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与尹师鲁书(一 七月十四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
某启:热中得回问,知汉东尤甚,然西洛、上京皆苦热,宣下开井救暍者,此可知矣。三两日来因雨微凉,彼亦然矣。折支已差人许州般取,到即走报,不易不易!请见钱者犹煎熬不足,盖日给外,月月有横费处,家家如之。邠酒四瓶,近寄来,请收检。邓酝已竭,候新者送去。合得花蛇散,空心可日一服,甚有功。恐疑之,和方寄上。希多爱多爱!不宣。仲淹上师鲁舍人左右,七月十四日。
新牧旧识,候到即有书去,兼是棋侣也,先托致意(《范文正公尺牍》卷下。又见《铁网珊瑚》卷二,《古今法书苑》卷四一,《江村消夏录》卷一,《范仲淹魏了翁法书》第一册。)。
致:「又见」诸书并作「伸」。
句 其六 北宋 · 陈师道
日来霜露后,更觉天宇净(宋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钞》卷一)。
福昌书事言怀一百韵上运判唐通直 北宋 · 张耒
五言排律 押庚韵
战国韩馀壤,王畿汉旧京(自注:福昌,故韩地。)。
南围山峙秀,东泛洛浮清。
女几荒遗庙,宜阳认故城。
千秋迷佩玦,百战有榛荆(自注:女几有古女几祠。按李贺诗云女几乃杜兰香神女上升地,有遗几。宜阳有韩城。)。
路失三乡驿(自注:唐有三乡驿,今废。),岗馀世祖营(自注:光武降赤眉于宜阳原,庙今存。)。
山疑熊耳甲,墓记赤眉兵(自注:积甲齐熊耳山,山在三乡西。赤眉冢在世祖祠下。)。
昌水行宫废(自注:连昌宫,三乡东,昌水阳。),谷州遗堞倾(自注:福昌故为谷州,城存。)。
断壕收剑镞,耕陇得瑶琼。
姬冢丘陵抱(自注:邑西有姬家陵,盖周墓。),韩祠草木平(自注:韩王有墓与祠。)。
传家亡谱牒,怀德荐牢牲(自注:姬陵有姬姓家。韩祠,土人祭之。)。
峡势开双璧,川形画一枰。
谋臣赤松友(自注:张良,韩人。),诗客锦囊生(自注:李贺昌谷在三乡界(吕本作东)。)。
莽莽繁华尽,悠悠井邑更。
兴亡谁与吊,今古一伤情。
官舍连麋鹿,人家杂鼬鼪。
秋心悲杜宇,春候听鸧鹒。
宾榻无谈笑,尘鞍罢送迎。
平池宵槛影,万竹晓堂声。
放宕书千卷,栖迟岁再正。
野胥形矍掠,村隶语生狞。
脱粟供朝饭,孤豚计日烹。
里闾轻学校,儿稚骇冠缨(自注:府西学者笑冠带。)。
最苦冲风隧,奔如万战輣。
木号惊浪涌,谷震疾雷轰(自注:古□河洛多风,福昌尤甚。)。
日断兰香膊(自注:南有露膊山。世传兰香以膊示母。),云藏子晋笙(自注:寿安有憩鹤山。)。
村鼙朝坎坎,樵斧暮丁丁。
鬓自年来白,颜因醉后赪。
斋庖诛野菊,幽佩纫秦蘅。
忆昔初知学,时豪计主盟。
讨论披石室,咳唾视金籯。
宅与仁为里,丰期道可耕。
荡除秦汉垢,耨摘帝王英。
太史遗重补,骚歌韵再赓。
文潢无逆楫,谈阵有降钲。
战苦心逾勇,锋交敌丧勍。
决科聊筮仕,射策偶沽荣。
憔悴官曹冗,艰难祸难婴(自注:耒欲授临淮簿,岁馀居丧。)。
流年惟涕泪,生事罄瓶罂。
乞米常空釜,烹藜不厌羹。
菅县长剑涩,衣补旧图横。
波浪流萍远,风霜客雁征。
凭谁能束缊,请地乞为氓。
贫贱知何计,飘零复此行。
力微蛛纺织,谋拙茧缠萦。
大府多豪杰,何人问姓名。
采葑甘见弃,连汇敢图亨。
已分微言默,羞将薄技呈。
清秋回骥首,白日望鹏程。
调拙歌难和,工迂簴未成。
曳裾身阻阔,搔首岁峥嵘。
岂料盐车困,亲逢伯乐评。
属文惭贾谊,受璧过虞卿(自注:耒一献鄙文,即属(吕本作辱)清举。)。
夙昔倾贤誉,清时仰庆闳。
霜威留陛闼,忠望在寰瀛。
大泽疏源厚,明公蕴德宏。
高文千锦丽,奥学万箱赢。
前岁趋畿尉,青衫拜使旌。
心将言并厚,事与意俱诚。
毫发聪明到,锱铢藻鉴精。
威严消隐慝,惠泽舞孤茕。
爽气开秋鉴,清谈扣佩珩。
霜空挂银汉,仙露照金茎。
伟量谦常过,刚肠枉必争。
川舟归巨涉,天柱入高擎。
鳣堕开佳兆,经传有旧黉。
簪缨光故物,堂构叠高甍。
顾步丹霄近,联绵盛事并。
人间望鸿鹄,海浪引鲲鲸。
百吏瞻仪矩,连城受使令。
晏边争羡慕,膺御有光晶。
报国求贤急,搜才荐牍盈(自注:耒伏闻执事以荐贤为急。)。
搜罗归掌握,轻重付权衡。
律变遭寒黍,春催隐谷嘤。
陶埏皆作器,枯槁亦抽萌。
量度分寻尺,题评尽甲庚。
念勤宽仆仆,恤疾救茕茕(茕字重韵,疑为鳏字误)。
合沓皆宗荐,绵蛮不叹莺。
羁鸿安肃肃,微草获菁菁。
哲匠深垂奖,非才惕自惊。
厚恩山岌嶪,高致玉铮锽。
效报期铭骨,存诚过食苹。
庶几鸣缶盎,万一助韺䪫。
自古求(吕本作酬)知重,从来顾己轻。
木欣辞爨烬,珠喜辨鱼睛。
叹慕身当锐,轩昂目暗瞠。
自存心铁石,敢废力蚊虻。
荒学重裨缉,繁文自补撑。
朝披枯竹简,夜守短灯檠。
养木经荒圃,疏泉久涸泓。
博兼终氏鼠,礼问叔孙樱。
陋每轻樊子,勤将比老彭。
中庸期慥慥,言行敢硁硁。
积累功成垤,辉华秀发莹。
辛勤施耨穫,逸乐荐粢盛。
戴德千钧重,抚躬方寸明。
登临感身世,踊跃望门楹。
穷谷阴多雨,清溪晚放晴。
优游探物象,潇洒付杯觥。
耿耿驰千里,区区布一鸣。
愿回韶濩听,聊奏铁铮铮。
邛州西岩轩阁陋甚抡仲知府舍人侍殿撰公来游惜其颓敝乃更新之既成以书招印同游因成一章 宋 · 郭印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鹤山争揽胜,此地独超然。
秀巘脩屏立,枯崖半屋悬。
团云饶翠竹,鸣玉落清泉。
自得高人赏,佳名日益传。
七夕与孟婿约汤朝美率徐行中游鹤山 南宋 · 韩元吉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鹤山
城市竞时节,幽寻固难同。
旧闻鹤山奇,欲往岁屡穷。
兹辰尚残暑,夙驾乘西风。
楚俗候飞鹊,阶庭闹儿童。
谁能事针缕,觅巧瓜果中。
起携东床友,况得下榻翁。
青蒲有杰客,放怀适相从。
一招云中仙,共呼潭底龙。
翠壁耸崷崒,龟鱼澹游空。
泉源几万斛,石窦藏丰隆。
久知神物交,解致零雨濛。
我田甚无多,例思年谷丰。
公才正类此,时至会有庸。
竹间小招提,阒静无鼓钟。
枕石漱甘井,荔丹启筠笼。
若据两石羊,摩挲古狄铜。
高谈剧霏屑,壮气吹长虹。
可无樽酒绿,遂使老颊红。
醉语或不省,啸歌亦舂容。
归欤兴难尽,月明照风松。
周礼折衷后序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经义考》卷一二五、《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右《周礼折衷》上下篇,本名《江阳周礼记闻》,会失其上篇,先生犹子高斯道蒐录以归,二篇始完。间举似泉使考功郎王辰应氏,贻书云:「郑诸说于是论定,宜以鹤山《周礼折衷》名之」。窃尝闻先生谓此一经多可疑者,自先后郑传注以来,数千百年,无敢辄议,亦以关联须密,意其为成王、周公遗制。至五峰胡子,断以为刘歆傅会。荆舒祸天下,根于郑注「国服」一条。逮吾先生,屡发其义,盖未病前一年,游蒋山有诗,尤为著明,今附载于此:「连年饮建邺,寤寐北山灵。三过又不入,风雨盲其程。一朝决会期,万籁不敢声。断潢卷夕潦,别巘浮帝青。因思山中人,昔者相熙宁。不知学何事,莽制为周经。群公咸其辅,弗误宗康成。相承章蔡后,九州半膻腥。历年百七十,众寐未全醒。三经犹在校,从祀犹在庭。追维祸之首,千古一涕零。大钧高难问,山空水泠泠」。是游也,先生同产兄今礼部侍郎高定子实为本道转运副使,领宾客群从行,端平三年七月三日也。
鹤山师友雅言序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全蜀艺文志》卷三一、乾隆《蒲江县志》卷三、嘉庆《邛州志》卷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予登鹤山先生之门,盖历二纪。以先生出入中外间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每一见则所闻辄一超绝。及先生返自南迁,起家镇泸,予执经从之,相携入京,登宥府视事。洎赐环奉藩,以迄梦奠,湖海往来,永日清夜,瞻前忽后。先生非圣之书不读,多发儒先所未言。昉于甲午夏,以浃丁酉春,随所得录之,反复玩索,如入武库,如游宝藏,如登乔岳以观天下,斯所谓仰弥高而钻弥坚者。呜呼!以予四阅寒暑,凡所见闻如此其富,则二三子久相从游而不离左右者,又可想而知哉。昔尝见先生移书蒙斋袁侍郎云:「某于六经名数文义,重下顿工,的然见古人所志所学,历战国暴秦以后无传焉。极于五代之乱,影灭迹绝。其间岂无经生学士,各随才分,有所建立?然鹜于高远者,惟欲直指径造,以步步而行、字字而讲者为卑近。其卑近者,则又以区区记诵、小小词章为学问之极功。所谓合内外,贯精粗,百数十年间,始有讲寻,以发汉唐之所未讲。又若于实未有所见者,剿说雷同,为声利计,以病吾道。方欲通古今为一书,使有志于道者犹可推源寻流,而学未能信,不敢容易下笔也」。呜呼!先生此志未酬,而天夺之矣,岂不为千载之恨!用备录师言,揭诸篇端,以著先生之志,亦因识吾侪小人后死者之悲。有宋嘉熙岁在鹑火辰会大火,门人巴郡税与权掩袂书于武林之孤山。
