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其一 北宋 · 谢绛
 押元韵
王貌闲如鹤,黄吟苦似猿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春明退朝录》:天圣中修国史王安简、谢阳夏李邯郸黄唐卿编修官安简神情冲澹,唐卿刻意篇什,谢李尝戏为句云云。)
谈苑序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宋元宪集》卷三五、《杨文公谈苑》卷首、道光《福建通志》卷四九、光绪《浦城县志》卷三四
翰林杨文公大年,在真宗朝掌内外制,有重名,为天下学者所服。
文辞之外,其博物殚见又绝人甚远。
故常时与其游者,辄获异闻奇说。
门生故人,往往削牍藏弆,以为谈助。
江夏黄鉴唐卿者,文公之里人,有俊才,为公奖重,幼在外舍,逮于成立,故唐卿所纂,比诸公为多。
余虽耳剽有年,而求本未获。
前年春,始得其稿于宗人秘书郎敏求
秘书郎宣献公之令嗣。
宣献与杨为中表昆弟,文采风尚,皆一代之宗师。
绪立所传,可谓审而无愧。
然按本录,但杂抄旁记,交错无次序,好事者相与名曰《谈薮》。
余因为掇去重复,分为二十目,勒成一十二卷。
昔隋有杨玠纪南北朝事,已著此号行于世,今袭之,将为后生所惑,辄改题曰《杨公谈苑》。
其间有云公言某事云云者,皆黄志也。
杨于国史自有传。
唐卿天圣中预修正史,位太常博士、直集贤院
年未四十卒,󲦤绅痛悼。
余昔与之善,因详录之。
庆历丁亥孟春中书后阁宋庠书。
右《谈苑》计二十类,曰《圣范》、曰《德量》、曰《风节》、曰《才品》、曰《武干》、曰《奇逸》、曰《旧闻》、曰《记异》、曰《杂评》、曰《事志》、曰《正误》、曰《名式》、曰《书艺》、曰《方技》、曰《叙释》、曰《僭乱》、曰《豪侈》、曰《恶戒》、曰《戏谑》、曰《夷纪》,共十二卷。
其一 宋 · 黄鉴
 押尤韵
游鱼波上游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引《李康靖闻见录》 《诗话总龟》卷二:黄鉴学士七岁而不言,其祖爱之,每遇景物必道其名,达其理,以指教之。后携行河上,其祖曰“水马池中走”,云云。)
鲁浦亭记天圣六年正月 宋 · 黄鉴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嘉禾金石志》卷二四、《至元嘉禾志》卷二四、光绪《海盐县志》卷五、光绪《嘉兴府志》卷一四
史起决漳以溉,遂富河内之民;
郑庄引渭而漕,益肥关中之地。
故仁人之言也其利溥,循吏之爱也其思深。
来誉焯乎无穷,丰功流于可久,虑事经始,岂徒然哉!
茂苑之东偏,禾兴之近鄙,邑居之盛,海盐在焉。
先是,地非五达之郊,物殊一都之会。
林盐攸产,聚庸实繁;
城廓虽存,居人无几。
硗埆之田弗艺,富庶之教未孚。
民将畴依,时思俾乂。
景德初,今参政扶风鲁公来涖是邦,实绾铜章。
公琰社稷之器,咸谓屈材;
子游弦歌之声,此焉静洽。
一日,询耆旧之说,采沟洫之制,得白塔古港于县之西南隅。
曾砂堙积,灌丛纷错,剪为鼪鼬之径,沮朝夕之池,修利阙如,因循孔甚。
公拦然奋发,浚复是图。
相其方而有初,谂其众而胥悦。
先庚之令既下,献力之徒坌集。
量期令役,书以授帅。
曾未越月,洪波乃道,自海口达邑中,凡十有八里而远。
其清可以流恶,其润可以蒙福。
祈之可以导其气,潴之可以钟其美。
浸灌之益,嘉禾恶种无不猥大也;
遵涉之利,浩商善贾无不骈集也。
向之编管把秆之陋,贩脂卖浆之微,卒有广厦之居,间多阜财之积,环邑之内,变为丰泰。
后二十年间,公入奉论思,乃参衮政,而负海之氓,蒙赖其利,蔽棠之野,风谣如新,遂指其港,谓之鲁公浦焉。
天圣丙寅,伍君佑由佐著局为县大夫,且嘉其陆衽之风,爱泽陂之饶衍。
乘敏政之暇,鸠僝工之材,作为新亭于浦之上,因地而名,识其事也。
观夫华榱镂槛,丽丹雘之奇,茂林修,蔚澄凝之趣,虽为造适之所,实侑清干之机。
将俾夫登豫章者想孺子之风,游鲁山者怀紫芝之化。
斯亦凛凛,庶几仁智之用心矣。
落成之始,监郡集仙李君照诒书状实,丐文刊纪,勤请之辱,叙让弗遑,聊摭梗概,以附于民谣之末。
时天圣六年正月日,朝奉郎、守秘书丞骑都尉黄鉴撰。
其二 北宋 · 李淑
 押元韵
王貌闲知鹤,黄吟苦似猿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春明退朝录》:天圣中修国史王安简、谢阳夏李邯郸黄唐卿编修官安简神情冲淡,唐卿刻意篇什。谢、李尝戏为句云云。)
杨大年集后 北宋 · 张方平
五言排律 押覃韵
天上灵仙谪,人间秀气涵。
朱弦清庙瑟,美干豫章
富艳三千牍,从容八十函(自注:朱龄石。)
典纯追古昔,雅正合周南
温粹琼瑶润,滋醲稼穑甘。
微中缄海蚌,巧处吐春蚕。
璀璨龙宫出,精深虎穴探。
机衡成臲尯,嵩洛入烟岚(自注:公劲正,不容权倖,谢病归阳翟,因就除知汝州。)
寂忍修禅智,虚柔慕史聃
骥辕曾未骋,鸾驭不停骖。
岩庙登何数,承明入独三。
可怜经济意,旧客记高谈(自注:门人黄鉴录公馀论为《谈苑》。)
跋观文王尚书举正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三、《六一题跋》卷一一
右观文学士尚书王公,字伯中,清德之老也。
余晚接公游,爱其为人。
未几,公以病卒,因录其遗迹而藏之,实思其人,不独玩其笔也。
天圣中,公与谢绛希深黄鉴唐卿修国史
余为进士,初至京师,因希深始识公,而未接其游。
后三十年,余为翰林学士,公以书殿兼职经筵,始得窃从公后。
故得公手笔不多。
呜呼!
