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癸亥上皇帝书景定四年七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九、《文山全集》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七月吉日,具位臣文天祥谨昧死百拜,献书于皇帝陛下。
臣畎亩末学,天赋朴忠,遭逢圣明,早尘亲擢。
己未之夏,陛下延策多士,记忆微臣,俾佐京兆尹幕。
时臣不敢拜恩,乞行进士门谢,旨令赴阙。
其冬实来行礼,适值寇难方殷,江上胜负未决,而全、永、衡且破。
于时京师之势,危如缀旒,上下皇皇,传诵迁幸。
臣得之目击,忱恐六师以一朝而动,京社之事关系不细。
采之公论,则谓寇祸起于憸壬之聚歛,而憸壬用事则主于董宋臣
至于迁幸一事,宋臣张皇处分,尤骇观听。
事势至此,死且无日,臣忠愤激发,叩阍上疏,乞以宋臣尸诸市曹,以谢生灵荼毒之苦。
指陈触忤,自分诛斥,出关待罪,不报,亟归山林,侧听圣裁。
臣章虽不付出施行,而竟亦不坐臣以罪;
非惟免于罪而已,改命洪幕,从欲与祠,又宠绥之。
臣尝以为区区父母之身,既委而徇国矣,陛下赦而不诛,臣之再有此身,是陛下赐之也,感激奋发,常恨未有一日答天地之造。
误辱收召,畀以馆职,曾未几时,进之以著庭,宠之以郎省。
臣之取数于明时者,益以过多。
共惟圣德日新,朝无阙事,臣得从事铅椠,悉意科条,以无忘「靖共尔位」之训,忱幸忱
兹者倏读报状,宋臣复授内省职事,臣惊叹累日,不遑宁处。
继传御批荐畀兼职,且使之主管景献太子府。
臣备员讲授,实维斯邸,此人者乃为之提纲。
当其覆出,臣自揆以义,且无面目以立朝,况可与之联事乎!
请命以去,臣之分也。
然臣端居深念,托故而去,谓之洁身可也。
陛下未尝拒言者,言而当于可,陛下未尝不行;
臣不言而去,则于事陛下之道为有未尽,是用不敢爱于言。
伏惟陛下鉴臣之衷,而幸听焉。
臣伏读国史,窃见孝宗皇帝所以待贽御者,终始之际,恩威甚明。
臣尝以为自古人主,宽仁莫如孝宗,英断亦莫如孝宗
曾觌龙大渊辈用事,周必大言之,龚茂良言之,刘度言之,郑鉴袁枢言之。
言者日以盛,而孝宗假以恩宠,未尝为之少衰。
孝宗岂咈谏者哉?
圣心宽仁,未忍骤有所加也。
比其招权弄势,日益翕赫,小心谨畏之态昵昵于前者,迄不能掩其阴私倾险之迹,或以见疏死,或以坐罪废。
英断如此,岂以宽仁而遂失之姑息哉!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子神孙,一守是法。
共惟皇帝陛下以聪明操制万几,以神武经纬六合,四十年间,凡经几大祸乱,几大惊危,天纲地纮,重新整顿,功业逐日以新,声名随风而流。
尚论圣德,三代以下之英主,未能或之先也。
神明之下,侍御仆从罔匪正人,旦夕承弼厥辟,固其所也。
惟是宋臣凶鸷惨毒,不可向迩。
陛下曩以其小有才而假借之。
小人不足大受,倚恃权势,无所不至。
戊午己未间,天下指目,共欲甘心,臣冒死先为陛下言之。
陛下于此时犹有徘徊顾惜之意,未即加罪也;
而缙绅学校交疏其恶,伏阙投匦殆无虚日,陛下始豁然大悟,夺其太阿,屏置畿郡。
中外鼓舞,歌诵盛德。
臣妄谓陛下之宽仁全似孝宗,陛下之英断亦全似孝宗
汉家自有制度,固应如是。
诗云:「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虽然,陛下禀天地冲和之全气,接王忠厚之上传,宽仁英断虽并行而不相悖,二者分数,宽仁较多,是以如此人者,遂得以生全于覆载之内。
寻医之旨未几,朝请之命复下,今者又使之内居要地,日觐宸光。
惟至圣为能宽裕有容,有如此者。
然臣尝闻之,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则无私,无私故能好能恶,圣人岂专以博爱为仁哉?
汉唐宦官之祸,其后至于滥觞而不可救,推原其初,则起于时君一念之不忍。
是故古人之防微杜渐,不敢忽也。
《语》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宋臣前此误国之罪,陛下既赦之而勿问矣,臣何敢追尤往事,上渎圣聪?
独为方来计,则嫠纬之忧,不能忘情焉。
夫以陛下圣明在上,孤雏腐鼠亦何敢昼舞夜号,少作喘息。
其人心性残忍,群不肖所宗,窃恐复用之后,势燄肆张,植根既深,传种益广,末流之祸,莫知所届。
近者陛下亲制十四规,丕哉圣谟,为万世计甚悉;
有如此事,独可以为小故,无与于贻谋,而阔略之哉?
宋臣之为人,臣实疏远,亦安能以尽知之?
惟是天下之恶名萃诸其身,京国闾巷,无小无大,辄以「董阎罗」呼之。
陛下之左右,使令亦众矣,此名不归之他人,而惟此一人是归,则岂不召而自至也哉?
陛下毋以其退然谨愿而谓其未必怙威生事也,毋以其甘言卑词而谓人言为已甚也。
千金之家,强奴悍仆恣横闾里,至其服役于主人之前,固亦未尝不小廉曲谨而可信也。
此事虽小,可以喻大。
陛下傥察及此,则亦何爱于此一人,而閟惜英断,以重违天下之心哉!
伏望陛下稍抑圣情,俯从公议,纵未忍论其平生之恶以寘之罪,亦宜收回成命,别选纯谨者而改畀之。
失一兵,得一兵,于国家事夫亦何损?
于以厌人心之公,于以示来世之法,于以防天下之祸于未然,令闻令望,施于无疆,臣子之愿,莫大于此。
臣实何人,辄上封章以仰及于万乘之所亲信,蚍蜉撼木,自速齑粉,可谓愚甚。
然臣方备位中朝,使其以厚禄糊口,坐取迁擢,岂不得计?
而臣子所以事君,正义谓何?
世道升降之大几,国家利害之大故,奈何坐而视之,噤不发一语?
上负天子,下负所学,贻无穷羞。
此臣所以不敢强颜以留,亦不敢诡辞以去,忘其婴鳞不测之危,以冀陛下万一听而信之。
臣言得行,宗社之利也,臣之荣也。
如臣之积忱未足以仰动天听,坐受斧钺,九陨无悔。
谨杜门席藁,以听威命之下。
臣无任望阙瞻天激切屏营之至,不备。
臣昧死百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