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汉制考序1281年5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九、《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九九、《南宋文录录》卷一六、《皕宋楼藏书志》卷三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汉制载于史者,先儒考之详矣,其见他书者未之考也。
尝谓法始乎伏牺而成乎尧,三代损益,至周大备。
夫子「从周」与「从先进」之言,所谓百世可知者,其法著于《春秋》。
东迁之初,先王典章概有存者。
义和秬鬯之赉,王命犹重也;
司徒缁衣之美,王官犹贤也。
祭仲论京不度,过制之城犹未众也;
无骇卒始请族,世官之敝犹未远也。
泰山有祊,则巡守之迹犹可复也;
九宗五正有后,则封建之制犹可寻也。
师服之言建国,臧僖伯之谏观鱼,则据经守古之士犹多也。
《春秋》何为而作乎?
宰咺归赗,天衷民彝大泯乱,《春秋》所以始欤。
于献六羽,于税亩,皆曰「初」;
于丘甲,于三军,皆曰「作」;
南门,于雉门及两观,皆曰「新作」,夫子盖伤之也。
秦作西畤,胪于郊祀;
鲁惠公请郊禘,史角实往而祀,礼始僭矣。
其后齐作内政而兵制变,晋作爰田而田制变,晋作执秩而官制变,郑铸刑书而刑制变。
大夫奏肆夏,季氏旅泰山,晋不知殽烝,鲁不知尚羔,礼几亡矣。
然名卿大夫讲问故实,三代文献蔼如也。
纳鼎有谏,观社有谏,申繻名子之对,里革断罟之规,御孙别男女之贽,管仲上卿之飨,柳下季之述祀典,单襄公之述夏令秩官,魏绛之述夏训虞箴,郯子能言纪官,州鸠能言七律,子革、倚相能诵《祈招》懿戒,观射父之陈祭祀,闵马父之称《商颂》,格言猷训,粲然可睹。
齐虞人之守官,鲁宗人守礼,懔懔秋霜夏日之严。
刘子所云天地之中,子产所云天地之经,胥臣敬德之聚,晏子礼之善物,又皆识其大者。
统纪相承,渊源相续。
得夏时坤乾,见《易》象、鲁《春秋》而知三代之礼,所以扶持于未坠者岂一人之力哉!
战国去籍之馀,孟子言井地曰「大略」,言班爵禄曰「闻其略」,言诸侯丧礼曰「未学而尝闻」。
若其宏纲丕式,因略而致详,推旧而为新,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春秋》大复古,讥变古。
井牧变而阡陌,畿服变而郡县,车乘变而步骑,什一变而箕敛,佩玉变而带剑,簋席变而杯案。
生民之理有穷,则圣王之法可改,古其不可复乎。
是意惟太史公知之,于《夏》、《殷纪》举孔子正夏时、善殷辂,卓然见损益之要指。
于《高帝纪》曰「十月,车服黄屋,左纛」,盖叹其袭秦也。
汉之止于为汉,自高帝之袭秦始。
虽然,两汉之制,文中子奚取焉?
吁,三代远矣,汉诏令人主自亲其文,犹近于《书》之典诰也。
卫执戟之用儒生,犹近于王宫之士庶子也。
司徒府有百官朝会殿以决大事,犹近于外朝之询众也。
牧守有子孙,郡国有辟举,庶几建侯之旧。
丞相进见,御坐为起,在舆为下,庶几敬臣之意。
三老掌教化,孝悌力田置常员,乡遂之流风遗韵亦间见焉,是之取尔。
君子尚论古之人,以为汉去古未远,诸儒佔毕训故之学,虽未尽识三代旧典,而以汉制證遗经,犹幸有传注在也。
冕服、车旗、彝器之类,多以叔孙通礼器制度为据,其所臆度无以名之,则谓若今某物。
及唐儒为疏义,又谓去汉久远,虽汉法亦不可考。
盖自西晋板荡之后,见闻放失,习俗流败,汉世之名物称谓知者鲜焉,况帝王制作之法象意义乎!
