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句 其三 宋 · 黄孝先
押支韵
恩同花上露,留得不多时(《能改斋漫录》卷一七 《能改斋漫录》:宿州营妓张玉姐,字温卿,色技冠一时,见者皆属意。沈子山为狱掾,最所种爱。其后明道中张子野先、黄子思孝先相继为掾,尤赏之。偶陈师之求古以光禄丞来掌榷酤,温卿遂托其家。仅二年而亡,才十九岁。子思以诗吊之。先是,子思有爱姬宜哥客死舟中,遗言葬堤下,冀他日过此得一见,以慰孤魂。子思从之,作诗纳柩中。其断章云云。)。
奏举人试秘书省校书郎前宿州司理参军黄孝先可大理寺丞制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宋景文集》卷三一
敕:具官黄孝先早服秀科,荐署劳牒。向治郡狱,参饰吏文。讫无蔀丰,多所澄雪。使台陟状,铨簿类能。宜入替于理官,且申劝于公路。
送黄子思寺丞知咸阳序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蔡忠惠集》卷二六、《皇朝文鉴》卷八七、《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一四、《八代文钞》第三六册
天子之尊,下视民人远绝不比。然出政化,行德泽,使之速致而均被者,盖其所关行,有以始而终之者也。恶乎始?宰相以始之;恶乎终?县令以终之。辅相天子施政化德泽,自朝廷下四方,而止于县者,承其上之所施,然后周致于其民也。近天子莫如相,相必得贤,故能辅其政化德泽之施也。近民莫如令,令无良焉,虽政教之美、德泽之厚,而民莫由致之也。相近天子,而令近于民,其势固殊,然其相与贯连以为本末,是必动而相济者也。民知其所赖,而相休养以乐其生,唯令而已。令之于民,察其土风井闾,而别其善恶强弱、贫富勤惰、冤隐疾苦,以条辨而均治之,使咸得其平焉,令之责岂轻也哉?今之取令,率以岁年,不称其能否,是故天下之令有贤有不贤,天下之民有幸有不幸。必尔尽天下之令无有不贤,则尽天下之民亦无有不幸矣。子思黄君业儒,以才名于时。前此为狱官,涖囚必直其情,而未尝以色语威之。今之为县,从可知矣。故予序其行,既属子思以为令之重,而又庆咸阳之民之幸也。
祭杜祁公文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蔡忠惠集》卷三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庆历之初,边圉多事,生民被害。天子思得贤辅相以脩庶政,于是擢公宥密。公以暮年,当主知遇,与国谋论。念其自效莫如荐引才能,乃条当世士可以为时用者数十人上之。会朝廷适已拔任,除目既下,而公疏中姓名往往契合。有不悦公者乃訾曰:「上方用人,而辄荐引,是欲私自朋比也」。公不辨,而求士益切。既而作宰相。襄时为谏官,以亲求郡,得福州。将行,公又疏曰:「蔡襄愿少留之,不宜令远去」。公之同列曰:「彼求外补,而复留之,岂非朋比耶」?未几,公罢相知兖州,遂请老以归。天子思之,遣使存问。当时指以朋比者,不数年列台阁、参侍从,天下之论,益知公有大臣节,直己徇公,不恤于毁誉,不移于用舍也。昔公之存,襄未尝以不才累公为谢;今公之薨,可无言哉!呜呼!襄于公门,无有雅旧。一见加礼,公实我厚。系官南闽,哀诚莫究。侑奠以辞,永示于后。
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叙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七二、《诗话总龟》卷三七、《文章类选》卷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三九、《八代文钞》第二八册、万历《杭州府志》卷九二、雍正《西湖志》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一六合而水可见。虽有神禹,不能知其孰为一孰为六也。子思子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明合而道可见。虽有黄帝、孔丘,不能知其孰为诚孰为明也。佛者曰:「戒生定,定生慧」。慧独不生定乎?伶玄有言:「慧则通,通则流」。是乌知真慧哉?醉而狂,醒而止,慧之生定,通之不流也审矣。故夫有目而自行,则褰裳疾走,常得大道。无目而随人,则车输曳踵,常仆坑阱。慧之生定,速于定之生慧也。钱塘僧思聪,七岁善弹琴,十二舍琴而学书;书既工,十五舍书而学诗。诗有奇语,云烟葱胧,珠玑的砾,识者以为画师之流。聪又不已,遂读《华严》诸经,入法界海慧。今年二十有九,老师宿儒,皆敬爱之。秦少游取《楞严》文殊语,字之曰「闻复」。使聪日进不止,自闻思修以至于道,则《华严》法界海慧,尽为蘧庐,而况书、诗与琴乎!虽然,古之学道,无自虚空入者。轮扁斲轮,伛偻承蜩,茍可以发其巧智,物无陋者。聪若得道,琴与书皆与有力,诗其尤也。聪能如水镜以一含万,则书与诗当益奇。吾将观焉,以为聪得道浅深之候。