天圣之间,三人者皆一时之选,今皆亡矣,其遗迹尤可惜,矧公素以书名当世也。
治平元年清明前一日书。
乞官刘恕一子劄子元祐元年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司马公文集》卷五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四、《司马温公年谱》卷八
臣伏睹秘书少监刘攽等奏:故秘书丞刘恕编修《资治通鉴》,功力最多。
比及书成,编修属官皆蒙甄录,惟恕身亡,其家独未沾恩。
门户单露,子孙并无人食禄,乞依黄鉴梅尧臣例,官其一子。
臣往岁初受敕编修《资治通鉴》,首先奏举同修
博闻强记,尤精史学,举世少及。
臣修上件书,其讨论编次,多出于
至于十国五代之际,群雄竞逐,九土分裂,传记讹谬,简编缺落,岁月交互,事迹差舛,非精博,它人莫能整治。
所以等以众共推先,以为功力最多。
不幸早夭,不见书成。
未死之前,未尝一日舍书不修。
今书成奏御,臣等皆蒙天恩,褒赏甚厚,独一人不得沾预,降为编户,良可矜闵。
欲乞如等所奏,用黄鉴梅尧臣例,除一子官,使其平生苦心竭力,不为虚设。
取进止。
黄氏好山记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雪坡舍人集》卷三四
清江黄君唐卿字其室曰「好山」,取陈文惠公「好山云歛,明月雨晴」句。
唐卿,郭其处者也,而山是爱,趣清矣。
閤峰,清江之望,天下之奇山也。
唐卿有室焉,实对之。
每推窗揭帘,即与山面,欣然神会,如见故人,字山之意矣,盖以此观之。
山苍岑碧巘,簪植屏列,朝霏暮岚,紫翠茜绚,雪立清峻,雨藏冥濛,应貌千万,皆山之好也。
而云歛雨晴之时,殆与幽人爽士胸次一。
故山之好,于是时为冠。
虽然,山不能自好也,人实好之。
首阳山之好也,以夷、齐;
商于山之好也,以四皓
东山谢安载酒游,而东山重;
南山陶渊明采菊见,而南山高;
寿山李太白楼其间,寿山显;
饭颗山杜少陵过其下,饭颗山名。
庐山好以白乐天刘凝之孤山好以林和靖东坡老子
山固多好,亦未尽好也,人则好之矣。
终南山而捷径,少室山而索价,北山而辱人移文,奇章读书于后隆之山,獾郎骑驴于钟山之半,山之好固自若,而又有累其好者矣。
是故人必不贪多钱好官,必不好便好田宅,必不溺人之所欲之好色。
去物欲以好其心,谨践履以好其躬。
新好之诗,大好之文,时出间作,羽翼风雅,不止为黄绢幼妇之好,而造理窟,诣道阃夫子之门,且未安于肩墙室家之好焉,则视山无愧,与山俱好矣。
人未有无好者也,多为所不好者杂。
必去其所不好者,而后好者粹。
文惠之诗,虽意主于景,然以理会之,云歛而山好,雨晴而月明,斯非人欲蝉蜕,天理春融之境乎?
「生香不断」之语,以浩然气取。
天水相通」之语,与「苗格凤仪」观可也。
五峰先生见紫阳夫子「瓮牖翠屏」之诗,而答以「山中出云雨太虚,一洗晴空山更好」之句,体立用具,视「云歛月明」之语,有以异乎?
未可徒以诗观也。
仁者静之乐山主静求仁。
学者先务前之好其山者,犹未足多尚。
巍乎程子龙门山有遗歌;
卓乎紫阳,武夷山有道韵。
相与共学可也。
唐卿得于《易》者也,养山泉之蒙,止兼山之艮,用功盖久矣。
予尚奚赘。
虽然,友道贵切切偲偲,故愿唐卿亦自好以好此山,不敢为每事好之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