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高照”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海潮 北宋 · 燕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
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说多矣。
或谓天河激涌,亦云地机翕张。
卢肇以日击水而潮生,封演云月周天而潮应。
挺空入汉,山涌而涛随;
析木大梁,月行而水大。
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大中祥符九年冬,奉诏按察岭外,尝经合浦郡,沿南溟而东,过海康,历陵水,涉恩平,住南海,迨由龙川,抵潮阳
洎出守会稽,移莅句章
是以上诸郡,皆沿海滨,朝夕观望潮汐之候者有日矣,得以求之刻漏,究之消息,十年用心,颇有准的。
大率元气嘘吸,天随气而涨敛;
溟渤往来,潮顺天而进退者也。
以日者重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
月者太阴之精,水者阴类,故潮依之于月也。
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盈于朔望,消于朏魄,亏于上下弦,息于辉朒,故潮有大小焉。
今起月朔夜半子时,潮平于地之子位。
四刻一十六分半,月离于日,在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对月到之位,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
过月望复东行,潮附日而又西应之。
至后朔子时四刻一十六分半,日月潮水亦俱复会于子位。
于是知潮当附日而右旋。
以月临子午,潮必平矣;
月在卯酉,汐必尽矣。
或迟速消息又小异,而进退盈虚终不失于时期矣。
或问曰:「四海潮平,来皆有渐,唯浙江涛至,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水岸横飞,雪崖傍射,澎腾奔激,吁可畏也。
其奋怒之理,可得闻乎」?
曰:「或云,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耳。
若言狭逼,则东溟自定海馀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甚狭逼,潮来不闻涛有声也。
今观浙江之口起自纂风亭,北望嘉兴大山,水阔二百馀里。
故海商舶船怖于上潬,惟泛馀姚小江,易舟而浮运河,达于杭越矣。
盖以下有沙潬,南北亘乏,隔碍洪波,蹙遏潮势。
夫月离震兑,他潮已生,惟浙江水未洎;
月径巽乾,潮来已半,浊浪推滞,后水益来,于是溢于沙潬,猛怒顿涌,声势激射,故起而为涛耳,非江山浅逼使之然也(《挥麈录·前录》卷四,四部丛刊续编本。又见《宝庆四明志》卷四,《宝庆昌国县志》卷一《,淳祐临安志》卷一○,《延祐四明志》卷七,《会稽》卷一九,嘉靖《宁波府》卷五,《海塘录》卷一九。)」。
原注:「见窦叔蒙《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