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孙程等十九侯诏延光四年十一月辛巳 东汉 · 汉顺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
夫表功录善,古今之通义也。
中常侍乐太仆江京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与故车骑将军阎显兄弟谋议恶逆,倾乱天下。
中黄门孙程王康、长乐太官丞王国、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怀忠愤发,戮力协谋,遂埽灭元恶,以定王室。
《诗》不云乎:「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为谋首,康、国协同。
其封浮阳侯食邑万户;
华容侯,因为郦侯,各九千户;
黄龙为湘南侯五千户
鼓恺为西平昌侯,孟叔为中庐侯,李建为复阳侯,各四千二百户;
王成为广和祝阿侯,史泛为临沮侯,马广平侯,王道为范县,李元为褒信侯,杨佗为山都侯,陈予为下隽侯,赵封为析县侯,李刚为枝江侯,各四千户;
魏猛为夷陵侯二千户
苗光为东阿侯,千户(《后汉·孙程传》)
颜真卿峡州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唐史论断》卷中
论曰:君之逐臣也,或自见其过,或为人所言。
自见其过,必无忌心可矣;
为人所言,尤当观其状,察其情也。
颜真卿立朝,议论风节,时无伦比。
元载作相,方引用私党,恶人之言,遂请百官言事必先咨宰相而后上闻,真卿极论其事,以谓蔽塞言路,过于林、国忠。
时中外传布,称真卿言为当,故深衔之。
真卿摄祭太庙,以祭器不修言于朝,遂诬以诽谤而逐之。
且祭器不修,众所共见,况系有司之事,言之岂为诽谤哉?
代宗虽非英睿之主,亦非昏庸,真卿之贤,理宜知之,真卿之情,理宜察之,何不能辨其事而逐真卿
岂非以方擅权,不能违其意乎?
代宗行事,素尚宽厚,且容宰相擅权而逐贤臣,则尚宽之为害也如此。
夫君之为国也,必有驾驭大臣之术,有主张贤人之力,然后大臣不敢擅权,贤人得以立事。
代宗不通是道,故元载积恶,真卿不容于立朝。
大历之政,法度废弛,由此致也。
时政十议 其四 议大臣 北宋 · 李淑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
两府迁易稍频,固有倾邪上孤倚任者,然伤陛下简静之政矣。
夫大臣者,国之股肱,固须审择。
太祖定天下,用周朝三相犹五年,始以赵普代之,凡十年,始以薛居正沈伦代之。
太宗嗣位,惟一相卢多逊,又六年而用赵普,自后十八年中,虽三四易相,然所用者惟李昉宋琪吕蒙正张齐贤吕端五人。
当是时,进者竞于纳忠,退者惧而修省,盖进退宰相,皆出睿断也。
真宗景德以前,三次迁改,惟张贤齐、李沆向敏中吕蒙正毕士安寇准六相而已。
其后任王旦十二年,次则向敏中再相亦十年,此二人在位之日,非无疑似之说,诚以大度并容,推任无间,而不重以权故也。
且权太重则臣下难于久居,言易入则小人得以交斗。
太宗尝谓宰相曰:「今四方无虞,与卿等谨守祖宗经制,最为急务」。
此委相之大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