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隋龙藏寺碑跋(二 〔开皇六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八、《集古录》卷五、《六一题跋》卷五、《六艺之一录》卷六二
右隋《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龙藏寺已废,此碑今在常山府署之门,书字颇佳,第不见其人姓名尔。碑以隋开皇六年立,后题张公礼,犹称齐。按周武帝建德六年虏齐幼主高常,齐遂灭,后四年隋建开皇之号,至六年齐灭,盖十年矣。公礼尚称齐官,何也?嘉祐八年九月廿九日书。
安国寺法界相记 北宋 · 释元昭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
觉性元妙,惟寂惟照,洵乎因物而动,由动而昏。昏动既作,寂照乃丧,炽然起灭,无所不至。天地万物于是有焉,浮沈亿劫而不能自返。圣人哀之,无像示像,骇其耳目,无言建言,击其颛蒙,是故因动以教定,因昏以教慧。虽性之相近,奈习之犹远,胶固对滞,确乎不拔,故复规以戒律,策其动止。微戒律则动止不得其所,微定慧则心性莫之能复,修之之谓三学,述之之谓三藏,故夫从佛而学者未有不禀于戒,禀戒者未有不崇于律。然律藏浩博,曲寻万绪,统其所归,不越有二,所谓羯磨焉、说戒焉。羯磨即□僧之大教,说戒乃清心之要术,故能发挥佛化,纪纲僧宗,维持象运,诱掖初学。其言既秘未具,所以不同闻;其功既高常地,所以不胜举。固当□之以疆畔,资之以胜业,然后律仪众法可举而行。律法行则身口净,身口净则戒德彰,戒德彰则定慧发,定慧发则寂照之性不远而复,结界之制,实从是而立矣。馀杭郡盐官邑安国寺者,有唐开元首岁创建,元和末,号齐安禅寺,阐化于此,一时盛集,备见前记。属会昌梗塞,例为焚除。大中四年祠宇还立,号为齐丰寺。皇宋大中祥符初,复易今额。历年滋多,独结界之法未闻于前。逮天圣中,慧云法师讳子伦者,以德业内充,力扶遗教,首谋缔搆,未遂而终。于今一□之众,犹居自然,宿德高流,常所叹息。是以相与筹谋,并力经营,命毗尼师主法行事,凡百轨度,率循旧章。实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四夜,秉结告就,即勒界相,垂诸不朽。
按:道光《海昌备志》卷一二,道光刊本。
苏庭藻画赞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芦川归来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嘉兴市
贤公孙而乐为寒士生涯,佳少年而慕用前辈风味。盖名驹在闲,已有千里之足;于菟堕地,便有食牛之气。天乎早孤,自立于世。噫!抗志患不高,其高常失于绝物;阅书患不广,其广或滞于未通。必也裹阳秋于皮里,吞云梦于胸中。是宜尚友古之人,道何虑不挺挺然祖风?充乎大者自可以华其国,用其小者亦足以美厥躬。
脩盖射殿门上梁文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玉堂类稿》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儿郎伟!我国家南巡吴会,北望汴都。虽当行殿淹留之时,岂废路朝阖辟之制?度汉宫之万户,侈心盖异于建章;新鲁国之雉门,旧事姑仍于两观。恭惟皇帝陛下躬俭勤之德,惩营缮之劳。舜其大智也与,常切达聪之念;禹吾无间然矣,每安卑室之居。惟臣邻出入之涂,系夷夏观瞻之体。是因农隙,爰督工程。君门九重,以高为贵;王宫五雉,不日而成。宪阊阖于中天,映罘罳于东阙。步櫩翼展,盖瓦鳞差。鸱尾对张,一洗郁攸之气;虹梁双举,载严壮丽之威。欲相欢谣,盍形善颂?
儿郎伟!抛梁东,春日称觞德寿宫。上閤门开初拜表,从今人贺永无穷。
儿郎伟!抛梁西,岧峣绛阙五云低。行封函谷一丸土,不望苏公十里堤。
儿郎伟!抛梁南,明堂旧位可稽参。八蛮那得窥阶陛,门外尤将列子男。
儿郎伟!抛梁北,两傍执法星环极。重开金马剩储才,未许冠猴轻履阈。
儿郎伟!抛梁上,十九章歌开詄荡。天近疑成白玉楼,日高常射黄金榜。
儿郎伟!抛梁下,路门有伉符周雅。鸳鸾由此入充庭,燕雀何须来贺厦?
伏愿上梁之后,两宫等乾坤之久,万宇同仁寿之跻。戬谷骈臻于银榜,英髦毕羾于金闺。夷贽叩阍,可使环观皋、库、应;星芒顺轨,固应遥避角、亢、氐。
皇帝万岁!皇帝万岁!皇帝万万岁!
送包使君入朝除左曹郎二首 其二 南宋 · 戴复古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金门行入奏,何以告君王。
请下求贤诏,兼陈活国方。
解纷□□□,救弊细思量。
若见高常簿,言予病在床。
潜斋记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二、《西山文集》卷二四
金华王子文以其燕居之室求名于予,予为目之曰「潜斋」。子文请其所以名之义,予曰:潜之为言也,岂欲使子为节信、渊明之所为哉?二君怀奇抱器而时焉之弗遭,故皆以潜自命,逡巡退遁,以终其身。今吾子少有当世之志,又有当世之才,虽求人之莫我知,弗可得也。然则予之所谓潜者,其意果安属耶?盖《书》有之曰:「沉潜刚克,高明柔克」。若昔圣贤之教人,常视其偏而正之,使至于中而止。故沉潜者则欲矫之以刚,高明者则欲胜之以柔。斯言也,非箕子之言,禹之言也,非禹之自言,天之所命也,而可违乎哉!夫人之所得于天,不能无彊弱之异,而济之以人者,乃所以成其天也。今观吾子文之质,盖庶几乎高且明者也。夫其质之高且明,则天之厚于子者至矣,然予之望子,犹欲有以成其天焉。盖天下之理,高常病于亢,而明常累于察。以乾之健且有上九之悔,而明夷之明亦必以晦处之,况于学者乎?吾子诚欲其无亢与察也,则智焉而养之以愚,实焉而藏之以虚,精锐果决而行之以容与舒徐,于沉潜之义斯得之矣。虽然,人之所以成其性者学也,而学之有见乎道者心也。昔者颜渊尝潜心于孔氏矣,故其所就者深纯缜密,去圣人之域盖亡几焉。汉儒唯扬子云若有见于此者,其为言曰:「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心之潜也,犹将见之。《太玄》之养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其旨微矣,至于论性则本焉之莫知,是殆窥其形似而非真见者,岂所谓潜者异乎渊氏子之潜与?吾子倘有志于斯,盍亦即洙泗之言,求当时之所以用力者,朝咏而夕思之,如见其人于千载之上,一旦脱然,犹寐之觉,则天地之心,圣贤之蕴,皆将粲焉陈前,有不吾隐者,是则潜心之力也。西山真某记。
风入松 元 · 佚名
押支韵 出处:元曲选 百花亭 第四折
高常彬差使洛阳时。有多少过犯公私。
剋军需盗把官钱使。恋烟花艳质娇姿。
强夺人他妻我妇。成就他燕子莺儿。