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发丧对 东汉 · 李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八
帝虽幼少,犹天下之父。
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乎?
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
近北乡侯薨,阎后兄弟及江京等亦共掩秘,遂有孙程手刃之事。
此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后汉·李固传》)
对诏问加谥北乡侯 其一 东汉 · 周举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九
昔周公有请命之应,隆太平之功,故皇天动威,以章圣德。
乡侯本非正统,奸臣所立,立不逾岁,年号未改,皇天不祐,大命夭昏。
《春秋》王子猛不书崩,鲁子野不书葬。
今北乡侯无它功德,以王礼葬之,于事已崇,不宜称谥。
灾眚之来,弗由此也(《后汉·周举传》)
对诏问加谥北乡侯 其二 东汉 · 周举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九
北乡本非正统,奸臣所扰,立未逾载,年号未改。
孔子作《春秋》,王子猛不称崩,鲁子野不书葬。
昔周公有请命之功,太平之勋,故薨之日,天动威以彰其德,故成王以王者礼葬之,以应天命。
乡侯无他功德,恐非所以应天消灾。
北乡本侯也,已加王礼,于礼已崇,不宜追加尊谥(《通典》八十,多出本传四语)
诏问加谥北乡侯永和元年正月己巳 东汉 · 汉顺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
言事者多云,昔周公摄天子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礼葬之,天为变动。
及更葬以天子之礼,即有反风之应(《通典》作「天即反风,岁即大孰」)
乡侯亲为天子,而葬以王礼,故数有灾异,宜加尊谥,列于昭穆,与木主否(《后汉·周举传》,袁宏《后汉纪》十八,《通典》八十)
上书劾朱瑀 东汉 · 番忠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六
臣闻治国之要,得贤则安,失贤则危,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伊尹,不仁者远。
陛下即位之初,未能万机皇太后念在抚育,权时摄政,故中常侍苏康、管霸应时诛殄
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中官奸乱,考其党与,志清朝政。
华容侯朱瑀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作乱王室,撞蹋省达执夺玺绶,迫胁陛下,聚会群臣,离间骨肉母子之恩,遂诛尹勋等。
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赏。
父子兄弟被蒙尊荣,素所亲厚布在州郡,或登九列,或据三司
不惟禄重位尊之责,而苟营私门,皮剥小民,甚于狼虎。
多蓄财货,缮治第舍,连里竟巷。
盗取御水,以作鱼钓,车马服玩,拟于天家。
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州郡牧守,承顺风旨,辟召选举,释贤取愚。
故虫蝗为之生,夷寇为之起。
天意坟盈,积十馀年矣。
故频岁日食于上,地震于下,所以谴戒人主,欲令觉悟,诛锄无状。
高宗以雉雊之变,故获中兴之功。
近者神祇启悟陛下,发赫斯之怒,故王甫父子应时馘截,路人士女莫不称善,若除父母之雠。
诚怪陛下复忍孽臣之类,不悉殄灭。
昔秦信赵高,以危其国;
吴使刑人,身遘构其祸。
虞公抱宝牵马,鲁昭见逐乾侯,以不用宫之奇子、家驹以至灭辱。
等并在左右,陛下春秋富盛,以不忍之恩,赦夷族之罪,惧惑佞谄,以作不轨,奸谋一成,悔亦何及!