易学启蒙小传序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
《易》,函万象者也。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至孔子时,《周易》独存,汉、魏诸儒颇纷错之。朱文公采二吕氏、晁氏所传,著《易本义》,釐正文王、周、孔上下经与《十翼》,共十二篇,而各还其旧。又以伏羲先天理数之原,特于《易学启蒙》而抉其秘。图象咸本诸邵氏,间与袁机仲谈后天《易》,则谓尝以卦画纵横反覆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弗敢妄为之说。与权曩从先师鹤山魏文靖公讲切邵氏诸书,乃于《观物篇》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反覆视之,皆成十有八卦,然后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小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二篇之干;其互易之五十六卦,为上下二篇之用。自汉扬子云谓文王重《易》六爻,互用两卦十二爻。而唐孔颖达亦谓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孔子就上下经名而序其相次之义,非邵氏此图,则后天《易》之旨,千载不明矣。窃尝因此图而推之,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而已。九者究也,万类盈物于天地间者,究之象也。是故《易》以十八变而起卦,《玄》以十八策而生日。大抵《易》六十四卦,不越《乾》、《坤》奇偶之九画,而《乾》、《坤》奇偶之画,又重为二,九而穷,穷则变,故《革》在先天当十八,二九之究也;在后天当四十九,蓍数之极也。四十九而《革》去故,五十而《鼎》取新,开物于寅,帝出乎震,而循环无穷矣。盖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河图》、《洛书》实互用之。《先天》则《河图》之九,而分左右,皆叠二九而周乎六十四。《后天》衍《洛书》之九,而分上下,亦合二九而总乎三十六。邵氏此图,岂非明羲文之《易》,同中异,异中同也欤?呜呼!孔子《杂卦》一传,专以反对而发后天《易》互用两卦十二爻之深旨也。学者潜玩《杂卦》,而参以子云、颖达之说,则于邵氏此图,信其为写出天地自然之法象矣。朱文公殆亦留斯义以俟后人邪?辄不自揆,敬述而申之,曰《易学启蒙小传》。淳祐戊申中元日,巴郡税与权序。
按:《易学启蒙小传》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周易古经跋(一 淳祐八年十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易学启蒙古经传》卷末
按吕汲公元丰壬戌昉刻《周易古经》十二篇于成都学官,景迂晁生建中靖国辛巳并为八篇,号《古周易》,缮写而藏于家。巽岩李文简公绍兴辛未谓北学各有师授,经名从吕,篇第从晁,而重刻之。逮淳熙壬寅,新安朱文公表出东莱吕成公《古文周易经传音训》,乃谓编《古易》自晁生始,岂二公或不见汲公蜀本欤?然成公则议晁生并上下经为非,而文公《易本义》则篇第与汲公吻合。与权向侍先师鹤山魏文靖公,讨论此经,将以邵子《观物》所言为断,著文王、周公正者八卦,变者二十八卦之繇辞于册,题曰《周易古经》上下篇,冠于《十翼》,以还孔子韦编之旧,使百世之下,学者复见全经,而附数公序辨于末。天不慭遗,先师梦奠,倏踰一纪。慨师友之凋谢,惧异学之支离,不量固陋,推本邵子所述,刊定《周易古经》上下篇如前,以卒先师之志。而羲文经卦重卦大义,则于《易学启蒙小传》详之。若夫训诂之真讹,讲解之得失,则有汉魏以来诸儒之说在,学者其审于决择哉。圣宋淳祐戊申良月初吉,后学巴郡税与权谨识。
周易古经跋(二 淳祐八年十一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易学启蒙古经传
邵子《皇极经世》,于六经止取经圣人之手者四。然四经中,《易》又经伏羲、文王、周公之手,则此经可谓最古。而卷第最不明,盖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弼、韩康伯尤其罪之魁者也。按史,费直虽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初不言分传以附经。《魏志》谓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厥初犹如今《乾》卦,附之于后。至王弼,则自《坤》以下,各爻联缀之,标题乃以上经《乾传》至下经《丰传》分为六卷,已不知于义何居。及韩康伯又以上下《系》为七、八卷,而《说卦》为第九,则统《十翼》中,《序卦》为第十,《杂卦》为第十一,通谓之《周易》。第九卷末,复以王弼《略例》足成《周易》,为十卷。使文王、周公上下二篇之经不成二篇,而孔子《十翼》不成《十翼》。汉魏迄今几千馀年,列于学官,专置博士,无一人能辩其非者,惑世诬民,抑何甚哉!故曰: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至王弼、韩康伯尤其罪之魁者也。先师魏文靖公在时,相与叹恨,尝欲刊正之而未果。予既本邵子定著《周易古经》二篇,冠于《十翼》,以酬先师九原之志,而从丞相克斋游公质之。吁!前圣作经以俟后圣,而异学汩乱如此,顾惟晚陋,何敢轻议古人?然不直则道不见,知我罪我者察焉。是岁日南至,与权再题。
挽胡季昭用王卢溪韵 其二 宋 · 罗䦔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百世期令固本支,一身宁复许安危。
前瞻象郡贤方去,后有鹤山人效奇。
地接宜阳山谷笑,舟回湘水屈原知。
椟中龟玉而轻毁,禄位何妨善保持(《象台首末》卷三)。
宋故提干王公圹记 宋 · 王敄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四、《吴都文粹》续集卷四○
先君讳德文,字周卿,家世福之福清,自高祖仲举徙吴,因家焉。曾祖讳蕴。曾伯祖著作郎蘋,伊洛高弟,绍兴四年六飞南渡,知府事孙公佑以学行荐,白衣赐对称旨赐秩,玉音有通儒之褒。嘉熙四年,郡侯王遂立祠于学,亦先君之请。先祖讳大成,隐德不耀。父楙,号分定居士,参议陈公造有记,有著书三十卷曰《野客丛书》,石湖先生嘉美,为之跋。先君携此书谒凤山李大参性传作序,家贫,力以版行,不负前人著述之志。书成,焚之墓下,见者无不涕服。先君资禀颖悟,笔端有口,屡魁京庠,士论推重,当世名胜争愿纳交。显学盛文昌章自豸冠而师建宁,交游二十年,终始如一日。海陵赵守善湘适值边兵毁破城壁,委请先君协力经理,董治版筑,城壁复完,以功奏补承信郎。先君蹭蹬不偶,弗克以儒科自奋,俛首鹖冠,调宁国酒税。任满,太守王实斋复挽留一年。庚子岁歉,发运史侍郎宅之以时多盗,命先君摄华亭尉。凡两载馀,往来湖泖,搜捕殆尽无遗类,邑人赖以安妥。大漕陈垓亦以先君才能敏卲,俾兼造船场市舶。未几,徽守郑宗山奏辟监榷货务,造会纸门及额,受赏转承节郎,受南桥酒官。磨勘拟转保义郎,以出仕二十年,尚可循转,先君耻于右选,意欲世科,遂置而不问。先君手笺鹤山魏先生《渠阳诗集》,析文辨义,诂注甚详,鹤山嘉之。亦既锓板以广其传,克斋游丞相似为之序,真西山德秀、杜立斋范、王实斋遂皆有跋语,亦各举先君科目。秘监李侍郎心传跋云:「此五人者天下之正人,周卿与之游,亦无忝于所生矣」。近蒙游相召命沓至,且有里除之诺,方且自喜,夫何一疾,医药勿疗,归正寝而殂矣,痛哉!先君享年五十七,生于绍熙改元四月二十九日,终于淳祐六年十月二十二日。先君娶周氏,男一人敄,方志于学。忍死竭力,择次年五月十二日卜葬于吴县横山桃花坞先茔之侧。若夫先君平昔云为操履,毕载于前之名胜跋序,姑掇其大概,刻石幽隧,以为不朽之识云。孝男敄泣血谨书,兄奉议郎、知处州丽水县、主管劝农公事斗文填讳。
宋龙图阁学士侍读吏部尚书朱公圹志(绍定四年正月) 宋 · 朱子肃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四