书黄子思诗集后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河东集》附录、《皇朝文鉴》卷一三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六、《文编》卷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七三、《名世文宗》卷二八、《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八、《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九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馀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子思论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古文关键》卷二、《历代名贤确论》卷三七、《文编》卷二九、《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九、乾隆《兖州府志》卷二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者夫子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之论,以开是非之端,是以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夫子既没,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其意皆存乎为文,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论立而争起。自孟子之后,至于荀卿、扬雄,皆务为相攻之说,其馀不足数者纷纭于天下。嗟夫,夫子之道,不幸而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之徒,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天下方将惑之,而未知其所适从。奈何其弟子门人,又内自相攻而不决。千载之后,学者愈众,而夫子之道益晦而不明者,由此之故欤?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子既已据其善,是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恶。人之性有善恶而已,二子既已据之,是以扬子亦不得不出于善恶混也。为论不求其精,而务以为异于人,则纷纷之说,未可以知其所止。且夫夫子未尝言性也,盖亦尝言之矣,而未有必然之论也。孟子之所谓性善者,皆出于其师子思之书。子思之书,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孟子得之而不善用之,能言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为言之名,举天下之大,而必之以性善之论,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使天下之过者,莫不欲援弓而射之。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若夫子思之论则不然,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此不亦孟子之所以为性善之论欤?子思论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而孟子论天下之人皆可以行圣人之道。此无以异者。而子思取必于圣人之道,孟子取必于天下之人。故夫后世之异议皆出于孟子。而子思之论,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然后知子思之善为论也。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二八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毫末之木,有合抱之资,滥觞之水,有滔天之势,不可谓无是理也。理固有是,而物未必然。此众人之所以不信也。子思有言:「君子之道,始于夫妇之所能,其至也,虽圣人有不能」。故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之能为尧舜,历千载而无有,故孟子之言,世未必信也。众人以迹求之,故未必信,君子以理推之,故知其有必然者矣。孔子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而《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此二言者,古今所不能一,而学者之所深疑也。请试论之。滥觞可以滔天,东海可以桑田,理有或然者。此狂圣念否之说也。江湖不可以徒涉,尺水不可以舟行,事有必然者。此愚智必然之辨也。夫言各有当也,达者不以失一害一,此之谓也。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使太甲粗可以不乱者,伊尹不废也。至于废,则其狂也审矣。然卒于为商宗。周公曰:「兹四人迪哲」。盖太甲与文王均焉。明皇开元之治,至于刑措,与夫三代何远。林甫之专,禄山之乱,民在涂炭,岂特狂者而已哉。由此观之,圣狂之相去,殆不容发矣。
