃,教训之既熟,不二十年而吴为沼矣。
羊叔子亦然,反自江陵,专务信义,以怀邻人之心,而陆抗亦为之戢兵,故力耕之,卒坐收其利。
勾践、叔子之心,岂真欲玩时而长寇哉,诚以自治之策非閒暇不可为耳。
倘吾庙堂之上专行勾践之谋,边境之间兼用叔子之计,则不出数年,而兵食兼足矣。
古人蓄积之丰,何足多羡。
二疏 南宋 · 释文珦
 押先韵
汉朝诸公卿,鲜有能自全。
广受信明哲,独悟于机先。
托之老氏,辞禄偕归田。
祖帐东都门,万口称其贤。
于今阅千龄,高风犹凛然(同上书卷二四○八)
读通鉴杂兴 其三 南宋 · 孙应时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清浊无心陈仲弓,圆机聊救汉诸公
末流不料儿孙误,千古黄初佐命功(自注:仲弓张让丧,为诸公地耳。子孙因畏祸屈节,陈纪董卓陈群相曹氏。)
广昌道中二首(已下阏逢摄提格 其二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
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
三楚正干戈,沅湘弥浩浩。
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
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
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昔年与李子德同宿此县后汉书王霸传将弛刑徒六千馀人与杜茂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馀里晋书刘琨传率众赴段匹磾飞狐入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