绍定四年,岁在辛卯,春正月二十有二日,孤子子肃、子恭奉考君柩葬于飞来山阴东园山之原。先期持玉堂少卿林先生岊状行,从郑宝制左史公性之请铭。郑公,考君心知也,尝语子肃等曰:「乡同朝时,相遇惟评文论心,绝口不及声利,而且简俭介洁,使人愈久愈敬」。今痛九原之不可起,愿志而揭墓右,以诏来世。窆日薄,子肃等不肖,廪焉亡以内诸幽,敬茹哀叙历官迁次、出处梗概寘之圹。考君讳著,字公明,一字性诚。朱氏为沛国显姓,十世祖御史中丞至自光之固始,遂贯福州闽县。皇曾祖讳庭佐,太学博士,赠太保。曾祖妣黄氏,吴国夫人。皇祖讳倬,绍兴末相高庙,赠太师、魏国公,赐谥文靖。祖妣刘氏、李氏,俱魏国夫人。皇考讳端学,中奉大夫、直秘阁,除宪江东,提举华州云台观,累赠金紫光禄大夫。皇妣余氏,建安郡夫人。金紫生三子,考君寔为嫡长。以文靖遗泽,补承务郎。妙年刻苦自厉,铨中,初筮温之天富支盐,再调漳之龙溪丞,两预福建漕荐。淳熙十四年擢进士乙科。阜陵赐第日,胪唱暨考君姓名,二相并奏,曾被玉音「义方」之褒,堂除西外宗院监左藏东库。秩满,与职事官差遣,除太学博士。明年,迁国子博士。坐言事者失实,去国。丁金紫艰,庐墓哀毁。服除,祠冲佑,守道州,持湖右庾节兼提点刑狱,寓直中秘,分帅夔路,主四川类文衡。召入为郎,历刑部、度支、尚右三曹,权直舍人院。庚辰,大廷策士,充详定官,除将作监、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迁太常少卿,起居郎,权刑部侍郎。癸未,同知贡举,升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脩撰,除吏部侍郎。皇上登大宝,首擢兼侍读,除兵部尚书,守吏部尚书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差郊祀大礼桥道顿递使。年偪垂车,告老章几十上,温诏至再,始除职与郡,除显谟阁学士、知潭州、湖南安抚使。便殿引辞,益被睿眷,有「朕自知卿,欲留讲筵,以卿苦求去」等语,锡赉甚渥。面奏三劄,以务学、广谋、增圣德、济国事为言,词旨剀切。且乞振纲纪、守法度、明赏罚、别廉贪、辨真伪、察贤否,汲汲为固基本计,悉蒙开纳。去归其乡,力请祠,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积阶正议大夫、闽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前年冬,得左髀酸痹疾,稍岨于行。然清卢电烱,须鬓犹鬒,笔力不小衰。俄感微恙,奄弃二孤于正寝。生于绍兴三十年岁庚辰九月之廿三日寅时,而没于绍定庚寅七月二十四日,享年七十有一。乌虖痛哉!将死,遗言耿耿,皆爱君忠赤。戒后事勿溺缁黄,亦不怛化,正衣冠,危坐而逝。先,致仕□恩,除龙图阁学士转两官,依所乞。遗表闻,赠四官,与致仕遗表泽。取洪氏,赐冠帔,赠淑人,故建宁府教授杞之女。白首相敬,为女、为妇、为母之道皆可则。从宦都城,先四年卒,考君有志。子男:长子肃,朝奉郎、前两浙西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赐绯鱼袋;次子恭,承议郎、前知汀州长汀县,赐绯鱼袋;又次子齐,蚤世。女曰卯,曰睦,未笄卒;曰耆,适文林郎、潮州司理林蓬孙从夫,亦先卒。孙男挺,承奉郎、监兴化军涵头盐仓,以考君郊恩换授。抟,将仕郎;拱,将仕郎,皆所任。称翁、坚翁。女祉。曾孙男颐老。考君讲学操践自诫,入一言行必印券。事亲孝,涖官廉,尚义勇,为人谋忠,谦恭酬物。躬行帅孙子,安于清约,有韦布不堪忧。乐施予,广赒恤,助未举之丧,赖以入土者众。平居寡欲,既达,无声色娱。故其更治也,所至节爱,以化治称。用公钱代民输积帑,馀佽兵费。儒功久□□□清风惠政,今犹昭□□□□□□□靖共正直,不亢不随,名德日以高显。勤劳职业,风雨靡辄变。其在经幄也,亹亹告君,一本仁义,国体、民基,恳切真意,退朝率有隐忧。典综铨衡,镜清烛照,人不敢干以私。公道寖昌,不负亲擢,险夷一致,终始玉粹,见几知止。佚老,全节晦忠,一饭不忘。药裹纷前,忧时尤极。见谓全德君子,亦其廉耻命义素明也。死之日,善类嗟悼,闾巷吊哭,以亡此哲人为恨。况艰棘荼毒,忍死衔痛,为人子者当如何?勉奉大事,姑叙颠末。考君生平追古琢文,尤工于诗。有《爱贤集稿》、《续稿》、《经筵进读》、《西掖制稿》,藏于家。孤哀子子肃、子恭泣血谨书。
按:安徽省博物馆藏拓片。(卢茂村供稿)
句 宋 · 高伯易
押删韵
函颅谨勿为终策,天下英雄暗破颜(宋魏了翁《鹤山集》卷六○《开禧三年冬闻权臣就殛余表兄高东叔为诗云云而其兄伯易亦曰云云》)。
西岩翠屏阁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翠屏阁
把酒孤亭半日留,西岩独擅鹤山秋。
也知绝境终难赋,且喜闲身得纵游。
鹘起危巢时磔磔,鹿鸣深涧暮呦呦。
人生适意方为乐,甲第朱门秖自囚。
与吕子约寺丞书(庆元二年十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书稿》卷三、《南宋文范》卷三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某拜启:临江转致九月三日书,不胜感谢。不闻问复月馀,想惟德履超胜。令似痁疾,必已无事。贤閤安人少睡,必是多虑。会稽曲折,岂应知也。某老病杜门,交游殊稀,盖季章痔未全愈耳。今秋渴雨,芙蓉大段稀疏,小车按行之乐亦岂易得耶?汪时法计时通问。钱文季寓金华县,俟来春趁班注邑,可谓良图。近附仓司便遣报,因书试询,达否?刘公度得耿漕文字申明,诣曹改官,张帅语客云尔,未知果何如。考亭间得书,孜孜范碑,殊可敬叹,然亦有疑。庆历诸贤黑白太明,致此纷纭。六一壮年气盛,切于爱士,不知文靖浑涵精深,期于成务,未免责备。正献兄弟方含章不耀,人所未知,故语言多失中,后来大段自悔。所谓君子之过,不必曲为说道理。如《仁宗实录》皆经名公笔削,仍亲闻当时议论,其于西事本末略不及二公,意亦可想。今观《自记》首云「学道三十馀年」,却似后学说话,至以忠宣比尧朱,亦太过。本朝诸公心平如忠宣者几希,设有真迹,尚未敢必,况居仁所传耶!张续帖在谁家?如「修性多病」之句良可疑,「殊不喜居京」亦非六一语。苏明允帖若果有之,则黄门《龙川志》说碑处自当具言,何必引张安道为證也!陈无己《谈丛》尤乖疏,如说幸澶渊,谓寇公不容章圣起还内,径自御坐登车,是何识见?故说文正过文靖一段绝鄙野。今于集本并列众论,以俟识者。盖小说极难信,其来相告有好恶,有差误,秉笔则当决择耳。鄙意如此,未知当否?更望批诲,以代剧谈。馀惟厚爱,不宣。
泛舟游山录(一 起乾道丁亥三月,止是年六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七、《杂著述》卷五
乾道丁亥三月丙申朔,招陈允中为成媪诊脉。
丁酉初报谒。
戊戌(佚)。
己亥(佚)。
庚子(佚)。
辛丑(佚)。
壬寅(佚)。
癸卯(佚)。
甲辰(佚)。
乙巳,晴,北风微作。申时过隆兴府,遣人致问帅、漕,有馈皆却之。晚泊鳜鱼潭夹中。
丙午,无风。以从者有潜入隆兴城中者,候至巳时方行。晚泊吴城山庙下,登望湖亭,春水未生,涯渚历历。松门巡检詹亿之、保义巡捕某至此来谒。亿之严州人,顷在赣识诸父。
丁未,舟人赛庙毕解去。自此入湖,掠珠溪、神冈、左里庙,皆不泊(癸酉岁避风左里庙数日。)。湖中多沙山,望之如云,庐阜青苍,真欲招隐耶。未后次南康军,签判赵无悔相访,别适周岁矣。借虞兵陈宣前导出西门,诸峰横陈,瀑布中泻,寒食节游人布路。约十馀里至开先寺。长老不在,同西堂元湛上漱玉亭,观石柱间东坡辛巳四月题名。开先旧屋惟有此亭,其上即石桥,又其上瀑水落焉,潴为龙潭,旱岁祈祷颇应。回观僧堂,即南唐元宗少年书堂也。古碑一空,鲁直院记偶存耳。寺之东山别有小瀑,号马尾泉。其馀境物之胜,僧徒皆不能言,要当按陈令举之记,以浃旬搜访,或可得其四五耳。饭罢,日已落,急命车南访归宗寺。由简寂观路口,以迂僻不果入。行官道约十里,将至寺,先渡鸾溪桥,酌一滴泉,蹑支径,过水硙,循溪源,有大池纵广十丈,甃护皆以石。又其上则石镜溪,闻刻鲁直三大字,曛黑不能视,独题岁月于王龟龄待制诗碑后。溪上直紫霄峰,铁塔在焉,村民以二三月一往采茶,约十里云。自此即架石渠导水,长至二百丈,最为奇特。此外旧物稀矣。秉烛入寺,寺在金轮峰上,霄峰之下。上霄者,秦始皇、汉武帝所登也。长老名枞,闽人。同谒王右军塑像,观墨池。又有鹅池,恐伪。南山至此已十八九里,尚有康王观、谷帘泉,在一二十里间,遂转山北入江州界矣。隔路别峰号黄龙,是为汤泉,有寺几废云。枞作果供,二鼓就寝。今日之游虽匆匆,而篮舆中遍观山面,所得为多,恨不能诗以识之。