此汉制之仅存于传注者,不可忽不之考也。
愚少尝有闻,老弗敢坠,因䌷次为编,以俟后之君子。
自流溯源,三代之礼,庶乎其可识矣。
辛巳夏五子王子序。
别远上人戊午正月 明 · 卢守慎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稣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一别炉峰夜,三回碧海
浮杯问衰疾,卓锡话根尘。
滞碍胸中尽,精神分外新。
山香剥净,溪影展匀。
喜有迁乔志,惭无入社因。
惟思学陶醉,何说继韩仁
侨舍鸮飞急,禅枝鹤警频。
羁卢送释远,笑记午寅申(年月日)
梅溪寄惠双钩娄寿甲寅 清 · 翁方纲
 押青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六苏斋小草二、复初斋诗集卷四十六
夏承娄寿配石经,丰人叔赋我夙聆。
义门未见都穆本,何以甲乙能畦町。
昔摹寒山赵氏卷,窃疑自运非模型。
小宛堂开跋初夏,绿阴搦管馀芳馨
时于瘦劲出新意,似趁草篆姿伶俜。
迩来顾蔼吉。)玉搢。)说旧拓,未审都本谁辨鼮。
独有义门斋语古,是有端绪非目荧。
华家己酉戊子,百六十载踪合萍丰道生华东沙作赋,在嘉靖己酉。顾憩闲以此本赠何义门,在康熙戊子。)
真赏斋头夜飞斝,齐女门外扬舲。
此时此侣那更得,济南前夏君车停。
小楼四照初握手,诺我五岳图真形。
君归割爱辄寄我,何啻诸老同窗棂。
卷端数行佚奚害,珠圆磊磊垂日星。
鄱阳阙处俨合璧,寒山陋矣矜挈瓶。
是间可以考隶势,岂委波画于畸零。
后梁有人来吊古,岘首想近新茅(此碑后有「贞明四年十二月廿四日偶因行过」十四字,甚古拙。「贞明」二字新脩岘山亭记见王象之舆地碑目。)
阿弥小印宛手迹,南禺赋罢仍心铭。
汉隶佐书体孰偶,张迁韩仁语漫听(丰跋比之张迁碑,虚舟跋比之韩仁碑。)
十年前摹夏承本,双眼正共东沙青。
义门苦泥丰赋语,欲叩洪刻官曹厅。
小蓬莱阁墨响处,石帆亭子旧梦醒。
笑凭黄九怀顾八,重须乐石磨济宁(予昔所摹寒山赵氏本已倩吴门顾文鉷镌于济上,故及之。)
荥阳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 清 · 邵堂
 押支韵
闻熹邑长范史遗,荒榛断垄霾残碑。
按出虎朝掘土得,为矼为碍吁可悲。
经国以礼刑罚省,想见政肃风清时。
迁槐里令辟书阻,不幸短命同吁嚱。
校尉牒下丞与尹,竖石坟道旌所司。
汉人质朴摈文饰,列传所阙名仍垂。
摩挲文字感时代,如我作吏颜忸怩。
方今吏局愈败坏,五蠹六虱织人儿。
催科踊跃盗党获,黉校修葺城垣随。
但无龃龉皆尤异,长官夸美无余词。
兴利革弊数大政,彼及民事咸缺亏。
吾闻循吏政浑穆,事如无事为无为。
春风韶煦物不觉,句出萌达皆转移。
仇卫人代远,姓氏寥落如
润饰吏事湛经术,从政令亦远时宜。
汉家取士不拘格,牧羊牧豕执戟枝。
韩君昔丁熹平世,党锢幸不遭诋訾。
缓民急吏政本得,治谱千载无纷歧。
司隶校尉亦长者,风劝良吏屏阿私。
循吏少,民阜熙。
循吏多,民怨咨。
吏书上考作郡去,黄金白银胡累累。
道旁碑石述惠政,姓氏不复居人知。
除夕荥阳蔡渐亭(鸿升)明府丙戌丁亥 清 · 祁寯藻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䜱䜪亭集卷十一
去岁荥阳守岁时,河冰未泮阻归期。
倭迟将母行周道,慷慨逢君若旧知。
片石共徵循吏传(君赠余汉循吏闻憙令长韩仁碑拓。),荒祠犹认假王碑纪信荥阳城。)
别来高义曾云薄,不数彭衙杜老诗。
金石索 其四十三 清 · 李裕元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嘉梧藁略册一
字体韩仁韩敕同,熹平年后青龙中
永初六石云烟错,割裂成文非一工东汉韩仁碑在熹平。韩敕碑在青龙。永初六石。割裂成文。落落无以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