臣为郎十五年,皆耳目闻见,之所为,诚皇天所不复赦。
愿陛下留漏刻之听,裁省臣表,埽灭丑类,以答天怒。
考验,有不如言,愿受汤镬之诛,妻子并徙,以绝妄言之路袁宏《后汉纪》二十四,光和三年。又见《后汉·曹节传》)
上疏论宦官 东汉 · 陈雅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一
孝和帝中常侍郑众谋诛大将军窦宪,由是宦官秉权。
安帝幼冲,和熹太后大将军邓陟辅政,太后适崩,中常侍江京等杀陟,安帝登遐,黄门孙程又杀车骑将军阎显
孝桓帝又与中常侍单超等共诛大将军梁冀
陛下即阼,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等欲诛宦官,绝其奸擅,尽忠王室,建万世策,机事不密,为中常侍朱瑀等所杀。
此即陛下所见。
宦官强盛,威倾人主,天下钳口,莫敢言者。
海内怨望,妖孽并作,四方兵起,万姓辛苦,陛下尚可以安,奈后嗣何(《华阳国志》十下《汉中士女》)
薛氏池垂钓 唐 · 温庭筠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引用典故:严光
池塘经雨更苍苍,万点荷珠晓气凉。
朱瑀空偷御沟水,锦鳞红尾属严光
东都名臣论 北宋 · 黄垍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
范晔书称陈蕃,曰「懔懔乎伊望之业矣」;
窦武,曰「天之废商久矣,君将兴之,宋襄公所以败也」。
陈蕃窦武秉政之际,天下延颈太平之业,后世学者言忠烈有道必稽焉。
愚独谓东京天绪虽期于尽,然使国纪剿坠,士人不奋,实之由。
以奇志坚节,誓清国步,呈材效业,不秽腐烂。
窦氏临朝,腹心相委,以后父,位为上将
将相同心,颐指喑呜,足移天下。
列奏邪竖,次行诛屏,缓期延计,如牛捕鼠。
而郑飒等缧绁吞舌,无敢腾变,是气穷势竭也。
所留者朱瑀等十七人。
方且出宿归府,狐疑不断,等喢血一呼,躯首涂地,使天下忠臣义士跼蹐甘祸乱。
是何智虑之不明,器用之寡微也!
夫以将相委任之重,从天下想望之志,兴起以诛洒群孽,若决江湖灌枝烛、泰山压朽株尔。
迟回自失,贻祸宗社,使天下以忠为讳,凶竖得志人上,犹能谓之材烈之士邪?
通儒巨贤,四海所观望,覆败乃尔,尚何责屠羊乘宠无谋而凶终哉!
学者必犹惑之事,试为陈之。
和、顺之后,君道已替,政由嬖习。
使居股肱地,补绽决坏,因事讽论,不以荡灭为己任,则纪纲势祚犹可维持,为微缺之汉而已。
一旦功力不终,为邪党鱼肉,使何进小智愤激而辱覆车,凶党竭泽,则刘氏迁业矣,岂非材不应实、覆餗渥形哉!
愚诚伤汉业将谢,陈、窦扶起,翻为振落之祸耳。
故君子之立事也,乘势如骑兽,搏物如鹰隼。
骑兽颠则立噬,鸷鸟见形则无获。
是以不俟终日,救患未萌,疾雷不及掩耳,去恶绝其本根。
安有处万全之势,缓毫发之断,身辱功绝,贻祸宗社哉!
愚披。
按:《汉书》,与贾生异时而恸也。《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九。又见《唐宋名贤确论》卷五。
窦武陈蕃得失论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八、《南轩集》卷一七
窦武陈蕃虽据权处位,而事当至难:主弱,一也;
政在房闼,二也;
宦者盘错,其势已成,三也。
等虽渐引类于朝,而植根未固,上则太后之心未明祸乱之原,下则中外之情未识朝廷之尊,而等之谋,但欲速决为诛小人之计。
夫当时宦者虽有罪,然岂无轻重先后之伦?
乃一概欲施之,举动草草,今日诛数辈,明日诛数辈,轻重失其权,先后失其序,非天讨矣。
且使之人人自疑,因反缔其党与,而速其奸谋,善处大事者顾如是邪?
朱瑀所谓中官放纵者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族灭?
使施之有道,行之有序,则虽此曹盖亦有心服者矣。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此待盗与小人之法,而亦天心也。
况其所自处者又自有失。
方是时,非众志允从,其何以济事,宦者窃柄已久,人知有此曹而已。
为大臣者要当深自刻苦,至诚恻怛,举动无失,而后人有以孚信而趋向于我。
人心向信,则势立而形成,然后可以消弭祸乱。
灵帝践位之初,一门三侯,妄自封殖,如此,其谁心服乎?
王甫后来亦得以藉口,则可见此曹平日之所窃议,而众志之所不平者矣。
及难之作,虽曰忠义,而无或应之。
张奂之贤,犹且被绐而莫知逆顺之所在,则以武平日所为,未有以慰士大夫故也。
虽辞爵,而不能力止武之封,是亦洁身之为耳,任天下之重顾止如是哉!
然予每读辞爵之疏,未尝不三复叹息。
其辞达,其义正,东京之文若此者盖鲜,亦足以见其忠义之气也,可胜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