戊申,闻五更钟即蓐食,以火炬夹车而行。初甚雨,无从假盖,已而稍止。至万杉院天始明,顷经焚荡尤贫乏。同长老上散珠亭,即旧滴翠亭也。观仁宗飞白「清净和尚」等字及敕劄数通,钱易、王随、王钦若、王曙、章得象诸朝士送僧太超诗。太超乃天圣中开山者,内侍罗崇勋主之。太守史奉直俣致问。雨复作,亟过栖贤,路稍崎岖,然不妨观山也。约十馀里至三峡桥,苏黄门所记殆非夸词,恨不遇积雨怒涨时耳。下视桥柱,余靖、元绛皆刻姓名。自此行石衢至玉渊亭,涧水披石陡落,汇为龙湫,雪溅雷吼,不减三峡。又数十步乃至寺,山林阴翳,栋宇零落,如蹈无人之境。升其堂,长老妙徽方出,嘉州人也。同至五老亭,古碑多烬于火,而祖无择《爱堂铭》独存。堂在今菜圃后,仅存阶梯。按记文,唐宝历初李渤舍宅为寺云。闻数里有楞伽、折桂诸小院,乃旧屋。楞伽即李常公择山房,有其妹墨竹,迫归不能往。出栖贤行十里得官道,入罗汉院。虽免火厄,而主者非其人,坐观摧败,略不支补。惟藏殿尚如旧,内外皆石柱,刻龙绕之。承平时民财既富,济以国力,固应如此。又十里,入北门,谒太守而归。星子令邓从政思问相候,并致谷帘泉酒,无悔送《庐山前后集》、《江行图》。欲登落星寺,而众客在岸,应酬移时,日已过未,遂解去。癸酉冬尝游此寺,今以其咫尺反忽之,不无遗恨。晚泊女儿港。是日清明,以卮酒劳从者。
己酉,早昏雾,辰后方解,而北风作。过大孤,泊黄泥洑。登岸,沿港入饭箩山民居。风不止,退泊樟汊港口。林江州栗遣人致问。顷之风稍息,行数里浪势未平,家人辈惊怖,复挂帆回樟汊。昨日若遇此天气,则少留落星,再游庐山矣。
庚戌,风浪不可行,坐岩石间观刘贤与舟人弈。
辛亥,雨作,风稍缓。行至湖口县,江湖合流,浪势甚大。县在上下钟石之间,不暇为苏仙之游也。过里许,拦头一叶舟趠白浪,袭税方与从者鬨,而江州使者再至乃去。进至交石夹上口(有人烟。),登岸望桑落洲,步上夹石。监庙卲迪功端、程部信纲相访。故户部侍郎与可大受之子,戊戌年家也,以南康谷帘泉酒遗之。未后风止,舟人云西江浪未平,不果行。有欲烹河鲀者,买而纵之。夜,月极佳。
壬子,鸡鸣解缆,风复作。巳时过彭泽县。县在南岸,乱山连延不断,而北岸惟小孤山突起。虽有水,非江中央也。马当远望如马,亦在南岸。上元水府庙楼阁华焕,不能谒款。未后入望江夹。望江,舒州县也。舟人云前无住口岸,遂止。
癸丑,未时次雁汊镇(隶池州。)。风色既逆,检税者又不至,遂宿焉。携儿游东山禅院,长老惠日。
甲寅,风益高,入长风夹,遇浅回旋久之。未后过罗刹石,浪转高,挂帆回泊李王河口。李王谓元宗也。登洲上闲步,有民居及巡检司。
乙卯,早昏雾,辰后方行。未时次池口,去州数里,舟师以干乞留。风忽转南,得未曾有,张帆行仅二十里,雨作,复转北风。乙夜叠棹入梅根港,百家之聚也。大风。
丙辰,大风雨。登岸谒昭明太子行宫。步至市尾,有梁逵,字通卿,教村童,携酒与之饮,颇能道九华胜概。渔舟数百,出没大浪中,皆捕河鲀者。
丁巳,雾散而晴。掠铜陵县,入丁家夹,以风逆,命挽而进。晚未出夹数里止。官军数十辈驻泊岸上(金陵军。)。有老黥谢镐,字子京,亦聚教村童,携酒饮之。
戊午,早掠繁昌县,以风静不入夹,中流而下。未过芜湖县,望矶在江心,雇小舟登宁渊观,寂无一人,屋皆朽败(图经作硗矶,政和中观额。癸酉冬,予欲游不果。)。前对三山,左即邑屋,青墩夹出焉。观张安国舍人题字而回。过西采石,数舟簸旗鸣鼓而至,皆和州截税者(郡守胡昉聚财甚急。),久之方去。晚过西梁山,泊大信口,二百馀户。夜扣万寿廨院。
己未,早行夹中,欲入太平州,以水涩复出江。巳初过采石镇,己卯秋尝登牛渚矶,今不暇。晚泊鹅项。
庚申,早,以夹中水涩转江而入,未后泊新河口。此行日日北风,今日溯流趋新河便值南风,所向背驰类此。折简韩无咎运使。雇舟载行李入镇江闸。
辛酉,南风益熟。方帅滋务德、叶总领衡梦锡、韩无咎及庄德全、榷货苏常山玭训直并相访,辞以径过,不果报谒,有馈皆却之。常山,仁仲之子,务德甥也。行李易舟,挈家绕城过天禧寺,治陆行计。漕司急足持先牌与召客赵倅善仁纷争甚久,赵故人也,以醉之故。新太平州推官赵儒林不没、长老智勤并相访。都统刘侯源致馈,亦却之。
壬戌,早发天禧,行十里,田间有南唐追封庆王李宏茂字子松神道碑,韩熙载奉敕撰。饭随车乡之上店。午饭后至秣陵镇谒岳庙,有道士主之。晚宿方墟,访陈特立秀才。
癸亥,早饭毕至溧水县。知县王彦平及主簿张修职思新、主簿王迪功尚之、尉张迪功南仲相候于门。入泊中山驿,绍兴戊午李朝政修,鲁察为之记。赵倅分路赴阙,殊愧前失,而仆未尝过之也。晚赴王彦平饮,后圃有池,周美成作邑时长短句云「新绿小池塘」谓此。园无花而多古木,有连理者。
甲子,女兄小祥,就驿设祭而行。饭官塘。晡时至黄连步,登秦氏小舫。是日天气颇蒸郁。晚雨作,中夜大雷。遇客舟横港,冲破篮舆,纷竞不已,遂泊。
乙丑,大雨,午后止。昨日道中苦旱,得雨良幸。过溧阳县,宰陈朋元通直苍舒、尉时迪功作乂相访。乘便风度湖渰达宜兴,妇家来迎,方知外舅以二月十九日不禄。鲁子师之子相访。
丙寅,晴。遣赖昌如临安问两兄动静。
丁卯,新浙东安抚司机宜汪端中恪、新镇江分差粮料院强中憺、新监左藏西库刚中懔、将仕郎张仲益并相访。三汪皆彦章子。将仕君,寺丞元览观复子,侍郎漴之孙。
四月戊辰朔,雨,闻日当蚀。至吴墟谒周敦义参政,已拜泉州。
庚午,宜兴丞叶宣义节、新监通州盐场俞秉义仁仲相访。宣义,少蕴之孙,永州太守桯之子。秉义君,庄氏甥也。
辛未,谒同年庄伯威知录及其父德成玘监庙。新主管临安城北右厢邵宣教轺华甫相访。
癸酉,赖昌持两兄书归,再遣行。程君晔及地理僧真鉴大师净如来。
甲戌,显亲长老全显招饭,辞之。再至吴墟。
乙亥,邑中迎社颇盛,云周孝侯生日也。闻孙仲益尚书舣舟北郭,谒之。年八十七矣,精明如六七十人,诗文不减少作,谈旧事纚纚不勌,可谓异禀。
丙子,外舅终七。
丁丑,客云:汪彦章与王甫太学同舍。甫貌美中空,彦章戏之为花木瓜。及彦章罢符宝郎,甫正当国,以宣倅处之,宣州产花木瓜故也。
戊寅,复至吴墟别泉州。
己卯,新国子监主簿沈德文相访。
庚辰,早诣台庄祭奠外祖坟。守者已改用毛百一,稍禁樵苏。通判舅氏坟在其西二三十步间,植两石楠以为识。礼毕,与仲贤、净如会于庄子平资福庵,遂拜其墓。相去半里有苏子修秀才坟庵,又一里有孙观复庵,极洁雅。回视庄德迈及蒋氏所出阴地,道过庄德固坟庵(德固癸未岁死。),自此问归路。去县数里有余公度、邵知县、胡省干三庵相望,又落路观慕容彦逢尚书家诸坟,稍已废圮,有尼庵主之,敲其门不应。从者颇闻虎啸,回趋孙端朝汝翼安抚坟庵少休,其规模如小寺。归憩宋氏店。黄昏到家,雨作。
辛巳,庄支使玙相访。饭罢,因谒郭宅心寺丞,遂游通真观,比癸未岁益不振,向馀一柏又复不存。庭下有虞察院诗刻,云:「此树已三百年,而数岁间俱失之,庸道士之罪也」。闻是日乃吕洞宾生日。
癸未,早,仲宁、仲贤过,善权设水陆斋,约同登舟,风水俱逆,其行甚缓。晡时掠桐渚。晚望杨氏坟庵颇壮丽,由小港登焉。方坟阙角,僭侈非度。自此至寺才数里,乃肩舆以行。过离墨,山最高,或谓与善权通号离墨云。稍前即董山,囤碑在焉,欲上而日已落。径入善权,敕额曰「广教」。初,龙图阁待制傅楫,兴化人,尝为徽宗端邸宫僚。既死,援王陶例,未至执政,特赐功德院,而不改广教之额。楫墓在寺侧,其群从亦有依寺而居者。按旧碑,寺本齐武帝赎祝英台庄所置。山东北有石坛,号九斗坛,世传梁武帝祷雨于此。会昌废寺,田产归钟离氏。咸通八年,凤翔节度使李蠙奏云:「臣太和中尝肄业此寺,岩洞有白龙之异,愿以己俸赎田复旧」。诏可之。其碑并蠙诗尚存,仍画像以祀。南唐时尝为道观,后主复为寺。宣政间傅氏子徇时又请为崇道观,建炎间复旧。单氏《图经》云:殿屋乃庐州刺史张崇造,寺多唐人题名,今独乾符以来塑匠役人姓名班班可见。殿柱上有雷部鬼书,曰「骆审火」者一,「谢钧火」者二,字皆倒书。予往视之,不见所谓唐匠姓名及「骆审火」字,其「谢钧火」入木寸馀,又有「诗米」等字皆遒劲可爱。客馆岩石奇秀,潴水为池,颇立亭宇于其上。壁间有元丰甲子秋九月彭城刘彝执中《夜宿寺中追怀陈襄述古诗》云:「精识世所稀,友道古难有。伊人虽云亡,遗德不可朽。尝厌石渠游,是邦爰出守。浚河纳湖波,股派活畎亩。学宫起城隅,涂人或薪槱。既富而教之,薄俗适忠厚。矧予平生时,昏弱赖磨揉。共赜姬孔微,肯出皋稷后。醇源浩罔涯,实行靡容茍。犹期老岩阿,寂寞待同扣。天乎夺大成,旅葬宜兴阜。我来薙荆榛,雨泪滴杯酒。恸哭起秋风,落叶纷林薮。永怀三益恩,语报乏琼玖。愿子生人间,世世为亲友」。古人于交游情谊盖如此。述古墓去寺十馀里,州博士岁遣生员祭奠。
甲申,晴。宜兴人谓尧时夏雨甲申而致九年之水,故甚畏之。早同仲宁及地理僧净如过丁墅卜地,去寺约二十里。饭于吴寺丞庵,回至怀相坞,入吴秀才庵少休。天气骤热。将至善权,由傅公神道绕寺后访二洞,约行里馀,度小岭乃至焉。乾洞在上,有大石当户,其四周彷佛类叠墙,宝盖下垂,鹅管悬缀,有盐堆米堆惟肖,视张公洞差小,然亦可容千人。水洞在乾洞之下,水自山出,未至洞口,披石斗泻汇而为湫,细流入洞。洞中石田皆成疆畔,每丘才盈尺,高高下下,水满其中,石文蹙成,花草如雕镌者。陈述古诗云:「阴阳融结此山川,便有盐堆与石田。风俗每来占水旱,却疑乾洞有神仙」。注谓乾洞中有盐米堆、石田数丘,乡人岁时祈祷,以占水旱。若田中有水,即为丰年之兆。又诗云:「水洞深无百尺泉,白龙腾蛰已多年。谁知此物能云雨,常济山南万顷田」。注谓《图经》云:水洞中有泉,大旱不竭,常有云气升腾。太和中白龙出于洞中。予观石田在水洞,而述古乃言于乾洞,不知何故。白龙即李蠙所见者。水既入洞,即伏流达寺中,昨日所谓岩石亭宇正临其上。时有四足鲇鱼出游,村夫或击而食之,今日童仆辈亦有见之者。水由寺而出,灌溉之利远矣。游洞毕,回视傅公家乃归。是日茶毗长老正祥,其死方数日,病后端坐书偈而逝云。寺在宜兴西南,陆行四十里,舟行六七十里。张舜民《南迁录》:过黄州,闻东坡云,近获一鱼,似鲇而有四足,能履地而行,或曰鲵鱼也。