与王庠周彦书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一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东坡先生遂捐馆舍,岂独贤士大夫悲痛不能已,「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者也,可惜可惜!立朝堂堂,危言谠论,切于事理,岂复有之?然有自常州来,云东坡病亟时,索沐浴,改朝衣,谈笑而化,其胸中固无憾矣。所惜子由不得一见,又未得一还乡社,使后生瞻望此堂堂尔。欲作诗文道其意,亦未能成。秦少游没于藤州,传得自作祭文并诗,可为霣涕。如此奇才,今世不复有矣。所寄诗文,反覆读之,如对谈笑也。意所主张,甚近古人,但其波澜枝叶不若古人耳。意亦是读建安作者之诗,与渊明、子美所作,未入神尔。见东坡《书黄子思诗卷后》,论陶谢诗、钟王书,极有理,尝见之否?孙伯远善论文章之美恶,严君可长在笔下,公能致此二士馆之,当有得耳。
答谢成之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熹病老益衰,今年尤甚,亦理之常,无足怪者。况身外之悠悠,又可复置胸中耶?所恨闻道既晚而行之不力,上无以悟主听,下无以变时习,而使斯文蒙其黮闇,是则不能无愧于古人耳。所示二典说大概近似,目昏,尚未及细看。此中今年绝无来学者,只邵武一朋友,见编《书》说未备。近又遭丧,俟其稍定,当招来讲究,亦放《诗传》作一书。彼编所看后篇得接续寄来尤幸,恐当有所助耳。但三山林少颖说亦多可取,乃不见编入,何耶?李氏说为谁?其论「放勋」字义与林说正相似,又以「钦哉」为戒饬二女之词,则正与鄙意合也。盖「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皆尧语,其下云「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乃是史记。其下嫁二女于妫水而为妇于虞氏,于是尧戒以「钦哉」,正如所谓必敬必戒者,乃叙事之体也。自孔传便以「女于时」以下为史官所记,故失其指耳。诸诗亦佳,但此等亦是枉费功夫,不切自己底事。若论为学,治己治人,有多少事?至如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法,皆是著实有用之事业,无非自己本分内事。古人六艺之教,所以游其心者正在于此。其与玩意于空言,以校工拙于篇牍之间者,其损益相万万矣。若但以诗言之,则渊明所以为高,正在其超然自得,不费安排处,东坡乃欲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合揍得著,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况今又出其后,正使能因难而见奇,亦岂所以言诗也哉?东坡亦自晓此,观其所作《黄子思诗序》论李杜处,便自可见。但为才气所使,又颇要惊俗眼,所以不免为此俗下之计耳。
次前韵 清 · 厉鹗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二
闲情悲思总难除,已是行年半百馀。
花上露伤黄子句,石閒字感结之书。
风帘旧爱通头爽,月地今疑入梦疏。
肠断曲阑行立处,道妆不见厌禳初(宋黄子思哭爱妾宜哥诗恩同花上露留得不多时见能改斋漫录白香山诗太湖石上镌三字十五年前陈结之结之香山妾桃叶字也)。
偶忆山谷快阁诗朱弦之语漫书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少文动操众山响,渊明但抚琴无弦。
二君静躁若异趣,同以所寄全其天。
老夫今日寄于病,历检平昔多尤愆。
如人远役过河水,黄尘照影惊华颠。
耳中牛蚁莫漫省,支床龟老心弥坚。
平生爱琴恨指拙,泼汞心光对寒月。
却怜黄子思佳人,袖手朱弦轻易绝。
佳人未必能要结,亦有西施蒙不洁。
若逢海上成连舟,大笑人间誇白雪。
鸿钧万化温复寒,有物有则还无端。
莫爱飞鸿悲灭没,五弦差可对牛弹。
酬官子劬兼寄黄陆城 当代 · 邹金灿
押灰韵
中年怀抱与谁开,想见当时客楼台。
黄子道广官子峻,宝我樗散警我颓。
殷勤相论古人诗,京洛路上无尘埃。
君子襟怀何洒落,邀我游岛赠玉杯。
忽尔远笛趣客起,旋入沧海听惊雷。
去去舟孤还失棹,的的山行马虺隤。
一觉落日攲眠好,已是满耳秋声来。
惭愧君子频见忆,检点年华意难裁。
此身若合古人节,升沉沮誉何有哉。
却知力微难为事,端赖大雅声相催。
每见黄子思高蹈,每诵官诗心低徊。
千夫攘攘森处所,二士笑颜洗寒灰。
今者官子江东去,三馀请忆岭表梅。
会当乘月归饮时,临风先我醉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