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汉三廱记 南宋 · 唐仲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五、《永乐大典》六六二
光武皇帝握符阐珍,身济大业,天下既定,戢弓矢,散马牛,示不复用,乃始博延儒雅,斟酌典宪,以兴太平之治。
博士臣荣建言,宜立三廱之礼。
章下三公太常议,太尉臣熹、司空臣纯,旅进在列,咸谓当如荣请,帝俞其奏。
中元东封之岁,遂建明堂,立辟廱,起灵台,恢张圣业,以垂裕来世。
明帝丕承,增光前烈,以永平二年正月辛未祗举宗祀,卒事,升灵台以望云物。
暮春吉辰,初行大射;
令月元日,亲养老更。
神人之和允洽,帝王之典斯备,宜有文字登载本末,而惇史阙焉,是敢䌷绎旧闻,追为之记曰:圣人位两仪之中,君四海之广,上之欲统和神灵,昭报先功,下之欲钦授人时,流行德教,虽其精神心术之运,固足以事神,保民和同无间,然必有徽章懿典,以铺鸿藻、伸景铄,则三廱之礼是也。
三代盛王,共由斯道,而庶事于周为备。
当时所以严父配天、顺时布政、考休證而育人材者,载在简册,炳著可述。
其《诗》曰:「我将我享,维羊维牛」。
又曰:「经始灵台,于乐辟廱」。
郁郁之文,斯为盛矣。
中更暴嬴,姗笑荡灭,古法莫存。
炎正隆兴,历十有二君,旷世钜典,迄不具举。
世宗稽古礼文,而河间献乐于三廱,虽尝被诏讨论,然三篇之说,但藏秘府而已。
光武以圣德中兴,显宗以文明继统,前遗后承,乃克大备。
于时议郎博士该洽淹通,若曹充梁松之徒,相继考古刺经,讨裁订正,于是度地国南,合宫是营,环林处其左,崇台立其右,而三廱之制定矣。
上圆下方,九房八达,以法天地,是为明堂。
璧水外旋,桥门四辟,以宣道化,是为辟廱。
崇基三丈,门通斗建,以协时气,是为灵台。
冠通天,衣日月,备礼和乐,咏祉舞功,则宗祀之礼也。
望元气,正仪度,吹律观变,司历考祥,则登台之礼也。
射虎侯,奏驺虞,亲袒割牲,正坐自讲,则临廱之礼也。
礼行于明堂,而鬼神飨、祖考宁焉;
行于灵台,而阴阳调、万物育焉;
礼行于辟廱,而孝友明、道德富焉。
一举而众善皆得者,其三廱之谓矣。
厥后元和阳嘉之君,或举汶上之祠以章先勋,或作十二门之诗以歌月祀,或奏应钟、作乐器以正时律,皆能恢洪大道,光绍祖武,三廱之礼益大而光,顾不伟欤!
初,建武末,边境无事,岁仍有年,司空张纯以明习故事致位台相,以为圣王之建辟廱,所以尊崇礼义,既而教者也,乃按《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廱记》、孝武泰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而桓荣有言,遂总诸儒以定其制,则三廱之成,赖纯之力为多,故并得而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