乙酉,早,肩舆二三里至董山。按《三国志》、《金陵实录》,孙皓因国山有石自立,遣司空董朝、太常周处封禅刻石,埋银龙铜马于其下。其石如囤,故俗呼囤碑。山高数十丈,与徐宗策杖同登。碑字三面可辨,惟东向剥裂模糊,盖无屋以庇之也。俗呼董山,谓董朝也。碑词载所遣官姓名而无周处,史氏误矣。长老法济参斋罢,登舟归邑。初行十里,四望尘沙涨天。既入湖渰,西北风大作,浪涌舟驶,逼暮到家。赖昌等报七兄铨试中第二。
丙戌,开启天申节。
丁亥,宜兴尉赵修职希仁、新镇江签判胡通直誩审言相访。再遣赖昌、傅胜如临安。连日雨寒。
戊子,赴庄德迈饭。
己丑,报谒数客皆不值,独游会真庵而归。
庚寅,大风而晴。早同仲宁、仲贤、如师再出南门卜地。一里许曰画店,二三里曰山门,盖自此入山地。南来诸山聚于阳羡,界太湖而止。对县治号铜棺山(一曰君山。),尤雄拔,故此邑多富贵之家。是日饭庄氏资福庵,晚饭庄子权雨华庵。其间历阳埰邵氏之净观庵、庄子和霜露庵、蒋子礼祖母沈夫人静照庵、言村王朝奉庵,惟霜露庵草草,馀皆雅洁闳敞。新丹阳丞沈从政宗契、王仁杰秀才相访。
辛卯,王德华藻自昆山过溧水,经由相见。
壬辰,早约庄德迈饭讫,泛舟数里至言村,访胡茂老松年枢密旧居。堂榜曰「万幅平远」,邑人第呼横山堂。堂去湖渰才百馀步,湖外峰峦横陈,又其外远山如屏。方茂老卜筑时,陆艺花木,水植荷莲,死才二十一年,皆堙废不治,而第宅浸坏。予甲戌岁尝与外舅具舟欲来,大风而止,今日亦遇风雨。
癸巳,新乌程丞祝宣教溥相访。饭罢入县学,学逼南门,对湖山。按碑记,真庙朝县宰李若谷立庙,仁宗朝郑民彝修学,绍兴十六年又修。今浸敝,无一青衿,其傍即社坛。韩无咎寄庞元英《文昌杂录》。
甲午,早同仲宁、仲贤、净如出南门,过横涧,入袁氏庵观地,投宿洞灵观。知观邵惟道字集虚,极有干才,支倾补敝,观遂复兴。登张公洞,中路回望太湖,宜筑小亭焉。山非甚大,而洞极广,盖一山皆空耳。其间肖像不一,而数柱若擎之者。
乙未,早过湖洑镇,跨溪有桥,号侍郎桥,或曰谓陆希声,而图志颇疑其称呼不相应也。饭于金沙寺,登颐山,访讲易台,酌潜虬泉,皆希声遗迹也。寺有岳飞己酉岁留题刻石,词甚壮。游李福坟庵,即李显忠斩之者。入镇中观潜虬泉。仲宁兄弟同净如过山中观地,予乃与道士王见志字全隐者游惠氏南园,久之过北园。仲宁兄弟至,遂买舟泛湖洑而归。两岸多朱藤,故号罨画溪。历唐贡山,净如云唐贡茶之舍也。又过冢山、蠡湖。甲夜抵邑中。
五月戊戌朔,姚媪忌日,过显亲设供。仲宁招胡审言素饭。寄孙暂从慕容邦瑞学。
己亥,赴汪强中会于庄氏万顷楼。
庚子,新静江倅鲍梦符、新宜春丞王从政涣、新广德司法赵修职公鉴、新会稽主簿赵修职公植并相访。赵氏兄弟,充之之子。是日借汪氏舟如平江省从母,而东南风大作,不可过溪桥,宿于岸,步出小莲。
辛丑,早行,风不止,微雨。过沙子,为前舟阻滞踰两时,横拖而进。晚宿塘杨坊。
壬寅,端午节,早雨。午后次常州,泊州桥,过章茂之知录厅,留连至夜。同坐乃其宗人兴祖,字庆善。明脉州碑,徐铉书,甚奇。
癸卯,早移舟过东门,登岳庙,入荐福禅院,陈莹中作记,偶免兵火。观音堂极高爽,或云东坡赋红梅阁即此也。邂逅白沙萧岳英,在此权摄,同观钱俶开宝九年五月金书《法华经》。当时共舍二十通,今仅存五卷,光明如新。乡贡进士萧鸿、武进丞李德明绍来谒。萧生,奔牛人,与岳英同寓寺中。又同岳英过天庆观,修廊颇严整,殿背有李某画双龙,岁月浸久,势欲腾拿,盖名笔也。道正房植虞美人,花状类双鱼,色如金凤,其叶与牡丹无异。又过太平寺之弥陀院,观徐陟水壁,波涛隐起,毗陵所工之艺也。老僧守稠云:东坡元祐六年三月二十八日过寺,赋诗云:「醉中眼缬自斓斑,天雨曼陀照玉槃。一朵官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右净土院牡丹。)。六花薝匐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何似东坡铁柱杖,一时惊散野狐禅(右华藏院薝匐。)。」其碑近为何提干者取去。晚赴茂之饭,遂宿其厅,复移舟泊州桥。
甲辰,早撑舟至大喜桥,肩舆入胜业寺。三门有唐碑,叙寺本陈果仁宅。西廊已坏,东廊仅存。又东入观音讲院,僧云陈祠甚迩,遂同往。门列三碑:其一唐天宝中记文,元和间立;其一刻大业十一年果仁告身并其妻舍宅疏;其一近世太常博士夏之文,为太守周杞修新庙作记。庙廊数十间,周杞毁贡院而为之。按果仁字世威,本州人。隋朝屡平剧盗,唐武德三年为降将所毒,妻轸氏以宅为寺。而庙食自唐已盛,屡加封爵,南唐保大间册为武烈帝,俗传五月十八日生。新庙之后有真武殿,又其后乃神之旧殿,像为方面,不甚大,或曰真身也。殿前桧树殆数百年之物。归舟少休,复度桥访胡武平功德院。乃武平创造,治平元年七月请额曰「感慈报恩」,遗令不许子孙祔享,止祀其三代,故群从不得扰之。堂有二板壁,东坡草书倅杭和陈述古二诗:其一自有美堂乘月夜归,所谓「娟娟云月稍侵轩」者;其一过周长官夜饮,所谓「二更铙鼓动诸邻」者。经崇、观磨洗,今粗可辨。初在门庑,近徙置堂上,蒋灿题其后。对壁又刻元丰八年五月二十七日东平孟震游寺留题,复刻颂云:「碧玉碗盛红玛脑(今印本作玛瑙。),井花水养石菖蒲。批风抹月晨斋罢,试问禅师得饱无」?其上别刻二颂:一与上同,而改后一联云「也知法供无穷尽,只问禅师得饱无(今印本又改「只问」作「试问」。)」?一同集本,只改「请师」为「凭师」。观前辈于小诗犹润色不一,愈改愈胜,故私记于此。长老名无碍,而集中不书。堂上及僧堂皆画水,活势不减弥陀院者。顷之,出广化门里许,观武平墓庵,中有欧阳公所撰神道碑,宣和间诸孙集褚书而成之,其额则集颜书。完夫右丞父茔相去不远。初,武平闻其弟死,自京师贻书族长云:「某处地葬后出两府,吾弟有子,可当之」。谓完夫也,其后果验。此帖今藏胡氏。武平于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而其父子及完夫父子冢兆相望,皆葬平地。凡俗所谓来山去水皆不可考,而武平复先视其子贵贱而后与地。谚有山头堂上之说,信不诬也。今胡氏子孙禄仕数十人,中间世将、交修又亚政涂,与蒋颖叔家并为此邦甲族,何其盛哉!午间赴葛家之会,其居邹志完诸子之居,近买之。晡后出门,中夜抵无锡县。
乙巳,午后至许市登法华庵,望阳山在数里间,其下有澄照寺,今为朱谔右丞功德院。其旁龙母庙颇灵异,顷岁尝至焉。晚抵平江,入阊门,泊北寺,寻徙承天能仁寺。观铜佛,《图经》云:梁陆僧瓒舍宅为寺,中有圣姑庙,盖陆氏女,今号惠感夫人,郡人祈子颇验。顷之,章济之运干来,同过从母宅,戊寅之别今十年矣。章氏甥杨昉叔明同宿。
丙午,唐致远判院来,友婿也。
丁未,赴范至能吏部会。李全自庐陵来,永和诸位、武义、临安诸兄皆有书。
己酉,早同济之、叔明、致远游虎丘。《图经》云:山在长洲县西北九里,一名海涌山。上有云岩寺、真娘墓、剑池。饭罢,谒陈省华、王禹偁、叶参、蒋堂画像,历东西庵。归过半塘寺,朱长文《续图经》云:虎丘寺即晋东亭,献穆公王珣及其弟珉之宅。寺前有高僧竺道生讲堂,生公立片石以作听徒,折松枝而为谈柄。其虎跑泉、陆羽井见存。
庚戌,王仲谟、仲告、仲显自昆山来,至普门禅院谒之。景德中,日本僧寂照尝居此,旧刻朝宰诸公送行诗,今亡。长老师璨约唐致远及仲谟昆仲过万寿禅院素饭,并招范至能。长老蕴衷,癸未岁住径山识之,诸君欲与刘赓谈命,私使来,盖孟浪人也。万寿本丁晋公祖守节造,今号报恩光孝寺,平江望刹也。
辛亥,林修之药局拯相访。
壬子,仲谟兄弟归昆山。谒张汉卿推官、颜休文省干,独游北禅院。主者惠深,住数十年,一力新之,十六观甚严洁(《图经》:本戴颙宅。)。
甲寅,赴张汉卿会,约为天池之游。
乙卯,早别从母,登舟同济之至崇真宫,相别于阊门,范至能、颜休文相别于门外。致远联舟绕城,望姑苏馆而过,八里至横塘,入般若寺。又数里至黄山,入法云寺。陈国长公主及石驸马葬堂上。寺之轩窗皆可眺望。登塔一级,以窄峻而止。诸峰高下相连如笔格,俗号笔格山。又数里过木渎镇(旧至蒋氏园极佳,今稍废。),至灵岩廨院。村民磔虾蟆可闵,以钱二千市千二百纵之。呼笋舆上山,山半有憩亭。由支径访西施洞,今为石龛,塑佛像,回视已见太湖。按吴越僧智贤乾德三年所作《智积记》云:「图志言阖闾城西砚石山高三百六十丈,在吴县西三十里。阖闾宫院、琴台、响屧廊、馆娃宫,复有砚池、玩花池、明月池,山前十里采香径。梁天监二年置寺,十五年有僧自画梵相于佛殿壁间,后有西天僧见之云:此智积菩萨也」。馀文不录。旧号灵岩秀峰院,今韩世忠请为功德院。长老善卿来迓,同自响屧廊过草堂,上琴台,下视川原华丽,太湖数百里在眼中。致远置酒胜集堂,旁有圆照禅师塔(小说所谓浙本尝乘递马赴阙者。)。塔临石池,即砚池也,故此山号砚石山。近地别有𥖪村,其石可作砚及器用。堂上望湖边两山相对,东曰胥山,西曰香山,其中曰胥口,故老言香山产香。堂下平田之中有径直达山头,西施自此采香,故一名采香径(今《图经》采香与此地里不同。),亦云箭径,言其直也。或曰由此投伍员尸,故有胥山、胥口之名。香山西北连穹窿山。湖中山之大者有东西二山,皆号洞庭山,馀多岛屿云。夜待月望湖光,然后就枕。顷年尝同章茂之兄弟剧饮于草堂,濯足偃松间,中夜方寝。今日之乐又过昔游,所惜偃松一枝已瘁。至能走介送熏香、松黄、新茶,其简云:「来日登天平,须攀援至远公亭及诸石屏处。白云泉名在《水品》,其色凝白,盖郛泉也。张又新以虎丘石井在第三,松江在第六,而此泉未知如何,试一别之。向寿老作亭泉上,及别筑远公亭,而范氏媪居寺中扰之,遂止。寺右上山路旁有石龟,极形似,向亦有名,近无知者。忠烈庙具有文正公以下画像,宜挂壁谒之」。
丙辰,早以香茶供智积殿,周行寺宇,惟倦于登塔。塔乃吴越平江节度使承祐为光国妃所造,成于太平兴国二年丁丑岁,犹未纳土,今一百九十一年矣。卿老具饭,人力辈能鼓笛,用径山例呼而奏之。登诸天阁,烹至能雪液。步至后门观大井,其径丈馀。正东望昆山县百里皆平田,惟一山突起,盖县郭之马鞍山,山寺在焉。东北连山甚长,常熟县之虞山也。自此升小车,过天平下岭,甚峻。约数里至白云寺,《图经》云唐宝历二年置,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本远公道场,今为范文正公功德院,义仓在其中。文正父祖葬山下,故范氏多寓旁近,或居寺廊,不振。寺有白乐天、苏子美、王君玉、蒋希鲁诗刻。久阙主僧,庶事不治。欲同致远登山,而脚力顿疲,颇难之。然思至能简中语,恐遗恨他年,遂奋衣右转而上酌白云泉,甚白而甘。蹑石磴至卓笔峰,峰高数丈,截然立双石之上,附著甚𨻄阢,疑其将坠。馀如屏如矗,或插或倚,备极奇怪。行十之七,石愈众而力愈惫,乃循左径访石屋。三面壁立,覆以二大石,少休其中。下至小石屋,一石覆之。又下至飞来峰,高二丈,上锐下侈,微附磐石,前临崖谷,兹其异也。又东下远公庵,一名望湖台,正值寺后,今废。又下至五丈石,亦名阁石。上至次头陀岩,有盖斜蔽之。次至龟石,脊势隐起,名不虚得。此山大抵皆石也,瑰形诡状,可喜可愕。今日适疲倦,又当暑,不能穷其巅。然郡人能至,予之所至者寡矣,况游客乎?归寺欲拜文正公及四子像,坐待鱼钥,移时乃至。明日盖文正忌辰云。寺右有明因塔院,诘曲随山,殊迫窄。初,僧智华与蔡京善,政和间为乞此额,且立碑焉。茶罢即行,过晨台山,大石特立。进至羊肠岭,道旁有曾𪰋彦和父墓碑,未百年已荒败。又度贺家岭,大石如横案,上立两石,俗云岭北有新妇石,此其箱箧也。午饭王份知县坟庵。份,吴江臞庵主人也。未时至张汉卿天池庵,汉卿相待久矣。按《图经》:吴县西六十里曰华山,由绝顶而上有大池,晋太康中尝产十叶莲花。今池在山半,未知是否。汉卿于此营墓就隐,负崖为屋,凿径穿洞,疏水四达,其间种梅艺菊,以待游人,费盖不赀。然山石粗矿,殊乏秀润。晚置酒更好亭,亭在池上。酒阑,肩舆过燕窠山观魏氏山地,入魏奉议志庵。右过北峰禅院,其实魏侍郎宪之庵,规模仿寺,而为移废额于此。入门久之,一僧方出。侍郎公死才三十年,其后浸衰矣。归宿天池。
丁巳,早饭罢,同汉卿、致远行三里至张唐卿排岸庵。庵后大石间有挽云亭,皆人力也。自此度庙岭并华山,凡数里至朱右丞谔永慕庵。茔域颇侈,盖蔡京当国与谔善,敕葬故也。又数里至阳山,下望田间二辟邪甚古,不知何人坟。耕夫云近之辄有蜂螫人。阳山,吴郡之主山也。有元居实者,绍兴间掌市骨董于榷场,坐致高赀,今为平江总管。阳山既横骛,乃大兴工筑支垄为生坟,其旁起冢舍,虽溷轩亦极甃砌之功,门外栽花木数千株,屈折以势,不知靡金钱几万缗矣。又二三里度老鼠岭,入张齐贤承节庵,与汉卿小饮而别。同致远扣魏迪功庵,过黄岘岭,遂至白马涧。舟人已来,与致远酌一杯,各解维去,以陆务观所送车渠环遗汉卿。吴郡惟城西多山,起黄山尽阳山,两日几遍历。夜宿望亭。
戊午,天申节。食时回次无锡县,登崇安寺。古碑云东晋安帝时立,近岁经兵火,方造三门、佛殿、罗汉殿。有僧义深善医多赀,造五轮藏甚华,太守发之矣。又过南禅寺,泗州大圣尝留锡杖,有碑记其事。比创五百罗汉阁,谓之泛海罗汉,盖闽人为之,航海而来也。张婺州元亮相访。
己未,早访刘医,即义深也。元亮约饭,目疾大作,不能赴,遂同过慧山具蒲馔。慧山乃寺之主山,而锡山在寺前,不甚高。摹陆鸿渐碑,汲泉烹茶。佛殿下古松可爱,太上辛巳冬过此,敕匠写真,寻即枯瘁。晚去县四十馀里宿。
庚申,早遇常州萧岳英,立谈而别。目痛益甚,正坐从母宅剧饮过量,且冒暑游山故也。晚宿沙子口。
辛酉,食后抵宜兴,目痛不能出,客至亦不能见。
丙寅,平江守姚令则直阁宪遣使致洞庭春泠泉酒,书籍十馀种。是月六日,国史院进呈《哲宗宝训》一百门,六十卷,并目录二卷,有旨经修而在外者减二年磨勘,而予预焉。
六月丁卯朔,外舅卒哭祭。
己卯,庄德迈送溪鳞,此日目赤稍退,而脾胃性弱,百物皆忌,偃卧榻上,无聊可知。兴国梅山福盛长老大悦至自无锡,仲宁招之卜地也。舶趠风大作。
戊子,邵至卿运使相访,自闽改湖南而归也。目赤虽去而翳晕生。
己丑,新吴江宰邵宣教輗及其弟新秀州司理輶相访,皆至卿之子。
庚寅,初伏便觉酷暑,闻吴璘以四月十七日上遗表,有旨汪应辰升宝文阁学士,权节制兵马。兴州制置司分兴元、利州作两路,以吴胜、任天锡总其军,晁公武除待制、知兴元府。应辰疾速前去,以漕臣权成都。已而除虞允文大资政充宣抚使,未几允文依旧知枢密院再押治事,仍为宣抚使。二十日出门。
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三、《平园续稿》卷二六、《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一、《全蜀艺文志》卷四七、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七、光绪《丹棱县志》卷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韩愈以天刑人祸归咎史笔,柳宗元随辟其说,后人终致疑焉,今以李文简公验之何疑?且《左氏》纪诸国之事,《史记》上下数千载,是是非非,利害不专及当世。若公续司马光《资治通鉴》为本朝长编,上关国体。下涉诸臣之家乘,非异代比,使天刑人祸可信,孰能结知明主,见推多士,生历清要,没定美谥,诸子继践世科,历二千石,光显未艾如李氏者乎?况公出入中外,见谓忠直,尽言交游,藐视强禦,虽微作史,自当龃龉难合,然谗间不行于朝,士大夫鲜含怒者何也?守道正,莅位公,事上不欺,应物无心,天人交助,其在兹乎!既没十八年,蜀多文士,其子不近求铭诗而远属耋老,非以同朝久相知深也欤?是以序而铭之。公讳焘,字仁甫,一字子真。系出唐曹恭王季子右武卫大将军偲,武后斥为民,徙眉州之丹棱县,遂家焉。六世孙瑜始复属籍,仕至长江令。公,长江十一世孙。曾祖夔。祖风,赠奉直大夫。考中,朝奉大夫、知仙井监,累赠宣奉大夫。妣,硕人史氏。公生政和乙未,天资颖异,博览经传,独不乐王安石学。甫冠,已著《两汉鉴》;明年,追念靖康变故,著《反正议》十四篇,人皆奇之。绍兴八年第进士,调成都府华阳县主簿。未上,读书本县龙鹤山,命曰巽岩,自记云:「子真子三卜居乃得此山。坐东南,面西北,其位为巽为乾。盖处己非乾健无以立,应物非巽顺无以行。《易》六十四卦,仲尼掇其九而三陈之,起乎《履》止乎《巽》,此讲学之序也。《语》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夫人各有所履,善恶分焉。惟能谦可与共学,惟能复可与适道。知所适而无以自立则莫能久,故取诸恒,当使久于其道,或损之,或益之,至于困而不改,若井未始随邑而迁,则所以自立者成矣。虽然,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将合于道,其惟权乎。然非巽,则权亦不可行。学而至于巽,乃可与权,此圣贤事业也」。年方二十四,其志趋学问如此。久之赴华阳,时宰秦桧知公名,公不与通。会诏郡国举贤良,公携五十策谒成都帅张焘,不果荐。秩满,外铨复置教授阙,公亦不就,注嘉州军事推官。丁父忧。二十年服除,再注雅州军事推官,作《当直司箴》,讽郡守用私情背公法者。总领财赋符行中属公增简州盐筴,公移书力拒之,旧相张浚谓有台谏风。二十四年,改宣教郎、知成都府双流县。日坐听事,讼至立决。前执政李文会自泸徙益,府下行县供张加倍,公用常仪,李由它道去。有张氏子竞家资,公曰:「汝方在丧,忍坠先训,盍归思」?三日复来悔过自新。大姓李雱市丘成之产业,公以成之不白所生母,追正之。雱谰词诉府,公列经义律文寘雱法,豪右敛迹,邑庭如水。日翻史册,汇次国朝事实,谓司马光修史先为《百官公卿表》十五卷,后颇散逸,乃遍求正史、实录,傍采家集、野史,增广门类,起建隆迄靖康,合新旧官制,成一百四十二卷,其重编光者仅七之一,《长编》之书盖始于此。二十九年,四川制置使王刚中辟公干办公事。三十二年如荣州。州因山为城,川为隍,夏秋常患水溢,公筑防禦之。隆兴二年,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入境劾守令四人。州县多横敛,公选官置局,括一道财赋,列其名色,使有无相辅,酌三年中数而为帐,遍示官吏,许擿不当更定,名为「科约」,至今不废。母忧去官。乾道三年召赴行在,八月入对,上《太祖故事》,乞以为法,请许六察言事。又言:「军兴三十年,蜀赋一钱,折变百之,愿自此勿增取。况蜀兵已多,宜罢招刺,严简汰,禁大将毋张虚籍,掊部曲」。孝宗嘉纳。除尚书兵部郎中,以父讳下行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兼礼部。会庆节上寿在郊礼散斋,内议权作乐,公言:「汉唐祀天地,散斋四日,致斋三日,我艺祖初郊亦然。自崇宁、大观法《周礼》分祭天地,故前十日受誓戒。今既合祭,宜复汉唐及本朝旧制,庶几两得」。诏垂拱上寿止乐,正殿为北使权用。十二月,正除礼部员外郎。公言:「中兴祭典未备,岳、镇、海、渎、先农、先蚕、风、雨、雷师九祠以酒脯代牲牢。近者雨旸失节,郡国水灾,殆或以此」。诏复旧。占城国入贡,依崇宁五年敕书用白背金花绫纸,贮以金镀银匣,公请如近例。学士院谓礼部不当预,公曰:「典礼先有司部兼掌客,岂侵官耶」?《长编》卷帙渐成,蜀帅汪应辰乞下临安府给笔札缮写藏秘阁,公遂进国初至治平一百八卷,特迁两官。公患时文衰弱,乞命考官取学术醇正、切于世用之文,茍涉虚浮,必行黜落。明春省试,敕榜戒谕。上方励精为治,事或中出。公轮对言:「唐虞三代专倚辅弼,汉唐或谋卿士。今舍二涂,近习必进。此治乱之机,惟圣虑过防」。盖有所指也。又奏:「省闱取士本不立额,乞参皇祐四百之限稍加裁定。旧特奏名虽赐出身,罕授职任。近两榜至八百五十馀人放选注官,而贤良方正一科则寂无应诏,当责举者」。读毕,遂言:「天下有变,经营北方未见可付之人」。上曰:「朕当自将」。公曰:「圣论及此,与真宗济澶渊合矣」。上曰:「此朕家法。太祖平泽潞、取维扬,太宗平太原,皆是也」。公请先自治以待时。上耸听不见倦,近侍皆跛倚。明日,谕三省议省额、特恩二事,有沮之者,乃已。五年四月,迁秘书少监。太史言:「八月日当食」。公上疏曰:「天降灾异所以儆戒人主。今经筵不访问,台路罕论奏,大臣无赵普补缀奏目、杜衍封还内降之风,臣恐忧不在疆埸。惟陛下进众正,消群阴,以应天变」。是冬兼起居舍人。六年雷震上元后一日,公录仁宗景祐三年正月甲辰《求言》、《宽赋敛》二诏以进。直前乞刊定《徽宗实录》之疏舛者,因言:「臣方修进治平后《长编》,若就加讨论,他时可助正史」。诏复开实录院,四月首命公为检讨官。汪应辰进公子垕贤良词业,上曰:「卿有子矣」。范成大除右史,升摄起居郎。议者误引元丰八年十月诏,欲废二浙保正,止存耆长,又宰相以蜀人帅蜀,工部并除二侍郎,武臣提点刑狱,皆违旧制,公援證再三。上曰:「卿论事根据,极当朕心」。左相陈俊卿出知福州,右相虞允文既任恢复,未免更张。公言:「二《典》若稽古,夏有典则,商云成宪,周云旧章,汉云故事,子孙莫之敢废。王安石变更法度,厉阶可鉴」。上欲除公兵部侍郎,公自摄记注,数论事,宰相颇不乐,公遂请去。六月,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陛辞以欲速变古为戒,又表:「《禹贡》九州,荆田地第八,赋乃在三,人功既修,遂超五等。今田多荒芜,赋亏十八」。上委公条画,至则言:「创耕惮科敛,且畏争夺。宜宽冒占,广激劝,如太祖乾德四年许见佃者止输旧税,更不通检」。诏如所请,其妄执契争夺毋受理,守令能劝课者赏之。总赋吕游问奏计,公摄其职。岁饥,发户部大军仓赈民,僚佐争执。公曰:「吾自任责,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游问归,劾公专辄,上令具析而已。七年垕中制科,八年以旧官趋召。会虞允文由左相宣抚西川,自诡北伐,疑公异议,预白上改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首葺石门堡,置戍以扼夷人。叙州旧市羁縻,马价颇平,比岁增其尺寸,偿直不以时。公言:「国计边防胥失之。乞戒茶马司互市毋溢额,仍勿于夷汉禁山内伐木造舟」。寻皆报可。守边逾岁,淳熙元年被召,适城中火,公上章自劾。既放罪矣,提刑何熙志奏公不亲至火所,并指《长编》记魏王食肥彘,语涉诬谤。上曰:「此载皇宋事实,何害」?止命成都提刑李蘩体量火事。公行及国门,乞祠待辨,除江西转运副使,且许归遣。公进治平四年至元符三年《长编》四百十七卷。或劝公方被谗勿及时事,公曰:「圣主睿度如此,竭忠所以报也」。遂奏:「近者日食地震,夷狄小人不可不虑」。又上《快箴》,引太祖退朝悔乘快决事以谏。上曰:「朕当揭之坐隅」。进秘阁修撰,旋坐火后不尽书焚室贬秩一等,而熙志以辄议史事削两官。公至江西,置一路财赋都簿,如潼川科约。未几召还,乞令本路毋以臣去废此书。上曰:「卿不为高论,务在便民,甚善」。擢秘书监、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盖专付公以史事,故用侍从之礼。三年正月也。公前数言南郊、明堂均大礼,自宜迭行,适转对申前说。上令集议,嬖近谓于德寿宫有嫌,沮不行。及予为礼部尚书,与诸儒议,周成王宗祀文王,汉武帝陟配高祖,所谓严父指周公也。晋、唐及本朝名臣皆有是说,非出于焘,焘发之耳。其议遂定。三月,除权礼部尚书,赐服金紫。七月,雷震太庙,柱坏鸱尾,有司随加缮治。公奏:「此非所以祗天变,当应以实」。上谕大臣:「焘爱朕,屡有谠言」。公尝请正太祖东乡,条上熙宁、元符、绍兴议论,其后卒行之。进《四系录》,记女真、契丹起灭,自绍圣迨宣和、靖康,凡二十卷。上曰:「朕可一日忘此虏哉」?九月兼侍讲,以经筵少开,录赵师民《劝讲箴》以讽,并及仇士良不欲人主读书近儒生之说。会改潜邸为佑圣观,创璿玑殿于太一宫,公密疏二千馀言,上褒答之。四年春驾幸太学,命公执经,特转一官,坚辞,不听。公自郎春官已极论科举及特奏名;去冬乞依绍兴二十七年二月诏书,用经义、诗赋、论、策四场如元祐时,仍采苏轼议量收恩科;至是力请变文体、取实学以致人才。上袖公奏付三省下学官议。国子监司业郑伯熊等请如公言,而老生晚学哗言不便,议遂格。八月,真拜侍郎,仍兼工部。《徽录》置院久,公荐吕祖谦为秘书郎兼检讨官,审订增削数百条,书遂成,特迁一官。或请升降两学从祀,众议不同,第去王雱像,用公说也。元符接靖康《长编》成,上称公无愧司马光,后有表云「预席恩言,比迹先正」,指此。夜宣引,奏:「近者蒙气蔽日,厥占不肖者禄,股肱耳目,宜谨厥与」。赐坐,欲起,上再留,赐茶赐饮,恩意甚宠。寻诏监视太史,测验天文。公为郎时已言《乾道新历》不可用,因举差失数十条诘太史局官,皆无以对,然卒无知历者。公又欲参酌《开宝通礼》、《政和五礼新仪》为一书,虽下礼官,亦不能成。九月丁酉日当夜食,公为社坛祭告官,伐鼓礼废,公举行之。先是垕入秘书为正字,旋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校书、著作。父子同典史事,缙绅荣之。公感上知,论事益切,每集议,众未发言,公条陈可否,无所避。会近臣复举公次子塾应科目,黜于阁试。垕考校上舍生,发策云云,为御史所劾,语并及公,垕降一官罢,公以本官知常德府。初,政和七年,鼎、澧、辰、沅、靖州置营田刀弩手司,给田募人开边,范世雄、张察等附会扰民,建炎三年亟罢之。乾道末,守臣刘邦翰请复行于沅、靖二州。公为转运,谓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公至请度田额。事下诸司,公独约帅臣张栻具奏,上即从之。境多茶园,异时禁切商贾,率至交兵。公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迄无犬吠警。六年丐闲,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是秋行明堂大礼,上以公首建议,特除敷文阁待制。顷之,垕、塾继亡,上欲以吏事销忧,起知遂宁府。用蔡挺泾原衙教法,辟勤武堂,亲阅士卒,其杂居市廛者葺营聚之。七年,史院进《四朝正史》,经修官在外者例减磨勘二年。宰执奏《正史》颇采李焘《长编》,《地理》一志又出其手,诏减年外别转一官。公自奉议郎年劳赏典积官朝议大夫,避父名遇迁秩寄理者三,于是转通议大夫。公以酒课加重,奏:「榷酤起王莽,而成于德宗。本朝郡酿有数,监司尚不许,今乃设法劝饮以耗民财。纵未能尽弛,犹当用买扑旧法,罢去官监」。上意乡之,而计司迫赡军,月减三十缗而已。公节用度,停燕会,官府肃然。前得旨,《长编》或有增损,依熙宁修《三经义》法具奏,至是上四千四百五十馀条。又以一百六十八年事散九百八十卷,乙览难周,别为《举要》六十八卷,《总目》五卷,《修撰事目》十卷。时召命已下,公控辞久之,上数询来期。十年六月,对延和殿迩英阁,方读陆贽奏议,公摭贽言切今者数十事劝上力行,且曰:「贽虽相德宗,其实不遇,今可谓千载一时」。上曰:「惟不遇于当日,是以言垂后世」。公又奏:「陛下即位二十馀年,志在富强,而兵弱财匮,与教民七年可以即戎异矣」。上有无功业之叹。公曰:「功业见乎变,人事既修,天应乃至」。上曰:「卿宿德耆儒,宜在左右任史职」。进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七月久旱,公进避殿损膳求言故事。上亟施行,命侍从、台谏、两省、卿监、馆职实封言事。赵彦中草诏云:「意者委任或非其人」。公奏:「陛下委任不过三四大臣。神宗语富弼云:『唐太宗与魏徵议政全似争竞』。宜敕二府以魏为法,毋若元丰王圭号三旨相」。三旨者,谓上有可否,圭曰「领圣旨」;谕军国事,曰「诚如圣旨」;启拟,曰「取圣旨」也。又谓户部不足,南库有馀,请如唐建中罢琼林大盈库归左藏。上以奏付外,读者失色。丁丑遂雨。一日宣对,公言:「外议陛下多服药,罕御殿,宫嫔无时进见,浮费颇多」。上曰:「感卿忠爱,然朕春秋已高,安得此声?近唯葬李婕妤用三万缗,他无费也」。上忧荧惑尝入斗。公言:「天道远,惟正厥事可以弭灾」。类次汉元鼎至宣和四十五事以进。十一月朔日当食心入分,公曰:「心为宋分,为天王位,潜阳将复,阴气乘之,小人害政、夷狄窥中国之象」。复条上古今日食是月者三十四。明日对延和,又及晋何曾讥武帝无经国远图。上甚嘉奖。是岁,公赋诗云:「明年七十吾归矣,预买北关门外舟」。至冬疾作,三省请给告十日。上曰:「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可半月」。十一年春,表乞致仕,优诏不允。上数问宰执公疾增损何如,万里招来,岂容轻去?丞相王淮曰:「焘知进退,宜从所请」。上曰:「脱不幸有故于道路,奈何?可谕其乡人给事中宇文价留之」。价传上旨。公曰:「臣子恋阙,非老疾忍乞骸骨」?因询价时事,勉以忠荩。闻四川制置使留正、总领冯宪论减酒额,犹手劄赞庙堂行之。二月病棘,甲子除敷文阁直学士,转一官致仕。命下,喜曰:「事了矣」!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艺祖为师,用人以昭陵为法」。辞气安定,俄卒。上闻嗟恻,赙银绢三百匹两,赠光禄大夫,令临安治后事,沿江漕司津置归舟。他日语宇文价曰:「朕尝许焘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字,且用神宗赐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止此也」。公孝友诚实,性无嗜好,惟潜心经史,有《易学》五卷、《春秋学》十卷。故其出处本于絜静精微,著述则评论今古,别白善恶,得褒贬之旨。所至求奥篇隐帙,传录雠校,虽阴阳卜医亦无遗者。家藏积数万卷,为文语遒而理备。考蜀类试,参详南省,多得名士,荐人辄削稿。前两入朝,适虞允文暨赵雄当路,士大夫争谈兵。二公皆蜀人,雅敬公,公一无所徇。晚在经筵,人颇怀安,公为上言:「前日纷纷,今日默默,俱非自治」。其持论不随时类如此。公著《五经传授》、《尚书百篇图》、《大传杂说》、《七十二子名籍》各一卷,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十卷,《四朝史稿》五十卷,《通论》十卷,《南北攻守录》三十卷,《七十二候图》、《陶潜新传》并《诗谱》各三卷,《历代宰相年表》二十三卷,《唐宰相谱》一卷,《江左方镇年表六卷》、《晋司马氏本支》、《齐梁本支》、《王谢世表》、《五代三衙将帅年表》各一卷,《本朝事始》两卷,《建隆遗事辨》、《赵普别传》、《科场沿革》、《集贤学士》并《赐带典故》各一卷,范、韩、文、富、欧阳、司马、三苏及六君子年谱各一卷。明年七月己酉,即葬巽岩之阳。妻硕人杨氏,同邑赠朝散大夫素之孙,黄庭坚为记大雅堂者,后公八年卒,祔焉。七子:谦,早死;垕,终奉议郎、主管成都府玉局观;𡉙,今为朝请郎、权发遣忠州;塾,终承务郎;垡,亦亡;壁、𡌴皆登科,壁今为朝散郎、权发遣汉州;𡌴,承议郎、主管华州云台观。六女:均,适朝散郎、知果州曹执中;埙,适朝奉大夫、知崇庆府师祖庆;坛,适文林郎、汉州州学教授任埠;腆,适薛纮颖;增,适承议郎、充云安军使兼知县事张仲;堪,适朝散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范子庚。孙十一人:镗,宣议郎;钖,修职郎、彭州九陇县主簿;铿、銶、锬、周、鋂、镳、铨、积、简。其三今亡,銶、周、镳也。孙女三人:长驯,早夭;次真,适修职郎孙刚,亦不在;从,适迪功郎、新雅州卢山县簿尉刘成季。曾孙十一人。公爵丹棱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诸子升朝,赠少师,而赠杨氏福国夫人。铭曰:
《尚书》记言,《春秋》书事。经别以六,史居其二。汉太史公,仪尊相臣。我朝大典,亦归宰庭。时政有记,起居有注。东观石渠,诸儒所聚。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合力纂修,犹惧阙遗。公生遐方,初筮州县。间于期会,屈首铅椠。祖功宗德,业钜事丛。政有因革,论有异同。礼乐制作,夷狄版服。原始要终,咸举纲目。三入承明,迄用奏篇。帝拟以光,士推如迁。问何云然,多闻谅直。舞礼文奸,视若仇敌。以此事君,忠谠不欺。出而临民,敬简无私。赫赫荣名,番番寿耇。庆流子孙,殃则何有?螭首龟趺,刻以铭章。申劝刚者,公为不亡。
句 其一 南宋 · 项安世
押真韵
乳壳中函天浑沌,浮筠破处三嶙峋(孚斋诗。宋魏了翁《师友雅言》)。
江君清卿墓志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淳熙十有四年春二月庚午,鹤山江君清卿卒。冬十有一月庚申,葬于其里少东夏岭之原。前期,其弟嗣以书致今临江通守贾侯应之状来请铭。予幸蚤得从清卿游,然家居相距百馀里,不得旦暮相与切磋琢磨以究其学也。然每一相见,则心愈益敬爱之。及闻其死,以病未克赴吊。至是乃舆疾而往哭之。入其门,望其几筵像设,见其子甚幼,累然服丧,抚其柩于西厢,不自知其恸也。归乃发贾侯之状,又附以予所知者而具论之。君讳明,清卿其字也。世家建阳县北乐里。曾大父讳测,以学行教乡党,仕止将作监主簿,而赠官至太中大夫。大父讳立,左朝奉郎,以吏治循良受知于司马文正公。父讳琦,左宣教郎、永州州学教授。覃思《春秋》之学,龟山先生杨公见其书而称之,尤以文学行义知名当世。娶同县虞氏而生清卿焉。清卿生有异禀,书过目辄成诵。作文操笔立成,皆有思致。见者惊叹,以为江氏有子矣。以童子见张魏公,即开口论天下事,俨然如成人,公亦奇之。年十七遭外忧,执丧如礼。既冠,益从诸长老游。读书问学,探讨不倦,而不肯轻为论说。持守践行,造次必以规矩,而不务过为崖异斩绝之行。其接物薰然以和,然亦未尝苟然有所阿徇,乡人无不悦而亲之,然其恬旷虚远之怀,安靖笃实之操,诚于中而形于外者,人亦望而敬之,不敢有以加也。始,教授公无恙时,尝欲尽以先世遗业奉其兄,未及而卒。清卿卒成其志,自处虽约,不以为虑。母夫人有贤行,自寡居即布衣疏食以终身。及春秋高,遂抱羸疾。清卿左右奉养无违。既没,葬祭如法。父同产有适人而老且贫者,迎养周给,以立其家,始终不懈。乡人有死于远宦者,为之纠合亲故,还其丧而窆之。有以昆弟讼其先人之遗泽而累岁不决者,喻以恩义之重,一言而解。盖其志行之所以信于人者非一日也。尝以进士试礼部,不合而归,遂无复有进取之念。而独于脩身进德益孳孳焉,不以岁年之晚、疾病之侵而少有自安之意也。始亦尝有意为浮图学,至是乃喟然曰:「徒乱人耳」。卒时年六十有二,箧无完衣以歛,而一子宗老才七岁。乡人无问亲疏贤否,哭之皆出涕。退而相与咨嗟悼叹者无异词也。妻吴氏,先卒。二女,适翁益、李怀祖。其遗文十馀卷藏于家。呜呼!君家比三世以儒学起家从宦,而皆不大显,至君而学益明,行益修,人曰是必且为世用而有以大其门矣,而又不位不年以没于地,于是人莫不以是疑于造物之理而为君惜之。予独有以知君之志,其所以为欣戚者,有不在是也。然则文卿之托铭于予也,岂不有以也哉。铭曰:
不同乎今人者君之乐,不及乎古人者君之忧。盖其所乐者人以为戚,而其所忧者我以为休。铭焉不惭,子孙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